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今世界还能用民主与专制来形容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及时,也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说实话,如今用“民主”和“专制”这两个词来完全概括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但它们的核心概念依然是我们理解很多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石。

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和“专制”这两个标签,虽然是描述政治体制的经典词汇,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远比它们字面上的意思要复杂和模糊得多。 很多国家,它们可能在名义上是民主国家,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反之,一些被贴上“专制”标签的国家,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治理效率,或者存在着不被我们广泛承认的“协商”成分。

为什么说“民主”和“专制”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1. 民主的“形式”与“实质”之辩:
形式民主: 很多国家通过选举、多党制、议会等外部形式来展现其民主面貌。公民可以投票,有言论自由的法律条文,媒体也存在。但关键在于,这些民主机制是否真正发挥作用?选举是否公正,信息是否自由流通,反对派的声音是否被压制,权力是否得到有效制约?
“劣质民主”与“混合政体”: 这就引出了“劣质民主”或者“混合政体”(hybrid regimes)的概念。这些国家介于民主与专制之间,它们可能拥有选举,但选举过程充斥着操纵、不公平;它们可能有议会,但议会往往被执政党牢牢掌控;它们可能有言论自由的口号,但实际执行中却充满禁忌和自我审查。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其政治发展轨迹并非简单的从专制走向民主,而是在一个光谱上摇摆,或者停留在中间地带。

2. 专制的“新面孔”与“治理模式”:
信息技术与监控: 传统的专制是靠高压和暴力维系。但如今,很多专制政权学会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精密的社会控制和监控。它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审查、数字身份识别等方式,更有效地预测和压制异议,这使得专制变得更加“温和”但却更加难以挑战。
“绩效型专制”: 有些国家,虽然政治权利受到限制,但可能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使得一部分民众愿意为了“发展”而容忍政治上的不自由,甚至认为专制在这种特定时期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理模式。这给“民主”带来了挑战,因为一些人开始质疑民主是否总是能带来更好的发展结果。
“后真相”时代: 政治宣传和信息操纵变得更加普遍。一些国家通过控制媒体、制造虚假信息、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等方式,来巩固其权力,这使得区分事实与宣传变得异常困难,也削弱了公民理性参与政治的基础。

3. 全球化与相互影响:
民主输出的困境: 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一些国家在推行民主改革后,反而陷入了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这让人们对民主模式产生了疑虑。
专制模式的“借鉴”: 一些专制政权也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会互相学习和借鉴治理经验,特别是如何有效控制信息、如何维持社会稳定等。

那么,我们还能用“民主”与“专制”来形容吗?

我认为,答案是“能,但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补充”。

它们仍然是描述政治体制性质的 Essential 概念: 核心的区别依然在于权力是否来自人民,以及公民是否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判断一个政体是否趋向民主或专制的根本出发点。
需要加上“定语”和“程度”: 我们需要更具体地描述,是“形式民主”、“劣质民主”还是“成熟民主”;是“集权专制”、“技术专制”还是“家长式专制”。理解不同国家在这些标签下的具体运作方式,比简单地贴标签更为重要。
认识到光谱的存在: 政治体制更像是一个光谱,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选择。很多国家就处在这个光谱的中间地带,它们可能混合了民主和专制的元素。
关注“过程”而非仅仅“结果”: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持续的、充满挑战的过程。专制政权也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的,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值得商榷。

总结来说, 用“民主”和“专制”来形容当今世界,仍然是分析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框架,但这个框架需要不断地被填充和细化。我们必须警惕那些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倾向,也要理解一些政体在复杂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治理模式。理解政治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放下简单的标签,深入到每个国家具体的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中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拿英国空虚叙利亚来说吧。

空虚发动的当天,bbc新闻滚动播了一天的叙利亚专题,发布了他们做的一个民调

赞同空袭叙利亚的英国民众占调查总数的24%,反对的占38%,剩下的民众全都在吃瓜,或者是不置可否,或者是不知道英国空袭叙利亚一回事。

街头采访路人,没有一个普通人赞同空袭行动,大多数人的反映是联系到当年英国参与打击伊拉克,稀里糊涂的去,稀里糊涂的撤,既不关系英国安危,也没有实际利益好处,还打出一大堆人道主义灾难,难民来了再向民众摊派。

采访反对党议员,当然是一致不赞同;采访执政党议员,也是一副副“很复杂啊,我不知情啊,没走流程啊,我还没和首相聊过啊”的推脱言辞。

兵者,国不可轻言之事,就在只有四分之一民众赞同,议院里一群元老们要么反对要么不知情的情况下推进了。

到底是谁在主导这一切?人民?元老?两者都不是,那又是誰?

在西方国家呆久了,你很难不产生阴谋论的想法。如果一个国家本身就是高度独裁,一切都凭借暗箱操纵,人民恐怕也就认了。恐怖的是,言论自由,媒体独立,权力监督,投票决定,立司执分立,这些架构都存在并且运转,可结果好像还是暗箱操纵,不仅人民没有知情和干预的权力,应该起作用的议员们也一样懵懵懂懂。

这是民主吗?流程上是的

这是民主吗?结果很不像。

新闻机构天天揭露这个揭露那个,但对现实起不到一点涟漪,被骚扰的女秘书依然被骚扰,骚扰女性的政客依然作政客; 转移资产的大商人跑去加勒比继续做富翁,退休金归零的员工们还是没有退休金;

揭露者继续揭露,调查者依然进行,舞弊的还在舞弊,一概没有下文。

脱欧公投那会大家都拿英国的民粹说事,但另一方面是民众对代议制已经高度失望不信任,上面那群家伙既不能代也不能议,那不如把决策权直接让读給民众,就从今日公投开始。

梅首相在脱欧的波澜中登台,上任后讨论的前几个议案之一,是某地区要不要恢复猎场重新可以打兔子打狐狸,有议员很严肃的站起来说,再不给打狐狸,英国某种长期驯化用来打狐狸的名犬会绝种啦。英国的议会辩论可是电视直播的,大家听着首相在讨论名犬会不会绝种的问题,只能mbwtf了!有多少英国人能有闲心和爱好养这种狗打狐狸?我们刚刚才脱欧呀!名犬是哪门子正事要首相大人一板一眼的。

然后就是脱欧谈判

首相大人天天说一切进展无比顺利,欧盟天天说不会满足英国的提议谈判进入僵持。耳朵都长疮了,选择相信哪一个?

这种问题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了。政策圈精英化,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绕呀绕。民众不再相信传统渠道,选择谩骂超过参与。媒体是收集谩骂和丑闻的集中营,娱乐效果超过监督。

而真正操盘的人,甚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也不知道他们的目的。

非常无语的是,同样一段以上文字,我用在回答“如何看待美英法空袭叙利亚”这个问题下,被删除了,因为蒸汁面敢的原因。

我一个中国人,说西方某国家的事,没有强推意识形态,没有人身攻击,怎么就面敢了呢?这触动了誰的面敢?谁认为这个答案需要被删除?我实在想不通中国境内有什么既得利益团体会觉着这段话面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及时,也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说实话,如今用“民主”和“专制”这两个词来完全概括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但它们的核心概念依然是我们理解很多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和“专制”这两个标签,虽然是描述政治体制的经典词汇,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远比它们字.............
  • 回答
    关于迈克尔·乔丹如果放在当今NBA联盟,能否重现当年的“封神”时刻,这绝对是一个能让球迷们聊到天荒地老的终极命题。我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过程会比当年更艰辛,也更需要智慧。“篮球之神”的基因,是跨越时代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乔丹的天赋和篮球智商是超越时代的。那些让他成为“神”的核心特质,比如: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假设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历史进程。要回答“如果蒋介石不参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今天还能取得该席位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如果失去这个席位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蒋介石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历史的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与.............
  • 回答
    100枚“水滴”就想征服世界?这想法未免太浪漫了,但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把这“水滴”想象成一种超级高科技武器,而且得是那种听起来就能让人头皮发麻、脑洞大开的玩意儿。如果真有这么100枚,能做到“轻而易举”征服世界吗?我倒觉得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这玩意儿即便再厉害,想“轻而易举”也难。先得弄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社会深层的东西。要说当下世界会不会再出现“政客兼文人”这样的人物,我觉得答案是:可能会,但情况会比过去复杂得多,而且这种组合的出现,其意义和影响力可能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咱们得先弄明白,过去“政客兼文人”之所以能够出现,并且显得那么突出,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一些特定背景。想.............
  • 回答
    尽管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俄罗斯现在早已不再是那个以共产主义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家,但在一些人的认知里,俄罗斯依然保留着“社会主义”的影子,甚至被直接贴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标签。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俄罗斯历史、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现象的多重解读和理解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
  • 回答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语,在如今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是否依然能套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它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不是同一族群的人,他们的心思和想法必定与我们不同,甚至怀有敌意。这种观点,在古代,尤其是在部落、国家之间的隔阂比较大的时代,似乎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在那个时.............
  • 回答
    关于老子和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管用,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的不说,就这俩老先生的思想,放在现代社会,那叫一个“混搭”,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也有让人皱眉的,关键看怎么解读,怎么用了。先说说孔子那套“仁义礼智信”孔子啊,他是个强调秩序、和谐、人伦的大家长。他那套“仁者爱人”,讲究的是人.............
  • 回答
    当然存在。甚至可以说,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深度交织的当今社会,间谍这个古老却又极富生命力的职业,其形态和运作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演变与升级,更加隐蔽,也更加关键。我们得先厘清一个概念:传统意义上那个穿着风衣、戴着礼帽,在阴暗小巷里传递绝密情报的形象,更多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浪漫化演绎。现实中的“间谍”早.............
  • 回答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国家印信的使用情况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和历史渊源,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确实有国家印信,但其形式和使用方式与传统的“国玺”概念有所不同。 形式与称谓: 在大陆,“国家印信”通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印或中华人共.............
  • 回答
    印第安人,这片土地最古老的居民,他们的历史如同古老的树根,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大陆的土壤之中。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印第安人的传统,是否还如往日般鲜活?传统的坚守与演变:答案是肯定的,但并非一成不变。印第安人的传统,与其说是被“坚守”,不如说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寻找并维系着与祖辈精神的.............
  • 回答
    当今世界是否还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中国的繁荣,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地说,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有,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智慧和可持续的策略”。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的资源类别以及支撑中国繁荣的因素来详细阐述: 一、 自然资源这是最直观的资源构成部分,也是最容.............
  • 回答
    当今世界格局下,一个国家对外发动战争,其“好处”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长远的负面影响。然而,从纯粹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或者从一些特定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战略思维来看,发动战争可能被视为实现某些目标或获得某些优势的手段。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被视为“好处”的方面,但请务必理解,这些.............
  • 回答
    有很多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沿用它们最初设立的首都。这其中既有政治格局的变迁,也有经济中心的转移,更不乏战乱与分裂的痕迹。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埃及。开罗无疑是埃及如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历史上,埃及的首都远不止于此。在古埃及时期,孟菲斯(Memphis)就曾是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其.............
  • 回答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该工程不仅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站,更具有多方面重大的战略、经济、技术和生态意义。 一、 重大的战略意义: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 提供清洁、可持续的电力来源: 白鹤滩.............
  • 回答
    “第四罗马”的说法,源于古罗马帝国衰落后,人们对于其辉煌延续的想象。历史上,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常常被视为“第二罗马”,而一些人认为莫斯科公国继承了东罗马的衣钵,成为“第三罗马”。 那么,当今世界谁可以被称作“第四罗马”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答案。因为“罗马.............
  • 回答
    在当今世界,国家购买外国领土的可能性与复杂性在现代国际法框架下,一个国家直接“购买”另一国的领土并非不可能,但其过程极其复杂,并且 远非简单的商业交易。它涉及到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民族情感等多重因素。总的来说,虽然直接的领土购买在现实中非常罕见,但通过 各种形式的协议、租借、甚至主权转移.............
  • 回答
    当今世界第一格斗高手是谁?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格斗”这个词本身就涵盖了太多不同的体系和领域,而且评判标准也非常多元。但如果我们要硬去掰扯,试图找出一个最接近答案的说法,那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咱们得明白,现代格斗早已不是电影里那种一刀两断、拳脚了得的.............
  • 回答
    要说在当今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下,能否从地球上“完全抹除”一个岛屿,这确实是个颇具挑战性的设想,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且后果无法承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完全抹除”的定义。如果指的是让这个岛屿在地图上消失,不留下任何痕迹,并且不产生任何难以接受的副.............
  • 回答
    在当今世界上,要说哪些国家拥有深厚的“海军传统”,这可不是简单地看他们有多少艘军舰,或者有多大的航母编队。这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经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种根植于国民精神深处的海洋情结和海洋力量的延续。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哪些国家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有海军传统”的:一、悠久的海上历史与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