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Java 为什么不采用 360 垃圾清理来进行垃圾回收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360 垃圾清理”这个概念,如果用在 Java 的世界里,就好像是问:“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不像我们电脑上安装的 360 软件那样,主动去到处扫描、删除那些我们认为‘没用’的文件?”

要弄明白这个,咱们得先聊聊 Java 的垃圾回收,它其实是个非常聪明且有组织的过程,和 360 那种“看见就删”的操作,原理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Java 垃圾回收:一位细致入微的“管家”

咱们想象一下,Java 运行起来,就像一个大房子里住着很多人(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内存空间)。当一个人(对象)离开房子了(不再被使用),他住过的房间就空出来了。Java 的垃圾回收,就像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管家,它的职责就是找出那些空房间,然后把它们收拾干净,以便其他人能住进来。

这个管家的工作方式,可不是“看到没用的东西就扔”,而是遵循一套严格的规则:

1. “我认识你”: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
Java 的管家(垃圾回收器)不是瞎找的。它从几个“根源”开始检查,比如正在运行的方法里的局部变量、静态变量、线程栈等。这些是程序的“入口”。
管家沿着这些“入口”能触及到的所有房间(对象),都做了个标记,意思是“我知道这人还在住”。
那些管家从“根源”开始,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房间,才被认为是“没人住了”,也就是垃圾。这就有点像管家从大门开始,一路敲门,只有那些没人应答的房间,才可能被处理。

2. “不认识你的,就‘请’出去”:标记清除、标记整理、复制等算法
一旦确定哪些房间没人住了,管家就有几种处理方式:
标记清除 (MarkSweep): 直接把无人住的房间标记出来,然后清理掉。这有点像把无人居住的房间直接清空,但好处是快。坏处是可能会留下一些零散的空间,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了。
标记整理 (MarkCompact): 在标记完无人住的房间后,还会把那些还有人的房间都往一堆挪,把空出来的房间合并起来。这样一来,房子里的空间就整齐多了,下次有人搬进来,找房间也更容易。当然,这个过程会慢一点。
复制 (Copying): 这个方法有点像把房子里所有还住着人的都搬到另一边,然后把旧的区域彻底清理干净。优点是清理得特别干净,不会有空间碎片。缺点是需要另外一半的房间作为临时存储。

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不用“360 式”的扫荡?

现在咱们再回到“360 垃圾清理”的问题上。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不这样干呢?原因很多,而且都很关键:

1. 定义模糊:什么是“垃圾”?
“360 垃圾清理”通常是删除那些看起来没用、占用空间的文件,比如临时文件、缓存文件、重复文件等。但它的判断标准是比较粗略的,有时候甚至会误删重要的文件。
在 Java 程序里,“垃圾”的定义非常明确:一个对象,如果从程序的任何一个可达的“根”都无法访问到它,那么它就是垃圾。 这是一个基于“引用”和“可达性”的严格定义。
如果 Java 像 360 那样,去扫描内存,试图判断哪些对象是“没用的”或者“可能没用的”,那将是一个灾难。
误删风险极高: 想象一下,一个对象虽然当前没人在用它,但可能在下一纳秒就会被某个变量引用到。如果 Java 提前把它当垃圾清除了,那程序就会立刻崩溃(空指针异常等)。这比 360 误删个旧文件要严重得多。
性能损耗巨大: 要像 360 那样扫描所有内存中的对象,判断“是否真的没用”,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 CPU 和内存资源,反而会让程序运行得更慢,产生“副作用”。

2. 内存管理的高度自动化和可靠性
Java 的设计哲学之一就是“自动化内存管理”,让程序员不必过分担心内存的分配和释放,从而能更专注于业务逻辑。垃圾回收器就是这个自动化过程的核心。
它的工作方式是后台自动进行的,不需要用户手动干预。它会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回收,力求不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而 360 类的软件,通常是用户主动去点击“开始清理”按钮,是面向用户的“主动操作”。两者定位完全不同。

3. 垃圾回收器的专业性和效率
Java 的垃圾回收器(如 G1、Parallel、CMS、Shenandoah 等)是经过无数专家精心设计和优化的,它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策略,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较低的停顿时间来完成回收工作。
这些回收器内部有很多高级技术,比如分代回收(将对象按生命周期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分别用不同的算法回收)、并行回收(利用多核 CPU 同时回收)、并发回收(在程序运行的同时进行回收,减少停顿)等等。这些都是 360 式的简单扫描无法比拟的。

4. Java 堆内存的结构
Java 堆内存不像文件系统那样是零散的文件和文件夹。它是一个连续的内存区域,对象之间通过引用(指针)建立联系。垃圾回收器就是沿着这些引用链来判断对象的生死。这种结构天然适合基于可达性的回收算法。

总结一下:

把 Java 的垃圾回收比作“360 垃圾清理”,其实是把一个高度专业、精密的自动化内存管理系统,类比成了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以“删除文件”为主要手段的系统工具。

Java 的垃圾回收器是一个聪明、有组织、安全且高效的“管家”,它知道哪些对象是程序真正不再需要的,并且会以一种不打扰正常生活的方式来清理空间。而“360 垃圾清理”更像一个直接、粗暴、依赖用户判断的“清洁工”,它看到“脏东西”就想方设法把它移走,但很容易伤及无辜,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不需要”。

所以,Java 不采用“360 垃圾清理”那样的方式,是因为它的垃圾回收有着更严格的定义、更高的自动化要求、更专业的算法和更重要的系统稳定性目标。它追求的是精确、高效、平滑的内存管理,而不是简单的“扫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360用来清理Java垃圾是不错的,

但是程序员都不太喜欢用。


因为在运行时,360会一直显示“清理程度超过了35%的JVM。”而且这个数值基于大数据得出,比较有参考性。

于是这个数值,成了事实上的Java程序员考核标准。

于是,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你是多少分的程序员?”

你的虚拟机超过了35%的虚拟机,你就是35分程序员。

你的虚拟机超过了98%的虚拟机,你就是98分程序员。


这对于分数低的程序员是赤裸裸打脸。于是,分低的程序员就不想用360回收垃圾。

渐渐的,凡是用360清理虚拟机垃圾的,都是大神。

于是,在大神之中,超越更多人得到一个高分变得更难。

这就是内卷产生的根本原因。


现在,真正的JAVA高手还是使用360清理虚拟机垃圾的。

而不敢用360清理虚拟机垃圾的程序员,都是垃圾程序员!


别看我人模狗样,是个高级架构师,还出版了源码解析和高性能架构方面的书,书籍还发行了繁体版。



我也不敢用360清理虚拟机垃圾。。。

也是个人模狗样的垃圾程序员。

唉。。。内卷。。。




注:

以上为戏谑性质的回复,供相关从业者一乐。

其他各个答主的回答也大都是这样的,抖机灵性质的。

为避免对初学者造成误导,按照个人理解(主要是对360实在不熟,没怎么用过),给出如下的正解:

  • Java的垃圾清理,即JVM(Java虚拟机)的垃圾清理,用来清理内存中不被引用的对象。其手段简要概括为使用可达性分析发现垃圾对象,使用复制移动算法来清理垃圾对象并实现内存的碎片整理。其作用的进程内部。
  • 360是一个应用程序,其垃圾清理包括硬盘中(主要是回收站)的垃圾文件清理、内存的清理。内存清理的主要作用范围应该是进程外部,因为进程内部的数据是否为垃圾,360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应该是很难判定的。

因此,两个垃圾清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自然不能通用。

user avatar

谢邀,作为早期 Java 的开发者之一,我们团队当初确实尝试过使用 360 垃圾清理来对 Java 进行垃圾回收。

早些年,我们曾发布了使用 360 垃圾回收的 Java 试用版本,部分用户使用了这个版本之后,又成功地回到单身贵族家庭。为了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我们邀请了这批用户来参观我们的 Java 炸鱼实验室。由于省去不必要的恋爱、婚姻花销,这批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加班了。

我们当时收到了几百家公司的负责人的感谢信,他们在向我们表示感谢时说到,他们的员工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工作了,当然公司的工时制度也进行了及时的跟进与创新,其中比较有名的几种工时制度,有大小周、超级大小周、996、007,这些新的工时制度真是人类工作史上的伟大创新。其中一位华氏集团的负责人的欣喜地告诉我们的商务,现在他们的员工们都斗志昂扬,积极为公司添砖加瓦、发光发热,原来好几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一两天就能完成了,因此公司短期内也取得了巨大的营收。同时,求职市场上,从这类公司离职的员工和管理层也特别受欢迎:一位叫张小方的普通员工,由于这段工作经历,让刚毕业两年的他具有三年多的工作经验,薪资也因此上涨了 0.5 倍;另一位某黄姓高管,受到前公司的工时制度的启发,回国后创立榨斗斗公司,全公司开启超级硬核奋斗模式,三年里成功将公司做到上市。

然而,另一方面,国际健康组织、国际卫生组织、国际人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对我们在 Java 中使用 360 的垃圾回收这一做法表示遗憾。一位来自中国的周大树曾公开地发表了一篇谴责性文章,文章谴责了这些开启硬核奋斗模式的公司,同时谴责我们是始作俑者。他发表在《劳动者之歌》上的文章将这些试用了带 360 垃圾回收功能的员工比作野草,他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当它生存时,还要遭删刈,还要遭践踏。

最终事态发展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程度了,这并不是我们 Java 开发团队所期望的。由于 360 垃圾回收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我们在 Java 直接采用,虽然可以降低部分 Java 新用户的学习成本,但这一事件影响范围也比较广泛。那么为啥在 Java 中使用 360 的垃圾回收会导致单身员工数量大幅度地增多呢?我们起初对这一现象也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感谢调查组同事的辛勤工作,最终我们找到了真相:

众所周知,360 垃圾清理,顾名思义,一年中只能工作 360 天,有 5 天是不能工作的,而我们都知道 Java 虚拟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Java 一般都用于大型服务器后端服务开发,其访问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年 5 天不能工作,那么可靠性只能达到 98.9%,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算闰年,闰年不能工作的时间将由 5 天变成 6 天,这对于使用 Java 作为开发语言的互联网公司是无法接受的。

大多数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离开了家乡,去城市打拼,然后认识了另外一半。用他们当中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故乡再无春夏秋”,因此他们一般只有在冬天,也就是年底的最后几天才有时间回一趟家乡,于是和丈母娘见面、谈婚论嫁的日子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这几天。

试想,你和你的女友约好年底最后几天去见丈母娘,并在见面后将彩礼转到丈母娘的卡上。

但是由于年底的最后几天支付宝和相关的银行服务器采用了 Java,而 Java 采用了 360 进行垃圾回收,最终由于你无法完成彩礼转账,导致丈母娘拒绝将女儿嫁给你。

你最终:

老婆 -1

这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由于不少未婚青年都是在年底回去和丈母娘谈判的,所以最终:

未婚青年们:

老婆s - 10086

这样社会上光棍就多了,社会上光棍多了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最终有关部门会介入了调查。调查后最终定位到问题的原因是使用 360 垃圾回收的 Java 无法在年底的 5 天或者 6 天工作。

当然,我们也尝试和 360 团队进行沟通,360 团队拒绝为一年剩下的五天提供服务,他们解释说,这样会导致他们的同事需要加班,他们不希望社会上已经形成的 996、007 等不良风气蔓延到他们公司。

因此,我们最终没有在 Java 中使用 360 的垃圾回收,并忍痛下掉了使用 360 垃圾回收的 Java 版本。

Java 团队和 360 团队都是伟大的团队,他们在垃圾回收中做的工作不分伯仲,都值得我们尊敬。


好啦,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份我精心整理的书单:

获取方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