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清服祭民族英雄,这事的确离谱。但离谱的事情背后往往有原因,有回答把这事儿和以前宋应星留辫子结合起来,认为有团体故意搞阴谋,大可不必。
这就是习惯使然而已。
这是网上查到的2016年镇岳楼村祭祖照片。
图片下面的注解非常清楚:轿抬奉祀官。
那我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查一下镇岳楼村的历史,果不其然!
岳峰秀于顺治八年中举人,康熙元年科七名进士。出任河南开封府封丘县知县期间尽职尽责,带领民众开荒改碱,使一个贫穷县变为地肥年丰,使广大群众生活有了好转,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因政绩突出加上智审马连墩案,升迁朝里。在朝期间,由于他忠于职守、不谋私利,在邢科掌印期间,执法严明,照章办事,为此触犯了奸臣宦官的利益,时常遭到嫉妒和暗算。迫于压力,加之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皇帝为保岳峰秀安全,特赐伴朝銮驾和莽服一件。同时,康熙皇帝还封他为岳飞的奉祀官!
(以上全段复制粘贴,侵删)
(感谢 @Brasidas 指出这是岳飞家祠,奉祀官的说法来自当地岳飞后人,暂不能确定真伪)
事情很明白了,并不是村民怀念我大清,只是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一代代都是这样做的,仅此而已。
时代不同了,建议当地政府劝告村民改变传统,设计新的方式祭祀岳飞。上纲上线则没必要,毕竟当年革命党也只是劝令剪辫,没有把带辫子都当作民族罪人抓起来不是?
济宁兖州,这个地方我闲游的时候去过,14年朋友开车拉我去附近吃全羊,正好路过,下车看了一眼。
这个村的岳氏后人是不是岳飞的直系后人我不知道,但比较明确的是这个祭祀的传统的起源,确实是跟清朝有关的。
当地有一座保护单位,叫做岳秀峰墓,是清朝康熙年间刑部官员岳秀峰的墓。
当地史料有记,岳秀峰此人在任期间刚正严明,执法不阿,告老还乡的时候康熙担心他致仕之后遭到当年得罪过的官员报复,许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又赐了一个闲职给他:令他在家乡建立岳飞祠并任祭祀官,以岳飞后人的名义每年举行祭礼,还特此了相应的官服。
后来他死了,这个祭祀官的职位、官服就由他子孙继承了下来,这个风俗也就继承了下来。
这事儿追到根上,其实不能说是岳飞后人祭祖,而是岳秀峰的后人在执行祖先留下来的风俗。
PS:嘉祥的全羊是真TM好吃啊...
PS:是岳峰秀,不是岳秀峰,太久远了,我记错了。
这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你不能要求一个生活在宋朝的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承认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代表的民国接受了清朝退位诏书。我们就只能承认清朝。
岳飞第20世嫡孙岳升龙,随康熙亲征葛尔丹有功,喜提四川提督。
属于岳飞第23代孙的岳峰秀,殿试成绩不佳,被分到贫困县,后来升任礼部给事中。为人耿直,得罪不少人后辞官回乡。康熙特批让他在老家建岳飞家庙,主持祭祀,成为当地习惯。新闻里的岳庙,正是这里的庙。
按传统文化和习惯,后人的行为其实没问题。相反,把岳飞反抗侵略说成反女真的民族仇恨,再把岳飞想都想不到的后金说成岳飞的仇敌,才是既不符合传统,更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
想起去年9月份厦门鸿山上的郑成功文化节,延平郡王祠,台湾民间和厦门官方一起搞的,祭祀郑成功。这个好像每年都有。
仪式上清一色明朝服饰,这要在上面出现清代官服,怕是要被扔下山。毕竟官方组织的活动,还是比较严谨的。尤其这位大神,正儿八经抗清的。一般来说,闽南地区的“抗清”氛围还是很强大的。厦门核心城区叫啥,思明区。
吐槽一句,那天天气真的热爆了,我衣着清凉看着这些厚厚的服饰都觉得后背冒汗,好担心前面的小姐姐撑不住——但真的好看啊。
找个官方报道的图↓
题目中的清代服装更多像是一种喜神仪式?这里的祭祀应该是延续的晚清民国风格的礼仪,当时的喜神都穿着前朝服饰,男的红顶蓝袍、朝珠鹤补,手覆马蹄袖(你看港片僵尸片,鬼均清代官服),女的则凤冠霞帔,朱红大袖衫,腰束革带。
时至今日,我们那边(闽南地区)的白事祭典,很多也要有人穿大褂戴礼帽,这是民国风(前几天看一部台湾电影,《同学麦娜丝》,里面的鬼,装束就是民国风,顺便吐槽一句,鬼这段也太高能了,我就是凌晨事情搞完想找个台湾小文青电影看,冷不丁给我出现个浓妆艳抹的男鬼碎碎念,不算恐怖就是让人觉得很淦了)。相对而言,我觉得下图这种应该是争议比较少的。
知乎众大多对历史有一些基础,想到岳飞,可能会马上跟金、后金联系起来,民族情结,甚至有些对热点敏感度极高的网友,一下子就到流量这一层了,但普通老百姓怕是不会想那么远。当地的老百姓可能觉得,清代官服,就是比较正式的祭祀服装而已,就是还原一下晚清民国的祭祀场面。我看其他答案很多人提到这个村子的先祖是清朝官员,但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民间习惯罢了。
第二,如果按照我开头的那些祭祀礼仪呢?当地官方举办个岳飞文化节这样级别,我估计他们得穿上考究的宋代官服祭服。但考虑到这就是个民间宗族祭祀行为,我估计他们跟宋朝也没那么熟。一般来说,越往南,清代风格应该是越淡薄。题目里看是北方地区,保留一些清代遗风不算什么。
评论区挂个极品吧。
我就琢磨我这答案的意思,也就是要说,祭祀服装穿戴看场合,看功能。
答案后半部分,我还替当地老百姓设想了一下。怎么就又夸又赞了?别人的答案开骂,关我什么事?大清都亡多少年了,清粉还幻想着四爷搞文字狱那一套?玩文字游戏你玩得过我?
于是有点好奇点开这人的主页,发现这人的提问又是让人大开眼界,9个提问都跟你大清有关,敢情你是来黑大清的啊。
这种连头像都不敢上传的**,不屏蔽拉黑,不拉出来晾一下还等什么?
人家村民不过是延续了几百年以来的传统。还是当年康熙皇帝搞得祭拜仪式。被网上个别自媒体歪曲了。
实际上中华民族内部确实比网上传的和谐多了,很多网友都是被网络个别人的极端言论所误导了。
清朝时期,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清朝的几位皇帝都充分肯定岳飞的功绩,甚至亲自祭拜过。更有甚者乾隆皇帝曾六次祭拜岳飞将军,并多次作诗。
顺治八年,清朝就大规模重修杭州岳庙。以后康熙廿一年,雍正九年,不断扩大建筑规模,并立下“碧血丹心”。
乾隆皇帝更是岳飞将军的小迷弟。乾隆皇帝曾六次前往岳飞墓祭拜,并多次为岳飞将军写诗
比如:乾隆皇帝亲自写下《岳武穆祠》
阵战曾轻兵法常,绍兴亦委设施方。
操戈不谓兴张俊,纳币终成去李光。
何事书生叩马首,遂教名将饮鱼肠。
至今人恨分尸桧,宰树馀杭万古芳。
乾隆皇帝的《经岳武穆祠》
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本犹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乾隆皇帝《岳武穆论》:“夫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如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垂权于封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秦桧之手,而天下后世而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
乾隆皇帝为岳飞将军写的诗实在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不得不说写的比一片一片又一片强多了。
就连家喻户晓的《说岳全传》也是在乾隆年间创造完成的,在通过走南闯北的说书人,将岳飞将军的英勇事迹传播开来。在古代传播媒介非常匮乏的年代,小说无疑是最具宣传能力的。试想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单凭文言文的《三国志》,当今平民百姓有几个能了解三国里的英雄好汉的。
连在清朝如日中天的时候,封建阶级清朝皇帝都能做到不搞狭隘民族主义祭拜岳飞。难道个别极端人士胸怀都不如封建皇帝?更何况这个祭拜仪式,也是康熙皇帝搞得,几百年,一直流传下来。
最后,再多说一嘴清朝官服又不是金朝官服。
国家电视台帮着宋应星剃发易服,
何中华亲手给李定国剃头、净身,(来根华子)
岳钟琪的后人穿满清的官服祭拜一下抗金(满)名将,怎么了? 我说这混账话,肯定不是因为我是济宁人
不请自来。实名反对那位最高赞的回答。
说在最前面,您看着光风霁月慷慨激昂,控评倒是很有一手哈
本人,知乎社区良民,新传在读学生。正因为“新传在读”这个身份,所以对自媒体一直是有警惕审慎之心的。无他,就拿知乎上本问题举例,多数人都只知这个现象、并不清楚背景。倘若我们只听一家之言、不去深究背后渊源,就很容易与真相失之交臂。
知乎上有另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网友要将“让子弹飞”申遗?还不正是因为,如今“让子弹飞”的先例太多?被kol(以及称不上是kol的营销号)的一家之言带动舆论,无数次,在营销号的摇旗呐喊下网民冲锋陷阵,最后却惊觉自己不过是为人利用。
被欺骗的恼怒、误信他人的懊恼、对事件关注度减退的疲累……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往往造成“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局面,也使得大家越来越不愿意相信一些揭露,无他,害怕被当枪使。
话说回今天这个问题。
我是在首页先刷到最高赞回答的。点进去一看,确实,令人愤怒,作者也颇有文采,结尾大段文言文,倒也能说是字字珠玑。但是我心底疑问未消:那些人究竟为什么这么做呢?
看客简单归咎于村民愚蠢或者干脆不思考个中缘由,只是进行情绪输出。于是,我点进了回答,看到了前排几个答案。
疑问揭晓。我在此重新声明我的观点:知乎的惯例,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最后再评判。评判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之上的。倘若我们不清楚内情,直接下定论、进行情绪化的输出,这既是缺乏思考、被意见领袖牵着鼻子走的表现,也会使得支持真相的声音越来越小。
我反对高赞的回答,与我觉得村民行为不妥并不冲突,论中华民族的情感、对民族英雄的敬慕、对历史事件或扼腕叹息或悲慨愤懑都不冲突。
如果村民没有家族旧习这一内情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高赞答主那一方,痛心疾首。
但是现在的事实是:高赞答主,明知自己已经误判(他把我还有其他几人评论都删了,只留下了与他一起愤懑的评论,像极了小朋友们抱团找认同),依然不修改回答、甚至变本加厉,鼓励其他人同他一起愤愤不平。
当真是无良、无耻。
在此之前,我已知营销号等等的危害,但是因为不参与粉圈、不常在微博冲浪,感受并不明显。可是今天这一手删除控评,令我又是焦急、又是无力,眼睁睁看着发泄情绪的回答一片叫好却无能为力。
比发泄情绪更重要的,应当是对事件真相的追索,以及对解决方式的反思。
袁崇焕的儿子可以加入清军,杀汉人立功,成为满洲八旗。后代在清末再次镇压起义军立功当上将军。
那么岳飞的后代老老实实留辫子有何不可呢?
他们肯定是想把岳将军气活。
有满遗给我们盖 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
可是我们讨论的英雄是要吃胡虏肉喝胡虏血的。
郑成功儿子孙子剃发易服后祭祀郑森,满清官府没有阻拦。某些人不要卖弄那些极端民粹主义,你们不如满清看的透彻,你们是文盲!
支持,不反对。我祖上剃发易服效忠满清,那些嘲讽、义愤填膺的答主忘了一件事,你们祖上剃发易服效忠满清!剃发易服=汉奸的话,您们赶紧去掘祖坟!
不要忘了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是尔等口中“汉奸”,请您们赶紧掘了汉奸李嗣兴的祖坟!
岳钟琪是什么人?岳飞直系子孙,你们口中的满清汉奸,请问你们为什么不去掘岳钟琪的祖坟?
岳镇邦,岳钟琪的祖父,替满清镇压农民起义急先锋
岳镇邦, 临洮卫人。幼奇伟, 当明末流冦充斥, 散家赀招义勇;大破逆回米剌印, 生擒左王三, 解赴总督军前。顺治十二年率族随军讨平逆贼刁尔吉。弟镇鳌死, 抚其遗孤一如己子。康熙十四年, 靖逆侯张勇荐抜抚标中军, 以克临洮, 全巩昌, 夺回乐门行营, 升洮岷副将。十八年转绍兴协镇副将。居乡谦让, 和睦宗族, 教以忠孝, 遇无告者倾赀周济。岳升龙, 字见之, 镇邦长子。值吴逆变, 随将军王进宝复临洮城, 既下, 恳求主帅禁辑部卒还所掠人口。时游击许进忠潜通贼营, 受伪札, 升龙密访得实, 擒斩之。历升游击、参将, 扈从北征, 平定噶尔丹。任四川提督, 征建昌、凉山诸番, 降十万户。升龙事母至孝, 友爱昆弟, 封荣禄大夫
我朝民族融合了5000年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也有100多年了,现在还搞分裂也是够够的。要我说直接按照当代的扫祭标准来就行,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风貌。
当然这是一个民俗活动,就跟故宫里穿着旗袍拍照一个样。你说他有主义,我觉得人家更多的想的是生意。挣钱嘛不寒碜。
不过反对穿清朝官服扫祭真的是因为清朝是金朝的后裔这个原因吗?不是。是因为清末带来的动荡和整个民族的危难让现代人觉得屈辱,是因为普通民众朴素的爱国心。
换个角度来讲,是因为现代人已经缺乏礼服和常服的概念区分了,当然,很大原因是党并不强行规定什么才是礼服。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拿戏服当成礼服来用的事情。
我看某些人说什么这是清朝留下的习惯,那真是张口就来,这身衣服在今天是戏服,放当时是正儿八经的官服,不是官身能穿?何况还要对应自己品级,不能乱穿。
这所谓的习惯,八成也就是民国时候留下的,当时就时兴这个,一来觉得穿清朝官服威风,另外清朝又覆灭了,没人上纲上线来管。
放今天来看,其实就是出丑,不管礼服有没有规定,得体美观也是最基础的要求,而这戏服就既谈不上得体,也谈不上美观。先不说什么伤害民族感情的话,审美上就过不去。
还有些人说这是岳家的家事,其他人都是多嘴。那我就不乐意了,且不说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和岳鹏举有血缘关系,即使是,那岳鹏举也不仅仅是岳家专美,而是中国人共同纪念的英雄,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对于这种事,无需动怒,只要嘲笑一下就好了,说不定这些人也在嘲笑我们的。
人家可能拜的是岳钟琪及其父祖,他们父祖三人可是大清立国的柱石。
岳锺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
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父亲:岳升龙(?-1712)
甘肃永登人,入籍四川成都。岳飞二十世孙,清朝将领。名将岳钟琪之父。官至四川提督,追谥“敏肃”。
祖父:岳镇邦(生卒年不详)
明末清初人,临洮府永泰堡(今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人。岳飞十九世孙,清朝军事将领。原籍河南汤阴。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官至浙江绍兴副总兵、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加左都督。
我觉得有些时候,英雄或者圣贤绝后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不会因为自己的子孙中出了几个败类而让自己声名受损。
关羽之所以被后人千古传诵,固然是其义薄云天的忠义,未尝没有无子嗣拖累其名声的原因。孔子后人的曲意逢迎,范仲淹后人的投敌卖国,还有新闻中岳飞后人的滑稽表现,让祖先蒙尘。
所以说,有些时候悲剧往往不一定导向悲伤的结果,道祖张陵绵延63代,也确实应了大成若缺,算是一件好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