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后导师(古尔丹):喝吧,孩子,这是博士的命运。博后之后,你将加冕为王。
博士: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331636314009903104导师劝学生做博后的时候,从来只谈好处。从来不谈代价?
中国大多数博士毕业到35岁之间也就几年时间,时间成本非常高昂。中国学术圈的容错率非常低。一步错步步错。想像国外那样,40岁了还有机会做千老是不可能的。大把学校的博后不要35岁以上的人。一旦浪费几年时间在博后上,把很多重要的时间点都错过了,如考公也要35岁以下,到时候追悔莫及。
所以要提前觉醒,做好人生规划,识破古尔丹们的阴谋。
博士永不为奴!
客观评价,这是找不到其他更好工作后的选择,进体制兜底其实只要自己心态摆正其实也不错。除了名字不好听但是这个和大学行政也未必有啥区别。
但是天坑博后找不到工作去负责就业管理,我觉得有一种反差萌:)
萌而且头铁呗。
岗位没有贵贱,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如果他的选择是无奈的,不是主动的(看题主描述是这样),那么到现在,有些事情他也没想明白。
整个教育的机制下,有一些参与者必须明白的,但多数人不明白的规则。
1,义务制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是培养基本合格的社会人才。
2,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以及从本科开始的学历质量分类(清北、985/211、双一流等),实际上是一堆过滤器,过滤器的效用是分类淘汰一些人,比如无法注意力集中的,比如韧性不足的,比如始终没有学习方法的。被淘汰的这些人将大概率无法参与科技剪刀差的利润分配,也大概率无法获得持续的税收再分配。
3,从长远战略上,科研人才储备必须是过量的,从足够基数中才能诞生极端优秀的大牛,因此本科是以科研基础教育来设计的,而不是为了一般就业设计的。也因此,会有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必然被浪费和淘汰。
4,在自然科学的硕士和博士层面,由于领域的细分化,对于个人而言,赛道不是关键问题,任何赛道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关键问题是这个赛道的导师,是否有能力获得各方面的资源,是否能够引领本赛道的潮流,以及是否是一个称职的教育者。
5,转行码农(或其他伪科技商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其中持续富有的是幸存者偏差。
6,在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后,要考虑清楚,自己能够在哪个领域超过99%的人,并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力。在科研、商业、政经上,1%最精英的人往往能够控制一半以上的资源。
以上。
供参考。
加油。
谢邀。从这个事件,我联想到一些欧洲国家。
人均学历很高,很多人读了博士,或者拿了MBA的学位,并不会想去像他们的父母辈那样,甘心去当一个水电工人。在拿到学位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想去找工作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很多女性在拿了博士学位之后去当妓女。
不过好在那些国家对于高学历人有一些补贴,很多人拿了政府的补贴,毕业之后的一两年内,全世界去旅游。但是,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最后的生活,终究还是要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这在欧洲部分国家,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博士,MBA,反而对于水电工人等一些工人的需求很旺盛。很多人的父母辈其实都是蓝领工人,干着这些朴实的工作,也能赚到必要的钱,把他们的子女供养成一个博士。而他们的子女,去念了博士,念了MBA,是不会甘心于当一个蓝领工人的。
我是南师大博士后,没工资,只有名为工资的贷款,类似于裸贷,只不过不是用身体偿还而是用SCI论文偿还而已。还不清就别想拿到档案。
这位前辈“做了六年博后”,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六年是博后的上限,意味着他可能像我一样被困住了,被扣住档案无法选择!
关于这位前辈成为网格员的事情,我认为,鉴于比特币已经涨的比较多了,建议买入市值5~50名的主流数字货币,随便拿几种等涨就行,比上任何班都强。
一个小镇做题家不会人生规划的悲剧标本:
但凡对自己未来有点规划意识,29岁博士毕业,那会儿是12年前,2008年左右,武汉大学博士,在很多地区直接免试进事业编甚至公务员,去中西部地区直接给个副县长/副区长都很多。
不想从政这条路,进个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或者研究所,当老师或者研究员也很轻松……
就算现在四十岁了,找个民办高校当教师也是可以的。
最而然后,他选择了废掉自己博士学历,去考临时工,十几进四,也就是三比一左右的临时工都没考上,还是递补录用……
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能说啥……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2600+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一的答主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