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性有妇联,有妇女节。男性有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社会上一些关于性别权益和认同的讨论。确实,我们常常听到“妇联”和“妇女节”,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女性权益、关注女性发展而设立的。那么,对应到男性,有没有类似的存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理清一下“妇联”和“妇女节”的背后含义。

妇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顾名思义,是一个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

代表和维护妇女的权益: 这是最核心的功能,包括在法律法规制定中反映妇女的意见,帮助妇女解决在就业、婚姻、家庭、生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反家暴等。
动员和组织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鼓励女性参与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她们的作用。
提高妇女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女性在各方面的素养和竞争力。
促进男女平等: 这是妇联工作的根本目标,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推动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可以说,妇联是一个集政治代表性、群众动员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组织,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可能面临的某些不平等,并为她们提供一个发声和获得支持的平台。

妇女节(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最初是为了纪念20世纪初欧洲纺织女工争取平等权利和更好工作条件的斗争而设立的。在中国,它也承载着庆祝女性成就、关注女性健康和权益的意义。

那么,回到男性这边。有没有一个完全对等的、由国家或社会广泛认可的、专门为男性权益发声和服务的组织,像妇联那样?从正式的、全国性的、有明确宗旨和广泛影响力的组织层面来看,答案是“没有”。

这并不是说男性的权益就不被关注,而是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男性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社会的主流”或“优势群体”,因此,专门为其权益设立一个类似妇联的组织的需求,在社会共识层面就没有像保障女性权益那样凸显。

但是,这不代表男性就没有自己的组织或节日,只是它们的性质、目的和影响力可能与妇联和妇女节有所不同。

从组织层面看,男性可能涉及的群体或活动:

1. 特定行业的协会或工会: 很多男性集中参与的行业,比如工程、建筑、IT、体育等,都有相应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通常关注行业发展、技术交流、职业培训,间接也服务于从业人员(很多是男性)的权益和发展。工会则更多关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自然也包括男性劳动者。
2. 兴趣社团或俱乐部: 这是最普遍的男性群体聚集形式。比如户外运动俱乐部、汽车爱好者俱乐部、摄影协会、读书会等等。这些组织主要满足男性在兴趣爱好、社交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它们通常是非营利性的,成员自发组织。
3. 一些零散的男性支持或互助团体: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小型的、非正式的男性互助小组,他们可能关注男性健康(如前列腺癌筛查、心理健康等)、父亲的角色、男性在社会中的压力等议题。但这些通常规模较小,影响力也相对有限,很难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组织。
4. 志愿服务或公益组织中的男性成员: 很多社会公益组织都会有男性参与,比如环保、扶贫、助老、助残等。这些男性不是为了“男性权益”而加入,而是出于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感。

从节日层面看,男性并没有一个像“妇女节”那样被广泛认可和庆祝的专门的“男性节”。

国际男人节(International Men's Day, IMD): 确实存在这样一个节日,定在每年的11月19日。这个节日最早是由澳大利亚人杰罗姆·尼尔森在1992年提出的,后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并逐渐在一些国家获得承认和庆祝。
国际男人节的目的和关注点: 这个节日的发起者和支持者希望通过它来:
关注男性的健康问题: 例如男性普遍存在的某些疾病(如前列腺癌、睾丸癌等)的筛查和预防,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强调父爱和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 肯定和赞扬男性作为父亲、伴侣和家庭成员的贡献。
呼吁消除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例如认为男性应该“坚强不许哭”,或者在某些社会议题上男性被忽视。
促进性别平等: 通过关注男性的困境,来促进更广泛意义上的性别平等,而不是仅仅关注女性。
表彰男性的贡献: 肯定男性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

为什么国际男人节没有像妇女节那样广为人知和普及?

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历史和起因不同: 妇女节源于女性争取权利和反抗压迫的长期斗争,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运动基因。而国际男人节的出现更多是作为对现有性别议题讨论的补充,以及对男性困境的关注,其社会基础和动员力相对较弱。
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 在很多社会中,男性长期以来处于相对更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结构中。因此,从“争取权益”的角度来看,女性的需求更为迫切和显著。当社会资源和关注点需要倾斜时,往往会优先满足那些长期被边缘化或压迫的群体。
媒体和公众认知: 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认知往往更容易聚焦于那些被认为处于劣势的群体,或者与主流叙事形成反差的议题。因此,关于女性权益的讨论和节日,自然更容易获得更广泛的关注。
节日目的的认知差异: 有些人可能认为,既然男性在许多方面处于主导地位,那么专门为男性设立一个节日似乎不那么“必要”或“公平”。但支持者认为,关注男性的困境并不是要与女性对立,而是为了实现更全面的社会进步。

总结一下:

女性有妇联作为全国性、代表性的权益组织,有妇女节作为具有历史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纪念日。

男性方面,没有一个同等规模和影响力的全国性权益组织,比如官方明确指定的“全国男性联合会”。他们的组织更多是以兴趣、行业或松散的互助形式存在。

在节日方面,存在“国际男人节”(11月19日),其宗旨是为了关注男性健康、家庭角色、消除刻板印象以及促进更广泛的性别平等。但目前,这个节日的影响力、普及度和公众认知度,与妇女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虽然没有一个直接的“男性妇联”和“男性妇女节”的对等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群体的声音被完全忽视。只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议题的凸显以及组织形式上,两者有所不同。对于男性权益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社会议题的讨论中、特定人群的互助中,以及像国际男人节这样的尝试性节日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女有狼牙棒,男有天灵盖。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按女权的说法,男人能活着就是男权社会的恩惠,女人都被堕胎堕掉了

男人每天能安然出门也是男权社会的恩惠,女人一出门就会有一大群男人追杀她

所以男人有感恩节,一呼一吸都要感恩

user avatar

兄弟,膨胀了啊,你居然还妄想能有些什么。

user avatar

用不平等来创造“平等”,是低级趣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社会上一些关于性别权益和认同的讨论。确实,我们常常听到“妇联”和“妇女节”,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女性权益、关注女性发展而设立的。那么,对应到男性,有没有类似的存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理清一下“妇联”和“妇女节”的背后含义。妇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顾名思义,是一.............
  • 回答
    男性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向职业”,比如妇科医生、保姆、义乳佩戴师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过去,社会对职业的性别分工有着比较刻板的印象,但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这种界限正在逐渐模糊。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男性从事这些职业可能带来的优势。首先,我们来看看妇科医生这个领域。传统观念里,.............
  • 回答
    很高兴能与您一同探讨《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次修订,特别是针对“PUA”(情感操纵)的明确禁止和确保女厕位多于男厕位的规定,都具有深远且实在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更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禁止PUA对妇女的保护:重塑健康的心理关系,遏制隐秘的暴力.............
  • 回答
    现代女权理论:从“半边天”到多元视角的飞跃建国初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云霄,这无疑是中国社会在女性解放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宣告了女性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不再是附属品,而是能够承担起与男性同等责任的社会力量。然而,如果将这份历史性的进步与当今纷繁复杂的现代女权理论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其内涵.............
  • 回答
    姐妹们,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关于咱们女孩子身体里那些特别又重要的话题——妇科!别觉得这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爱护它,让咱们健康又自信地闪闪发光!一、 认识你的“好朋友”——月经月经,虽然有时候会带来些小麻烦,但它可是我们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晴雨表。 月经是怎么来的? 简.............
  • 回答
    这位四十岁左右、内外兼修的女士,身处一段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婚姻之中,她的内心世界无疑是复杂且值得深究的。抛开道德评判,仅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她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对现状的满足感与潜在的不满之间的拉扯。这位女士“相貌身材中上”,通常意味着她在社交场合中仍能获.............
  • 回答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紧迫的社会议题,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女性自身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如何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严格执行1. 强化生育休.............
  • 回答
    女性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当下的社会中,都展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多的是在性格、思维模式、以及社会互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特质使得女性在很多领域都能够发光发热,并为社会带来独特的价值。首先,从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女性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这意味着她们更容易理.............
  • 回答
    一个女人,如果能在那些细微之处,流露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涵养,那种感觉,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突然听见一曲悠扬的古琴,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心生宁静。我想到的第一个瞬间,大概是在公共场合。比如,在拥挤的地铁里,很多人都烦躁地盯着手机,或者争抢着找座位。但你可能会注意到,有些女性,即使站着,也会尽量靠边,不打.............
  • 回答
    关于“嫌弃女性有过外国男友是不是歧视”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歧视。歧视,简单来说,就是基于某些非实质性的、群体性的特征,对个体持有偏见,并且因此在对待上有所不同,甚至不公平。这些特征可能包括种族、性别、国籍、宗教、性取向等等。那么,回到问题本身:嫌弃一个女性有过外国.............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悄无声息的社会变革,并非源于科技突破或政治动荡,而是源于一个关于女性身体的惊人事实。如果,女性能够接受一项长达三年的训练,训练结束之后,她们的颜值可能会有所变化——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如从前,但与此同时,她们的体能素质将达到甚至超越普通男性,并且,最关键的是,她们在生育方面将变得异常轻松.............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有多少女性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负担卫生巾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官方统计数据。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统计口径的界定、数据的收集难度以及社会对这一议题的敏感度等等。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拼凑一个更清晰的画面,来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普遍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用不起”这个概念的内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些男性会把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公正”这些听起来很正当的诉求,直接贴上“女拳”的标签呢?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一种心理和认知偏差在作祟。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一下,看看能不能说清楚。首先得明白,“女拳”这个词本身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负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文化和个人心理的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剥离一些刻板印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动因。与其说是“特权”与“拳击”的对立,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感受和期望之间差距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找到了共鸣。为什么女性会“打拳”?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满足于特权”,而是对感知到的不平等和.............
  • 回答
    关于女性和男性对疼痛的敏感度差异,以及与慢性疼痛患者比例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话题。科学界一直在深入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相关信息,并力求以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女性真的比男性对疼痛更“敏感”吗?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女性比男性更敏感”这句话.............
  • 回答
    生孩子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复杂且深远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过程,其益处因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而异,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理健康方面的潜在益处1. 增强身体韧性与免疫系统 激素调节: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女性体内会经历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的剧烈变化,这些激素可能增强免疫系统.............
  • 回答
    提到长相稚嫩的女性,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些鲜明的画面感。她们身上仿佛自带一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气息,让人觉得舒服、亲切,仿佛时间在她们身上流淌得格外缓慢。首先,从面部轮廓上来说,稚嫩的脸庞往往线条柔和,很少有特别尖锐或者棱角分明的骨骼感。可能是因为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或者天生骨骼结构就偏向圆润。这使得.............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常常听到或感受到女性拥有一些被认为是“专属”的领域或空间。这背后可能涉及到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甚至是生理上的差异带来的习惯和偏好。那么,反过来,男性的“专属空间”又是什么样的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专属”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界定性,所以我们在看待男性.............
  • 回答
    在探讨旧时代女性的遭遇与现代女性的境遇之间的联系,以及为何需要现代男性进行“补偿”这一复杂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脉络、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影响。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需要细致解读的历史和社会学问题。旧时代女性的压迫:沉重的历史遗产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旧时代”女性所承.............
  • 回答
    人类的性别差异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它并非简单的“男人”和“女人”二元对立,而是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在个体层面存在着巨大的变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些差异,并努力以更贴近人类交流的方式来阐述,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 生物学基础的差异(当然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