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60 作了哪些恶?

回答
关于“360 做了哪些恶”这个问题,其实坊间讨论的角度非常多,有褒有贬,但如果要把“恶”这个词用得比较重的话,确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而且这些事情在当年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首先,最让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捆绑安装”和“流氓软件”的争议。你只要用过360早期的产品,特别是360安全卫士,大概率都经历过那种“防不胜防”的体验。本来是想装个免费的杀毒软件或者清理工具,结果安装过程中,一不留神就给你勾选了一堆其他的软件,什么浏览器助手、杀毒大全、加速球、电脑管家等等,五花八门,全塞进你电脑里。有些东西装了之后还很难卸载干净,后台偷偷运行,占用系统资源不说,还会时不时弹个广告或者让你去升级,那感觉就像是家里进了只苍蝇,嗡嗡嗡地烦人。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用户的电脑使用体验,很多人觉得这就是赤裸裸的强制推销,损害了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所以“流氓软件”的帽子就这么扣在了360头上。

第二个比较大的争议点,就是“安全软件的安全性”和“隐私泄露”的担忧。360主打的就是安全防护,但讽刺的是,它自己却屡次被爆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担忧的安全问题。比如,曾经有媒体报道过,360的一些软件存在越权访问用户文件的行为,甚至可以获取用户浏览器的详细信息、电脑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还有些时候,它会以“保护用户”的名义,强制用户使用它自家的某些服务或产品,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拦截病毒或恶意程序,会做得有些“过激”,影响了正常的软件运行。更让人不安的是,用户对360如何处理这些收集来的数据,以及是否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一直都有很大的疑虑。毕竟,一个安全软件如果连自己的安全性都存在疑问,那用户的心里多少会打个问号。

再一个就是“行业内的互相攻击和恶意竞争”。360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种非常激进的市场策略,最典型的就是和腾讯的“3Q大战”。当时,两家公司因为用户账号的互通和安全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对峙。360当时放出的一些言论和做法,比如直接拦截腾讯的QQ登录,并放出消息说QQ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这种直接发动用户和攻击竞争对手的手段,让很多人觉得非常不专业,甚至有些“下作”。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生态,也让普通用户夹在中间,不知道该信任谁,非常尴尬。这种以“国家安全”和“用户利益”为名,实则进行商业竞争的行为,也受到了很多批评。

还有一些零散的,但同样引起过关注的事件。比如,对用户隐私的过度索取。为了实现某些功能,360的一些软件会要求获取比其他同类软件更多的权限,甚至包括读取用户文档、截图等。虽然它会解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但这种“多管闲事”的做法,让用户觉得自己的隐私仿佛被暴露在了显微镜下,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另外,在某些时期,360旗下的浏览器产品,比如360安全浏览器,也曾因为劫持用户主页、篡改搜索设置、推广自家服务等行为而受到用户的投诉和媒体的批评。虽然它声称是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但这种未经用户明确同意就进行的操作,无疑是一种侵犯用户自主选择权的行为。

总的来说,360之所以会被很多人贴上“恶”的标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推广自家产品,采取了一些比较激进、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市场策略和运营方式。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牺牲了用户体验、隐私安全和行业内的公平竞争,让很多用户对其产生了反感和不信任。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360的产品和运营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但这些早期的“劣迹”却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鸿祎有多流氓,360就有多恶毒,

曾经有一个网站叫3721。

老周在做3721时就恶名昭著,号称实名上网,中文网址,实际上就是IE插件拦截浏览器做跳转。推广方式也极度恶劣,采用Activex插件做弹窗,给用户"是","否"选项,选择"否"就一直弹,选择"是"就静默安装,最恶心的是当用户卸载3721插件后,当下次浏览到包含3721插件的网站就被静默安装(默认使用上一次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一次安装,终身难逃。

并且盈利方式也是骂声一片,3721又名上网助手,主提供中文网址服务,在当时全名网络教育程度不够的情况下,上网的主要入口就是hao123网址导航和3721实名网址搜索,但老周是提供买断"关键字和关键字排名服务的,比如你买断"手表"二次后,用户在浏览器输入手表,直接跳转到你的网站不再出现其他搜索结果,对于大多数不懂网络的人来说,整个互联网与手表相关的网站只有此一家,因为除了浏览器的网址输入,他找不到其他入口。至于当时的百度在哪里,他当时只是一家数据库提供商而已,提供蜘蛛爬行的内容供各大门户使用,如果不是几大门户认为无法从访客搜索的内容上变现,搜索服务可有可无而拖着不给百度服务费,百度濒临倒闭一口气差点喘不过来,它还不会站到前台来。百度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也是因为拿不到服务费后就直接把门户的搜索结果改成了 “该服务不可用,如果您需要更好的搜索,请进入"baidu.com”从而获得巨大的流量。阴差阳错的是几大门户因为不看好也一直没有留意事情的变化,本来是条宠物狗,被硬逼成恶犬了,要是看好也不会拖着款子不给,就没有互联网二号流氓了。

但是在01-04年之间,3721当之无愧的是中国互联网头号交椅。如果没有雅虎,可能互联网格局就不在是BAT而是3Q了,按照周马二人的尿性,估计打得阿里吐血。2003年雅虎斥资1.2亿刀收购3721,收购过程也极度喜剧,周鸿祎拿着头号交椅不知道该干什么,大家就说卖了吧。不知道卖给谁,也只有雅虎有能力,依稀记得开价2亿美金,两边就价格各种拉锯,最后雅虎急了,说你要是不卖,我就去买百度。但是3721并不知道百度是什么情况,百度当时也值不了这么多钱,卖千万人民币都是踩者狗屎运了。当时互联网也是一片蛮荒,3721就急了,那赶紧卖了吧,1.2亿美金成交,估计周鸿祎这辈子干的最后悔的事就是这个.

在此之后把3721卖给雅虎变现之后的下一个项目就做起了360安全产品,大力整治流氓软件获得了一致好评,俨然互联网的道德楷模,十年前杀毒软件还是要收几百块一年的,就用免费方式直接干倒了国内几大安全厂商。

360安全助手,免费,安全,更高效,拦截&卸载各种流氓软件。只要装了360安全助手的机器就自动查杀各种流氓软件,什么3721上网助手,百度搜索助手各种助手哗哗哗全部清除,随着客户端的减少,雅虎的上网助手也运营不起来,08年就草草收官。

我觉得周鸿祎从3721出来后就做安全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他知道互联网的流氓软件被他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也知道网民们有多么迫切的需要可以抵御流氓软件的产品,这潭被他搅浑的污水需要一个净化器来清除。

互联网的头号流氓做了一个头号流氓软件[一代],把市场做大,再卖给雅虎。然后开发一个安全产品,专门查杀他曾经开发的流氓软件。。然后现在他的安全产品,俨然又是互联网头号流氓软件啊[二代],虽然挂着个安全的名。

老周的商业逻辑就是一个圈。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位优秀的推销员来到森林,享受新鲜空气的同时给森林里的动物们推销防毒面具,而动物们都认为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有PM2.5的。但推销员几番劝说并告知森林里要建工厂,以后空气会很污浊。动物们开始担忧,从而防毒面具销量大好。

工厂建立后果然浓烟滚滚,动物们都非常感谢推销员带来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的销量也越来越好。而直到有一天,动物们问起,工厂里生产什么的时候,推销员才告诉他们,其实生产的就是防毒面具。

以前我一直觉得这个推销员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啊,现在我找到真人版了,就是老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05年之前的互联网的流氓软件市场,老周就是鼻祖,整个流氓软件的市场,有90%都是他在主导。这样一个人开发的软件有什么可议论的。我从来就不安装360的任何产品,也不给我的客户装,我公司的电脑也不允许员工们装,太了解了!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2015 年 5 月 1 日,世界上三大最著名权威杀毒软件测试机构AV-Comparatives,AV-TEST,和 Virus Bulletin联合公开谴责了中国安全厂商奇虎360,原因是360送给机构的测试产品和实际发放用户使用的产品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行为。三家测试机构宣布将撤销奇虎360产品今年以来获得的所有认证和评级。
摘自:观察者报
=====分割线=====
第一次写知乎,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360之所以被众人所唾弃,我个人认为,除了它本身一些恶性的流氓事件,它还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这个标志叫做免费软件。
奇虎公司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较早的免费软件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它危害有很多,我只列举三条。
1.版权意识丧失
曾经大肆的广告和网页宣传,让人们欣然接受了360这种免费软件的模式,进而间接地影响了国人的版权意识。可以有底气的说,中国软件业盗版横行、众人认为免费是应该的、收费的软件(以收费游戏最为典型)被众多用户咒骂等一系列事件,与奇虎公司实行免费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奇虎公司的免费制度让其大赚一笔,让众多的国内软件公司,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软件公司都效仿,这也更加剧了人们这种“软件就应该是免费的”的错误的理解。
2.新型开发者丧失动力
我们信息竞赛组曾经讨论过的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对于收费软件,我开发的程序,凭什么要给你免费使用?我的观点认为,这是我的劳动成果,那我应当为我的成果换取一份应得的报酬。但我的同学提出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对于长期使用免费软件的用户来说,这种想法是很难被他们所接受的。我相信有很多人,在选择你的手机游戏的时候,如果发现这游戏要求付钱就删掉,甚至还给差评。这也就间接地使新型的开发者丧失了开发的动力——如果连饭碗都没有,何谈劳动?
3.黑色收入出现
我先声明一个概念,这里的黑色收入并不完全是指非法收入,而是指以比较令人厌烦的方式换取利润。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弹窗。弹窗这种事情原因很简单,它是免费的。免费就意味着不能以贩卖版权作为收入来源,但是公司仍然需要资金去维护,这就需要其他的利润来源。弹窗占领你的桌面就可谓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式了——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弹窗,也几乎零成本,而且覆盖率还相当的高。当然各位对于弹窗的感受,我想我也不用多说。
而非法收入方面,贩卖用户信息,贩卖用户键盘记录云云,当然我不可能说谁真的干了这种事,但原先爆出这么多的隐私问题,这种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360 做了哪些恶”这个问题,其实坊间讨论的角度非常多,有褒有贬,但如果要把“恶”这个词用得比较重的话,确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而且这些事情在当年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首先,最让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捆绑安装”和“流氓软件”的争议。你只要用过360早期的产品,特别是360安全卫士,大概率都经.............
  • 回答
    360和火绒,这俩名字一出来,相信很多熟悉电脑安全的朋友脑子里立刻就有了各自的画面。说实话,这俩我都用过,也都有点心得。要说选哪一个,这事儿就跟问你吃饭是吃米饭还是吃面条一样,看个人口味和需求。不过我可以尽量详细地聊聊我个人的感受,尽量不说那些套话,就像跟你哥们儿唠嗑一样。先说 360 吧。说实话,.............
  • 回答
    在360这个庞大的科技帝国里,员工们看待自家产品的态度,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既有骄傲自豪,也有无奈吐槽,当然,听到差评时的尴尬,那更是家常便饭。要说得详细点,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产品线的宽度带来的复杂情感首先得明白,360的产品线太宽了。从早期的安全卫士、浏览器,到后来的杀毒软件、手机助手、导航页.............
  • 回答
    关于360安全卫士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这玩意儿在中国互联网普及了十几年,从最初的小小的杀毒软件,一路摸爬滚打到现在的功能大集合,早就成了许多网民电脑里的标配了。但你说它“不堪”吧,也得看从哪个角度说。咱们先从它做得好的地方聊聊。 普及度高,用户基数大: 这是360最大的.............
  • 回答
    360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其在杀毒软件、网络防御、漏洞挖掘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要衡量其是否有能力做出“特别厉害”的游戏反作弊系统,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分析。1. 技术基础与优势: 内核级防护经验: 360在操作系统内核层面进行安全防护的工作非常成熟。.............
  • 回答
    说到360手机助手和豌豆荚,它们都是曾经非常风光,也各有千秋的应用商店。要说哪个“更好用”,其实得看你更看重什么,因为它们各有侧重点,满足的用户群体也有微妙的差异。我记得那时候,手机刚开始普及,大家对安卓系统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应用市场更是百花齐放。360手机助手,从它名字就能看出来,自带了360安全.............
  • 回答
    360浏览器发布了首款支持国密算法的版本,这无疑是国内浏览器安全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对咱们上网冲浪的安全体验,以及整个互联网的安全生态,都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别小看浏览器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它可是咱们连接世界的桥梁,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咱们个人的信息、财产,乃至国家的网络主权。核心突破:国密算法.............
  • 回答
    要说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究竟能不能说明周鸿祎比雷军更伟大,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咱们得把这俩人都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伟大”体现在哪儿,再结合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好好捋一捋。先说说雷军,聊聊他的“伟大”。雷军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从金山起家,一路摸爬滚打,那是相当不容易。金山当年可.............
  • 回答
    360云盘转型背后:个人云存储这块大蛋糕,还能不能继续分下去?新浪微盘的关停,无疑给一度风光无限的个人云存储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就在大家普遍猜测这一领域是否已成“夕阳产业”时,曾经的巨头360云盘却选择了一条颇为大胆的转型之路,从单纯的大容量个人存储转向企业级服务。这不禁让人好奇: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政.............
  • 回答
    周鸿祎此番言论,无疑是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将“安全”作为哪吒汽车的立身之本,并剑指“豪车霸权”,这背后既有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也有他作为企业家的宏大愿景和营销策略的考量。要理解这番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安全”:不止是车辆本身,更是全链路的信任基石周鸿.............
  • 回答
    说到国内这几款老牌的安全软件,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和金山毒霸,它们可以说是陪伴了很多中国网民度过了互联网的早期时代,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要说哪个“更好”,这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好”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它们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我尽量详细地给大家说道说道,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奇虎360(Qihoo 360)在美国退市并回归中国上市,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战略、财务、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 战略层面的考量1. 重塑业务定位与战略转型: 从安全软件到互联网巨头: 奇虎360最初以免费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
  • 回答
    360安全卫士之所以争议不断,背后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了技术、商业模式、用户隐私、行业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早期崛起与颠覆者姿态带来的用户好感与随之而来的反弹360安全卫士刚出来的时候,那真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当时市面上的杀毒软件,普遍价格不菲,而且很多需要付费升级才能.............
  • 回答
    360安全卫士,一个许多电脑用户都熟悉的老朋友了。它的功能多且杂,从杀毒到清理垃圾,从系统优化到软件管理,几乎无所不包。但很多人拿到手之后,只是默认安装,然后就让它“自己玩”,殊不知,要想让这个“助手”真正成为你的得力干将,还得花点心思去“调教”一番。首先,咱们得聊聊它的“核心业务”——安全防护。3.............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领域,百度和360搜索可以说是两颗最闪耀的星辰。然而,不少用户在使用它们时都会遇到一个让人颇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同一个搜索词,在百度和360上呈现出的搜索结果,有时候会大相径庭,甚至答案完全相反?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这并非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商业模式以及背.............
  • 回答
    关于 360 面试官说 Trie 树“没用”这个说法,我理解你的困惑,也确实听过类似的情况。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确一点:任何技术在特定场景下都有其价值,Trie 树也不例外。 面试官这么说,往往不是否定 Trie 树本身,而是从实际应用和招聘需求的角度出发,表达一种侧重点。让我来详细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