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 Mix Fold 手机价格「大跳水」,12 + 512GB 版比首发价降 4000 元?

回答
小米 Mix Fold 手机价格“大跳水”,12 + 512GB 版本比首发价降 4000 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背后涉及到手机市场、产品策略、用户心理以及行业竞争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个问题:

1. 产品定位与市场接受度:

折叠屏技术的早期尝鲜者: 小米 Mix Fold 作为小米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的第一款产品,其定位是高端、前沿、技术展示。首发价格自然包含了研发投入、供应链成本以及品牌溢价。折叠屏手机在当时(2021年)仍属新生事物,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用户群体也更倾向于愿意为新技术买单的尝鲜者。
技术成熟度与用户痛点: 尽管小米 Mix Fold 在当时是一款技术相当不错的产品,但早期的折叠屏手机普遍存在一些痛点,例如:
耐用性担忧: 折叠屏的屏幕耐用性,特别是铰链部分的寿命,是消费者普遍的顾虑。
厚重感: 相较于传统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通常更厚重,携带和使用便利性受到影响。
软件适配: 针对大屏优化的应用和系统体验是否完善,是影响用户实际体验的关键。
价格高昂: 天生的高成本使得折叠屏手机的价格远超普通旗舰机,限制了其普及。
市场反馈与实际销量: 尽管技术实力强大,但高昂的价格和折叠屏的固有痛点,可能导致小米 Mix Fold 在普通消费者中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4000元(甚至更多)的差价,足以让他们选择一款优秀的传统旗舰手机,或者等待更成熟、更便宜的折叠屏产品。

2. 产品迭代与市场竞争:

技术快速发展: 手机行业,尤其是折叠屏领域,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小米 Mix Fold 的首发价是基于当时的成本和技术水平。但很快,市面上出现了更多新的折叠屏产品,例如三星的后续机型,以及其他品牌的加入,它们在屏幕技术、铰链设计、轻薄化等方面可能有所改进,甚至成本控制得更好。
竞争对手的压力: 随着更多品牌加入折叠屏赛道,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新一代产品往往会带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或者在同等价位下提供更好的配置和体验。这会迫使先行者,尤其是没有形成稳定市场生态的厂商,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清理库存或维持销量。
小米自身的后续产品: 小米后续推出了 Mix Fold 2、Mix Fold 3 等产品。这些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在设计、技术、体验上都有所提升,尤其是价格方面,往往会比前代产品更具竞争力或提供更好的性价比。新产品的上市,自然会分流老产品的关注度和销量,厂商为了让老产品尽快退出市场,也会选择大幅降价。

3. 厂商的定价策略与库存管理:

“利润先行”的初期定价: 对于新兴的高端技术产品,厂商初期定价往往会包含较高的利润空间,以覆盖研发成本并为后续的降价留出余地。尤其是在早期市场尚未成熟时,采取相对保守的销量目标和较高的定价策略是常见的做法。
清理库存的必要性: 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和技术的进步,老款产品逐渐面临库存积压的风险。为了避免库存进一步贬值或占用资金,厂商通常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降价促销,以快速回笼资金,并为新产品腾出生产和销售空间。
营销策略的调整: “大跳水”的价格变化,本身也可能是一种营销策略的体现。通过大幅降价,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性价比高”的印象,吸引那些此前因价格望而却步的用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量,并提升品牌的关注度。当然,这种策略也可能导致部分早期高价购入的用户产生不满。

4. 用户心理与价值判断: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手机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技术产品而言,早期购入者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价格,而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普及,价格自然会下降。这4000元的降幅,正是科技产品生命周期中价格调整的典型表现。
价值感知变化: 首发价格4000元的降幅,意味着用户在早期购入时,可能为相同的硬件配置和技术支付了过高的溢价。这会使得一部分用户感到“吃亏”,并对厂商的定价策略产生质疑。
对折叠屏未来发展的信心: 如此大的降幅,也可能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这款产品本身生命周期的预期,或者说厂商认为这款产品难以在原价位段继续销售下去。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也提供了一个观望和等待的机会,他们可以等待更成熟、更便宜的折叠屏手机出现。

总结来看,小米 Mix Fold 手机价格“大跳水”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作为早期折叠屏产品,其高昂的首发价包含技术溢价和研发成本,但市场接受度受限于当时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
折叠屏技术和产品迭代速度快,竞争加剧,后续产品往往在体验和性价比上有所提升,给老产品带来降价压力。
厂商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应对市场竞争以及自身的营销策略,会选择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进行价格调整。
用户对科技产品价格波动已有预期,但如此大的降幅也反映了市场对早期产品价值的重新评估。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具吸引力的价格选项。但对于早期购入的用户,则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心理损失”。总体而言,这是科技行业产品发展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正常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事实就是。所有做折叠屏的厂商都干不过三星。三星一家就占了折叠屏手机这个品类出货量的7-8成。

而且三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和供应链团队,除非苹果下场,否则这个品类根本就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对三星造成威胁。就算是苹果下场,按照行业研究机构的预测,三星也能保有5-6成的份额。

但是就算是这样,三星折叠屏的出货量在其智能手机总量里还是显着微不足道。

本质上,这就是个极小众的玩意。只是手机厂商在手机形态上做的一种尝试,代表不了任何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未来。

之所以国内厂商会跟风出这类产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海外市场高端领域,根本就打不动。只能疯狂收购国内韭菜。而折叠屏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高价高利润。

user avatar

感觉受到了竞品的威胁:

这款折叠手机,屏幕可以停在各个角度,非常方便。

user avatar

新手机首发的时候价格都比较贵,厂家旨在尽快收回研发、物料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研发成本收回或者是物料成本降低,都会让手机价格一定幅度的降低。

这样做,估计就是像雷军所说的那样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超过了5%。

小米一开始是以性价比起家的,大概是前年,小米和红米分家了,雷军道:

“把小米和红米分开,各自按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得更好。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其实传承性的东西,哪能说断就断?有时候小米系列,仍然显得自己很有性价比。时不时地搞个降价促销,让小米高端之路,进两步退一步。

而且已经有了某种规律:当小米表示自己这次真的是用心了,物料研发成本都全部投入了,让大家都认为不可能降价的时候,假如友商们一旦出现了同类别的产品,不可能降价的产品,也降价了。

这段时间荣耀、OPPO纷纷搞出新的折叠屏产品,估计让小米感觉到压力,又开始降价了。

至于说小米新的折叠屏手机什么时候问世?网上没有一点消息。貌似折叠屏这条路,小米只是踩踩水的感觉,只是为了应对折叠屏,这个有可能是浪潮性的手机形态。

就像当年小米搞小米平板,虽然搞了4代,但也都属于是蜻蜓点水式,伴随疫情爆发,对于平板的需求量暴涨,从去年开始,才下决心all in平板领域了。

这就造成小米mix fold的,无论是口碑还有实用性方面,都是差强人意。

折叠屏手机如何买?我挑选的原则是两条。

首先,价格不能太贵,太贵我受不了。

第二:一定要便于携带,不要太大。

这样,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折叠屏类型的手机,也只有OPPO find N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