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 Java 程序员都不愿意升级到最新的 jdk?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

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和相对稳定的API。每一次 JDK 的重大更新,都可能伴随着一些不易察觉的改动,比如:

API 的变化或弃用: 虽然 Oracle 承诺向后兼容,但总有一些底层的实现细节或者被认为“已过时”的API会被修改甚至移除。这对于那些依赖特定行为或早期API的现有项目来说,无异于一场潜在的“大地震”。尤其是一些遗留系统,它们可能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代码量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升级 JDK 可能会迫使开发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写、适配,甚至是重新设计一部分架构,这其中的风险和成本是巨大的。
性能上的不确定性: 新版本引入的新特性或底层优化,虽然目标是提升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总是如此。某些特定场景下,新的JVM实现、垃圾回收器或者API调用方式,反而可能带来性能下降,或者引入新的性能瓶颈。很多程序员会选择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社区的反馈,查看是否有公开的性能测试报告,以确保升级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三方库和框架的兼容性: Java 的生态系统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但这也意味着大量的第三方库和框架。新的 JDK 版本可能会改变某些底层的 JVM 规范,导致依赖这些规范的库出现兼容性问题。开发者需要等待这些库的维护者发布与新JDK兼容的版本,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维护者都能及时跟进。如果项目依赖的某个核心库长时间无法兼容,那升级JDK的计划就只能搁置。

其次,项目维护的惯性与成本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已经部署并稳定运行的项目,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核心业务、用户量大、修改频率相对较低的系统,任何不必要的变动都是一种“负面创新”。

测试成本: 升级JDK意味着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回归测试。这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等。测试的覆盖率和深度直接关系到上线后的稳定性。对于大型项目而言,编写和执行这些测试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其成本往往是升级JDK本身投入的数倍。
部署与运维的风险: 生产环境的部署和运维需要高度的稳定性。新的JDK版本意味着新的运行时环境,即使通过了内部测试,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也可能因为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如操作系统、硬件环境、网络配置等)而出现问题。很多运维团队会倾向于使用经过长时间验证、稳定性已被证明的版本,以降低生产事故的风险。
团队技能的适应: 新的JDK版本往往伴随着新的特性,比如函数式编程的改进、新的并发模型、新的API等。虽然这些特性很有吸引力,但如果团队成员不熟悉,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去学习、掌握。在紧迫的项目周期内,让整个团队快速适应新技术,并保证开发质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再者,“够用就好”的心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升级意愿。很多项目使用的Java功能,可能仅仅是Java语言基础部分的特性。对于这些项目而言,JDK 8、11,甚至更早的版本,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其需求。开发者们可能会觉得,升级到最新的JDK带来的好处(比如一些语法糖或更现代的API)并不能抵消其潜在的风险和维护成本,因此选择维持现状。

最后,信息获取和决策过程 也扮演着角色。并非所有程序员都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JDK的发布信息,或者深入了解新版本带来的具体改进点。很多时候,开发者是通过社区讨论、博客文章或者同事的经验来了解新JDK。如果社区的讨论中充满了关于兼容性问题、性能陷阱或者难以理解的新特性的声音,那么即使是潜在的受益者,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负面信息而选择观望。

总而言之,Java程序员不愿升级到最新的JDK,并非是对新技术的不敏感,而是他们在面对实际项目开发时,将 风险控制、成本效益、项目稳定性、团队能力和用户业务连续性 等多重因素放在首位。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对这些因素的权衡,而对许多成熟项目而言,这份权衡的结果往往倾向于“谨慎观望”而非“立即拥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你邀请我一个.NET程序员是何居心?

Java的情况不太清楚,在Windows平台下,.NET的升级是非常简单的,而且不同版本的.NET Framework可以并存,不会造成兼容性问题。依赖于不同.NET Framework版本的程序集也能协同工作,只不过是强行运行在最新的运行时罢了。VS从2008开始也可以选择面向不同的,NET Framework版本编译。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NET程序员都会使用最新的.NET版本,主要原因有:

1、生产环境的服务器尚未升级更新,所以不能使用。

2、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不支持最新版本的.NET Framework。

3、公司没有部署最新的VS,而且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使用同一个版本的VS。


所以,为了稳定和兼容性这两点理由,对于在Windows环境开发的.NET程序员是基本不存在的,而够用就行如果放在.NET程序员的话我会视同是不思进取的同义词。

折了我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确实,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在讨论 Java 和 C++ 的开发环境时,都会把 Vim 拿出来“点评”一番。说它“不适合”嘛,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但它确实不像一些现代 IDE 那样“顺理成章”地就能提供所有你想要的便利。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 Vim 的核心优势和.............
  • 回答
    确实,虽然 Java 的 JDK 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版本,比如 JDK 15 甚至更高(现在已经有 JDK 21 了),但我们身边仍然看到很多人还在使用 JDK 8。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并非技术本身落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来详细说说这其中的原因,尽量贴近实际情况,少些技术术语,多点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编程语言设计哲学和开发者习惯的深层差异。并非是说 Java 的开发者就“不喜欢”短小精悍,而是 C 语言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孕育的开发文化,自然而然地倾向于简洁;而 Java 的设计目标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则鼓励了更具描述性的命名。你可以这样理解:C 语言更像是一门“低语”的语言.............
  • 回答
    Python 工程师相对较少公开讨论垃圾回收,与 Java 工程师相比,有几个关键原因,这些原因涉及语言设计、生态系统、开发者习惯以及对性能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说明:1. 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和抽象级别: Python 的主要垃圾回收机制:引用计数 + 周期性 GC 引用.............
  • 回答
    有些人确实对 Java 抱有一种“瞧不起”的态度,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 Java 在发展过程中,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开发者群体中引发的讨论和评价。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性能与“笨重”的印象: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抱怨之一。 JVM 的存在: Java 的核.............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放眼望去,市面上的编程培训机构,主打的语言往往是 Java、C 这样的,反倒是 C 语言的身影没那么活跃。这背后其实是有挺多原因的,不是简单地说哪门语言“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从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来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现在的I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大.............
  • 回答
    “Java 的跨平台很鸡肋”,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刺耳,毕竟“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曾经是 Java 最响亮的口号。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会发现这话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实际的考量和曾经的痛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白 Java 的跨平台是怎么实现的。Java 代码编译后不是直接生成机器码,而是生成一种.............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10年),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1368年-139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但其个人性格、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朱元璋: 一、严苛的统治手段与政治高压1. 杀戮功臣,建立“铁腕”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对宗教的排斥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碰撞1. 传统宗教的本土化与社会功能 中国本土宗教(如儒家、道家)长期与政治、伦理体系融合,形成"儒释道"三教并立的局.............
  • 回答
    关于管虎导演的争议与《前夜》《金刚川》的接受度,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管虎屁股歪"的语境与争议来源"管虎屁股歪"这一说法源于网络对管虎导演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立场的质疑。具体争议点包括:1. 历史叙事的"另类视角": 管虎在《金刚川》中采用"战争中的小人物"视角,聚焦士兵的个体.............
  • 回答
    关于电视剧《亮剑》是否“没有拍完”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下从剧情发展、制作背景和观众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亮剑》的剧情发展与结局《亮剑》是根据都梁小说《亮剑》改编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分为三部曲,分别对应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战争场景。其完整剧情如下:1. 第一季(1940年代) .............
  • 回答
    《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角色小豪(日文名:ヒカリ)在部分观众中引发争议,尤其是与早期主角小智(サトシ)的对比下。以下是导致观众对其反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合角色设定、剧情表现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1. 性格塑造的“反传统”与价值观冲突 过度理性化: 小豪的性格被设计为极度理性和冷静,甚至在战斗中表现.............
  • 回答
    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占了大便宜”的说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时代背景 苏27的超前设计和优异性能: 苏27“侧卫”系列战机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F15、F16等.............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乌克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国人”这个说法本身是一个概括,实际情况可能非常复杂,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原因:1. 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普遍认同感: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