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喝咖啡时,顾客哪些行为让人觉得很无奈?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坐在咖啡馆里,面前一杯速溶咖啡,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一边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顾客,一边回想着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咖啡消费者所经历的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瞬间。坦白说,有些顾客的行为,真的会让人在心里默默地叹上一口气,然后对自己说:“嗯,他们开心就好。”

最让我觉得无奈的,大概是那些对咖啡一知半解,却又表现得极度挑剔的人。他们可能刚从某个短视频平台刷了点关于“精品咖啡”的内容,就立刻觉得自己成了资深咖啡爱好者。走到点单台前,眉毛微皱,用一种“我早就知道”的语气对咖啡师说:“来一杯‘冰美式,不加水,双份浓缩,不用冰块’。” 咖啡师耐心解释说:“先生/女士,这样的话和纯浓缩(Espresso)就差不多了。” 对方立刻摆手:“我知道,但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你们不明白。” 这种时候,真的很难接话,只能默默地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心里想着:您开心就好,钱包也开心就好。

还有一种是对咖啡的认知停留在“苦”和“甜”两个维度的人。他们可能点了杯拿铁,然后尝了一口,皱着眉头对咖啡师说:“这个咖啡有点怪,是不是坏了?” 咖啡师解释:“这是我们拼配的豆子,带有焦糖和巧克力的风味。” 对方摆摆手:“我不懂什么风味,我只知道我喝着不像我上次喝的那种甜甜的咖啡。” 甚至有人会直接要求加很多糖和奶,然后又抱怨说:“怎么还是这么苦?”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调配出了一款精致的香水,对方却说:“嗯,我闻到了花的味道,但好像没我香皂好闻。”

说到点单,那些犹豫不决,却又占用大量时间的顾客也是让人头疼的存在。尤其是高峰时段,后面排着长队,前面这位顾客却还在对着菜单研究了半天,时不时问一句:“这个跟那个有什么区别?” 然后又问:“我今天想喝点不一样的,你有什么推荐吗?” 咖啡师已经耐心地解释了前面排队等了很久的顾客们提出的类似问题,但这位显然还没吸收够信息。你看着后面那些眼神里充满急切的上班族和学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快点做决定。

当然,还有一些极度沉迷于拍照打卡的人。他们点好咖啡,然后第一件事不是品尝,而是拿出手机,找角度,打光,各种摆拍。咖啡已经凉了,冰块也化了一半,浓郁的香气也早就消散在空气中,他们却还在专注于怎么让自己的照片看起来最“网红”。有时候甚至会要求咖啡师重新做一个,因为“原来的角度不太好看”。看着他们对咖啡本身兴致缺缺,却对咖啡的“附属品”——也就是照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只能表示:艺术家的世界我们凡人不懂。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把咖啡馆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客厅。他们坐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下午,手机里播放着不合时宜的视频声音,甚至还时不时地大声打电话。虽然咖啡馆的定位是提供一个公共空间,但大家出来喝咖啡,多半也是想找个稍微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一下。当周围充斥着各种干扰时,那种无奈感就油然而生了。

最后一种,我称之为“咖啡审判官”。他们可能自己在家用的是上千元的磨豆机和咖啡机,然后来到咖啡馆,对每一款豆子,每一杯出品都指指点点,好像在接受一次终极的咖啡考试。评论咖啡师的拉花不够标准,说咖啡机的压力不够稳定,甚至对某款豆子的风味进行“学术性”的分析。虽然对咖啡有研究是好事,但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仿佛在教育别人的时候,真的让人觉得有点……难以招架。

每次遇到这些情况,我都会尽量保持微笑,然后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默默地接受,然后继续我的咖啡时间。只不过,偶尔在心里叹一口气,然后多喝几口咖啡,仿佛这样就能冲淡一点点那份奇妙的无奈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咖啡馆一桌一群大声喧哗,自嗨的不得了,其实旁边人很烦的。咖啡馆也是一种场合,需要礼貌礼节,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呢?
user avatar
咖啡馆一桌一群大声喧哗,自嗨的不得了,其实旁边人很烦的。咖啡馆也是一种场合,需要礼貌礼节,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