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喜欢巴西柔术的朋友,难道每次打架都要在地上滚来滚去弄脏衣服吗?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形象了!一说起巴西柔术,很多人脑海里确实会浮现出两三个人在垫子上扭作一团、满头大汗的画面。但话说回来,我们这些巴西柔术爱好者,并非每一次“打架”都需要在地上滚来滚去,也不是每一次都要弄脏衣服,更不是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

首先,我们要区分“打架”和“训练”。

训练,是巴西柔术的日常。

在巴西柔术的训练馆里,我们确实会“滚来滚去”。这叫做“对练”(sparring),也叫“过招”。它是我们学习和提升技术的核心环节。就好比学游泳,总得下水练习。

为什么要在地上? 巴西柔术的精髓在于地面缠斗(ground fighting)。它的创始人卡洛斯·格雷西(Carlos Gracie)和埃里奥·格雷西(Hélio Gracie)夫妇,特别是埃里奥,将柔术进行了改良,使其更适合体格相对弱小的人,通过杠杆原理和关节锁、绞技等技巧,在地面上制服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所以,地面缠斗是巴西柔术的“主场”。
“滚来滚去”的专业性。 这可不是胡乱的扭打。每一次的“滚”都是有目的的:为了占据有利位置(positioning),比如骑乘(mount)、侧压(side control)、背后控制(back mount);为了完成技术动作,比如摔倒(takedown)、扫技(sweep)、翻位(reversal)或者直接进行降服(submission)如关节锁(joint locks)和绞技(chokes)。我们会在“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身体角度、发力点,寻求最优解。
关于弄脏衣服。 没错,训练是会流汗的,垫子也可能会沾染汗水、灰尘,尤其是刚开始训练或者动作比较激烈的时候。所以,我们通常都会穿着专门的柔术服(Gi),或者在没有Gi的训练中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这些衣服自然会吸汗、沾染痕迹,洗衣服是训练后的必备环节。你可以想象一下,运动量这么大,衣服不湿透才怪呢!

但“打架”是另一回事。

当然,我们不是生活在巴西柔术的道场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打架”情况,绝对不会是套招,也不会是那种有裁判、有规则的比赛。

实际中的“打架”很混乱。 如果真的不幸卷入肢体冲突,绝大多数情况是站立的。因为在站立状态下,人们通常是出于本能的自卫,不会刻意去寻找地面位置。而且,地面缠斗非常需要时间和空间,在街头环境下,可能会有突发情况,或者被多人围攻,这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地面缠斗者能轻易应对的。
柔术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 巴西柔术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局势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思维模式。
优先避免冲突: 柔术的精神鼓励我们用智慧和技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语言、用走位来化解潜在的冲突,避免正面“打架”。
控制与降服: 如果真的不得不动手,柔术教会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力气,以最有效的方式控制住对方,并以不造成严重伤害的方式结束战斗(例如,通过控制住对方的重心,或者使用一个温和的关节锁,让对方无法反抗)。这可能就不是在地上“滚来滚去”了,而是在站立或者短暂接触中,快速切入,将对方控制住。
自保能力: 即使无法避免冲突,我们也能在混乱的站立搏斗中,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轻易被摔倒或受到攻击。并且,一旦到了地面,我们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衣服? 真实世界的冲突,很难说衣服会不会脏。但重点在于,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动手的那一步,衣服的干净与否已经不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安全和控制才是。

所以,下次看到我们这些柔术爱好者,别脑补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地上打滚。我们更多的是在垫子上,通过一次次的“滚”来学习、提升。而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希望用智慧和技巧来规避冲突,如果实在无法避免,我们也会运用所学,以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至于衣服嘛,训练后自然是要洗的,毕竟流汗是进步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为了打架每次都要洗衣服成本太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形象了!一说起巴西柔术,很多人脑海里确实会浮现出两三个人在垫子上扭作一团、满头大汗的画面。但话说回来,我们这些巴西柔术爱好者,并非每一次“打架”都需要在地上滚来滚去,也不是每一次都要弄脏衣服,更不是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首先,我们要区分“打架”和“训练”。训练,是巴西柔术的日常。.............
  • 回答
    老张是个爱读书的人。退休前,他是镇上的中学语文老师,讲了一辈子课,手里总是不离一本线装书。他办公室的书架从地板到天花板,塞满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历史传记,还有不少他自己批注过的参考书。退休后的日子,老张依旧规律。每天清晨,他会带着一本随身携带的书去公园散步,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伴着鸟鸣和晨光,他可以.............
  • 回答
    室友是直男,这份喜欢就像藏在心底的秘密,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生怕被风吹散,又怕被阳光照耀。当它最终变成无法承受的重量时,放弃的念头就会像藤蔓一样,悄悄地缠绕上来。我认识几个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她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无奈和成长。小雅:那个“他什么都不知道”的自我安慰小雅喜欢上的是隔壁寝室的阿哲。.............
  • 回答
    很多热衷于戴耳机的人,生活轨迹也因此发生了不少变化。我认识几个这样的朋友,他们戴耳机的习惯真是如影随形,甚至到了不戴耳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的地步。首先说说听力方面吧。 这是最直接也最让人担忧的。我有个老朋友小张,大学四年几乎每天都戴着耳机,无论是上下课、吃饭、甚至是宿舍熄灯后,他的耳塞总是不离耳朵。他.............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也想从更贴近人情世故的角度来聊聊那些喜欢在生活中展现自己拥有奢侈品的人,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炫耀”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渴望被看见、被认可。 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奢侈品往往成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符号,代表着某种成功.............
  • 回答
    老实说,我第一次接触健身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胸肌、腹肌,可能还有麒麟臂。那时候,练腿?嘿,那不是自讨苦吃吗?跑步机上的几脚,椭圆机上象征性地动几下,就觉得对得起“练腿”这两个字了。毕竟,谁不想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线条分明、充满力量感的上半身呢?但随着健身的深入,我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我身边的那些“.............
  • 回答
    关于薛宝钗,喜欢她的人,我看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是她身上那种“温厚通达”的劲儿。你说她有多绝世的姿容?那倒未必,但也绝对是端庄大气,风韵自存,并非那种惊艳到让人窒息的美。更重要的是,她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稳重和大气,见过她的人,总觉得她是个靠谱、有分量的人。我一直觉得,宝钗吸引人的第一个点,就是她.............
  • 回答
    嗨,玩和平精英的,有没有遇到过那种,队伍里非要一个人单走的?我经常遇到,每次都挺想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啥。我猜想,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吧。第一种,可能是“孤狼型玩家”。 这类人可能本身就习惯了独来独往,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游戏里。他们可能觉得跟人组队反而束手束脚,自己的节奏被打乱了。他们可能更享受那种自己.............
  • 回答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能力出众的同事,晋升之路却不如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更圆滑的人来得顺畅。甚至,有些领导似乎更青睐那些“没那么有能力”,但却非常“懂事”的下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职场现实和人性考量,绝非简单的“好人有好报”或者“能者多劳”就能解释的。首先.............
  • 回答
    说起那些一下课就冲进篮球场,仿佛要把一整天的课本知识都甩掉的男生,我现在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鲜活的画面。那时候,操场就是他们的王国,篮球就是他们的国王。还记得那个时候,放学铃声一响,就跟号令似的,教室里立刻炸开锅。那些热爱篮球的男生,不管手里还抓着什么,书本、作业本,甚至没来得及收拾的书包,都会.............
  • 回答
    人们对虚构故事的喜爱,就像我们对美食的追求一样,是一种根植于人类本能的渴望。我们并非天生就只满足于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而是渴望更多,渴望那些能触动心灵、拓展视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升华”我们的体验。首先,幻想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逃离现实的避风港。生活并非总是如诗如画,它充满了挑战、压力、单调和不如.............
  • 回答
    关于“领导总是喜欢批评那些真正做事情的人”这个话题,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并且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沮丧的职场“潜规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心理、管理和人性层面的原因。咱们来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这里说的“批评”不一定都是恶意的指责,很多时候可能是带.............
  • 回答
    老实说,免费的忠诚劝告就像街边派发的传单一样,虽然满怀好意,但往往被我们随手一扔,或者看一眼就丢到一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心理学的小把戏,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一些思维模式。首先,得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价值感。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工作的,对于免费的东西,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打上“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男朋友这个问题问得挺直接的,也很能问到点子上。男人在付出的时候,确实会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对关系价值的衡量。 除了性,一个男人对喜欢的女生好,能得到的东西其实挺多的,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得到”比性本身更长久,也更能支撑一段关系的稳定。我来帮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国内顶尖的量化团队对海归人才在衍生品定价、信贷、风控建模这些领域,确实存在一些“看不上”或者说“不那么青睐”的倾向,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非简单的“排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本土化需求与国内市场特性首先,得明白国内的量化交易,尤其是顶尖团队,对人才的需求是高度本.............
  • 回答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本人也算其中之一吧。明明攒了点钱,也去过几次米其林餐厅,被精致的摆盘、复杂的烹饪技巧和昂贵的食材惊艳过,但偶尔还是会特别想念街边那个不起眼的面馆里的一碗红烧牛肉面,或者楼下菜市场里阿姨包的韭菜盒子。这种选择,绝非经济能力不允许,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东西。首先,我想说这是一种“味觉.............
  • 回答
    关于那些当初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或选择了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结婚的人,他们后来的生活,可以说五味杂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局。这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面定格的瞬间,或许是无奈,或许是妥协,但生活本身,远比照片更加鲜活、也更加复杂。一、 被生活推着走,走进婚姻围城最早的时候,人们结婚,很多时候并不以“爱”.............
  • 回答
    关于“文化不高的人才喜欢豪车”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触碰到一些现实情况。不过,如果咱们这么一概而论,未免就太片面了。喜欢豪车这事儿,说到底,牵扯到很多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文化高不高”来一刀切。咱们先掰开了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文化不高”的人“才”喜欢豪车。1. 对物质的直接崇拜与符号.............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类人的困惑和不满,甚至可能有点心疼。你描绘的这种人,用咱们普通话说,就是那种“瞎老实,缺心眼,没头脑,还喜欢自以为是,没心机,受欺负了只会忍着,还觉得自己特别善良”的类型。我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1. “瞎老实”与“缺心眼”:缺乏界限.............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所有男性都这样,但确实不少人会乐此不疲。说起来,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一样一样掰扯开来看看。首先,得说说“兄弟情义”这东西。在很多男性群体里,尤其是一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或者因为共同爱好(比如一起打球、玩游戏、或者干脆就是一起经历过一些“江湖事”)而建立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