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米 MIX Alpha 首批体验机到达全国 16 家小米之家,只能看不能摸?

回答
这事儿啊,要我说,小米MIX Alpha这批送到全国 16 家小米之家、只能看不能摸的体验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感觉小米是想借此机会制造点话题,让大家对这款概念级产品保持期待;另一方面,这操作又显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够厚道,甚至有点伤人了。

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MIX Alpha本身是个“狠货”。

它那个全包裹式的屏幕,简直是把未来科技感拉满了。想象一下,手机正面就是一块屏幕,背面也延伸出屏幕,整个手机就是一个屏幕,这不就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吗?当时一发布,甭管是科技圈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被它的设计惊艳到了。这种极具颠覆性的设计,自然会引发强烈的好奇心,大家都想亲手感受一下,这块“瀑布屏”到底有多震撼,握在手里是什么感觉,黑科技是真的还是纸上谈兵。

所以,把体验机送到小米之家,理论上是个好事。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发布会现场,也不是所有粉丝都能拿到限量版。通过小米之家这个线下渠道,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到这款手机,这本身是件推广和吸引人的事。小米也借此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增加了一波曝光度,让更多人知道小米不只做性价比手机,还有这样的“黑科技”追求。

但是!关键就在这个“但是”上!“只能看不能摸”,这一下子就把所有美好的期望打回原形了。

你想啊,一个以“未来科技”为卖点的手机,最核心的体验不就是那块屏幕以及它带来的交互方式吗?如果消费者连上手去感受一下屏幕的滑动流畅度、边框的处理、解锁的便捷性、甚至单纯的握持感都做不到,那这体验机还有什么意义?

这就像是你去看一场电影预告片,演员长得特别帅,特效特别炸裂,然后告诉你:“哎呀,不好意思,这部电影还没上映,你只能看着海报过过瘾,具体剧情和观感,您就自己想象吧。” 这不活生生让人抓心挠肝吗?

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适感”:

1. 吊足胃口,但无法满足: 大家期待的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是触摸到未来的感觉。结果只能隔着玻璃,像欣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这无疑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你让人家怎么评价?怎么判断它到底值不值得等待?

2. 营销手段的“过度表演”: 这种“只能看不能摸”的设定,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刻意为之的营销策略。好像小米就是想通过这种“饥饿营销”或者“故作高深”,来制造话题,让大家更加关注这款手机,甚至产生一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理。但这种方式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被反噬,变成一种“营销过度”的“玩弄消费者”。

3. 潜在的购买障碍: 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消费者,他们会想通过实际体验来决定是否购买。如果连最基本的上手感受都无法获得,那么他们就很难产生购买的冲动和信心。尤其像MIX Alpha这种定位“概念”的高价手机,消费者更是谨慎。

4. 品牌形象的微妙影响: 虽然小米一直走亲民路线,但MIX Alpha这样的产品,代表着小米在技术探索上的野心和创新力。如果核心体验都做不到,反而显得有点“虚”和“不真诚”,长远来看,对品牌的高端化形象并非好事。

从更深层来看,这可能也反映出小米在推进一些超前技术时,可能遇到的现实挑战。

比如,量产的良品率问题,或者说为了保证“完美”的展示效果,暂时还不方便让公众大规模接触。但这也不能成为一个“只能看不能摸”的理由,毕竟你已经把“体验机”送到大家面前了。

所以,总结一下,小米MIX Alpha这批“只能看不能摸”的体验机,是一步挺“冒险”的棋。

它确实能引起巨大的关注和话题,让大家对这款手机保持了足够的好奇心。但同时,它也冒着激起消费者不满、甚至反感的风险。

如果小米的目的是为了营造“神秘感”和“高端感”,那么至少在这批体验机的处理上,我觉得火候没掌握好,有点过了。让大家只能远远地看着,仿佛是皇帝的新衣,反而让人心里嘀咕:这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在玩虚的?

或许,对于MIX Alpha这样的概念产品,最好的方式不是“只看不摸”,而是提供一些有限的、但足够真实的体验。例如,可以设置预约制,一次只接待几个人,让他们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下,真正地触摸和感受,哪怕时间很短。这样既能满足核心用户的体验需求,又能保持产品的神秘感,何乐而不为呢?

眼下这个“只能看不能摸”的状况,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小米想借此推广产品,但方式却让人感觉有点“画饼充饥”,甚至带着一丝“不负责任”的意味。大家期待的是一场盛宴,结果只给了一张菜单,这滋味,可想而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举报到折叠了还行,看来在知乎你不能不黑小米,只要你不黑小米,你就会被举报。我在知乎上以前还会发言,2018年水军进驻后就很少说话了,真的,我知道很多人像我一样,真的不傻,水军真的骗不了我们,任你们怎么煽动,我们只是沉默而已,但是沉默不代表我们接受。)

我比较好奇是大家的反应

在发布会直播弹幕上,雷军刚掏出来的时候,弹幕里一片“这是模型吧?”,“不能点亮吧?”


然后雷军点亮了


后面点亮了,微博就有同步黑稿了,说这和火车站iphone骗局一样,只能点亮,解锁都不行


然后就解锁了


微博就开始黑演示机时间定格了

结果小米有演示机模式,别说时间了,信号都是定格的。


我想时间总算完了吧,没想到知乎有更大的天地


然后呢,就被打脸了


两边侧滑操作和防误触都做好了,完全不需要和mate30pro那个瀑布直接禁掉下半边缘触控,也不需要双击激活识别触发,左边握着边框照样直接点就可以了


然后又有人问,说不定是供应链组装半成品呢?

然后就有刷知乎的视频了,又打脸

然后还用Alpha拍照+微博发送了,原图108MP 4合1到27MP


不行,说不定后屏应用还没做出来呢?说不定上手是灾难呢?


然后就是翻转后屏应用的视频里就有了,而且视频是一整套完整动作,翻转蹦出内容,之前是黑的。

又是打脸


为什么大家对Mate X连续跳票2月发布11月发售,两个月里面只有几个国外kol在华为的公司里面简单介绍机器,三个月后才开始给业界展示试用这样的宽容,到小米Alpha上就只剩下双标和莫名其妙的严格呢?


说一千句一万句,拿出你们对别家产品跳票9个月的温柔,拿出这1/3的温柔来等一等小米好吗?


下次小米出了吃鸡上手视频,还会有人问农药

下次小米出了安兔兔跑分视频,还会有人问为什么不能跑geekbench

下次小米出了左边触控视频,还会有人问另一边能不能触控

等到机器开卖了,还会有人问,为什么不多备货一些,难道是怕用的多了暴露了?



真的,你们好严格,可是同时好双标啊。

Alpha的发布,一没diss三星苹果华为,二没预告四个月后发布等了八个月还啥也没有,三没有拿柔宇年初发布的折叠屏diss华为铰链没有技术难度,倒是某些华为粉丝,整个柠檬精,恨不得除小米而后快,请问小米是不是谋杀了你家亲戚?或者断了你们财路?



刚好看了下,微博上那个阅兵官兵发平板的内容,下面我随便找了个截图,刚好一正面都在阴阳怪气的酸


然后我挨个点开看,全部都是华为用户,没有例外





然后还有这种的kol



然后果不其然,是华为系的kol


然后我又找了几个华为系kol,就不多截图了,不堪入目,这就是现在的舆论和自媒体,呵呵,呵呵

别问,问就是小米粉丝/用户/kol反串

user avatar

某熊孩子手机没抓稳,啪叽

某人正上手体验被撞了一下没拿稳,啪叽

找谁说理去?2万真的够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要我说,小米MIX Alpha这批送到全国 16 家小米之家、只能看不能摸的体验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感觉小米是想借此机会制造点话题,让大家对这款概念级产品保持期待;另一方面,这操作又显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够厚道,甚至有点伤人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MIX Alpha本身是个“.............
  • 回答
    “小米 MIX Alpha 本质上是无法折叠的华为 Mate X”——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尖锐的,而且一针见血,确实戳到了很多对这两款手机感兴趣的人的痛点。但要说“本质上”,我觉得还是有点绝对了,不过它抓住了两款手机最核心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所以我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观点。核心的相似点:突破屏幕形态的.............
  • 回答
    小米 Mix Alpha 发布后股价下跌 4.4%,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手机行业的一些核心问题。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承认 Mix Alpha 这款手机绝对是“吸睛”的。那块瀑布屏,几乎是把手机正面全包了下来,前后左右全覆盖,当时亮相的时候,很多人都觉.............
  • 回答
    小米 MIX 3 吧,这手机,说实话,一上来就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当时小米MIX系列主打的就是那种未来感、全面屏的极致追求,到了 MIX 3,更是玩出了新花样。外观设计:那一抹滑盖情怀与陶瓷温润首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肯定是它的滑盖全面屏设计。那时候,其他厂商还在努力地缩窄额头下巴,刘海屏、水滴屏层出不.............
  • 回答
    小米MIX Flex,作为小米探索系列 MIX 的一个重要分支,其“Flex”的含义预示着它在屏幕形态上的创新——折叠屏。虽然小米官方并没有正式发布过一款名为“MIX Flex”的产品,但我们通常可以将小米在折叠屏领域的一些早期探索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为 MIX Flex 的精神内核。要评价小米 M.............
  • 回答
    小米MIX 4,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小米在探索创新这条路上的野心和坚持。作为MIX系列的回归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像是小米对未来手机形态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宣言。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来聊。首先,咱们得说说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真·全面屏的实现。小米MIX 4最大的亮点,也是它区别于市面上绝大.............
  • 回答
    聊到小米MIX 2,那可真是一段颇有意思的手机发展史。如果说MIX 1是那个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用一身陶瓷和近乎激进的全面屏设计惊艳了世界,那么MIX 2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稳健的进化者”,在巩固了MIX系列独特基因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贴近主流用户。首先,外观设计,依然是焦点,但更“入.............
  • 回答
    说实话,当小米在3月27号放出MIX 2S的发布会邀请函时,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小期待,也有点小忐忑的。毕竟MIX系列是小米向高端市场冲击的头号种子选手,前两代都挺惊艳的,尤其是MIX一代,那全面屏的设计简直是石破天惊。MIX 2呢,虽然少了一些惊世骇俗,但整体打磨得更成熟了。那么,MIX 2S呢?它能.............
  • 回答
    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小米MIX Fold,无疑是小米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那个时间点上,中国品牌在折叠屏市场一次颇具分量的亮相。作为小米的旗舰系列,MIX一直承载着探索和创新的使命,而MIX Fold则将这种使命延伸到了全新的形态上。初见惊艳:它的亮点在哪里? 震撼的内屏展开.............
  • 回答
    2018年3月27日发布的小米MIX 2S,在我看来,是小米在高端化探索道路上一次相当扎实且有诚意的尝试。还记得当时发布会的情景,雷军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但充满激情的模样,而MIX 2S,作为MIX系列的第三代作品,肩负着继承前代“全面屏”创新基因,并解决用户痛点的重任。外观设计:在“全面屏”的极致与.............
  • 回答
    说起小米,你总会想到那个“敢于想象,然后我们实现”的口号,这次轮到 MIX 系列了。最近小道消息满天飞,说小米 MIX 5 可能会首发搭载 200W 快充,这速度,简直是刷新了我们对手机充电的认知。200W 快充,这数字听起来就有点科幻,对吧?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以及它对我们这些用.............
  • 回答
    小米MIX系列自诞生以来,就如同手机界的一股清流,不断挑战着人们对智能手机形态的认知。国外媒体对它的评价,可以说是一路伴随着惊叹、赞赏,以及一些基于技术和市场现实的审慎观察。最初的惊艳与颠覆(MIX初代):当小米MIX初代横空出世时,国外媒体的反应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多家科技媒体,如The Ver.............
  • 回答
    2016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了一款名为MIX的手机,它的出现,无异于在当时沉寂已久的智能手机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时至今日,回望那一天,MIX依然是小米乃至整个行业里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在那之前,手机的屏幕边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标配”,无论是上边框、下边框还是左右边框,它们的存在感都很强。而MI.............
  • 回答
    在中国移动发布的2021年折叠屏手机评测报告中,小米MIX Fold的好评率似乎不如柔宇(Royole)的产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多个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参数对比,更关乎用户体验、市场认知、品牌定位以及评测机构的侧重点等。首先,我们得理解中国移动作为一家运营商,其评.............
  • 回答
    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Ultra 全渠道首销1分钟突破12亿的销售成绩,无疑是小米手机历史上一个非常亮眼的里程碑。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惊人数字,更是对小米品牌、产品策略、市场营销以及用户信任度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销售成绩本身的高度评价:.............
  • 回答
    小米10的国风雅灰版本,作为小米10系列中的一个特别配色,其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它不仅仅是小米10在性能配置上的延续,更在于其对“国风”元素的独特诠释以及在外观设计、材质触感上的精心打磨,试图在满足用户对高性能手机的需求同时,提供一种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品味的使用体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小米高管潘九堂的这番言论,意在强调手机产品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芯片,而是更关乎整体的生态、用户体验和市场策略。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1. 潘九堂言论的背景与意图: 为小米辩护/宣传: 小米作为一家以“硬件+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公司,在早期也曾面临关于其自研芯片能力不足的.............
  • 回答
    小米开源的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 MACE(Mobile AI Compute Engine)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框架,尤其是在其目标领域——嵌入式设备和移动端AI推理上,展现出了不错的实力和独特性。要评价 MACE,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1. MACE 的核心优势与设计理念 高度的性能优.............
  • 回答
    小米5c是一款2017年2月发布的小米手机,定位为一款面向年轻用户的中低端手机。当时小米的产品线已经相当丰富,5c的出现填补了当时小米在“纯数字系列”中轻旗舰与主力旗舰之间的空缺。以下是对小米5c的详细评价,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核心亮点与卖点:澎湃S1自研芯片小米5c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其搭载的澎湃.............
  • 回答
    小米于 2015 年 11 月 24 日推出的 小米平板 2,是一款在当时备受瞩目,尤其是其支持 Windows 10 系统的特性,让它在众多安卓平板中脱颖而出。要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定位、硬件配置、软件体验、市场表现以及它在小米产品线中的意义。一、产品定位与市场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