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是否野心过大?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许多读者的抱怨,还有我自己的耐心。《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他的野心有多大?这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甚至是一种黑色幽默。要说他“野心过大”,我觉得不是简单一句就能盖棺定论的,里面门道可多了,也挺复杂。

首先,得承认马丁他确实是想干一件大事。他描绘的那个世界,维斯特洛大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七大王国,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家族恩怨,政治斗争,还有那贯穿始终的魔法和超自然力量,光是这些就够让人头晕的了。他设定的历史背景,几千年的时间跨度,各种传说和神话,这些都是为了让他的故事更厚重,更有深度。你可以想想,从北境的史塔克家族到南境的坦格利安王朝,再到各个公爵、骑士,还有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动机。这种庞大的叙事结构,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野心。他不是想写一本畅销书,他是想构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世界,然后在这个世界里上演一出宏大的史诗。

再者,他对于细节的追求也足以证明他的野心。马丁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痴迷,对政治权谋的理解,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都极其细致入微。书里那些关于礼仪、服饰、饮食、建筑的描写,甚至连不同地区人们的口音和习俗,他都花了心思去塑造。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历史事件,比如玫瑰战争,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但又不是简单的照搬。这种对真实感的追求,加上他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冰与火之歌》独一无二的魅力,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对内容的控制力和投入度非常高,也因此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和周期。

更让人觉得他“野心过大”的地方,可能还是在于他设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他敢于打破传统奇幻的套路,敢于写死自己笔下最重要的角色,这种勇气和决心本身就是一种野心。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善恶对决,而是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让你分不清谁是真正的英雄,谁又是彻头彻尾的恶棍。这种颠覆性的创作,想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需要极高的掌控力,也意味着一旦出错,后果会非常严重。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野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伟大的作品。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敢于构建一个如此宏大、如此真实的世界,才让《冰与火之歌》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但如果单单从“能否完成”的角度来看,或许“野心过大”这个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当初他设定的故事规模,以及他对于细节的严谨要求,再加上他个人创作节奏的变化,都导致了我们现在等待续集的漫长过程。很多人觉得他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太远大,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完美驾驭。尤其是故事进行到后期,他需要处理的线索越来越多,角色的命运需要一一交织,整个世界的走向也需要一个清晰的蓝图。要把所有这些庞杂的元素都收束起来,并且以一个令人满意的方式结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有时候你也会觉得,马丁是不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想法,或者对一些人物的命运有了新的安排,导致了故事的延宕。这种可能性也存在。毕竟,他的故事不是事先写好的一个固定脚本,而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马丁的“野心”是一个双刃剑。他的野心造就了《冰与火之歌》的辉煌,让它成为一部前所未有的史诗级奇幻作品。但同时,这份野心也让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让很多读者望眼欲穿。说他野心过大,或许也是一种对这份“过大”的野心所带来的结果,尤其是时间上的代价,的一种戏谑和感慨吧。他想呈现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一两个英雄的故事。他想写的是战争、政治、人性的全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魔法冒险。这份野心,贯穿于他创作的每一个字里行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著给我的感觉是:

1、马大爷挖了一个坑;

2、马大爷慢慢把坑挖成了盆地;

3、马大爷不慌不忙的把盆地的土地整平,周围刮腻子;

4、这时你惊觉马大爷这是要在盆地里盖城堡;

5、谁知马大爷城堡盖了一半,开始挖城堡的地下室;

6、这地下室还要挖好几层。

这也不完全是他的问题。

因为原著是POV多视角群像的体裁。

这种体裁的优点是,能多角度,带有纵深的看这个故事,每个视角风格不同,而且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让这个故事显得波澜壮阔又瑰丽多彩(与之相比《七王国的骑士》因为视角相对单一,就具有很传统的骑士冒险小说风格)。

然而,缺点也是有的。

就是因为POV存在视角限制,导致有些时候某些关键的信息,这个POV角色是不应该知道的,而不知道很多剧情就无法继续,因此“如何让一个角色知道某个信息,做出某个决策”就非常考验剧情安排的能力,再加上前期有相当多的伏笔存在,越往后就越受到自己之前脚印的掣肘。

比如恶名昭彰的“弥林结”——龙妈在狭海对岸迟迟无法推进剧情,这段剧情中有了太多的势力,太多的抉择,龙妈一个POV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因此不得不加入很多新的POV来推进,但剧情进度依旧缓慢。

这个“弥林结”无疑困扰了马大爷很久很久。然而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地方同样出现过,只不过在“弥林结”的糟糕程度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紧要了。

这无疑是一种叙事上的失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的客观的都有。

你说是马大爷野心大么?

我觉得算是吧。

但我觉得任何创作者最初的创作动力都是充满野心的。

我要写一本小说,首先起码我希望这是一本带有我诚意的,至少九十分以上的小说。

只有在这种情绪下,可能最终才能写出一本六十分的作品。

如果一开始就奔着“凑活写一个及格的作品”进行创作,是创作不下去的。

马大爷现在的问题其实就是有些“有前劲没后劲”了,什么时候他能重新拾起最开始创作的野心,我估计后面的篇章我们才能看到。

user avatar

泻药于2022年初,确认此时TWOW还没有完成(笑)。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读者对马丁有没有足够的信心而已。

而这里的“信心”指的并不是“相信他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填完坑”,或者“相信他的健康状况能够坚持到成书”,甚至不是“马丁究竟有没有足够的笔力在两卷的空间里写完所有的故事”。这里的信心指的是“读者是否相信马丁之前五卷里是否保持了一贯的水准”。

更加具体来说,“卷四和卷五究竟是不是马丁放飞自我的失误”。

如果读者认为,卷一到卷五里面每一个线索全部都是契诃夫之枪,相信最后两卷里面新增的POV人物确实有情节上和线索上的意义,相信从马丁的“万千世界”到冰火的写作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那么无论最后两卷完成与否,冰火本身都将成为奇幻/科幻题材小说里面的丰碑。

但是如果读者认为,卷四和卷五是马丁失去了对故事的掌控,认为新增的POV人物没有情节上的意义,甚至认为马丁在刻意拉长故事,那么后两卷实际上不用等了,因为两卷的体量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提供满意的结局。

这样说起来可能不太清楚,那么下面用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

塔斯的布蕾尼在卷四里面有8个POV章节,这8个章节乍看之下在权力斗争和战争“情节(plot)”的角度上没有任何意义。布蕾尼的任务很简单,她发誓要找到凯特的女儿们。而读者非常清楚凯特的女儿们实际上在哪里:珊莎在小指头身边而艾莉亚在黑白之院。实际上,凯特的两个女儿本身都是POV人物,我们不但知道她们经历了什么身在哪里,甚至可以听到她们的内心独白。读者对信息是很清楚的,蒙在鼓里的是布蕾尼。而布蕾尼就这样带着波德里克东奔西跑瞎转悠,完全和正在进行中的四场即将决定王国命运的大战(史坦尼斯vs卢斯,巴利斯坦vs奴隶主,攸伦vs雷德温,梅斯vs克林顿)脱节。实际上,不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从“主题(theme)”的角度来看,布蕾尼的故事还要更加鸡肋:布蕾尼的故事体现了什么?骑士精神是美德?这又不是Monty Python或者巴托尼亚,骑士精神是美德就怪了。真正的“骑士”要么是弑君者詹姆,要么是不是骑士的骑士邓肯,和骑士精神一点不沾边。遵守誓言呢,守誓剑的誓言是美德?遵守封建誓言也压根不是美德。詹姆弑君,拯救了不知道多少生命。布蕾尼不遵守封建纲常的男女定位,成了真诚勇敢的骑士。盲目遵守誓言恰恰是詹姆和布蕾尼的故事要反驳的。除此之外呢?布蕾尼见证了被战争摧残的乡村所以“战争是不好的”?这还用说?战争当然是不好的。马丁的生涯里写了数不胜数的反战小说没有一篇,没有一篇,的核心精神是简单粗暴的“哦战争不好真可怕”这种废话。

于是,布蕾尼的POV是作者“写high了”吗?是马丁被自己创造的世界和人物吸引住了,所以抛弃了职业作者最基本的修养开始信笔由缰了吗?

如果读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剩下两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写出让人满意的结果了。就算是马丁直接连线直奔主题,冰与火正邪大战,最终也注定会让人失望。

但是如果读者相信布蕾尼的故事有其意义——

如果读者相信石心和布蕾尼的经历有更大的影响;如果读者相信马丁真的在计数月相拼凑琼恩,阿莎和席恩章节里的时间线;相信丹妮的“柠檬树”红门不是笔误;如果读者相信无旗兄弟会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老爷们坏人民兵好人”的黑白;相信故事不会落入他一生都在避免的“文学传统”(托尔金,乔丹,罗斯福斯);如果读者相信琼恩不是哈利,三眼乌鸦不是霍格沃兹,谷地骑士不会千里传送临冬城——相信一切契诃夫之枪都并不是无源之水,相信看似不合理的故事只是细节暂时没有被揭示/或者隐含的故事还没有被发现;那么实际上后两卷是否成书都不会影响冰火的地位了。

相信的心就是你的猫箱。

如果题主想要失去信心,去看看他的“not a blog”吧,他绝对,绝对,绝对最近不在干正事(去tm的百变王牌,七神在上,去tm的百变王牌···)。

如果要树立信心,我强烈建议看一看马丁之前设定在“thousand worlds”里的短篇小说···非常有助于理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如果不至于膜拜···至少会让人相信他真的是那种真的会在一棵柠檬树里面卖半个小说的伏笔的人。

user avatar

不能说野心过大,但是确实到了马丁这个年纪,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了。

从我们的角度看,似乎是马丁这个糟老头子天天偷懒,但是换个角度,让一个比我们的共和国还大一岁的老人保持自己25年前的效率,显然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其实马丁前两年不好好写小说跑去整世界集和血与火,也算是现了端倪了——到了这个年纪了,他的精力很难在集中于一件事情(还是一件十分费脑子的事)之上了,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托尔斯泰,八十岁还能在马背上风驰电掣。

冰火如果严格按93大纲写,那么这个烂俗的故事五年之内就能写完,然后被人忘记;如果写到卷三兰尼斯特大获全胜后收尾,算得上是部不错的小说,但是热度过后也就只能躺在角落里积灰;而如果按照现在的格局最终写完,它或许能冲击最优秀的通俗文学的榜单。

马丁和冰火是相互成就的,他既然选择了后者,自然也知道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并不一定能走到终点。到底是功成名就还是中道崩殂,我作为读者并不能做什么帮到他,只能说如果他早十年做那个梦,然后开启冰火的写作计划,那么这条路对他而言或许会好走许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