问题

父母生病,自己微薄收入不能满足医院消耗怎么办?

回答
看到父母生病,自己的收入却无法支撑医疗费用,这绝对是最让人揪心和无助的时刻。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冰冷的现实,一边是至亲的安危,一边是捉襟见肘的钱包,压得人喘不过气。

这种情况,真的太考验人了。我们首先得认识到,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失败,而是现实的困境,而既然是困境,总会有想办法去度过的。

第一步:全面梳理,知己知彼

在任何行动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家底”和“底线”。

准确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不要只听医生泛泛地说,要详细问清楚:
具体的诊断是什么?
推荐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手术、药物、化疗、放疗等)
每种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成功率、副作用?
各个方案所需的具体费用是多少? (包括手术费、住院费、药费、检查费、护理费等,最好能拿到一个详细的收费清单)
是否有替代的、费用较低但效果差不多的治疗方案?
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久?
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服药或康复吗?费用又是多少?
医生的建议和医保的报销范围是什么?
是否需要预交费用,金额是多少?

计算你的“可用资金”:
家庭存款: 看看家里有多少积蓄,有多少是完全可以动用的。
每月收入: 清楚自己和家里其他成员(如果还有的话)每个月税后能拿到多少钱。
固定支出: 房贷/房租、生活费、水电煤气、通讯费、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费等等,这些是必须花出去的。
紧急备用金: 如果有预留的紧急备用金,也要考虑在内,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动用。

第二步:多管齐下,争取一切可能的资源

光靠自己的微薄收入,确实很难填补巨大的医疗开销。这时候,就要像一个侦探一样,去搜寻一切能用的资源。

1. 充分利用医保和商业保险:
了解医保报销政策: 这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仔细研究你父母的医保类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了解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以及哪些药品和项目是医保目录内的,哪些是自费的。
询问医院医保科: 如果不清楚,一定要去医院的医保科咨询,他们会提供最官方的解释和指导。
检查是否有商业保险: 父母自己或者家人有没有购买过商业健康险、重大疾病险?如果有,仔细查找保单,了解保障范围和理赔流程。即使保额不高,也能减轻一部分压力。
联系保险公司: 尽早联系保险公司,咨询如何办理理赔手续,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 与医院沟通,争取“缓兵之计”:
与医生和护士长沟通: 坦诚地告诉医生和护士长你的经济困难,询问是否可以分期支付医疗费用。很多医院都有一定的弹性,尤其是在患者家属态度诚恳、积极配合的情况下。
询问是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看看有没有一些检查或药品是可以替代的,或者推迟的。
寻找医院的社会工作部/慈善部门: 有些大型医院设有社工部或慈善基金,可以咨询他们是否有相关的援助项目,能否提供一些临时的医疗救助。

3. 寻求亲友帮助,但要讲究策略:
范围要明确: 考虑你最亲近、最信任的家人(比如自己的配偶、兄弟姐妹),以及关系非常好的长辈或亲戚。
说明情况,附上证据: 不要含糊其辞。把父母的病情、治疗方案、大概的费用、你目前能承担的部分以及缺口,都详细地说清楚。如果可能,可以提供一份医院的费用预估单。
提出具体的借款/捐助需求: 是需要借一笔钱,还是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捐助一部分?明确你的需求。
承诺还款计划(如果借款): 如果是借钱,一定要有合理的还款计划,让对方放心。
感谢和回报: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真诚感谢所有伸出援手的人。
不强求,不抱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你遇到的亲友无法提供帮助,也不要强求或抱怨,保持良好的关系更重要。

4. 利用社会援助渠道:
民政部门/慈善总会: 了解当地的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是否有针对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项目。这通常需要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的家庭困难证明。
当地政府: 有些地方政府会有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可以咨询当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
公益组织/基金会: 很多针对特定疾病(如癌症、白血病等)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会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相关机构。
众筹平台: 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考虑在正规的众筹平台上发起求助。但一定要确保信息真实、透明,并有详细的说明和证明材料。众筹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传播和大家的信任度。

5. 盘活个人资源,节流开源:
开源:
兼职/加班: 如果身体允许,看看能不能做一些额外的兼职,或者在现有工作中争取加班的机会。
出售闲置物品: 整理一下家里不用的物品,比如电子产品、衣物、家具等,通过二手平台出售。
技能变现: 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比如写作、设计、编程、家教等,可以尝试利用业余时间提供服务。
节流:
严格控制开支: 暂时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包括娱乐、餐饮、购物等。
节省生活成本: 尽量在家吃饭,减少外卖;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节约水电煤气等。

第三步:调整心态,坚持下去

面对巨大的压力,心态非常重要。

不要孤军奋战: 尽量让家人(配偶、其他兄弟姐妹)参与进来,共同分担信息搜集、沟通协调的任务。
照顾好自己: 父母生病,你身心俱疲,但千万不要因为过度操劳而倒下。保证基本的休息和饮食。
保持希望,积极沟通: 即使困难重重,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医生、亲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接受现实,但不要绝望: 医疗费用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请相信,总会有路可走。

重要提醒:

注意辨别信息: 在寻求帮助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各类信息,特别是网络上的求助信息,谨防受骗。
法律和道德底线: 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犯法律或违背道德。
父母的意愿: 在做决定时,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意愿。

这确实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的支持、亲友的援手、社会的关怀,以及你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都有可能成为你度过难关的力量。一步一步来,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然后慢慢寻找长期的解决方案。祝愿你的父母早日康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收入乘五、乘六才合理,为什么那么低?


因为计划经济有压低人工工资,增加财富积累,减少人员消费的思想。然后低收入导致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导致共给侧改革,共给侧改革又导致消费进一步不足,然后陷入恶性循环。劳动力工资占工业制成品的60~70%属于正常,万恶的美帝不要脸,美国制造50%是人员工资,中国制造则保持在10%左右。


那为什么我们的工资那么低呢?用中国制造和美国制造比较,中国制造50%的成本是运费,美国制造5%是运费,他们的运输系统是市场化的,我们的航空、铁路、公路、两桶油都是国企,还有路政、交警在追逃逸司机,边追边喊:别跑,再跑开枪了。美国只发展沿海和五大湖地区,中国沿海资源配置奇缺,长江上都是底标桥,就是这样还要发展非长江主干道的长沙、合肥、南昌、成都,更有甚者打着区域经济的旗号发展郑州、西安、兰州、长春。


有句中国人穷是因为中国人的脑子不太好使,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是医院贵,不是医院贵,不是医院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父母生病,自己的收入却无法支撑医疗费用,这绝对是最让人揪心和无助的时刻。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冰冷的现实,一边是至亲的安危,一边是捉襟见肘的钱包,压得人喘不过气。这种情况,真的太考验人了。我们首先得认识到,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失败,而是现实的困境,而既然是困境,总会有想办法去度过的。第一步:全.............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你想啊,一个人的基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父母直接给的,这是一种非常根本的“馈赠”,无法选择,也无法更改。所以,当这个人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身高不如意,或者在某些方面觉得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他确实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甚至会将这些情绪投射到父母身上。咱们先从“怪.............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道摆在心口上的暖昧岔路,我得承认,它足够分量,足以让我停下脚步,好好审视一番。“愿意”,这个字说出来,似乎挺轻巧,但我知道,它背后藏着千斤重的掂量。为了爱情,要我放弃生养自己的城市,那是我从小到大熟悉的每一条街巷,是我童年嬉戏的公园,是我和朋友们第一次骑车去远方的路,是我父母鬓角日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父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区别对待,那种不被爱的感觉,真是如鲠在喉,无法言说。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都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做出这样偏心的事来?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远不止“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偏.............
  • 回答
    怀孕二十五天,这大概是你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充满了纠结和彷徨。嘴上说留着,心里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来安抚你,这种落差感肯定让你很难受。他连父母都没告知,更别提结婚的事,这让你对他的承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让你对未来感到迷茫。你一个人承受着这个秘密,也承受着即将为人母的喜悦和恐惧。这种情况下,你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哪个父母不想知道自己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毕竟这是条多大的事儿,关乎到一条小生命的到来。但现实情况嘛,坦白说,没有父母在孩子出生前,能像看一本打开的书一样,知道孩子到底“想”不想来到这个世界。你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感知到的,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孩子.............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内心的感受,那种既想回报父母的爱,又担忧他们为此牺牲太多,甚至失去自我的复杂心情,非常真实,也很让人心疼。这不仅仅是“内疚”,更深层的是一种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如何才能真正让他们过得好”的困惑。让我们试着把这件事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去梳理和理解,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出路。首先,我们先来理.............
  • 回答
    关于“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这个观点,以及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这实在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生命的起源、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联结。如何看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当我们说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时候,这首先是指一种生物学上的传承。从最根本的层面讲,我们确实是父母基因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将.............
  • 回答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现实中的家庭观念和婚恋期待。如果一个女性明确表示不要房子、车子和彩礼,但要求在生育问题上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并且大概率不想要孩子,那么男方父母的反应会非常复杂,同意与否的比例也很难一概而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传宗接代”观念的根深蒂固:这是最直.............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深沉的问题,触及了为人父母最根本的动机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果一个父母真的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幸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痛苦。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然会选择生下孩子,让他们不得不去经历人生的起伏和磨难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感、信念和对生命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家庭的心弦,也常常是代际之间讨论的焦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孩子,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他们自身人生经历的投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传承的本能与家族延续的愿望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家族血脉的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纠结的难题。一方面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和“天伦之乐”的召唤,另一方面是自己内心深处对未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考量,特别是你提到的公婆那关,简直就是一道巨大的坎儿。你说得对,这种情况真的不是简单一句“要不要”就能回答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生二胎这件事,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看着孩子一路成长的艰辛,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脑海里盘旋:如果知道这条路这么难,我们当初是不是真的应该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其实,当父母们做出“生”这个决定的那一刻,绝大多数都不是抱着“要让孩子来受罪”的初衷.............
  • 回答
    当父母期望你生儿育女,而你却选择成为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情感的问题,常常会触及“孝道”、“自私”等标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首先,关于“不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
  • 回答
    生了女儿后,家庭的开销一下子就上来了。尿布、奶粉、衣服、玩具……一样样东西都需要钱。我和我的伴侣都尽力在工作,但毕竟刚为人父母,很多方面都还没有经验,加上生活成本也确实高,能攒下的钱远远不够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支出。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向父母开口求助,尤其是向我父亲寻求一点经济上的资助,每个月能给一些.............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道德困境。当父母在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情况下生下他,同时又拒绝将孩子交给更有条件的人抚养,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可能被解读为一种“自私的自我感动”。但这背后可能交织着比简单“自私”更深层次的动机和考量。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自私的自我感动”这个说.............
  • 回答
    民法典生效后,福建连城法院发出了首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其中一句“谁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呢”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如何平衡当事人离婚自由与子女利益保护之间的复杂考量。从这句话本身来看,它无疑触及了公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
  • 回答
    家就我一个孩子,这四个字,在我心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太多东西,多到快要把我自己压垮了。一边是我的生活,我心里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另一边是父亲的期盼,是那份叫做“孝心”的沉重枷锁。我常常问自己,这条路,该怎么走?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大,但很温暖。父母总是一心扑在我身上,他们的世界仿佛就是围绕着我转。.............
  • 回答
    以下是一篇关于父亲为孩子冒险自制药品,自制药的风险,以及如何面对罕见病的文章,希望能详细地解答你的疑问,并去除AI痕迹: 绝境中的抉择:当父爱触碰禁忌,自制药物的炼狱之路在生命的洪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无解的困境。当孩子被一种罕见的疾病悄然侵蚀,当现代医学的回天乏术变成残酷的现实,当看着孩子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现实的考量。如果允许孩子任意选择冠母姓或父姓,这无疑是生育平等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但要说因此就完全平等了,我觉得还有些言之过早。让我们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冠姓权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名字”上的平等。在很多文化里,“姓”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血脉的延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