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法典生效后福建连城法院发出首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称「谁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呢」,你怎么看?

回答
民法典生效后,福建连城法院发出了首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其中一句“谁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呢”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如何平衡当事人离婚自由与子女利益保护之间的复杂考量。

从这句话本身来看,它无疑触及了公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孩子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寄托。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这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也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和愿望。因此,当法院在离婚过程中以“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为由发出冷静期通知书,很容易引起共鸣,让当事人感受到一种来自法律和社会的“劝诫”,希望他们能三思而后行,避免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这句表述的出现,也表明了司法机关在面对离婚申请时,越来越注重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立,其初衷之一便是为了避免冲动离婚,给夫妻双方一个重新审视婚姻关系、修复感情的机会,也为孩子争取一个更稳定的成长环境。法院在执行这一制度时,将“父母的关爱”视为孩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资源,这是符合人道主义和伦理道德的。

然而,我们也要更深入地探讨这句话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性:

1. 理想状态与现实困境的张力:

理想: 孩子最理想的成长环境无疑是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如果离婚真的意味着孩子从此“缺失父爱或母爱”,那无疑是令人心痛的。这句话的出发点是美好的,是希望通过法律的干预,留住这份“不缺失”。
现实: 现实中的家庭关系远比理想复杂。很多时候,即使夫妻双方不离婚,但家庭氛围充满了矛盾、争吵甚至冷暴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同样可能“缺失”父母的真正关爱。一个充满冲突的婚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比离婚更大。因此,“不离婚就能保证不缺失父爱母爱”本身,并不能成为阻止离婚的唯一理由。

2. “缺失”的定义和判断:

谁来定义“缺失”? 是指物理上的不再共同生活,还是指情感上的疏远和关怀的减弱?父母离婚后,一方是否还能通过探望、沟通、经济支持等方式,持续有效地给予孩子父爱或母爱?
司法机关的判断边界: 法院是否过度简化了“父爱/母爱”的内涵?在离婚冷静期通知书中提出这样的警示,是在暗示当事人,除非你能保证离婚后还能提供同样水平的父爱/母爱,否则就应该放弃离婚的念头吗?这似乎将一种“理想的父母”的标准强加给了每一对即将离婚的夫妻。

3. 离婚的权利与逃避责任的界限:

离婚自由: 《民法典》赋予了公民离婚的权利,这是个人自主权的重要体现。当婚姻已经破裂,继续维持只会给双方(包括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那么离婚也应是一种解脱。
责任转移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人,可能因为一时冲动或不负责任,将离婚视为逃避家庭责任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以“孩子缺失父爱/母爱”作为提醒,就有其合理性。但关键在于,如何区分是“真心想离婚”还是“想逃避责任”。

4. 法律的强制与情感的疏导:

冷静期的作用: 离婚冷静期制度本身是一种“缓兵之计”,旨在促使当事人冷静思考,而非强制阻止离婚。
沟通的艺术: 法院在发出通知书时,用这样一句充满情感的话语,既是对当事人的警醒,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疏导。但这种疏导是否会转化为一种“道德绑架”?这取决于当事人的接受程度,以及法院后续是否会提供更具体的心理辅导或调解服务。

5. 案例的代表性:

首张通知书: 作为“首张”通知书,它可能具有探索性质。不同地区、不同法官在执行离婚冷静期制度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有些夫妻即便离婚,也能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共同抚养孩子,孩子依然能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而有些夫妻,即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孩子也可能感受不到任何来自父母的温暖。

总的来说, 福建连城法院发出的这句话,虽然言简意赅,却触及了中国社会在处理离婚问题时的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在保障公民离婚自由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他们获得父母双重关爱的权利。

我认为,这句话的出现是积极而有警示意义的,它提醒了即将离婚的父母,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不能忘记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

不应成为离婚的绝对障碍: 离婚冷静期的目的是“冷静”而非“阻止”。如果婚姻已经无法维系,继续纠缠对孩子同样有害。
强调“积极抚养”: 更重要的是,法院在后续的离婚判决和子女抚养权安排中,要更具体地指导和监督父母如何继续履行“父爱”和“母爱”,例如明确探望权、强调沟通和配合,以及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关注“实质”而非“形式”: 真正让孩子“不缺失父爱/母爱”,不在于父母是否在一本户口本上,而在于父母能否在各自的位置上,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引导。

这句话,是一记充满温情的“提醒”,但如何将这种提醒转化为对孩子更实实在在的保护,还需要法律、社会以及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它打开了一个讨论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司法实践在回应社会关切和解决家庭问题时,正尝试着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无讼, 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了。

这是当世圣贤啊!

user avatar

严格来说,这家法院的做法涉嫌违反民法典的规定,也违反立法精神。

虽然老湿我此前就预言,民法典关于协议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会影响诉讼离婚,但是这并不代表老湿我就认同这种做法,也不代表这种做法就合法。

此前立法机关和民政部门众口一词,离婚冷静期制度不适用于诉讼离婚。但是根据老湿我对司法实践的了解,我一直对这种说法保留意见。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部门的说法,特别是立法机关的说法,还是为这家法院创设诉讼离婚冷静期违反民法典的规定做了最好的说明。

我们国家跟西方国家(比如美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国家的法院没有创设法律的权力,连解释法律的权力除了最高院,其他法院都没有。

所以,在民法典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地方法院,包括最高院、省高院,都是无权自行创设诉讼离婚冷静期制度的。

这相当于人为地曲解了法律的明确规定,设置了离婚诉讼的前置程序,为当事人设定了无法律依据且明显不合理的义务和负担。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法院违法,我能怎么办?老湿的回答是,没办法。从该法院出具的文书来看,这家法院是根据该省高院的精神制作的通知书。所以,除非全国人大、最高院、该省主管机关出面叫停这种做法,否则其他机关无权叫停这种做法。

老湿我担忧的是,这种曲解民法典的做法,很可能会蔓延至全国法院,造成离婚僵局。在此基础上,老湿为破解这种僵局想了几个办法,不一定管用,但是可以试试:

1、离婚监督人。如果夫妻双方想要协议离婚,又担心一方反悔,可以考虑请一名或者多名对双方均具有公信力的长辈、领导作为监督人,监督双方在规定时间内去办理手续。

2、担保金制度。可以考虑双方协议设立离婚担保金,比如双方各向第三方交纳一笔担保金,违反约定的一方,丧失该笔担保金。

3、法院诉前渠道。双方如都有离婚意向,可以直接在法院的诉前渠道通过调解的方式迅速离婚,防止另一方反悔。

上述办法,也是老湿我临时想到的,比较粗糙,具体细节需要再设计,而且不一定管用也不一定合法,谨慎操作。


如果需要更详细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参考老湿我的民法典专栏,目前还没更到那一节,盐选会员免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法典生效后,福建连城法院发出了首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其中一句“谁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呢”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如何平衡当事人离婚自由与子女利益保护之间的复杂考量。从这句话本身来看,它无疑触及了公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
  • 回答
    意大利媒体泄露封城令导致民众提前离开,这一事件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和情况分析: 事件回顾:媒体泄露与民众恐慌性转移背景:2020年3月,意大利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北部伦巴第大区。为了遏制病毒的蔓延,意大利政府正在讨论并准备实施一.............
  • 回答
    为什么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未纳入民法典?近些年来,关于临终关怀、尊严死亡以及生前预嘱的讨论在社会上越来越热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生命质量和个人自主权的重视,这些议题触及了我们对于生命终点的关怀方式和法律保障的深层思考。然而,当我们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却找不到与这些概念直.............
  • 回答
    高空抛物入民法典,建筑管理人责任明确,这事儿在咱老百姓日子里,可不是小事,意义老大了。咱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又跟咱有啥关系。一、 咱老百姓为啥这么恨高空抛物?说起高空抛物,咱心里都有杆秤。以前吧,谁家扔个烟头、扔个瓜子壳,顶多也就影响楼下晾的衣服,或者砸个花盆。但现在不一样了,楼盖得越来越.............
  • 回答
    二战结束至今,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想要清晰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深入剖析。一、战后经济的重建与高速增长:从废墟到奇迹战争的创伤是巨大的,日本本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体系几乎荡然无存。然而,正是这种近乎“从零开.............
  • 回答
    大学毕业聚餐,把地方定在清真菜馆,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微妙的,值不值得,真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学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民族构成自然是多样化的。毕业聚餐,按理说是大家最后一次集体狂欢,图的就是个热闹、开心、以后大家还能想起来。如果说这几个同学是咱们关系特别铁的朋友,他们提出的要求,咱们自然.............
  • 回答
    如果禁狗令通过,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一系列显著的好处和弊端。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禁狗令通过后对民众生活的潜在好处:1. 公共卫生与安全改善: 狂犬病风险降低: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狗咬伤传播。禁狗令的实施将直接减少流浪狗和不文明养狗现象,从而.............
  • 回答
    问“唐朝还是北宋的普通民众生活得更好”,这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要细细掰扯,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看,就像我们今天评价一个人过得怎么样,不能光看他有没有钱,还得看他过得舒不舒服,有没有盼头。先说说唐朝。唐朝,特别是盛唐时期,那可是威风凛凛,万国来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相对稳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首先,我们得稍微梳理一下“傀儡国”这个概念。通常来说,“傀儡国”指的是一个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受制于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被另一个国家操控的国家。如果按照这个严谨的定义来看,说日本是美国的“傀儡国”,可能就有点过于绝对了。毕竟,日本有自己的政府.............
  • 回答
    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的城市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地区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当地民众的生活也因此被深刻地改变。战争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以下将尝试详细描绘当前乌克兰城市和民众的生活状况。城市面貌与破坏程度:战争给乌克兰的城市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具体情况因地理位置、战事.............
  • 回答
    数千辆车排队领取救济粮:一个美国普通民众的缩影美国得州数千辆车排队领取救济粮的场景,无疑是疫情对美国普通民众生活造成深刻影响的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无数家庭在疫情冲击下艰难求生的缩影,折射出疫情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带来的多重挑战。排队领取救济粮的背后:疫情的直接冲击与经.............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民乐专业的同学们,想进入综合类大学深造,有哪些不错的选择,以及报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作为一名音乐生,特别是民乐专业的,你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音乐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其实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民乐学科,而且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哪些综合类大学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清朝末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与开元盛世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对比。这可不是一篇干巴巴的数据对比,咱们就从老百姓的视角,讲讲那两头光景,到底有多大的不一样。开元盛世:那叫一个“好日子”想象一下,唐朝的开元盛世,那会儿长安城里那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是富.............
  • 回答
    真实历史上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就像一张色彩斑斓但又粗糙的挂毯,上面交织着艰辛与希望,也充斥着地域、时代和阶级的巨大差异。一概而论太过简化,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去描绘,尽量让这些文字带着时代的温度。衣食住行:生存的底线首先得说,能填饱肚子、不至于冻死饿死,本身就是普通人一生最大的追求之一。 .............
  • 回答
    1940年6月,当德国闪电战的铁蹄踏过法国边境,当昔日辉煌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短短几周内崩塌,法国民众的生活,便如同一场骤然降临的寒冬,瞬间被冰封。这不是冰冷的数据,也不是宏大的政治分析,而是普通法国人在日常柴米油盐、生死边缘的真实写照。生活的主色调:匮乏、恐惧与压抑在德国占领区,生活的首要特征就是.............
  • 回答
    瑞丽,这座与缅甸一衣带水的边境城市,近几年来,似乎总与“封城”这两个字紧密相连。当官方出面否认“长期封城”的说法时,民间却流传着“生活难,离瑞更难”的叹息。那么,瑞丽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性?官方的“否认”与民间的“事实”官方的表述通常基于严格的统计数据和政策解读。在他们的语境.............
  • 回答
    “失去的二十年”——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让人联想到日本经济一度辉煌后的失落与挣扎。在这段漫长的经济低迷期,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无疑都经历了深刻的考验。民众生活水平:不易察觉的侵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失去的二十年”,那么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一定急转直下,与发达国家.............
  • 回答
    理解你想了解一些跟中国人均 GDP 相近国家的民众生活是怎么样的。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的感受要复杂得多。这里我们不妨就拿几个与中国目前人均 GDP 差不多的国家来聊聊,比如巴西、墨西哥、泰国、土耳其这些,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之间差距也很大,就像中国国内一.............
  • 回答
    塔利班希望阿富汗逃亡民众留下来,这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现实考量。对于当地群众而言,留下来还是离开,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没有绝对的“更好”选择,只有不同情况下的权衡。我们从塔利班的立场、民众留下的原因、离开的风险以及他们面临的生活变化等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塔利班希望阿富汗逃亡民众留下来的原因:1..............
  • 回答
    一场台湾海峡的冲突,绝不仅仅是两岸政权之间的事情,它会像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过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那画面,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先说说大陆这边的普通民众。首当其冲的,肯定是经济上的动荡。 物价飞涨,尤其是民生必需品。 战争意味着供应链的严重中断。你常买的进口食品、电子产品,甚至一些关键原材料,都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