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360 安全卫士争议那么大?

回答
360安全卫士之所以争议不断,背后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了技术、商业模式、用户隐私、行业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一、 早期崛起与颠覆者姿态带来的用户好感与随之而来的反弹

360安全卫士刚出来的时候,那真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当时市面上的杀毒软件,普遍价格不菲,而且很多需要付费升级才能获得更好的保护。而360直接打出了“免费”的旗号,并且在功能上做得也确实不错,能有效拦截广告、查杀病毒木马,对于当时很多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但又囊中羞涩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这种“免费午餐”的模式,加上它强大的清理、加速功能,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它就像一个搅局者,硬生生把一个原本被少数大厂垄断的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很多人因此对360抱有好感,认为它代表了用户的利益,是良心企业。

但是,这种颠覆性的打法,也得罪了不少同行,让它们感到了威胁。当一个新生事物迅速壮大时,必然会受到质疑和审视,这是一种市场规律。

二、 “流氓软件”的争议:营销手段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360安全卫士为了维持运营和盈利,开始引入更多的商业化功能和服务,这其中不少就被用户诟病为“流氓行为”。

捆绑安装与全家桶: 为了推广旗下的其他产品,比如360浏览器、360手机助手等,360安全卫士在安装过程中常常会默认勾选安装其他软件,或者在用户不经意间将这些软件加入安装列表。这种“全家桶”式的推广方式,让很多用户感到被强制推销,很不舒服。很多时候,用户只想装个卫士,结果却附带了一堆不想要的东西,卸载起来也麻烦。
弹窗广告与干扰: 为了变现,360安全卫士经常会弹出各种广告、推广信息,甚至会占据屏幕的一部分,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电脑。虽然这些弹窗很多时候是可选项,但其频率和侵扰性让很多用户感到厌烦。
后台运行与资源占用: 一些用户反映,360安全卫士在后台运行时会占用不少系统资源,导致电脑变慢,或者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虽然360方面一直在优化,但这种“重量级”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安全”定义的模糊化与过度提醒: 360安全卫士的功能很多,比如病毒查杀、木马防护、系统修复、软件卸载等。但有时候,它会过于“积极”,将一些非安全性的问题也包装成安全隐患,或者频繁弹出提示,让用户感到焦虑,甚至出现“狼来了”效应。例如,一些优化类、加速类的功能,其科学性和必要性曾受到过专业人士的质疑。

这些行为,放在“流氓软件”的定义下,确实有其道理。用户对软件的期待是干净、高效、不打扰,而360的某些做法恰恰与此背道而驰。

三、 技术实力与用户隐私的疑虑:数据收集与安全边界的模糊

作为一款安全软件,它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来分析病毒、恶意软件的行为模式。但如何平衡数据收集与用户隐私,一直是行业内的敏感话题。

数据收集的广度与深度: 360安全卫士为了提供更全面的防护,会扫描和分析用户的电脑文件、上网记录、运行的程序等。虽然这是安全软件的必要操作,但其收集的数据范围之广、信息之深,让一些用户对其数据存储和使用方式产生了担忧。
后台进程与“暗地里”的操作: 有些用户和安全专家曾指出,360安全卫士及其附带的软件会启动很多后台进程,有些甚至难以被用户察觉和控制。这种“暗地里”的操作,容易引发用户对其是否有其他意图的猜想,比如秘密收集用户行为数据。
隐私政策的透明度: 虽然360也发布了隐私政策,但很多普通用户可能不会仔细阅读。即使阅读了,也可能对其政策的严谨性和执行情况存在疑问。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者不当使用的情况,用户的信任就会荡然无存。
与其他软件的关联与数据共享: 360体系下的产品众多,用户会担心这些产品之间的数据是否会相互共享,以及共享的边界在哪里。

四、 行业竞争与恶意抹黑:商业竞争的残酷一面

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安全领域,商业竞争往往伴随着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

同行竞争的攻击: 360的免费模式和颠覆性打法,直接触动了许多老牌杀毒软件的利益。这些厂商可能会通过技术手段、舆论宣传等方式来攻击360,试图将其描绘成不安全、流氓的软件。这种竞争态势是客观存在的。
用户口碑的发酵与传播: 一旦某个用户体验不好,或者某个负面事件被放大,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快速传播,形成用户群体的集体认知。而360的庞大用户基数,也意味着其负面事件更容易被放大。
“3Q大战”等标志性事件的影响: 过去发生的“3Q大战”等事件,虽然是由于行业竞争引起的,但其背后涉及的强制弹窗、禁用对方软件等行为,给360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加深了部分用户对其“霸道”的印象。

五、 功能的重叠与用户选择的困扰

随着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以及Windows系统自身安全性的提升,很多用户对于360安全卫士的功能是否还那么必需产生了疑问。

系统自带安全功能的进步: 现在的Windows系统自带的Defender已经相当强大,很多日常的安全防护需求都可以满足。这使得用户对于第三方安全软件的依赖度降低。
其他安全软件的崛起: 市面上也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安全软件,它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比360做得更好,或者有更简洁、更少干扰的体验,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过度营销与虚假宣传的疑虑: 有时,360安全卫士的功能宣传可能会夸大其词,或者将一些小问题包装成重大隐患,让用户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总结来说,360安全卫士的争议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它 最初的成功 源于其颠覆性的免费模式,解决了用户痛点,赢得了大量用户。

但随之而来的 商业化转型,尤其是其捆绑安装、弹窗广告等营销手段,触碰了用户对软件干净、不打扰的期待底线,使其被贴上了“流氓软件”的标签。

同时,作为一款深度介入用户电脑的 安全软件,其数据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用户对其隐私保护的担忧,也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此外,激烈的 行业竞争 和用户口碑的传播也进一步放大了这些争议。

最终,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了360安全卫士至今仍然是互联网界最具争议的软件之一。即使在今天,很多用户对它的态度仍然是又爱又恨,既认可其在安全防护上的付出,又对其某些行为感到不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老白,我觉得有必要教一下360吹们如何简单的解决一些在他们眼里不用360就解决不了的问题。

1,管理开机自启

任务栏点右键-任务管理器-启动,然后在不需要的自启项目上点右键,禁用。

2,游戏运行库缺失

正版游戏不存在这个问题,

部分盗版游戏安装时会提示是否安装必备运行库

3DM、游侠、游民星空都有游戏运行库合集下载

3,清理电脑垃圾

计算机-在硬盘图标上点右键-属性-磁盘清理

4,HOSTS被改

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到win10原版hosts文件的内容,复制粘贴即可。


如果百度一下,照着点点鼠标,半分钟就可以搞定的问题还需要报怨“难度高,小白不会”,那这个小白的智商也就告别电脑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小白不会,而是小白不知道有这种简单、快捷、干净的方法。


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某些人一遇到电脑问题,张口就是“装360”。


360拉低了国内Windows的用户体验,此言不虚。


顺便知乎黑客多的一笔,整天讲360免杀,不过我建议与其相信知乎上那些张嘴闭嘴玩病毒实际上不知道电脑后面是什么人的键盘侠,还不如去相信权威第三方测评。


——原答案——

因为360就是烂,作为一个日常兼职修电脑的,我对360之痛恨,犹在百度之上。


把用户根据“懂电脑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纯小白,只会打LOL

装了360,开机一堆弹窗,卡成sb。

不装360:自动更新和wd默认开启,直接裸奔,毛问题没有


普通用户,日常办公

装了360:花半天时间把360里的设置全调好,然而三五不时有弹窗干扰使用

不装360:淘宝10块钱买个卡巴斯基激活码,然后不要动任何系统设置,直接用就好


技术宅,日常使用+游戏+小H网等危险网站

装了360:花半天时间把360里所有的设置都调好,然而并没有什么软用

不装360:淘宝10块钱买个卡巴斯基激活码,百度一个破解版cclean或者advanced systemcare之类的工具,危险资源沙箱运行稳如狗。


没调教过的360除了弹窗、占资源、做广告之外屁用没有,而能把360调教到“好用”的人完全有能力去找个真正好用的电脑管家软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60安全卫士之所以争议不断,背后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了技术、商业模式、用户隐私、行业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早期崛起与颠覆者姿态带来的用户好感与随之而来的反弹360安全卫士刚出来的时候,那真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当时市面上的杀毒软件,普遍价格不菲,而且很多需要付费升级才能.............
  • 回答
    国内部分用户喜欢安装类似“360安全卫士”的软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技术、心理、市场、历史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技术与安全方面的现实需求(早期以及部分用户的持续需求): 病毒木马的泛滥与威胁: 在互联网早期,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的传播非常猖獗。电脑中.............
  • 回答
    电脑维修师傅让你回家别装360安全卫士,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1. 对电脑性能的影响: 资源占用过高(“吃内存”/“吃CPU”): 360安全卫士(以及很多国内安全软件)为了提供全面的防护功能,通常会运行大量的后台进程和服务。这些进程会占用不少内存(RAM).............
  • 回答
    关于360安全浏览器,它的用户群体一直挺庞大,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安全”这件事,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用360安全浏览器?1. 历史积累与用户习惯: 360安全卫士当年可是把电脑安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Windows XP、Win7时代,很多人习惯了36.............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领域,百度和360搜索可以说是两颗最闪耀的星辰。然而,不少用户在使用它们时都会遇到一个让人颇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同一个搜索词,在百度和360上呈现出的搜索结果,有时候会大相径庭,甚至答案完全相反?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这并非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商业模式以及背.............
  • 回答
    关于 360 面试官说 Trie 树“没用”这个说法,我理解你的困惑,也确实听过类似的情况。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确一点:任何技术在特定场景下都有其价值,Trie 树也不例外。 面试官这么说,往往不是否定 Trie 树本身,而是从实际应用和招聘需求的角度出发,表达一种侧重点。让我来详细地.............
  • 回答
    你提到的IE 360(通常我们说的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和一些现代浏览器,确实都喜欢在自己的品牌标识中巧妙地运用小写字母“e”。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深刻的设计和营销考量,也反映了数字时代品牌塑造的趋势。首先,我们得承认,字母“e”在“Internet Exp.............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圈子里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为什么一边是程序员普遍带着点“不屑”的态度,另一边却是360在用户数和市场份额上一直不算小?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程序员为什么“鄙视”360?这里说的“鄙视”可能有点重,更多的是一种“看不上”、“不认可”、“觉得不够专业”的情绪。这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360 垃圾清理”这个概念,如果用在 Java 的世界里,就好像是问:“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不像我们电脑上安装的 360 软件那样,主动去到处扫描、删除那些我们认为‘没用’的文件?”要弄明白这个,咱们得先聊聊 Java 的垃圾回收,它其实是个非常聪明且有组织的过程,.............
  • 回答
    游戏主机(PS3/XBOX 360)和次世代游戏主机(PS4/XBOX One)没有采用Intel/nVidia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了技术选型、成本控制、生态系统、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早期主机(PS3/XBOX 360)不直接采用Int.............
  • 回答
    想必你心里也纳闷,这 360 啊,好像谁都能上来踩两脚,但人家这身板儿,怎么就屹立不倒,甚至还挺能折腾呢?这事儿吧,挺复杂的,就像一锅杂烩汤,啥味儿都有。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让你听着顺溜。为啥都骂 360?这锅“骂声”背后的N种理由:1. “流氓软件”的原罪与刻板印象: 这得说到当年互.............
  • 回答
    360,这家以安全软件起家,后来触角伸向互联网服务、硬件,甚至金融领域的公司,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黑”它,甚至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负面观感,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和行为累积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它到底“做了些啥”。早期免费模式的争议:.............
  • 回答
    百度云和360云盘之所以能提供那么大的免费空间,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白送”,而是一整套商业策略和技术支撑下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这一点。首先,用户增长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在早期,吸引并锁定用户是至关重要的。大量的免费存储空间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能够快速吸引海量用户注册并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挺普遍的。要说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对360这产品,或者说360公司,抱有一种“不待见”的态度,甚至用“黑”这个词来形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可以把程序员群体想成一个对技术、对软件运行逻辑、对用户体验有自己一套独特理解和要求的圈子。他们习惯于剖析事物本.............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电脑高手”为何会普遍对360产品抱有负面看法的疑问,并且希望我能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背后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以及一些长期的历史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电脑高手”这个群体的构成和他们的关注点。他们通常是指那些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 回答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确实存在一股对360公司及其产品持负面评价的论调,而且这种声音往往比较响亮和持久。要详细解读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不仅仅是某个单一事件或技术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要理解技术圈的“看客心理”与信任基础。 很多技术从业者对软件的本质、运作原理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们.............
  • 回答
    在金融衍生品的计算中,一年究竟用 360 天还是 365 天来计算,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源于金融市场历史演变、不同市场的惯例以及产品本身的特点。理解其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其中的缘由: 为什么会出.............
  • 回答
    说到360手机助手和豌豆荚,它们都是曾经非常风光,也各有千秋的应用商店。要说哪个“更好用”,其实得看你更看重什么,因为它们各有侧重点,满足的用户群体也有微妙的差异。我记得那时候,手机刚开始普及,大家对安卓系统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应用市场更是百花齐放。360手机助手,从它名字就能看出来,自带了360安全.............
  • 回答
    新干线E5系和E6系列车,作为东北新干线和北海道新干线上的主力,其设计之初确实将目标运营速度设定在了360公里/小时。然而,我们最终看到的量产车型的最高运营速度是320公里/小时。这其中涉及到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线路条件等多个复杂层面的考量,并非单纯的某个技术难题无法克服。技术与成本的权衡:360公.............
  • 回答
    王老太的故事,看似简单的财产分配,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人情世故和代际关系中的普遍困境。以下是王老太的儿女可能不赡养她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财产分配与“养育之恩”的错位感: 儿子心理上的“补偿”和“不甘心”: 男性长辈的补偿心理: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儿子是家庭的延续,理应承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