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写末世小说的人的都不考虑人口资源的价值,反而认为其他人才是最大的威胁?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

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缺乏紧迫感和戏剧性。将人设定为威胁,可以立刻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道德困境和生死抉择,这是最直接、最易于引起读者共鸣的冲突。
突出个体价值与选择: 在资源极度匮乏、社会规则荡然无存的末世,个体如何生存,如何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他人,是吸引人的地方。当“他人”成为威胁时,主角的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的每一次反击或合作都显得尤为重要。这能更好地展现主角的智慧、勇气和道德底线。
简化复杂性: 末世小说往往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生存规则。如果将所有人都设定为潜在威胁,作者可以不必深入探讨更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如何重建秩序、如何进行资源再分配等。直接聚焦于生存者之间的斗争,能让叙事线更清晰。

二、 对人性阴暗面的挖掘与反思

现实的投射: 尽管是虚构,但末世小说常常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担忧和隐喻。在资源紧张、社会动荡时期,人性的“自私”、“贪婪”、“残忍”往往会被放大。作者可能认为,比起环境灾难,真正能摧毁文明的,是人类自身的弱点。
“信任的危机”: 当文明崩溃,法律和道德约束消失,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都会变得脆弱。人们可能会怀疑周围的任何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对方是否会为了生存而背叛、偷窃甚至杀戮。这种“信任的危机”是末世场景的核心元素之一,而其他幸存者是这种危机最直接的体现。
“囚徒困境”的放大: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合作以求共同生存,还是背叛他人以获取更多资源?当每个人都倾向于选择后者时,就会陷入“囚徒困境”,导致所有人利益受损,这是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写照。作者通过将“人”设定为威胁,来探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博弈。

三、 对“人口价值”理解的差异和侧重点

“人口”的量变与质变: 许多末世设定中,人口数量的庞大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消耗。如果失去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那么庞大的人口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加速资源的枯竭,引发混乱。从这个角度看,过量且失控的人口确实会带来威胁。
“劳动力的价值”与“潜在的消耗”: 在正常社会,人口通常被视为劳动力和消费者,具有经济价值。但在末世,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前提:社会秩序、生产力基础、资源供给。如果这些都不复存在,大量人口可能无法转化为有用的劳动力,反而成为资源的消费者,加剧生存压力。
“人的价值”的重定义: 在极端环境下,“人的价值”可能被重新定义。一个拥有特殊技能(如医疗、修理、战斗)、能提供保护或知识的人,其价值会远远超过普通人。而那些无法为集体贡献力量,甚至拖后腿的人,在某些极端幸存者眼中,其价值可能会被无限压缩,甚至被视为负资产。小说作者往往倾向于描写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主角,而将普通大众描绘成潜在的威胁或被吞噬的对象。
“生存压力”下的功利主义: 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会占据主导。那些对生存没有直接帮助,或者可能带来风险的人,自然会被视为潜在的威胁。例如,一个生病的人可能需要消耗有限的医疗资源,一个小孩需要额外的照顾,一个无法战斗的老人,在最残酷的现实面前,都可能被剥夺生存的优先权。

四、 创作上的便利性和观众期待

明确的敌人容易塑造: 与环境灾难、病毒变异等相比,人作为敌人,其动机、行为模式更容易理解和塑造,也更容易让读者代入情绪,产生共情或憎恶。
满足读者对“弱肉强食”的心理: 许多读者在阅读末世小说时,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原始生存法则的期待。他们想看到主角如何在绝境中爆发,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将其他幸存者设定为主要敌人,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
避免过于沉重或压抑的生态主题: 虽然环境主题很重要,但如果过于侧重资源枯竭的细节,可能会让故事显得过于沉重和学术化,难以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将冲突聚焦于人与人之间,可以使故事更具故事性和娱乐性。

总结一下,为什么很多末世小说作者不考虑人口资源的价值,反而认为其他人才是最大的威胁,这主要源于:

叙事的需求: 以制造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突出主角的个人能力。
人性探讨: 挖掘在极端压力下,人性的自私、贪婪和黑暗面。
价值判断的侧重: 在末世语境下,人口的“价值”可能被重新定义为“负担”或“潜在威胁”,而非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
创作的便利性: 明确的敌人更容易塑造,也更符合部分读者的阅读期待。

当然,也有一些末世小说会深入探讨资源管理、社群重建、人道主义等议题,但将“其他幸存者”作为核心威胁,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普遍的创作手法。这并不是说作者完全忽视了人口资源的价值,而是他们选择将冲突的焦点放在更具张力和人性的层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题目里的那句“末世的人们可能会更团结”,把我看笑了。

真是承平日久。


咱倒也不是绝对支持人性本恶论,只是末世剧本太能彰显人性之恶了。

末世的核心特征在于秩序崩坏,因为各种脑洞大开的原因,旧有社会体系无了,大部分地区进入无政府状态(安人狂喜)。

这种局面下,所有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如果用一种文绉绉的角度来说——就是:

所有权的再确权。

说得直接点就是:凭什么是你的?


在秩序崩坏之前,总有一种社会体系来明确你的所有权:

你有这十个罐头,可能是因为你有钱,可能是因为你信某种神,可能是因为规定就要分你十个罐头。

每种社会体系都会有一套逻辑来解释罐头怎么分;不仅如此,还会有一套逻辑来保证罐头能这样分下去。

这就是合法暴力,政治的本质。你用社会体系不认可的手段来获取额外的罐头,体系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你派上门警察、税官、法院传票、监狱、舆论批判,等等等等。

这和罐头的总量没直接关系,维系体系的所有权分配逻辑才是根本。

但在秩序崩坏后,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无政府了。


插一句:安人狂喜只是梗。

无政府主义不等于无政府。不管哪个流派,无政府主义者都高度强调自治互助,热衷探讨个人不可被剥夺的所有权的边界,主张建立普遍的、不可侵犯的基层组织。

无政府主义不是消灭一切政府形态,而是消灭垄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政府形态。(人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还不排斥中央集权呢...)

无政府主义所追求的自下而上的秩序,和末世剧本里那种总崩坏,完全俩码事。


假如真进入很多末世小说的剧情里,特别是加上广泛的通讯障碍,那一场所有权再确权不可避。

过去的所有权是靠什么保证的?合法暴力。

那现在未确认的所有权就必然要用暴力再确认一次。完成这轮确认后,新的合法暴力诞生。

这和资源总量科技水平没有关系。贫瘠的地方固然要打得惨烈,富饶的地方也未必就会点到为止。

是平分,还是30%的人拿70%?还是10%的人拿90%?

选择方案的资本是暴力,代价是资源和人命。如果运气不好,资源越丰富,暴力的烈度和持续时间越高。


最后别忘了最重要的所有权。

人本身。

人可以作为生育机器,可以作为牲畜劳动力,可以作为泄欲的玩乐资源,有些时候可以直接做成口粮。

确认人本身的所有权及其边界,会是暴力斗争最惨烈的阶段。

一战俄罗斯伤亡约600万人,整个国家濒临崩溃。但就是这个打残了的帝国,在之后的内战里又增加了300万人的伤亡。

论惨烈程度,俄罗斯内战绝不逊于一战本身。

我个人觉得,末世剧本里的秩序总崩坏,最大的威胁并不是资源。有些剧本里瞬间消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资源压力反而减轻。

真正可怕的是对所有权分配逻辑争夺。原本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体系凭空消失,大量互不兼容的新体系诞生,诞生之初的动员能力差距也不会太明显,然后立刻展开暴力斗争。

狼是不会去挑衅老虎的。但如果一群群体格差距不大的幼狼、幼虎、幼熊们撕咬在一起,那画面就又血腥又悲哀。

再确权过程里的无意义空耗。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我国社会治理愈发稳定。小胖友们连90年代的大案都充满陌生感,自然很难想象全民吃鸡的盛况。

同样的问题去问个红脖子,搞不好人家直接给你看自家地下室里的军火库。

user avatar

末世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减少么?不,是秩序的崩溃。

什么叫秩序的崩溃?河森堡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当一群雄性黑猩猩在巡逻时遭遇其他族群的落单雄性时,它们会立即凭借数量优势对其围杀,其中两只会按住目标的双臂,另外几只则会扑上去咬掉目标的脚趾和生殖器,掐断其气管乃至将其开膛破肚,这个巡逻并围杀的过程将在两个族群中不断地上演,直到其中一个族群中的所有雄性被敌对阵营一一杀光,于是,一场丛林中的种族灭绝就完成了。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类似的逻辑,贾雷德·戴蒙德教授曾经在新几内亚岛做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他说在当地的雨林中,暴力和恐惧无处不在,部落之间的仇杀绵延不绝,当地每个人都活的心惊胆战,在离开部落核心区域后,遭遇陌生人将是一件非常需要警惕的事,如果你一个人行动,看到远方树林里走来两个陌生人,你最好绕路,如果你这边有三个人,那对面的两位也会知趣地绕开,在一个猎头和食人之风盛行的地方,和陌生人点头问好属于不知轻重的作死。
之所以会是这样,并不在于新几内亚原住民格外地残酷嗜血,而是因为当地在被澳大利亚政府接管以前,一直没有哪支权威力量能够站出来维持秩序,以中断仇杀循环,暴力只要不被垄断,就会四处蔓延,世界各地皆是如此。
冰人奥茨,一具距今5000多年的尸体, 1991年被人发现于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中,经查,奥茨是被人干掉的,他身上有多处未愈创伤,肩里插着箭头,而他所使用的箭头上发现了两人的血迹,匕首上有第三人的血迹,斗篷上还有第四人的,据推测,奥茨应该是先射杀了一个人,然后从尸体上拔出箭头,再射杀了另外一人,并且在背着同伙逃命时被一箭撂倒,尸体就此被冰封千年,而奥茨的遭遇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中暴力常态的一个缩影。
在北美,因纽特人的社会中,一个部落会在敌对阵营的男性出门打猎时发动偷袭,杀光对面所有留守的妇女儿童,而当归来的猎人们见到自己妻儿腐烂的尸体后,他们发誓复仇,并最终找到机会偷袭了凶手们的部落,同样杀光了那里留守的妇孺。
在南美,亚诺马马人会在俘虏大量的妇女儿童后,当着母亲的面虐杀孩子,而在当地社会中,一个男人手上的人命越多就越被异性青睐,并且生下更多的后代。
在大洋洲,一位酋长的脑袋会被挂起来晒干,而敌对阵营的毛利武士则会嘲讽地说你被我吃了,你爹也被烧熟了,你兄弟也被吃了,你老婆是我的了,你孩子成我奴隶了。

对于今天已经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已经很难理解什么是秩序的混乱。但其实不必说以前,就说当前的世界上,能体会上面这段话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某些战乱的国家里,普通人出个远门就有可能被抢劫,运气差点的可能被一枪打死。你说这些人不怕警察?政府都没了,哪还有工资养警察。

大多数的末世文学、游戏都会设定一个无政府或者政府基本瘫痪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拥有优势武力的情况下,“邻居囤粮我囤枪,隔壁就是我粮仓”才是最符合现实的。

假如说人口是一种资源的话,那么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对人口的利用才有可能发挥出其资源价值。为什么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因为在太平时节,哪怕是一条狗,也是合法的私有财产,别人伤了他也是要赔钱的。而在乱世里,莫说一条狗,就算是杀了人,也不过是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那你说,为什么写这人不考虑新建一个政府呢?这就是忽略了政治斗争的极端复杂性。在一个没有秩序的世界里建立一个新政府,不打成尸山血海,是绝没有可能的。

也有人会说,美国人不就是在五月花号上搞出了美国的雏形么?

那美国人准备建国的时候,问过印第安人的意见了吗?

user avatar

目前的60多亿人口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而工业文明则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上。

末世文的秩序没了,工业自然也转不动,没有石油化工,农业生产会恢复到每亩100斤的水平,你还别嫌少,真正的贫地烂地,能收个几十斤就不错了。

这就导致中国大约可以养得起4亿人(和清朝末年差不多),剩下那10亿只有死路一条。

你还别嫌死得多,这已经是开了外挂了,否则仅仅是末世那一波,就能死掉13亿人,剩下一亿幸存者慢慢重建文明。

user avatar

也有其它类型,在很多以往的灾难、科幻作品里,人类面对全球性的、要死几百万人的大灾难的时候,不同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的人团结起来的想象很常见。

然后现实中发生了什么呢?

基于幻想坚持理想没什么,在令人绝望的现实中矢志求索才了不起。

user avatar

从问题描述可以看出来,题主应该很年轻,没经历过中国治安混乱,粮食不足的时代。

而且应该是个城市人,农业方面基本没有了解,对于种地认识不多。

现在大概率还是个学生,没怎么担任过干部,对于团队管理的难度基本没有认识。

太复杂的,比如团队管理我也不是很懂就不说了,就说说种地。

在题主的问题描述里,种地就是找几块地多派几个人种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了。

但是对农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没这么简单。首先不是什么地都能用来种作物的,土地酸碱度,水土流失度不一样适合种的东西也不一样。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从科学角度讲就是土地和气候环境不一样。

环境好的地,比如东北和乌克兰的黑土带,可以一年收四次。而差的地,不把农民饿死就谢天谢地了。

然后就是选种,农药,化肥。现在的种子都是粮食公司精心选过的,比一般的野生稻种产粮率高的多。为什么说袁隆平院士是国士无双?就是因为杂交稻的产粮率高,而且性状稳定。这些东西都是科学家们研究出来,又经过甄选才发给农民。末世了,你能稳定获得优良种子吗?

化肥和农药则是工业产品,不要以为这俩很好搞,中国是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才从西方引进的化肥生产技术,没有化肥哪有高亩产?现在中国的化肥都是用来出口的,全世界不能自己生产化肥的国家多的是。

农药也很重要,产粮率高的种子往往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病虫害,没有农药就算有优秀的种子一场虫害就全完了。

更别说农用机械了,这玩意是工业国才玩得起的玩意。没有成熟的工业体系,连拖拉机都生产不了更别说其他机械化农具了。

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一群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能养活人吃饭的时代了,也是需要科学和工业的大力支持。

末世工业体系崩溃了,农用机械,化肥,农药都是用没了就没了,就靠1,2个城市支撑不起整套相关工业体系,种子也只能用野生种,根本搞不起现代农业。回归工业时代前的农业,产量低的可怜,根本养不了多少人。

粮食不够,鼓励生育又怎样?古代鼓励生育是因为死亡率太高了。存活率低就只能靠生育率弥补。

如果人口超过土地承载力会怎样?轻则易子而食,弃老。重则天下大乱,秩序崩溃。

不要以为这些事离我们很远,明朝崩溃就开始于小冰河期农业减产。

日本到明治维新偏远山村还有弃老传统,粮食不够吃,老人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就扔进山里等死。

90年代的索马里危机就是粮食危机。埃及更是被粮食问题逼得无法发展,埃及现在每年要把一半外汇用于进口食物,根本没有多余外汇用于强化工业。

92年萨拉热窝围城战,全城大饥荒。有些女人活不下去只能用身体换食物,一宿只能换一个罐头。就这样还不一定能换来,人都快饿死了,那还有力气GHS啊?

粮食现在都不够吃了,还谈什么人口资源在未来的价值?极端环境下不能干活,干活效率低的统统都是累赘。

都不需要末世,就现在,非洲有大把粮食问题极为严重的国家。而且不要以为非洲土地很差,非洲肥沃的土地多的是,可是还是粮食不够吃。这还是可以从外国买农药化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还经常给援助的结果。

是派几个人种地就能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吗?

粮食不够吃就两条路,要么自杀减少粮食消耗,要么杀人抢别人粮食。你选哪个?

题主把人类生存想的太简单了,你觉得简单是因为有一个为了民族独立奉献了无数生命的民族,有一个能管理这个国家的政府在保护你。没有了这些,别说吃饱饭,活着都不是理所应当的。

末世流网文说白了也是网文,还是以爽为主,所以不会把社会秩序崩溃后那些最黑暗的东西展现给你看,但是不要以为这些都不存在。

上世纪阿尔巴尼亚国家经济彻底崩溃,国民财富被洗劫一空。

知道这个国家从那以后最兴盛的“出口货物”是什么吗?是阿尔巴尼亚匪帮和妇女。

一个18岁的女孩可能在上学途中就被阿尔巴尼亚匪帮绑架,几天后以1000美元左右的价格出现在暗网的拍卖网站上。

年轻漂亮身材好运气好的会被卖到中东,给有钱人当名为小老婆实际是没有任何人权的X奴。(她们就算被打死当地警察也不会过问)

各方面差一点的,注射毒品扔进欧洲地下妓院当技女。

运气最差的,就会成为地下虐杀影片的受害者或者被人贩子在运送途中为了躲避检查而扔进海里。

飓风营救就是以这事为背景,可是没有几个被绑架的女孩的老爹是超级特工。

这还只是东欧一隅,比这更黑暗的比比皆是。真给你们写写实派末日流小说,网站不干掉,大多数人也接受不了。

不要小看“生存”二字啊。

user avatar

哪怕看一下逃荒的回忆录都不会问这种问题……

user avatar

假设,你在末日世界里,走到一片保护地,但是有高墙大门,你进不去。

你想要食物吗?

想要活命吗?

想要寻求保护吗?

这片归我管。

都是人类,我就要帮你?

谁规定的?

我就是王,我就是法,我就是天,这里的一切,我说了算。

你现在要么跪下来舔我脚指头喊爸爸,要么就滚回去被饿死,被野兽吃掉。

器大活好不粘人,能打猎能锄地?我这不缺男人。

身材妖娆丰乳翘臀,能生娃能织布?我这不缺女人。

老人,更加不需要,小孩,倒是可以培养,但是我这不养闲人,更加不缺劳动力。

我这资源饱和,多一个人就会加速资源的消耗。

你能给我什么?

给点我没有的东西,否则,我倒是不介意今天晚上让大家开荤吃了你。

团结?

我只需要团结我可以团结的人就行。

我这要枪有枪,要医生有医生,要粮食有粮食。

只要效忠于我,我就会保护你们一世平安。


末日小说为什么都是把人类描述得很贪婪很黑暗。

这不是所有小说空口白话瞎写瞎编。

是有事实依据的。

汉末三国,东西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唐末五代十国,清末割据,军阀混战。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

别说末日,就是现在,你也无法团结。

你看非洲,至今依然被分化,很多小国的领导人,今天上台,明天就被反政府武装给赶下去。

非洲所有国家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联邦,这样非洲12亿人民团结一致,难道不比现在好吗?

说的倒是轻松。

user avatar

玩过lol吗?

家里出来直接往队友兵线走,打字“兵给我吃,我来c”,队友什么反应?

“人口资源价值”,先想好你是“人口”还是“价值”

user avatar

宏大叙事听多了,又没挨过饿呗。

以为粮食这东西,点开后台,加几个分配几个点数,天上稀里哗啦就掉下来了。

说个现代的历史,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时期,苏联军政干部要着重负责一件事:苏联军民为了吃的打自己人黑枪。

列宁格勒保卫战从41年9月打到44年1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42年7月打到43年2月,战事最困难的时候,苏联甚至不能保证被封锁的前线士兵每天50克口粮的供应。被德军封锁期间,苏联军民互相抢夺食物,吃尸体等情况时有发生。

你别说苏联军队素质低,苏联人家军队要是素质低他妈的德国人是被天顶星人一个屁从莫斯科崩回柏林的?



而中国这边,再说说古代的事。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词“青黄不接”。已经种下的作物尚未收获,而旧有的存粮已经吃光。

太平年景的时候,大户会抓紧这个时间给贫农放高利贷。而一旦发生天灾,那就是流民形成队伍,吃光沿途大户,蔓延数十州县的问题了。自古以来能在史书上有一句“收据/安抚流民”的,基本都是能吏名臣。就像是大明王朝一直在鄙视链上游鄙视琅琊榜,因为大明王朝里家净,海瑞,严嵩,张居正徐阶高拱等等哪个都是人中之龙万中无一的豪杰,但是国库亏空民间疲惫,没钱就是就是没钱,再精英的人也没法直接空手变出白银来。

粮食这东西,也是需要生长时间的,生长时间不到,必须条件不到位,粮食就是长不出来。


打个比方,你有1吨粮食,距离收获还有三个月,按照一个人重体力劳动的下限,一天200克粮食(姑且就说还能找到一些),保证一百天的口粮供应,你最多能提供满足50人的粮食需求。

如果再来50人,把每日供应粮食减半,一天100克粮食,大家再想办法找找别的食物,忍饥挨饿也能坚持到三个月后粮食收获。

但是如果来了500人怎么办?五百人,按照一人一天50克口粮,那就是25000克粮食,你一顿的存粮只有1000000克,甚至不够吃一周。

但是,你就能肯定这来的500人就满足于“每天每人只吃50克,一克不多一克不少,不会抢夺他人食物”?当年苏联红军这么硬的队伍都需要组织专门的干部去用纪律加暴力来解决争夺粮食问题呢。

在食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多了就是灾难。不然,为何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有自发杀婴(不论男女,虽然杀女婴更常见。朱德老总回忆就说,他母亲生了13个孩子,老八之后不论男女就都溺死了)的传统?

你说你发动人力大家劳动大家搞创造制造资源,但是精神可以打鸡血,你能跟粮食种子说“你要提高觉悟,超额完成任务,二十四小时完成生长,三分钟发芽两小时结果,三天实现大丰收”?

凡是觉得精神作用战无不胜可以完全凌驾物质客观规律的,都被物质基本规律教育了。

user avatar

在灾难初期无秩序的情况下,人们是无法生产的,你首先要明白想要生产前提必须是有一定秩序才能进行生产。古代一说流民都跟防天灾一样,你以为是为什么?来一群没饭吃的人,他们现在就要吃饭,你地里的庄稼不会立刻成熟,他们想吃饭就要吃你的存粮,但你不想给怎么办?杀吧,谁活下来谁吃。生产是需要周期的,生产周期需要秩序来保护。在无秩序的情况下,没法生产只能人吃人


而到了中期,幸存者势力开始成型,恢复一定的秩序,开始进行恢复性生产,这种时候,人口确实是资源。但是当秩序崩溃后,人口作为资源来使用,可不是给你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还给你买五险一金。算了,我说什么鬼话呢,什么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现在都没有。当你被当成资源来使用的时候,你对那些想抓你当资源的人还有多大好感呢?


打个比方吧,假设我是一个幸存者据点的领袖,你以为我特么会跟下面的幸存者讲民主、讲人权、讲自由?脑子烧了吧?真这么玩只能天天一堆鸡毛蒜皮的事来回吵架,今天这个人说自己饭量大,凭什么吃一样多的东西,这点饭别人吃着撑,我吃着不饱,这不公平。明天就有人说别人干活没我利索居然还跟我吃一样多的东西不公平。后天就有人说工作强度大吃这么点不公平。大后天还有人说护卫不生产还吃那么多不公平。


在中期不会有人讲人权讲公平的,有能力的享有更多资源,能力不够的只能当奴隶,如果食物不够累死了还能卸巴卸吧给其他奴隶炖汤喝。只要卸掉大脑和脊髓就不用担心朊病毒。所以当你被我手下抓住了,问你有啥特长?你说灾难前我在网上发帖可溜了。直接给你带上镣铐踢矿洞里挖矿去,保证蛋白质让你有体力挖矿,我也只会在你的杂粮粥里扔点老鼠蟑螂啥的给你开开荤。所以你会把我当成还给你口肉吃的带善人还是威胁?


只有到了后期,秩序已经重新建立起来了,机器已经可以代替单纯的体力劳动者,需要更多技术人员干活了,那才能说开始哄着你给你讲996是福报,你看外面的幸存者饭都吃不上,想996都不要他们。但那恐怕已经是几代人之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