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此次新冠病毒流行,特朗普会助力中国弯道超车吗?

回答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特朗普政府的某些政策和言论确实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会“弯道超车”的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

一、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言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甩锅”与政治化叙事: 特朗普政府将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的责任部分归咎于中国,并频繁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称谓。这种政治化叙事一方面试图在国内转移矛盾、凝聚国内支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和不信任。
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削弱了全球合作抗疫的可能性,阻碍了信息和资源的有效共享。例如,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批评和撤资威胁,可能影响了全球疫情监测和应对的协调性。
潜在的“助力”作用(间接):
转移国际关注点: 由于美国国内对疫情的关注和对中国的指责,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内部疫情管理和经济复苏的审视。
促使中国内部团结: 在外部压力下,中国政府的号召力和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得到加强,有助于凝聚国内共识,集中力量应对疫情和发展。
凸显中国抗疫模式的差异: 相较于美国采取的“自由放任”或“边打边学”的策略(早期),中国采取的“清零政策”在初期阶段确实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并在全球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保持了生产的相对稳定,这在某些国际观察者看来,似乎显示了中国治理模式的某种优势(尽管这种模式后来也面临巨大挑战)。

贸易战与科技战的延续: 特朗普政府并未放松其在贸易和科技领域对华施压的政策,甚至在疫情期间继续推进。
负面影响: 贸易战增加了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科技战限制了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
潜在的“助力”作用(间接):
倒逼自主创新: 外部的技术封锁和限制,迫使中国更加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这种压力反而可能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催化剂。
产业链的重塑: 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一些国家开始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迁出中国。然而,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相对稳定的国内市场,使其在疫情后更能快速恢复生产。同时,出于成本考虑,许多西方企业仍然依赖中国制造。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面对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论调,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加强与亚洲邻国的经济联系,为自身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美国国内应对疫情的混乱: 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初期的信息透明度、口罩政策、疫苗研发的优先级和全球合作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批评。
负面影响(对美国): 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分裂加剧。
潜在的“助力”作用(间接,相对):
凸显中国治理效率(早期): 在疫情初期,中国相对集中的权力结构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得其能够迅速采取封锁措施,控制了病毒的传播,这与美国国内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让一些人认为中国模式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更有效率。
为中国提供“反衬效应”: 美国国内的疫情状况和政策争议,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反衬效应”,使得中国即使在遭受疫情冲击后,其恢复和稳定在某些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二、 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因素(与特朗普政策的关联):

尽管存在上述间接的“助力”因素,但中国能否“弯道超车”,核心还是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努力和战略选择:

经济韧性与复苏: 中国是全球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并在疫情早期就恢复了生产。虽然也受到全球供应链中断和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但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其经济复苏速度快于许多发达国家。
科技自主性: 如前所述,外部压力反而可能加速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全球化角色定位: 尽管美国政府采取“脱钩”策略,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维护和拓展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国内政策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中国政府能否在疫情常态化下,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是决定其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三、 “弯道超车”的定义与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弯道超车”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并非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或政治学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例如他国出现危机),某个国家能够迅速发展,从而在发展水平上超越领先者。

美国的相对衰落: 许多讨论“弯道超车”的观点,是基于对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全球影响力下降、国内矛盾加剧以及应对疫情不力的观察。这些因素确实为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的挑战: 然而,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平衡发展与改革等。仅仅因为外部的“助力”而实现“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

结论: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言论,通过将责任政治化、推行贸易科技战以及美国自身在疫情应对上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创造了相对有利或至少是具有挑战性的外部环境,间接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国内稳定。

一方面, 特朗普政府的“甩锅”言论和挑战全球合作,客观上分散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早期应对措施的严厉审视,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对美国领导力的质疑。
另一方面, 以科技战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倒逼中国加速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可能为中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动力。

然而,说特朗普政府“助力”中国弯道超车,更准确的说法是,其政策的某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美国自身的损害)以及其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一些战略空间和发展的契机,但中国最终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选择、改革决心、创新能力和对国内外风险的有效管理。 疫情本身是一场全球危机,中国能否从中脱颖而出,更多还是其自身实力和治理能力的体现,而非单纯由他国政策所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啥呢……

美国称霸世界靠的是科技、军事、经济这些东西。新冠肺炎或许会让美国多死一些人,但会影响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吗?除非你跟我说这病毒会定点清除,把美国的科学家和军人全都干掉,否则什么用也没有。

如果在美国实力没有衰减的情况下,中国的所谓“弯道超车”那完全就是投机取巧,就算是超了车,这位子你也坐不稳。

当然,如果中国能趁着疫情的这几个月突破以前所有的科技点,并且造出两倍于美国海军的海军力量,那这就真的是实打实的弯道超车了。

但是,中国做得到吗?

老老实实闷头干,别想别的,先多卖几个口罩赚他们一笔再说。

user avatar

我现在就怕美国GDP跌上十几二十个点,人民币再升值一部分(可能性很大),然后我国GDP不用很累也不用很麻烦的就超过美国了;接下来一些人找不到北了,一些人更找不到北了。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长期不会改变,大家一定要有准确的认识。

user avatar

大势在我。但“弯道超车”不可取。

美帝的世界霸权结构失衡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四年川普不过就是在当裱糊匠。

疫情只是引爆了这个结构失衡,也就是突然给我们一个契机,可以加速一些布局,可以有一个窗口期解决国内的一些隐患。

应该让他继续裱糊,继续支撑维持世界当前秩序的成本,我们在总体上继续跟随战术,在重点有突破,打破美帝的舆论和政治包围网就好。

但绝对别飘啊,斗争是长期的、残酷的、艰难的。

“弯道超车”这四个字本身就是投机主义心态。

一个小国,在上升期可以弯道超车,实现一些跨越发展。

但夺取世界NO1的斗争,必须是全方位的竞争,扎扎实实的构建基础,每个领域都去做最艰苦的斗争,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在大国的全方位竞争中,长期看来都是虚耗国力的赌博。

因为大势在我,所以我们不求速胜,更不应该赌国运,要打持久战,当我们全面碾压的时候,禅让会发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抱有幻想,不要默认热战不会发生。

“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 ”

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

胡运百年穷,霸道不可持。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这一阵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冷战时期有没有哪一阵子美国自己搞得非常狼狈,以至于苏联开始“顺风浪”?

现在想一想,越战失败可以算是一个。那么当时处境几何?会不会比今天更糟?

然后可以上一个今天的美军军事基地分布图。

然后再想一想三大攻坚战打赢没有?尤其今年至少折腾进去两个月了,生产生活还没恢复正常。

然后再想一想今年以来的舆情监督热点,譬如这几天出入境管理问题特别多吧,连《环球时报》的胡主编都开火了。

一想到舆情热点就实在乐观不起来。

user avatar

这次疫情,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国力都会缩水,中国两个多月不开工,损失估计十几万亿人民币,但我们已经控制了疫情,相当于占了一个先手。美国更惨了,美股两周跌了一万多点,每熔断一次市值就蒸发数万亿美元。而美国现在疫情才正式爆发,美国确诊超两万,感染至少超十万,美国的核心感染城市起码有三个:加州、华盛顿州和纽约,属于多线作战,加上美国各州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支援非常难,感染超百万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中国两个月控制疫情,美国起码要半年,所以不需要超车,安安静静复工生产,坐看美国翻车就行。记得05年天涯雪亮军刀说中国2030年gdp超日本,被人追着骂,结果08年经济危机,中国稳住,2010年就超过了日本。这场疫情结束之后,中美的GDP差距绝对会小到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地步。

user avatar

这次确实是个大急弯,比的是稳,是抗压能力,不是速度。

弯道不谈超车,只谈翻车。翻车的直接出局,没翻车的自然拿冠军,哪怕是只乌龟也能拿冠军,因为亚军翻车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要贪快,必须图稳。越稳越好,越慢越好,杠杆越低越好,全局性越高越好,战战兢兢,把路走好,一步也不要浪,利用好我们产业链齐全的优势,稳如一条老狗。

然后你就看他们一个一个翻车就可以了,哪怕你慢得像乌龟一样你也是第一名,因为别人都翻车了。

但你要是自己也嘚瑟翻车了,那也就不用争什么第一第二了。大家一起翻车,比谁翻得造型好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