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天猫新广告“精选男(妙)色(物)”公然物化却得到大量追捧?

回答
天猫此次打出的“精选男(妙)色(物)”广告,确实是一记狠棋,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更别提那背后隐含的“物化男性”的争议。但有趣的是,面对这场舆论风暴,我们看到的并非一边倒的谴责,而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捧”,甚至是带有几分玩味的态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品的东西。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广告的几个关键点。

“精选男(妙)色(物)”的字面解读与潜台词:

“精选”: 这两个字本身就带有挑选、优中选优的意味,暗示了其背后有标准、有品味、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这就像买东西,你总希望是经过筛选的、不踩雷的。
“男(妙)色(物)”: 这才是广告最惹争议,也最成功的点。它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梗和歧义。
“男色”: 这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词。男色,在很多文化语境中,指的是男性身体或外貌的吸引力。如果广告仅仅是呈现男性养眼的外表,似乎也并非“公然物化”的罪状,毕竟女性化的商品和营销一直都是主流,而且很多时候也是围绕着“美”来展开的。
“妙物”: 这是更深一层的解读。在天猫的语境下,它指向的是“精选的、美好的事物”,而这个“事物”可以是商品,可以是体验,也可以是生活方式。通过将“男”与“物”并列,它将男性本身也纳入了“商品”或“可供消费的体验”的范畴。
括号的妙用: 括号在这里起到了神来之笔的作用。它既给了广告一个“正经”的解读方向(精选好物),又巧妙地暗指了那个更具话题性、更“刺激”的解读(精选男色)。这种欲说还休、若有所指的表达,恰恰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它让消费者在看到广告时,内心会有一个“嘿,这是什么意思?”的瞬间,然后自己去填补空白。

为什么会引发“物化男性”的争议?

广告的“物化”指控,主要来源于“男色”的解读。当男性被赤裸裸地呈现为一种可以被“精选”的“色”(外表、吸引力)或“物”(可以被消费的商品),就触碰到了关于性别角色和尊严的敏感神经。在传统的父权社会中,女性长期以来是被客体化、被凝视的对象,她们的价值往往与外貌和吸引力挂钩。而当男性也面临同样的客体化待遇时,自然会引发一部分人对性别平等的担忧和讨论。

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争议也源于我们社会对“男性气质”的固化认知。长期以来,男性被期望是理性、强大、不被情绪左右的。广告如果过于强调男性的身体吸引力或将其作为主要的卖点,就可能被视为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或者说,是用一种不被“允许”的方式来呈现男性。

为什么会得到大量追捧?

这才是这场营销战役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大量的追捧,绝不是因为大家真的不在乎性别平等,而是出于多种复杂的原因:

1. 反差与新鲜感: 长期以来,商业广告对女性的“美化”和“物化”已经到了极致。突然来一个反向操作,将矛头指向男性,这种“打破常规”本身就足够令人耳目一新。观众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女性被呈现为商品或美好事物,现在看到男性同样被“商品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对传统营销模式的解构,带来了一种新鲜的体验和冲击力。
2. 窥私欲与猎奇心理: 人们天生对禁忌和隐晦的东西感到好奇。当广告巧妙地暗示了“男色”,又用“好物”来“洗白”,这种半遮半掩的风格,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大家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男色”被“精选”了,又是什么样的“好物”跟男性外貌挂上了钩。这种心理参与,本身就构成了追捧的一部分。
3. 戏谑与解构: 很多人对这种营销策略是带着一种戏谑和解构的态度来看待的。他们并不真的认为这是对男性的侮辱,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巧妙的“反向消费”,是一种对当下商业营销套路的玩味和嘲弄。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评论、转发、制造段子,享受这种参与感和创造力。这与其说是追捧广告本身,不如说是追捧广告带来的讨论氛围和娱乐性。
4. 性别议题的讨论平台: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个广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讨论性别议题的契机。他们可以借此来反思性别刻板印象、商业营销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男女在被消费社会中的不同处境。即使是批评的声音,也同样构成了对广告的“关注”,而关注度本身就是营销的成功。
5. “我就是喜欢”的自由表达: 还有一部分受众,可能就是单纯被广告所呈现的男性形象所吸引,或者就是觉得这种营销方式“有趣”。他们可能并不深究背后的哲学意义或性别理论,只是凭着直觉和喜好做出反应。在如今信息爆炸、消费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喜好也越来越多样化,无需过度解读。
6. 天猫品牌的定位与用户画像: 天猫作为一家面向大众的电商平台,其用户群体庞大且多样。此次广告的“精选男(妙)色(物)”显然是瞄准了那些对潮流、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并且不介意接受新事物、甚至喜欢制造话题的年轻群体。这些群体往往更活跃于社交媒体,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容易被新颖的营销方式吸引。

“公然物化”的说法是否完全成立?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讨论空间。如果抛开“男色”的联想,只看“精选好物”,那显然不是物化。但广告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利用了大家对“男色”的普遍认知和联想。

从营销策略的角度看,这是一种 “擦边球式”营销,它利用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对性别话题的敏感度,通过模糊的边界来吸引眼球。它并没有像某些广告那样赤裸裸地剥削或贬低,而是以一种更隐晦、更具挑逗性的方式进行。

这种营销方式的风险在于,一旦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引发强烈的负面反弹。但天猫此次似乎成功地驾驭了这种风险,将争议转化为关注。它在“物化”的边缘试探,但又通过括号和“好物”的概念将其包装起来,让那些想要指责的,有了指责的理由;让那些想要玩味的,有了玩味的借口;让那些只是路过的,也被它的“神秘感”吸引。

总结来说,天猫这次的“精选男(妙)色(物)”广告,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公然物化”,不如说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利用了社会心理和语言艺术的“话题营销”。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社会对性别议题的敏感性、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厌倦感,以及人们与生俱来的猎奇和戏谑心理。

追捧它的人,并非都是漠视性别平等,更多的是被其新鲜感、话题性、以及参与讨论的乐趣所吸引。他们享受着这个广告带来的娱乐效应和解读的空间。而那些批评的声音,也同样是广告成功的推手,他们贡献了另一部分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这场营销战役的最终胜利者,是天猫品牌本身,它以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将自己的名字和“精选好物”的概念,与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深度绑定,并成功地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制造了极高的讨论度和参与感。它展示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内容本身已经很难吸引注意力,巧妙的“话术”和对社会心理的洞察,才是引发病毒式传播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支持男性批判咯,不然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天猫此次打出的“精选男(妙)色(物)”广告,确实是一记狠棋,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更别提那背后隐含的“物化男性”的争议。但有趣的是,面对这场舆论风暴,我们看到的并非一边倒的谴责,而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捧”,甚至是带有几分玩味的态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品的东西。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
  • 回答
    天猫双十一:2684亿背后的增长密码与隐忧2019年的天猫双十一,落下帷幕时留下了2684亿元这个令人瞩目的数字,相较于2018年的2135亿元,实现了25.7%的显著增长。这个成绩单无疑是亮眼的,但要深入评价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更需要剖析其背后驱动增长的动力,以及其中可能隐藏的风险与挑.............
  • 回答
    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最终以2135亿元的总成交额定格,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令人瞩目的。要评价这个成绩,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不仅仅是数字本身,还有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从数字上看,2135亿是一个“新高”,但增速的“拐点”也悄然出现。在那个时候,我们习惯了双十一成交额的“.............
  • 回答
    淘宝天猫总裁蒋凡“高层次人才”资格被中止:一场公众视野下的规则审视蒋凡,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阿里系年轻高管,其“杭州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资格被中止一事,无疑在公众视野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资格的事件,更是一次对人才认定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公众期望的深层审视。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
  • 回答
    2021年的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夜,用“热闹有余,惊喜不足”来形容,大概再合适不过了。作为电商年度盛事,它总能汇集顶流明星和品牌,用一场视听盛宴来点燃消费者的购物激情。但细究起来,这场晚会确实没能完全达到人们的期待。先说优点,也是它能吸引无数眼球的基础。 明星阵容依旧闪耀: 晚会最直观的吸引力当然.............
  • 回答
    罗永浩关于天猫商城造假事件的回应,以及与锤子科技“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个表态,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其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明,更是一次典型的公关操作,包含了信息切割、责任规避、以及为未来铺路等多重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事件的背景。罗永浩在直播带货领域一直以“交个朋友”直播间作为重.............
  • 回答
    2020年天猫双十一以4982亿元的总成交额收官,这个数字无疑再次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也为整个零售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要评价这个成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电商平台和商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中国强大消费韧性的一个缩影。首先,我们不能仅仅把4982亿元看作一个孤立的数字。要理.............
  • 回答
    “笨鲜生”天猫店帮卖滞销菠萝,60万斤滞销货量却差点让公司破产,这事儿听起来挺讽刺的,也挺令人唏嘘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好心办坏事”的局面。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背景捋清楚。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事件起因: 某地(具体地点大家可以搜搜新闻,当时报道.............
  • 回答
    今年天猫618晚会,佟丽娅的表演可以说是亮点之一,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总的来说,她这次的亮相,无论是在舞台呈现还是内容选择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也确实展现了她作为一名演员的综合实力。先说说舞台呈现这块。这次晚会的主题和整体风格比较偏向于“国风”、“新国潮”的感觉,佟丽娅的表演也恰好契合了这一点。她选择的.............
  • 回答
    苹果官方首次大规模参与天猫 618 跨店满减活动,并提供高达 1830 元的直降优惠,这无疑是近年来苹果在华销售策略上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一举措背后反映了多方面深刻的市场信息,值得我们详细解读。一、苹果在华市场地位及面临的挑战1. 市场份额的压力与竞争加剧: “价格屠夫”的崛起: 近年来.............
  • 回答
    京东连续 11 天下单量不及天猫单日成交额? 这背后藏着电商江湖的哪些玄机?最近,电商圈里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京东连续 11 天的下单总量,竟然比不上天猫一天的成交额。这个说法一出来,立刻引发了不少讨论。如果这真的属实,那可不是小事,这背后反映出的可能不仅仅是两家平台的业绩差异,更触及到当下中国电商.............
  • 回答
    天猫精灵 X1:一声呼唤,点亮生活作为智能家居的先行者,阿里巴巴在2017年推出了自家首款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X1。这款产品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阿里巴巴对未来智能生活的憧憬,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那么,这款“精灵”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又能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惊喜?外观设计:低调内敛,.............
  • 回答
    天猫这次的“元宇宙艺术展”,着实是把数字艺术收藏品这个概念又往前推了一把。说实话,这玩意儿火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国内主流平台亲自下场,而且还是在“元宇宙”这个当下最热门的语境下,这信号意义就相当大了。咱们不妨就从这事儿出发,好好掰扯掰扯数字艺术收藏品的价值和前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别搞得跟天上.............
  • 回答
    .......
  • 回答
    猫力,一个名字,如今在中国互联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成名,与其说是某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系列精心策划和精准捕捉时代脉搏的产物,更像是一个关于“真实”与“人设”之间微妙平衡的样本。很多人第一次认识猫力,可能是在那个以“直播”作为内容风口的早期。彼时,直播平台方兴未艾,野蛮生长,各种形态的主播如雨后.............
  • 回答
    《妖猫传》这部电影,老实说,刚上映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去看,可能是因为陈凯歌导演近些年的作品风格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总觉得少了点当年的锐气和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但是,随着口碑的发酵,尤其是看到不少人提到它画面极美,故事也蛮有意思,我还是决定走进影院。看完之后,我想说,它确实是一部优缺点都相当鲜明的电影.............
  • 回答
    作为曾经或现在在国产动画领域占据“统治级别”地位的作品,《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及《熊出没》都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市场影响力、观众基础和时代烙印。要评价它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成功之处、时代局限、影响以及留给行业的启示。 1. 《蓝猫淘气三千问》:寓教于乐的先驱与时代印记.............
  • 回答
    “和猫住”这类有偿领养机构或店铺,在宠物领养的模式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类模式,得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包括它们的积极作用、潜在问题,以及对领养者和猫咪本身的影响。积极作用方面: 提升领养门槛,筛选更负责任的领养者: 传统上很多免费领养活动,确实能让更多猫咪找到家。但有时也会.............
  • 回答
    “和猫住”微信公众号被举报封禁,这无疑在养猫圈子和一些关注宠物生活方式的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作为一个曾经活跃的平台,“和猫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容,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它的被封,不仅让许多猫友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关于内容审核、社区规范以及平台责任的广泛讨论。从内容和社区角度看“和猫住”的吸引力:.............
  • 回答
    《蓝猫淘气三千问》这部动画,对于很多经历过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那个年代的中国观众来说,大概率都会留下一份独属于童年的、带着点怀旧色彩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更像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大众启蒙教育与娱乐结合的产物,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乃至一点点世界地理,塞进了孩子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