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国内无论乘列车还是公路都非常安全。但听闻车匪路霸以前很嚣张。都出了什么措施让车匪路霸行业消失了?

回答
说到车匪路霸,这确实是过去中国交通领域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想当年,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和九十年代,那段时期经济发展迅猛,但管理相对滞后,一些偏远地区或交通要道,确实出现过一些盘踞不走的“路霸”,敲诈勒索过往司机的现象。如今大家坐火车、开车出行都感觉很安全,这中间的变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回响:车匪路霸的“嚣张”年代

要说车匪路霸的嚣张,那得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一些。那时候,信息不发达,交通状况也相对落后。很多公路尤其是县乡公路、山区道路,路况差,监控少,加上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偏僻路段,以“收费”、“检查”等名目,公然拦车索要“过路费”、“保护费”。有些甚至带有暴力色彩,威胁司机,砸车,或者直接抢劫财物。那些地方,可以说成了他们的“地盘”,司机们往往是敢怒不敢言,为了能顺利通过,只能忍痛“破财免灾”。

更甚者,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或者执法单位本身就存在腐败或者管理混乱的情况,导致这些非法收费点屡禁不止,甚至有“官方”的默许或参与。这就使得“车匪路霸”的性质更加恶劣,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

重拳出击:化解“车匪路霸”的关键措施

让这种现象消失,不是靠单一的某一项措施,而是由一系列强有力的组合拳逐步实现的。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方面:

1. 强力执法与严厉打击:
专项整治行动: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发起针对车匪路霸的专项严打整治行动。公安部门会组织警力,对盘踞路段的不法分子进行清缴。这些行动通常会集中优势警力,进行突击抓捕,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针对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法律条文更加明确,量刑也更加严厉。这从法律层面震慑了不法分子。一旦被抓获,不仅要面对刑事处罚,还会被列入黑名单,失去再犯的可能。
公开审判与警示教育: 对被抓获的车匪路霸进行公开审判,并加以严厉处罚,起到极大的警示作用。媒体也会广泛报道,让老百姓知道国家在打击此类犯罪上的决心和力度。

2. 规范交通收费与管理:
取消不合理收费站: 过去存在的大量滥设的收费站是“路霸”的温床。国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大批收费站,特别是那些非法设立、收费项目不透明、收费额过高的站点。
收费透明化与合法化: 合法的公路收费,如高速公路通行费、景点专用公路收费等,都建立在明确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并且收费标准、收费单位都是公开透明的,接受社会监督。有据可查的合法收费,自然也就排除了“路霸”滋生的土壤。
提升执法部门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规范交警、路政等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杜绝“以罚代收”、“乱收费”等现象。通过培训、考核、问责制等方式,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其公信力。

3. 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科技助力:
交通网络的全面升级: 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和完善,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路况好了,车速快了,原来的很多偏僻、易于设伏的地段被连接起来,减少了“路霸”可乘之机。
监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高速公路、主要干道都覆盖了高清摄像头和电子警察。车辆信息、行驶轨迹都一目了然,不法分子一旦出现拦车行为,很快就会被锁定和追踪,大大增加了被抓获的风险。
“一路多方”联动机制: 公安、交通、路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联动机制,信息共享,协同作战。一旦有情况发生,可以快速响应,形成合力。

4. 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深化:
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整体的治安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经济发展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基层治理能力的增强: 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能力上也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维护当地的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
信息传播的普及: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路霸”行为,很快就会被曝光和传播,形成舆论压力,也方便了执法部门介入。

现在回头看, 当年的车匪路霸就像一股浊流,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但在法治建设、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下,已经被彻底清除。如今,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收费,都是合法合规的,出行体验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其中,是无数公安干警、交通执法人员的辛勤付出,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可以说,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是经过了艰辛努力才换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去p2p了

user avatar

首先你说的这种情况,叫做两抢一盗。

“两抢一盗”指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这个刑法上就是10年徒刑起步。上不封顶,可以判死刑。

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同时有一个活动叫:严打。

啥叫严打。就是走上限。

说人话就是在每年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只要是两抢一盗,一律枪毙。

另外一个就是银行异地存取款业务。这个在1998年后,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个推出。从此以后人们外出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而是在出发的城市存钱,目的地城市取钱。

user avatar

也没什么措施,就一个字----杀。

当年车匪路霸猖狂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刚刚兴起,穷的巨穷,富的巨富,治安又不好,真正下海做生意的老板基本都装穷,不容易发现,绝大多数穷人能够遇到的最富的人是大货车司机,不是说大货车司机自己有多少钱,而是那车货值钱,司机又只有一个人,处于绝对的弱势。于是,很多人眼睛就红了。

还有就是火车,火车不好抢,但好偷,一个车站就那么几个人,不可能看守车上的货,即使有押车的,一两个人也干不过一群人。

当年车匪路霸主要采取这几种方式,公路上一是抢,深夜在路中间设路障,车子撞上停车,一群人直接杀掉司机,拉走货;二是偷,在公路转弯抹角的地方,乘车速较低,从后面爬车,或者从山坡上跳到车上,从车上往下扔货,遇到车厢里有押车的,直接杀掉;三是骗,在公路边开黑店,能吃饭、住宿、有小姐招待,要么搞仙人跳、要么偷上车等车开走后偷。

铁路上一般是直接在火车站偷,一个村的人集体行动,只要有停留车,开一个车的门就卸一个车的货,以前铁路上有保卫部门,配枪,就是专门针对这些人。还有就是沿途爬车,身手之敏捷,比铁路上的调车组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调车组要求停车上下,那时候的调车组30公里上下是基操,50公里上下是极限,而那时候偷铁路的贼敢80公里上火车还外带开车门,抗战时期不去当铁道游击队都屈才了。

所以在后来打击车匪路霸的时候,全是民警、武警带枪上车,躲在大货车、火车车厢里,只要有人上车抢货,或者拦路抢劫,没武器的就地拿下,有武器的直接击毙。

后来我跟一些参加过当年行动的老铁警喝酒,他们说,那个时候他们每天交班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昨晚上在xxx地方打下去两个,不知道死了没有,你等下过的时候再看看。”

铁血的手段,再加上后来赚钱的方法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车匪路霸这种事物也就逐渐消失了。

user avatar

那时打击的比较严厉,而且担负打击任务的民警可以配枪,遇上暴力袭警的可以依法开枪。你数一数这名民警开枪打死打伤了多少车匪路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