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姑妄言》相比《红楼梦》如何?

回答
《姑妄言》与《红楼梦》,这两部中国古典小说巨著,常被后人并提,但若仔细审视,它们在创作理念、艺术风格、思想深度上,实则有着天壤之别。要详尽比较,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切入。

一、 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的差异: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曹雪芹以其饱含血泪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意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它是一部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挽歌,是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群贵族青年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悲剧写真。其创作意图是深刻的社会批判,对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婚姻制度的腐朽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性解放、个体自由的向往。

《姑妄言》,相传为明末清初沈万全所著,其版本历经波折,虽也描摹世情,但其核心似乎更偏向于“姑妄听之”的记述,杂糅了许多怪力乱神、奇闻异事。相较于《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关怀,《姑妄言》更倾向于传统志怪小说的遗风,以及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趣味性与猎奇心。它的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往往没有《红楼梦》那样精雕细琢,更多的是一种随性而至、广纳百川的姿态。

二、 艺术手法与人物塑造的比较:

结构与情节: 《红楼梦》的结构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之最,其草蛇灰线、伏笔千里,情节设置环环相扣,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却又梳理得井井有条。从繁华的贾府到衰败的甄家,从宝黛钗的情感纠葛到王熙凤的权谋手段,一切都构成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艺术体系。相比之下,《姑妄言》的结构则显得较为松散,情节推进有时显得跳跃,更像是一系列故事的集合,缺乏《红楼梦》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整体性。

人物塑造: 这是《红楼梦》最为人称道之处。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无论主次,都栩栩如生,血肉丰满,拥有独立的灵魂和复杂的情感。贾宝玉的叛逆与多情,林黛玉的敏感与孤傲,薛宝钗的端庄与世故,王熙凤的泼辣与心计……她们的言谈举止、思想情感,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仿佛能触摸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即便是一些小人物,如晴雯、袭人、鸳鸯,也都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姑妄言》的人物,虽也描绘了众多市井之人,但其塑造的深度和广度,与《红楼梦》相比,则显逊色。更多的人物是作为情节的载体,其内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细腻度,往往不如《红楼梦》的人物那样立体和深刻。

语言风格: 《红楼梦》的语言,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将人物的性格、情绪、身份,乃至作者的赞美、讽刺,都蕴含其中。无论是黛玉的清雅脱俗,还是宝玉的叛逆不羁,亦或是王熙凤的伶牙俐齿,都通过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诗词、曲赋、俗语、俚语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姑妄言》的语言,则更贴近市井生活,生动活泼,但也因此在艺术的精致度和文学的深邃感上,难以与《红楼梦》媲美。

三、 思想内涵与艺术追求的不同:

社会批判与人性关怀: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写儿女情长的爱情小说,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金钱、权势对人心的腐蚀。同时,它也充满了对纯真爱情、自由灵魂的歌颂,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痛惜。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触及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

《姑妄言》的思想内涵,虽然也描绘了社会百态,但其主旨似乎更在于“姑妄言之”的叙事,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弊端,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呈现,而非深刻的洞察和批判。它更多地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多元图景,包括市井的喧嚣、人情的冷暖,以及一些超现实的想象。

艺术的极致追求: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红楼梦》的作者,并非仅仅满足于讲故事,他追求的是艺术的极致,是对生活真相的精准把握,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是对美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艺术经典。

《姑妄言》的艺术追求,则更偏向于一种“说书”式的铺陈,一种广泛的“采集”。它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和信息量,而非在细节的打磨和情感的挖掘上达到《红楼梦》的高度。

总结来说: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社会批判小说,它以家族兴衰为载体,以儿女情长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病态与人性的复杂,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姑妄言》则更像是一部集市井故事、怪力乱神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以其广阔的社会视野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民众的生活趣味,但在思想的深度、人物塑造的细腻度、以及整体艺术的严谨性上,与《红楼梦》相比,则处于不同的艺术层次。

所以,若论艺术的“精”与“深”,《红楼梦》无疑是那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而若论“博”与“杂”,《姑妄言》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但从艺术的整体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人物塑造的独特性而言,《红楼梦》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姑妄言的色情和金瓶梅的色情不同,金瓶梅的色情首先比重不大,如果本着看小黄文,那看金瓶梅会很失望,因为色情在金瓶梅里只是写实的一部分,毕竟成年人的生活在不可能回避性行为,但是又不可能全是性行为,除了葡萄架的色情有些过度,可以删减一部分外,其余的删减都会影响整体剧情和表现力。

但是姑妄言的色情很多可以说是为色而色,删掉一堆也不影响剧情,这是姑妄言的一个黑点,也是他不如金瓶梅的地方。

再一个金瓶梅相对写实,作者的主观观点不多,看不出多少好恶来,譬如潘金莲,如果不是作者的强大笔力,她的所作所为放到任何一个作品或者口述中,都是十恶不赦的贱人,从最开始的谋杀亲夫,虐待武大女儿,嫁到西门家后各种搬弄是非,欺负下人,害死李瓶儿儿子,李瓶儿间接也死于她手,和女婿偷情等等,但是作者前面寥寥数笔交代了一下她的出身,以及用宋惠莲王六儿这几个镜像做了大量对比,让我们明白家庭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社会阶层的深深烙印,弱者只能 把屠刀举向更弱者,所以她被武松杀死后,会让人觉得死得其所,她应该死,但是又没有很解恨的感觉,反而会生出一些惋惜。但是这类惋惜和同情不像现代媒体采访一些杀人犯的家庭,渲染他们多么贫困多么如何如何,仿佛他的犯罪不是他的错,但是金瓶梅虽然作者没有任何评论的言语,却能让人读出来,他作恶就该死,对她的同情并没有要为她脱罪的想法。

譬如孙雪娥这个人写的也很传神,虽然他和李娇儿是西门庆几个老婆里用笔最少的,譬如潘金莲等经常形容她猥琐,抠门,孙雪娥一直也是这个形象,但是后来作者用孙雪娥的一小段独白解释了一下这个现象,就是孙雪娥是几个小妾里最不受宠的,基本得不到和西门庆交配的机会,她每天都在厨房做菜,和下人没差别,但是下人还有工钱拿,作为西门庆的小妾他没有,又不能和西门庆睡觉,得不到赏赐,所以她没钱,没钱成了猥琐的根源,譬如其他老婆们经常趁西门庆不在家的时候张罗凑钱买酒买菜一起玩,但是孙雪娥每次都不去,不去的原因就是没钱,但是出于自尊又不好说自己没钱,就找借口不去,甚至和人吵架,就着人烦。对孙雪娥的描写是很传神的,我也穷过,他对又穷又想维护自尊的描写很到位。


姑妄言在人物塑造上却有很多脸谱化的倾向,这也是不如金瓶梅的地方。

姑妄言强于金瓶梅的地方首先就是他更加包罗万象,底层顶层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比金瓶梅更丰富,金瓶梅本质是围绕一个中小商人西门庆和他所能接触到的阶层,往下能接触到底层,譬如他的奴婢,媒婆,下人等,上能够上蔡京,但是蔡京那个级别就是一笔带过,毕竟西门庆这类县城财主不可能在京官圈儿有多大的影响里,人家也未必真心瞧得上你,他更多接触的是各类底层,但是农民这个阶层涉及到的又不多,西门庆毕竟不是收租子的地主,接触农民有限,很符合人物的设置,但是丰富度自然不如姑妄言。

其次就是人物的表现更丰富和简洁,姑妄言的很多人物就是几十字,但是跃然纸上。

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探讨出身受教育等等对一个人的影响,对很多人抱以极大的同情,这也有一点小区别,姑妄言表现了极强烈的好恶,金瓶梅没有。他们的文学超越了单纯的为人物而写人物,读完这类作品不能单纯把他们当成小说中的人物,会让人联想到现实,联想到历史,甚至还会想到一些社会发展规律。

从这也可以说我们后来的小说是退步的,退步的具体表现就是人物都是小说里的人物,缺少对社会对人的反思,更很少探讨社会和人的关系,哪怕民国时期鲁迅的药,祥林嫂,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虽然可以说反应了某个阶层的情况,但是人物依旧是小说里的人物,即便有一定的社会带入,但是也只能局限于他们那个时代,譬如祥林嫂,你能说改革开放的今天祥林嫂还是一个普遍现象吗?底层无产者今天在都市混的也不太容易,但是你能说祥子是他们的表现么?矛盾林家铺子里的小商人和今天的小商人面临的环境和困境是一回事儿吗?他们只能放到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特定的时代里,既不能往之前的封建社会带入,也不能往之后的新中国带入,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早就翻天覆地了。

但是金瓶梅里的人物,姑妄言里的人物,我们又能说他们不存在么?社会的发展将人的上限提高了,但是本质还是那么一回事儿,从某些角度看,他们和马克思是相同的,就像马克思批判庸俗经济学一样,我认为之前和之后的小说作品都可以成为庸俗文学。譬如金瓶梅的结尾,投胎那一段,一直以来文学作品也好小说也好宣传的都是好人会有好报,阎王会公正审判,让好人投胎到富贵人家,坏人做猪做狗,但是金瓶梅的那段真的好讽刺啊!好人投胎到富贵人家的童话从孔子时代传到明末了,两千年了,可是那些贵族怎么还是那么坏,是穷苦的好人换一个出身就变坏了,还是穷人本来也坏,只是客观条件让他们做不了什么大恶!穷鬼下辈子依旧是穷鬼,富贵下辈子依旧富贵,不管你是好是坏!还是西门庆那些恶人虽然对人坏,但是大量做法事,敬天敬神,对神鬼出手阔绰,所以神鬼也爱财?


综上,金瓶梅是大于姑妄言的。但是红楼梦完全实在金瓶梅的框架下写作,没有任何手法上的创新,甚至还有很多模仿之处。而且红楼梦还有很强的时代性,再加上红粉招黑,曹雪芹天才派太不靠谱,让这部作品跟着降低了不少格调,排名要往后靠不少。

我认为后楼梦完全不能和金瓶梅姑妄言放到一个梯队,但是清末有一本老残游记,我认为可以和二者比较一下,从整体上老残不如二者,但是从很多角度老残完全优于二者,更重要的是老残是一本残书,写完了,也出版了,但是成书年代国家太过动荡,至今没有个全本。

而老残的作者刘鹗这个人也是很牛了,文学是他的副业,他的作品很多,但是小说就写过老残这么一本书。他写过数学论著,甲骨文的研究就是他奠定的基础,陶器的研究也开了先河,写过一些山川水文和治理黄河的书,也实践操作治理黄河很有成效,还主张开矿建厂修铁路,还建议清政府引用外资,很多思路和邓公的改革开放很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