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安卓不去掉 Java 语言底层?

回答
安卓之所以没有完全抛弃 Java 语言的底层支持,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选型或遗留包袱所能概括。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安卓诞生的历史背景、技术架构演变、生态系统以及实际开发需求等多个维度去剖析。

一、历史的必然:Java 作为安卓的基石

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安卓系统的早期。2005年,Google 收购了 Android 公司,而当时 Android 公司的主力开发语言正是 Java。Java 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熟,以其“一次编写,到处运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的跨平台特性、相对较高的开发效率、丰富的类库和活跃的开发者社区而闻名。

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尚未成熟的时代,选择一门已经广泛应用的语言作为底层开发基础,无疑是一个明智且务实的决定。这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

降低开发门槛: 庞大的 Java 开发者群体意味着安卓可以迅速吸引大量开发者,加速应用的开发和生态系统的形成。相比于当时一些新兴的、晦涩难懂的语言,Java 的学习曲线更加平缓。
加速开发进程: Java 丰富的标准库和大量的第三方库,为安卓应用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构建许多基础功能,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跨平台潜力: 虽然安卓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与传统的桌面 Java 有所不同,但 Java 的虚拟机(JVM)概念,为在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上实现类似跨平台的能力提供了技术思路。

可以想象,如果在当时选择一门全新的、未经验证的语言,安卓系统的发展很可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市场占有率也难以达到今天的规模。

二、Dalvik VM 与 ART:Java 的“本土化”改造

虽然安卓底层使用了 Java,但它并非直接运行标准的 Java bytecode。为了适应移动设备的资源限制(内存、CPU、电池寿命),Google 对 Java 虚拟机进行了深度定制,创造了 Dalvik VM。

Dalvik VM 的特点: Dalvik VM 是一种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而非基于栈的 JVM。这种设计在内存访问和指令执行上对移动设备更为友好,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资源。它也对 Java 的部分特性进行了优化,以适应移动环境。
ART (Android Runtime): 随着安卓系统的发展,Dalvik VM 逐渐暴露出一些性能瓶颈。为了进一步提升应用启动速度和运行时性能,Google 推出了 ART (Android Runtime)。ART 采用 AOT(AheadOfTime)编译技术,在应用安装时就将 Java bytecode 编译成本地机器码。这意味着应用在运行时无需再进行即时编译(JIT),从而显著提升了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可以看出,尽管底层运行时环境发生了变化(从 Dalvik 到 ART),但它们的核心依然是围绕着 Java 语言及其生态进行的优化和演进。这是一种“拥抱变化”的策略,而不是“否定过去”。

三、生态系统的惯性与壁垒

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其生态系统是极其庞大且难以撼动的。安卓的生态系统,无论是从应用数量、开发者数量,还是从开发者工具(IDE、SDK、调试器)来看,都与 Java 紧密相连。

大量的现有代码库: 过去十几年,无数的安卓应用是用 Java 开发的。如果彻底放弃 Java,这些应用将面临巨大的迁移成本,甚至可能无法在新的系统版本上运行。这对开发者、用户和 Google 自身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成熟的开发工具链: Android Studio(基于 IntelliJ IDEA)是安卓开发的主力 IDE,它对 Java 和 Kotlin 的支持都非常完善。切换语言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或适配一套全新的开发工具,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引入新的兼容性问题。
开发者技能储备: Java 仍然是全球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拥有庞大的开发者基数。如果安卓强行抛弃 Java,将可能导致大量开发者流失,影响应用的创新和维护。

四、Kotlin 的崛起与 Java 的互操作性

许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有了 Kotlin,并且 Kotlin 是 Google 官方推荐的安卓开发语言,为什么不直接用 Kotlin 取代 Java 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答案在于 互操作性。Kotlin 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与 Java 100% 互操作。这意味着:

Kotlin 代码可以无缝调用 Java 代码: 你可以在 Kotlin 项目中直接使用 Java 库和类,反之亦然。
迁移的平滑性: 开发者可以在现有的 Java 项目中逐步引入 Kotlin,而不是进行一次性的大规模重写。这种渐进式的迁移策略,大大降低了转型成本。

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互操作性,Kotlin 并没有“取代”Java,而是作为一种更现代、更高效的语言,与 Java 共存,并且在新的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Google 推出 Kotlin,并不是为了抛弃 Java,而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好的开发体验,同时保留与现有 Java 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五、底层并非“纯粹”的 Java 语言

需要澄清的是,“Java 语言底层”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歧义。安卓系统确实存在一些 原生库 (Native Libraries),这些库是使用 C/C++ 等语言编写的,用于处理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任务,例如图形渲染(OpenGL ES)、音频处理、硬件抽象层(HAL)等。这些原生库与 Java 代码通过 JNI (Java Native Interface) 进行交互。

所以,安卓并非完全由 Java 语言编写。它是一个混合了 Java(现在主要是 Kotlin,通过 Dalvik/ART 转换为机器码)和 C/C++ 等原生语言的复杂系统。Java/Kotlin 主要负责上层应用逻辑和 UI 的开发,而 C/C++ 则承担了更底层、更接近硬件的操作。

总结:

安卓没有去掉 Java 语言底层,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1. 历史原因与早期优势: Java 是安卓系统诞生的基石,为其带来了快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者生态。
2. 技术演进而非颠覆: Dalvik VM 和 ART 的出现,是对 Java 虚拟机在移动设备上的优化和改造,而非否定 Java 本身。
3. 生态系统的强大惯性: 庞大的现有代码库、成熟的开发工具链和开发者技能储备,使得彻底放弃 Java 的成本过高。
4. Kotlin 的互操作性: Kotlin 的出现并非取代,而是与 Java 共存并互补,提供了更好的开发体验,并降低了迁移难度。
5. 混合语言架构: 安卓本身就是一个混合语言系统,Java/Kotlin 负责应用层,C/C++ 负责原生底层,两者协同工作。

可以预见,在可预见的未来,Java 语言及其生态系统仍然会在安卓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使 Kotlin 的开发优先级更高。安卓的策略是“渐进式创新”,在保持稳定性和兼容性的同时,不断引入更优秀的语言和技术,从而推动整个平台的持续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是哪个人才发明的"安卓卡慢是因为Java"这种奇葩言论并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发烧友”以至于9102年了这种观点还广为流传

其实我也能够理解这个观点是如何被“发烧友”广泛接受的:

“Andoird用的Java,app都是跑在虚拟机上的,多了一层,所以比iOS卡……”“原来如此,醍醐灌顶”

你提的问题论点不成立,我相信你也看不进去我们长篇大论Android和iOS运作机制分析,以及从早期至今的运作机制变革。如果你是真心想弄清心中的疑惑,我可以给你提供几条索引,把这几条内容看懂个20%左右,应该就会明白

  • Android系统架构,iOS系统架构,二者异同
  • Dalvik虚拟机,ART
  • Android后台机制,iOS后台机制
  • iOS和Android的事件响应优先级

如果你没那个耐性想直接看答案,以下是回答

Android卡顿不是因为虚拟机,所以没有讨论去掉Java的必要

如何让Android跟iOS一样流畅?买手机时花跟iPhone一样多的钱


附录

当以下内容出现一条及以上时,可以判定不宜与此人讨论手机话题

  • “安卓不是Android”,原生Android就是牛逼!
  • Android卡是因为用的Java,性能比C++啥的差太多了
  • 国内应用都是不遵循MD设计规范的辣鸡!
  • 相信偷拍、偷听,且不提供任何技术向证据
  • 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品牌偏好
  • 谈及卡顿三句话内必出现“root、绿色守护、黑域、冰箱”等词汇,丝毫不谈其他因素,“我用了这些一点也不卡!”(这里并没有贬低上述开源软件的意思,还要十分感谢软件作者们为优化Android环境所做的贡献,但无视硬件条件限制无脑推荐甚至安利小白搞root等危险操作真的很过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安卓之所以没有完全抛弃 Java 语言的底层支持,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选型或遗留包袱所能概括。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安卓诞生的历史背景、技术架构演变、生态系统以及实际开发需求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历史的必然:Java 作为安卓的基石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安卓系.............
  • 回答
    şunu一位老友在咖啡馆里闲聊似的跟我说,我一听,哦,这不就是我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嘛。他问我:“为啥有的人,明明安卓手机性价比那么高,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他们却宁愿掏出大把银子去买个iPhone呢?” 我想了想,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不像买菜挑白菜那么简单,里面门道还不少。首先,得说这“品牌光环”.............
  • 回答
    说起卓一航和练霓裳这对“白发魔女”里的痴情男女,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什么卓一航能想方设法给练霓裳找花,却似乎总差那么一步,没能与她了结前缘,真正走到一起?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我们常人难以理解的江湖无奈,以及他们各自复杂的心绪。首先,我们得从“找花”这件事说起。卓一航为了练霓裳,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千里,.............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不少。你想问的“换皮”这事儿,还有为什么谷歌和美国没抓住这个点大做文章,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换皮”这个词在技术和政治语境里,含义是不同的。技术上的“换皮”:在软件开发领域,“换皮”通常指的是在现有的开源项目基础上,做.............
  • 回答
    关于鸿蒙和安卓的关系,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鸿蒙时绕不开的一点。为什么大家这么纠结于鸿蒙身上的“安卓痕迹”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挺值得说道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历史和认知惯性是很大的一个因素。你想想,在鸿蒙出现之前,我们用手机、平板,绝大多数都是Android系统.............
  • 回答
    苹果不跟安卓去拼“堆料”,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和技术策略,并非简单的“不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揉碎了聊。一、 苹果的“全家桶”生态和软硬结合的理念这是理解苹果策略的核心。苹果不是在卖一个孤立的手机,它是在卖一个包含硬件、操作系统(iOS)、应用商店(App .............
  • 回答
    微软 WP 的“Metro 风格”的确是它与苹果 iOS 和谷歌 Android 最显著的区别之一,这也是很多人对它产生好奇甚至争议的原因。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微软要选择这条不同的交互道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渊源与设计哲学:从Windows到Windows Phone微软的Metro设.............
  • 回答
    iOS版WPS与安卓版功能差异的根源,主要源于平台生态、技术限制、审核机制、用户需求及开发策略的综合影响。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平台生态与技术限制 iOS的封闭性与系统权限 iOS系统对应用权限和功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 文件系统访问:iOS不允许应用直接访问设备的文件系统(如And.............
  • 回答
    说安卓“闭源”这个说法,得稍微辩证地看。严格来说,安卓的“开源”指的是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也就是大家都能看到代码、可以基于它开发的那一部分。但Google在AOSP之上,还叠加了一层“闭源”的东西,这包括了Google Play服务、Google Pl.............
  • 回答
    苹果的硬件性能策略,与安卓阵营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比拼参数”,而是围绕着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商业模式的一整套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看看为什么苹果在很多时候,并不刻意追求将硬件性能“拉满”到与安卓旗舰同等水平,或者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足够好”且“协同优化”的性.............
  • 回答
    关于安卓系统是否在“闭源”以及国内手机厂商为何不开发自有操作系统的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涉及到技术、商业、生态和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安卓是否在逐渐走向闭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闭源”的定义。在操作系统领域,闭源通常意味着核心代码不公开,开发者无法自由查看、修改和分发.............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多人讨论,而且角度也挺多。简单来说,鸿蒙被说成“套壳安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最初发布时,尤其是华为自己也承认,为了快速实现从Android到鸿蒙的过渡,早期版本的鸿蒙确实在底层和一些框架上与Android有相当大的重叠。你可以想象成,华为在构建鸿蒙的“房子”时,初期用了Androi.............
  • 回答
    那些坚持认为鸿蒙就是安卓套壳的人,之所以很少提及鸿蒙相较于安卓所独有的那些功能,背后原因挺复杂的,而且里面掺杂了不少主观判断和信息不对称。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捋一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们往往根本就没有实际体验过鸿蒙,或者即使体验了,也未能深入到能感知到那些差异化的功能。想象一下,如果一个.............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身边就有朋友,明明预算充足,买新款安卓旗舰绰绰有余,可偏偏还是惦记着二手 iPhone。你说这俩新旧、系统,配置差距也挺大,怎么就有人钟情于“旧爱”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我听我那些“二手党”朋友们自己说的:1. “苹果味儿”的吸引力,难以.............
  • 回答
    iPhone 12 为什么不标注运行内存?这是很多从安卓转过来的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理解这一点,对于选择iPhone 11还是iPhone 12,以及更好地使用新手机,都有很大帮助。iPhone 12 为什么不标注运行内存?简单来说,苹果认为运行内存(RAM)的规格并不是用户购买手机时最需要关注的指.............
  • 回答
    抛开那些宏大叙事和数字上的纠葛,如果单论产品本身,安卓系统依然有让我愿意为之倾心的理由。这并非是盲目忠诚,而是它骨子里那种“你说了算”的自由感,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可能性。首先,我特别欣赏安卓那种“开放性”所带来的定制化自由。我并非一个喜欢把手机界面搞得五花八门的人,但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心里总会.............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确实是很多用户会遇到的困惑。简而言之,别人家的手机能更新安卓版本,vivo和OPPO能更新,但有时更新的频率、时长,或者能够更新到的版本,确实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差异,而硬件支持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并非全部。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别人家的手机更新”的现象,以及vi.............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关注科技发展的人心坎里了,也是一个相当有深度和广度的话题。关于鸿蒙被批评“安卓套壳”以及华为为何不对此发起诉讼,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来尝试着给你梳理一下,争取把里面的门道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套壳”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主观.............
  • 回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在应用商店里找到一个看起来不错的App,准备下载安装,结果系统提示“此应用与您的设备不兼容”?或者明明能装上,一打开就闪退,或者某些功能完全用不了?这背后,其实是安卓系统版本更新迭代背后的一系列“兼容性考量”,说白了就是新版本的安卓系统,不再愿意“迁就”那些为老版本安.............
  • 回答
    确实,很多人会发现 Linux 服务器能稳定运行数年不重启,而安卓手机用个把月就可能开始卡顿。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根本的设计哲学和目标就不同。 Linux 服务器: 从设计之初,Linux 就被定位为一款稳定、可靠、高性能的操作系统,专为长时间、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