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河南省焦作市某县城在公园里挂上二十四孝图中“乳姑不怠”“埋儿奉母”的壁画?

回答
关于河南省焦作市某县城在公园里悬挂二十四孝图壁画,其中包含“乳姑不怠”和“埋儿奉母”的内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得承认,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是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和奉养。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缺乏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孝道是维系家庭稳定、传承家族血脉的重要精神支柱。将这些故事呈现在公园里,从一个角度来说,可能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唤起人们对孝道的重视,传承一种感恩父母、回报养育之恩的传统美德。公园作为公共空间,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选择二十四孝作为题材,也并非全无道理。

但是,问题就出在“乳姑不怠”和“埋儿奉母”这两则故事上。这两则故事在传统二十四孝中有,但其内容确实非常极端,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残忍”和“不合时宜”。

“乳姑不怠”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唐不疑的人,他母亲年老,牙齿掉光,无法进食,于是他亲自哺乳。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孝子真孝顺!”。但是,仔细想想,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古代社会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人们对于如何让老人健康进食没有更好的办法。同时,它也可能暗示了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孝道,即无论多么不合常理,只要是“孝”,就值得提倡。在现代社会,我们有牛奶、有营养餐、有各种辅助进食的工具,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照顾老年人,难道不比“哺乳”更合理、更人道吗?将这样一个故事放在公共场合,会不会让一些不了解背景的人感到不适,甚至产生误解?

更具争议性的是“埋儿奉母”。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非常贫穷,有两个孩子,但他母亲却总是把自己的食物省给孩子,导致自己吃不饱。郭巨因此觉得对不起母亲,就和妻子商量,要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埋掉,因为孩子还小,以后还能再生,而母亲只有一个,母亲的生命更重要。最终,他在埋葬儿子的过程中挖出了黄金,用来奉养母亲。这个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度残酷和令人发指的。

将“埋儿奉母”这样的故事作为“孝”的典范,其价值观是与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人道主义、生命权等基本伦理相悖的。它传递的信息是:为了孝顺父母,可以牺牲子女的生命。这不仅是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在法律上也绝对不允许。即使是在古代,郭巨的做法也并非是普遍接受的,更多的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或者说是“传奇化”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在今天,在县城的公园里会出现这样的壁画呢?

一种可能性是,决策者在选择二十四孝题材时,对故事的理解和判断出现了偏差。 他们可能只看到了“孝”这个大概念,而没有深入分析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是否适合在当下社会进行推广。或许他们认为,这些故事都是经典,是历史的沉淀,展示出来没什么问题。但这恰恰忽略了,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过滤和甄别。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是一种“复古”的思潮,试图通过传统文化来重塑一些社会价值观。 在一些人看来,现代社会过于“西化”,人情冷漠,家庭观念淡薄,所以希望借助古代的道德范式来“拯救”社会。然而,这种复古的思路,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走向极端,拾起一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糟粕。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可能性,就是形式主义。 比如,领导要求做一些有文化的事情,公园管理方就找了二十四孝,然后就照搬了,没有深入思考其适宜性。

对普通民众来说,看到这样的壁画,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心理。
困惑和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故事太可怕了,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公园里展示。尤其是在孩子们经常出入的公园,这样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恐惧和疑惑。
批判和反思: 一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会对此进行批判,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滥用。
淡忘和无感: 也有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故事的内容,或者看了就看了,不会产生太多波澜。毕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已经没有精力去细究这些壁画背后的故事了。

从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存在很大弊端的。
扭曲的孝道观: 这样的壁画,如果任由其传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人们对孝道的理解,让人们误以为孝道就是盲从、牺牲,甚至是不计后果。
价值观的混乱: 在一个提倡人道主义、尊重生命、保障儿童权益的社会里,展示“埋儿奉母”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在传递一种混乱的价值观。
削弱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 真正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的,是孝道中“感恩”、“尊重”、“奉养”等积极的方面,而不是那些令人不安的极端行为。将这些极端故事与积极的孝道混在一起,反而会稀释了传统文化的正面力量。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此事?

对公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和解释: 如果壁画已经挂上,有关部门或者文化专家应该主动出来,对这些故事的背景、历史局限性以及现代的解读方式进行说明。强调我们传承的是孝道精神,而不是具体到每一个故事的极端做法。
进行适当的修改或撤换: 对于“埋儿奉母”这类争议性极大的故事,最好的方式是进行修改,比如选取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其他孝行故事,或者干脆撤换。公园作为公共场所,其内容选择应该更加慎重,更加符合时代精神和大众的接受度。
加强对文化传播的审慎性: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播和教育时,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而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筛选,确保传播的内容是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的。

总而言之,河南省焦作市某县城在公园里挂上包含“乳姑不怠”和“埋儿奉母”的二十四孝图壁画,反映出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挑战。这种做法,尽管初衷可能是为了弘扬孝道,但其选择的故事内容显然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存在冲突,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以一种审慎、开放但又不失批判的态度来面对此事,推动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统一回复评论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鄙人未尝食走粟,并无义务建言献策,请贵府自求闻达。

另,河南省者,河南省府道县是也,请不配当河南省的自重。


怎么不符合当下社会?

我看很符合。


有一说一,这壁画搞的还挺好看的。

河南是一片近年来常常使我感到十分魔幻的土地。

论起刻板印象的话,如果说东北正在衰败、山东正在僵化,那么河南就是在快速的野蛮化,向着中世纪大踏步的前进。

河南栾川县有一个三十岁男子和一个六十岁男子“互殴”,且未造成严重后果。

但是栾川县为了捍卫中世纪的师道尊严,判了三十岁男子一年半徒刑。

河南滑县有一个家庭,纵容亲生儿子在南京火车站公开猥亵自家养女。

然后这事儿没影了。

为了保护师道尊严,栾川县开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人大代表上窜下跳、大放厥词,必欲杀之而后快。

而在滑县,滑县认为保护小女孩不被猥亵是多事,滑县吧的小吧主在线喷关心小女孩的都是穷比嫉妒段家有钱。

一者豫北,一者豫西,隔大河相望,可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二十四孝图的本质并不是鼓吹尊老敬老,而是要求人对封建秩序完全遵从,遵从到盲目的地步,用种种极端化情境来强调封建宗法制度的神圣性。

在宗法制度中无论对老来说还是对少来说,都没有人的存在。

别看老太太优先于孙子吃儿媳妇的奶,另一方面她死了老公可是不能再婚的,祥林嫂说了,下了阴间得锯成两半,一家一半。

对于河南一省,我就送四个字:率兽食人。


这壁画真挺好看的,这事儿没那么重要,不用三遍,说两遍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河南省焦作市某县城在公园里悬挂二十四孝图壁画,其中包含“乳姑不怠”和“埋儿奉母”的内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是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和奉养。在古代社.............
  • 回答
    2020年,焦作市的GDP出现了大幅下降,这无疑是焦作乃至河南省都颇为关注的经济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多角度、细致地剖析,而不是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中国作为最早受到冲击的国家之一,也经历了严峻的防控挑战。这场疫情对.............
  • 回答
    关于河南焦作17岁高中生解救女孩反被逮捕的事件,以及后续的“反转”消息,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社会事件。要理解它,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事件的起因:起初的版本是这样的:在河南焦作,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路上看到一个女孩似乎正在遭受侵犯,为了救助这位女孩,他挺身而出,制止了施暴.............
  • 回答
    河南焦作的这起幼儿园投毒事件,无疑是给所有家长和社会的神经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当看到“23名幼儿亚硝酸盐中毒”这样触目惊心的新闻,心里首先涌起的就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无法抑制的愤怒。这不仅仅是孤立的、偶然的恶性事件,它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孩子的安全。事情的经过,让人不寒而栗。根据公开.............
  • 回答
    焦作市教育局这项规定,直接将教师的职务晋升与是否亲自批改作业挂钩,确实是一个相当强硬的措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直接追求,意在强调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作业批改——中的责任。毕竟,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馈渠道,而教师的批改,不仅是检查对错,更是引导学生思考.............
  • 回答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封针治疗”脑瘫是一种在中国备受关注的疗法,但其科学依据和疗效一直存在争议。要全面看待这种疗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原理、实践情况、科学证据以及伦理考量。一、 “封针治疗”脑瘫的原理和实践“封针治疗”并非一个标准化、广为接受的医学术语,它在中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河南省妇.............
  • 回答
    河南省永城市发生的这起玛莎拉蒂酒驾肇事逃逸并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事件,也再次将酒驾、逃逸以及驾驶高性能车辆的危险性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对这起事故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事件的经过和可能引发的思考。事件经过(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可能存在细节差异):.............
  • 回答
    近日,河南省中原工学院校园内发生了一起令人不安的事件。据多名在校学生反映,长期在校园内流窜、以偷窃学生外卖为生的一只流浪狗,疑似因误食被投毒的食物而死亡。这一事件在校园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流浪动物管理、校园安全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敏感话题。事件的发生与流浪狗的“前科”根据学生的描述,这只流.............
  • 回答
    河南省人民医院被罚款十万元,这事儿可不小。要说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医院罚款十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对于一家省级的重点医院来说。这笔钱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医院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足以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并采取处罚措施。为什么会被罚款?通常情况下,医院之所以会被罚款.............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2020年河南高考分数线这件大事儿。那一年,河南的高考可以说是在各种“不容易”中进行的,分数线公布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先说整体情况吧。2020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115.8万,这绝对是全国第一的压力。人数多,意味着竞争激烈,这也就给分数线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回答
    2021年河南省考法硕非法学名额大减?最近,关于2021年河南省考招录情况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网络上流传的“法硕非法学名额大幅减少”的说法,引起了不少考生的担忧和议论。作为一名对考公和法学领域都有一定了解的人,我来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件事,并尝试给出一些比较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官方发布.............
  • 回答
    看待北京大学决定补录河南省被退档的考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从学校角度来看,北大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背后大概率有几重考量。 教育公平的考量: 河南省作为高考大省,考生基数大,竞争异常激烈。如果真的存在一些技术性或者程序上的问题导致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被退档,北大.............
  • 回答
    华为在7月25日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3000万元,这笔资金是用于支援河南省抗洪救灾工作的。这件事情从多个角度来看,都非常有意义和价值。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这展现了华为作为一家大型科技企业高度的担当和责任感。在河南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关键时刻,华为能够迅速响应,并且拿出如此数额的资金,这不.............
  • 回答
    河南顾客在网店购物时遭遇网店客服辱骂“河南省就是贫民窟”,网店方面给出的回应是“情绪上头,已离职”,这件事情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位客服人员的言论简直是触碰了底线。用地域歧视性的语言去侮辱顾客,这无论放在哪个行业、哪个场景下,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试想一下,一个辛辛苦苦.............
  • 回答
    河南共青团号召网友与BBC记者和善交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件事情背后反映了中国官方在信息传播、公众舆论引导以及与国际媒体互动等方面的一些策略和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背景:BBC的报道与国内的反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号召的背景。通常情况下,这类号召会发生在国际媒.............
  • 回答
    如何看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1. 事件本身的重要性: 警示作用: 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感染率时期,任何新增阳性病例的出现都提醒我们疫情并未完全消失,病毒依然存在传播的可能。这对于当地.............
  • 回答
    河南教育厅规定“学生寒假违规补课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收紧校外培训管理力度的体现。要全面看待这项规定是否合理、能否抑制培训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政策的出发点和合理性分析1. “双减”政策的延伸和落实: 背景: 近年来,我国.............
  • 回答
    河南省委官宣将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将对洛阳乃至整个河南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的战略背景与必然性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往往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区域间的.............
  • 回答
    河南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邀请,并由施一公教授牵头呼唤顶尖学者回乡共建家乡,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预示着河南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正迎来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要深入理解这一举措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举措的背景与动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河南会发出这样的邀请,以及施一公教授.............
  • 回答
    2023年7月26日发生在河南安阳的一起悲剧,一辆公交车撞上了一名突下车的女司机,导致女司机不幸身亡。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教训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事件经过回顾(综合公开信息):根据当时的报道,事发地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一条机动车道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