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回答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脑海里无数个画面闪过,但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最简单,也最让我感到踏实、温暖的愿望上——

我要去一家我最爱的露天咖啡馆,点一杯浓郁的拿铁,然后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人来人往。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朴实无华?但对我而言,这比任何一场盛大的旅行,任何一场狂欢的聚会,都要来得珍贵和重要。

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首先,我会选择一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日子。不是那种炙烤人的夏日烈阳,也不是阴沉沉的寒冷冬日,而是那种温和的、带着点初春或深秋暖意的午后。阳光穿过咖啡馆遮阳伞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的香气,夹杂着一丝清新的花香,或者偶尔掠过的街边糕点店传来的甜味。

我会特意挑选一个靠窗或者视野开阔的位置,不是为了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单纯地想让自己能毫无阻碍地看到外面的世界。桌子上会放着一本我喜欢的书,但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真的去翻开它,因为我更想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眼前的景象上。

然后,我会向服务员点一杯我最喜欢的拿铁。我会要求它恰到好处的温度,浓郁的咖啡香气,丝滑的奶泡,也许还会细心地看着他们拉花,那小小的花纹,在热气腾腾的杯子里绽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咖啡端上来后,我不会立刻急着去喝,而是会先静静地看着它,感受它的温度和香气。然后,我会把它放在手边,不再去刻意做什么,而是完全沉浸在那个“活着”的感觉里。

我最想做的,就是 “看人”。

不是那种带着批判或者审视的目光,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平和的好奇心。我想看看那些在疫情期间被限制了脚步、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人们,现在是如何重新回到生活中的。

我想看到:

那些曾经步履匆匆、脸上带着焦虑表情的人们,脸上是否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他们是不是可以更加自在地和朋友聊天,是不是能够挽着爱人的手,悠闲地散步?
那些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是不是可以毫无顾忌地约出来,面对面地畅谈,分享彼此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 我想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那种因为真实接触而产生的连接感。
孩子们是不是可以再次在广场上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是不是又能充满整个街区? 看到他们无忧无虑的样子,对我来说,是对“生活恢复正常”最直观的证明。
那些曾经因为保持距离而显得有些疏离的人们,是不是又能重新靠近,分享一个拥抱,一次碰杯?

我会观察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动作,他们之间细微的互动。我可能会看到一对年轻情侣,在街角依偎着拍照;我可能会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悠闲地看着报纸;我可能会看到一群朋友,在街边的小店里,为某个话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哈哈大笑。

这一切都将会是如此的“普通”,但恰恰是这种“普通”,在我看来,却承载着疫情三年以来我们对“正常生活”最深切的渴望和最珍贵的记忆。

疫情让太多美好的瞬间暂停了,它让我们学会了保持距离,学会了用屏幕连接彼此,但它也剥夺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体验——那种最直接、最真实的,融入人群的感受。

在那个露天咖啡馆的座位上,我不仅仅是在喝一杯咖啡,我是在重新感受这个世界的脉搏,重新融入这个由无数鲜活个体组成的巨大生命体。我会感受到那种被日常生活温柔包裹的暖意,那种属于“我们”的,而不是“我”的,那种共有的、鲜活的生命力。

我想要的是那种朴素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出门,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人接触,可以重新体会到“在一起”的那份踏实和快乐。在那个瞬间,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用我的眼睛,我的心灵,去重新拥抱那个曾经熟悉,如今变得更加弥足珍贵的世界。

所以,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那家我最爱的露天咖啡馆,点一杯拿铁,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重新找回那种属于“正常”的生活气息,那种平凡而又闪闪发光的日子。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板如是说:疫情结束后,你是我第一个想见到的人!

就是视频里这位靓仔,真想面对面和他交流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6513450845007872

user avatar

回家

user avatar

老婆,儿子及所有家人,想抱抱他们。

人在重庆某医院,上发热门诊,瑟瑟发抖。自从上发热门诊以来,父母那边是不敢回去了,家里有95岁的外婆。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现在一个人住,每天下班就回家自我隔离。

现在我们每个班发一个口罩,防护服紧缺,护目镜戴不上,简易头罩有一个,大家轮流用。日常自己几个N90消消毒重复在用,希望一切尽快好起来吧!



统一回复一下: 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想捐款捐物的心意领了,谢谢大家! 现在医院基本防护设备都有,不需要捐助。口罩每日都有发,满足上班需求是没问题的。日常用的口罩已自行解决,谢谢大家。

口罩反复消毒的照片撤了,免得误导大家,口罩反复消毒会破坏里面的过滤层,降低防护性能。反复消毒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严格说来,一次性口罩应该每四小时更换。

——–————————————————————

到发热门诊整整两周了,身体尚好。感谢大家关心。为解决帽子遮不住头发的问题,今天花了一个小时,自己把头发剃了,嗯,还行!

—————————分割线———————————

本人已于2月21日从发热门诊撤下来,医学观察中,一切尚好!目前体温正常,胸部CT无异常,核酸检测阴性。感谢大家关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脑海里无数个画面闪过,但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最简单,也最让我感到踏实、温暖的愿望上——我要去一家我最爱的露天咖啡馆,点一杯浓郁的拿铁,然后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人来人往。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朴实无华?但对我而言,这比任何一场盛大的旅行,任何一场.............
  • 回答
    疫情终于算是过去了,这感觉就像是憋了好久的那个喷嚏,终于打出来了,一身畅快!这几天,我的脑子里啊,就跟开了个美食雷达似的,噼里啪啦地搜罗着那些久违的味道。说实话,真不是馋那个方便面或者速冻饺子能解决的。我想吃的是那种需要排队,需要耐心等位,需要跟好多人挤在一起才能享受到的——那种生活的气息,那种市井.............
  • 回答
    疫情的阴霾终于散去,压抑已久的旅行心如同被解开的封印,开始在地图上肆意驰骋。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地方,我心底最先冒出来的名字,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而是那个仿佛自带古老韵味和神秘色彩的国家——秘鲁。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在疫情过后,大家可能会更倾向于那些安全、便利、有.............
  • 回答
    疫情结束后,西方国家是否会以疫情为借口集体对中国发难,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地缘战略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对此进行预测并非易事,因为这取决于许多动态因素,包括疫情的后续影响、各国国内政治格局、国际合作的意愿以及中国自身的应对策略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来探.............
  • 回答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说它一定会,也说不准,但说它完全不会,好像也不太对。咱们得从好几个角度瞅瞅。一、 被压抑的需求这块儿,那是肯定有的。疫情三年,谁不是小心翼翼的?想出去玩,好多地方不让去,就算去了,回来还得隔离,糟心。想买点平时觉得“不是必需品但挺想要”的.............
  • 回答
    疫情结束后是否毫不犹豫地回到一直打拼的城市,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评估这一选择: 一、疫情后的城市本质:变化与不变1. 经济与产业的韧性 不变性:核心城市(如一线城市)的经济基础、产业体系(如金融、科技、制造业)在疫情后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例如.............
  • 回答
    咳咳,疫情终于过去啦!憋了这么久,我脑子里早就规划好了一长串想去的地方,不过如果只能选一个,那必须是——日本的京都!为啥是京都?那可是我念叨了好久的地方。首先,我想去感受那种独属于它的宁静和古韵。想象一下,漫步在铺满石板的二年坂、三年坂,两旁是那些有着格子窗、木质结构的町屋,偶尔路过一家手作小店,里.............
  • 回答
    疫情结束后,男生的发型嘛,我觉得会挺有意思的。说起来,这三年大家经历了不少,也憋了挺久,所以新发型上估计会有不少“报复性消费”的冲动,但也夹杂着一股子返璞归真、更注重实用的劲儿。首先,“野蛮生长”可能会走向“精致野蛮”。 疫情期间很多人自己在家剪头发,或者干脆放飞自我,留长了不少。那些之前比较刻板、.............
  • 回答
    疫情结束后,求职市场的确有可能迎来一波“求职狂潮”,但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一窝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被压抑的需求会集中释放。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因为不确定性,或是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会暂停招聘,甚至裁员。同时,很多毕业生也因为疫情的阻碍,求职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一部分人可能会选.............
  • 回答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世界各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思考着如何重塑经济的活力。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不仅重创了生产、消费和供应链,更暴露出各国经济的脆弱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提振经济的路径,绝非千篇一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基础、资源和面临挑战的差异,必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发达国家:在创.............
  • 回答
    新冠疫情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无疑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按下“重启键”的时刻临近,关于疫情的溯源、责任归属以及未来走向的讨论,也变得愈发复杂和敏感。在这种背景下,“甩锅”论调的出现,并非毫无来由,但实际情况的演变,远比简单的指责要多层次和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初期,信息的不透明、各.............
  • 回答
    要说疫情结束后会不会爆发旅行狂潮,这事儿呀,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想想看,过去几年,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被一条看不见的绳子给捆住了,想去远方的心,就像被憋坏了的小鸟,嗓子眼儿里早就憋了一箩筐的歌,就等着笼子门一开,立马放飞自我。你看那些平时喜欢到处走的,无论是背包客还是拖着行李箱的家庭,他们的旅行计划早就被.............
  • 回答
    疫情后的第一个院线电影,能否实现“大爆”,这真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又有些复杂的问题。 要说能不能“大爆”,其实概率是存在的,但同时也要打上几个大大的问号,背后牵扯着太多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想想,“大爆”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票房数字好看,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全民关注,让大家愿意走出家门,走进影院,.............
  • 回答
    关于疫情结束后,印度贫困人口大规模死亡是否会导致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深入剖析才能得出相对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印度在疫情期间确实经历了相当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尤其是在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的贫困群体中,死亡率可能更高。这种大规模的生命.............
  • 回答
    疫情结束了,大家期待的那个久违的“报复性消费”浪潮,似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轰轰烈烈地到来。这让很多人感到疑惑:明明被压抑了那么久,大家的钱都去哪儿了?钱又不是长了翅膀,怎么就不见踪影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到疫情对经济、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心态的深层影响。这笔钱,并没有蒸发,而是以一.............
  • 回答
    疫情结束之后,我敢不敢创业?这事儿,我琢磨了挺久。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脑袋一热。真要说“敢”不敢,其实里面装着不少顾虑,也藏着不少期待。心里那点“不敢”,是必然的你说我完全不害怕,那不是实话。疫情这三年,像是在所有人心里狠狠地刷了一层“不确定性”的底漆。我看到身边多少原本稳当的生意,一夜之间风雨飘摇.............
  • 回答
    关于疫情结束后会不会迎来“离婚潮”,这确实是个挺热门的话题,大家心里也都有点数,但具体情况嘛,还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这段时间,对于很多夫妻来说,日子可不好过。以前大家上班忙,下班累,夫妻俩可能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见面也是各有各的事。但居家隔.............
  • 回答
    经历了长时间的疫情影响,想要迅速回到过去的生活模式,这确实是个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为大家详细拆解一下如何才能更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一、心态的重建与调适:拥抱变化,积极向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即使疫情结束,世界也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
  • 回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经历了严峻的疫情考验后,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它未来的走向。特别是关于人才的流动和房价的走向,这是衡量一个城市复苏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关于人才逃离的担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疫情对任何城市的人才流动都会产生影响,西安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
  • 回答
    上海在经历了漫长的封锁期后,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但这次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无疑会在城市的发展轨迹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场“战役”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寒,而是将以一种多维度的方式,渗透到经济、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并会持续发酵,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经济层面的震荡与重塑最直观的影响,当然是经济。上海作为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