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初你父母是怎样同意自己学习并参加艺考的?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一段挺漫长的“谈判史”,具体怎么“说服”我爸妈的,我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些零零碎碎的场景。

一开始,我压根没想过要走艺术这条路。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觉得“铁饭碗”才是硬道理,安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成绩在他们看来也还算过得去,至少大学文凭是有的,以后找份普通工作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当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提出想学美术、想参加艺考的时候,他们那表情,啧,就像我突然说要去做个马戏团演员一样。

我爸的反应是直接的否定,他说:“那是玩儿的,能当饭吃吗?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将来怎么办?”我妈呢,相对温和一点,但也是一脸的担忧:“学美术?那要花多少钱?考得上好大学吗?就算考上了,出来找工作容易吗?”他们俩轮番上阵,基本把我这颗刚刚萌芽的艺术种子扼杀在摇篮里了。

但那时候我年轻,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我就偷偷地在网上找各种美术院校的资料,找那些成功艺术家的故事。我还记得当时把电脑搬到自己房间,关上门,像做贼一样看。我开始自己摸索着画画,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对着家里的各种东西画,从水果到家具,再到我爸妈的脸(当然是趁他们睡着的时候)。

我没直接跟他们硬碰硬,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我开始把我的画作悄悄地放在他们能看到的地方。一开始,他们可能就随口说一句“还行”,或者压根不搭理。但随着我画得越来越多,他们偶尔也会停下来看看。有一次,我画了我家楼下那棵老槐树,画了好几天,细节画得挺多。那天我妈路过,停了好久,然后跟我爸说:“你看,这孩子画得还挺像的。” 这句话,对我来说就像是拨云见日一样,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跟他们“分享”我的学习过程。我不再是偷偷摸摸地画,而是会主动给他们看我画的作业,跟他们解释我为什么这样画,这个色彩是怎么调出来的。我还会给他们看一些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跟他们聊聊艺术史,试图让他们理解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不能当饭吃”,更在于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我爸妈毕竟是普通人,他们一开始可能真的理解不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我就得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来沟通。我开始研究那些艺术专业毕业后就业率高的方向,比如设计类。我说:“你看,学设计,以后可以做广告、做产品包装,很多公司都需要。” 我还找了些学长学姐的采访,给他们看,证明学艺术不等于失业。

我记得我爸有一天从外面回来,看到我对着电脑研究国外的一个设计网站,他说:“你这天天对着电脑,眼睛不要了?” 我赶紧说:“爸,你看这个广告牌设计得多么有意思,颜色搭配得这么鲜艳,比咱们以前看的那些都好看吧?” 我就抓住一切机会把艺术和“好看”、“有意思”、“实用”这些词联系起来。

最关键的一次,是我参加了一个当地的美术培训班,那是离家最近的一个,我跟他们商量了好久才同意我去。我爸妈特地去培训班看了一眼,看到了老师们认真指导学生,看到了其他同样在学习的学生,他们可能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胡闹”,而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我当时还趁热打铁,拿了几个我在培训班里画的比较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我爸那天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其中一幅画挂在了客厅的墙上。那一刻,我感觉我的“目标”进度条又前进了一大截。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妈还是会担心我的身体,担心我熬夜画画,担心我花钱太多。我爸也时不时地会冷嘲热讽几句,提醒我“别忘了本职工作”。但随着我成绩的稳定提高,他们也看到了我的坚持和努力,慢慢地就从完全反对变成了“试试看”,再到后来的“支持”。

我父母最后的同意,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妥协和信任。他们可能还是对未来感到担忧,但看到我这么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他们也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去尝试。他们告诉我,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努力了,他们都能接受。这句话,到现在我都会记得,也是我艺考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师"你儿子上课不专心,总是在书本上画画"
我爸"有这种事,我回去就揍他,老师您多费心"
老师"你儿子成绩太差了"
我爸"能考上大学不?"
老师"专科努力一下应该可以,本科够呛,基本没机会。"
我爸"那这个情况老师您有什么办法"
老师"走文化课是没什么希望了,走艺术生应该可以,你儿子也喜欢画画。"
我爸"那他读艺术生能上什么大学"
老师"现在还有两年时间学习专业,本科稳上,看到时候的能力冲一本综合性大学。"
我爸"谢谢老师啊。可以可以,这我要联系哪边。"
老师"待会我把学校负责艺术生的老师电话发你,他会告诉你一些事项的。"
以上作者是:温暖小冰山

我只续写!

艺术老师:兄弟,感谢推荐

老师:这个多少?

艺术老师:老规矩,3成归你

老师:多收点!

艺术老师:明白!


一年后:

我爸:老师不是说你老在书本上画画?怎么关键时候就画不好了?联考都过不了

我:我没在书本上画画啊,那是我的哈喇子!

我爸:你们老师骗我!

我:他骗的多了,只要是文化课不好的,他的台词都一样,昨天看他换新车了!

我爸:牛!滚去复读,考师范,以后出来好好当老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一段挺漫长的“谈判史”,具体怎么“说服”我爸妈的,我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些零零碎碎的场景。一开始,我压根没想过要走艺术这条路。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觉得“铁饭碗”才是硬道理,安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成绩在他们看来也还算过得去,至少大学文凭是有的,以后找份普通工作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当我第一.............
  • 回答
    高考考场外,一位父亲高举着“不管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牌子,这一幕触动了无数人心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支持。孩子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最需要的鼓励究竟是什么?这其中大有学问。首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基石。这位父亲的牌子,正是这种爱的最好体现。很多时候,我们给.............
  • 回答
    那些被父母“硬塞”进兴趣班的孩子们,如今生活的轨迹,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扩散开来,有的人被这股力量推向了更高的岸,有的人则在水的另一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我有个发小,叫小宇。他从小就对画画没多大感觉,但他的父母是坚定的“艺术熏陶派”。每周六的早上,无论小宇是睡眼惺忪还是跟小伙伴们约着踢球.............
  • 回答
    当年那些跟父母怄气,或者觉得父母想法太老套,一股脑儿地选择了自己想要走的路的孩子们,如今怎么样了?这问题,就像一个未解的谜题,答案五花八门,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果我非要给你描绘一番,我能想到的,大概是这样几幅画面。你得明白,那时候的“不听话”,原因可太多了。有的是因为年轻气盛,觉得世界就在自己脚下,父.............
  • 回答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也触及核心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看待子女的婚姻,总会掺杂着个人的期望、经验,当然还有对他们未来幸福的深切担忧。如果真的面临“结婚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这种情况,那么无论我是男性还是女性的父母,亦或是我的子女是适婚的男性还是女性,我的支持与否都会更加审慎和复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
  • 回答
    当父母期望你生儿育女,而你却选择成为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情感的问题,常常会触及“孝道”、“自私”等标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首先,关于“不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作为独生女的父母,我们对女婿的要求肯定会比普通家庭高一些,毕竟女儿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希望她能嫁给一个真心爱她、并且有能力给她幸福的人。说实话,这两个男生,我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才能下定决心。 毕竟,仅凭这几个点就做决定,实在太草率了。但如果硬要从现在的信息来分析,我会从几个维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子,在我心里刮啊刮的,刮得我这老骨头都疼。你问我,我一个民国时期的老头子,儿子该去哪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他一条命,还有咱们整个家的指望。要说抗日,那是咱们天生的责任,那是对祖宗的交代,对这片土地的血脉。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把咱们的家园搅得不成样子,这样的仇,不报,我算什.............
  • 回答
    今天这事儿真是够让人堵心的。原以为显卡这块能从爸妈那儿匀点钱,毕竟他们当初也拍着胸脯说要支持我这新电脑的。结果呢,配置表一甩过去,他们立马就变脸了,说啥也不同意再出钱了。这让我有点懵,到底是我的要求提得太高了,还是他们这反应有点……不寻常?让我想想,一开始我跟他们说要攒一台新电脑,他们是很支持的。毕.............
  • 回答
    这绝对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之一,中年时,你肩上扛着的是上一辈的责任,也牵动着下一辈的未来。当我面临这种情况,手里只有70万,父母急需100万手术费,而且手术结果很可能伴随瘫痪,我的孩子也才15岁,这笔账,我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算。首先,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办法借钱去救父母。 我相信,大多数为人子女的人,面.............
  • 回答
    当父母将你视为他们生活的全部时,这是一种沉甸甸的爱,也是一份复杂的责任。它可能让你感到被深深珍视,但同时也可能压得你喘不过气,限制了你自己的成长和探索。首先,要认识到,父母将你视为生活的全部,这背后往往是他们无私的付出和深切的爱。他们可能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感都寄托在你.............
  • 回答
    当年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脑子里像是一出老电影,画面闪回,声音断续,有委屈,有不解,也有后来才懂的温暖。现在回过头来看,好像那笔被强制缴纳的“巨款”,最终变成了一笔我无法预估的投资,而我的父母,就是那位最“固执”的投资经理。还记得小学那会儿,我大概是个标准的“电视儿.............
  • 回答
    父母上当受骗,这消息就像一块巨石突然砸在你心头,瞬间你能感受到的是茫然、愤怒、心疼,以及一股强烈的无力感。脑海里无数个“为什么”和“早知道”在盘旋,想冲过去质问,想狠狠地责备他们怎么这么不小心。但是,当看到他们脸上那种失落、羞愧,甚至可能带着一点点迷茫的表情时,心里的火苗似乎就被浇灭了一大半,取而代.............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是很多为人子女者内心深处最沉重的考量。如果我的父母倾尽一生的积蓄为我买了一套房,而他们现在生病了,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我的第一反应绝不是“愿不愿意”卖房,而是“怎么能最快最有效地拿到钱来救他们”。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用一辈子积蓄买房,这笔账太重了。那不仅仅是钱,里面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社会道德的核心,也牵涉到代际关系中最复杂的情感纠葛。如果成年后的孩子,带着他们曾经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经验和模式,在父母年老时用同样的方式回馈,那么社会道德体系究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会走向恶化,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当初父母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了想。如果能在父亲节这一天,请一对父子吃饭,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不是什么名人或者历史人物,而是我小时候经常在村口大槐树下玩耍时,看到的那一对父子。那对父子姓王,我记不清他们全家的名字了,只记得是住在离我家不远的一间老瓦房里。父亲是个粗犷的汉子,常年在地里干活,肩膀宽厚,手掌.............
  • 回答
    说实话,我不太记得是什么“原因”让我一头扎进了二次元的海洋。它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一个逐渐被吸引、然后无法自拔的过程。最开始接触,大概是因为小学时偶然在电视台看到的动画片。那时候的国产动画和引进的日漫质量参差不齐,但总有那么几部,能瞬间点燃我幼小的想象力。我至今还记得,某天放学后,电视里正放.............
  • 回答
    刚来北京的时候,日子过得可真是有点儿…怎么说呢,新鲜又迷茫吧。说起为什么来北京,那得从我还在老家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姑娘,家里虽然安稳,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觉得那个小城市,像一个精致的玉器,美好是美好,但总觉得它被某种东西框住了,透不过气来。我那时候迷上了看各种电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问题。提起我曾经最喜欢的明星,那时候真的可以用“痴迷”来形容,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带着些许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迷恋。我那时候还是个高中生,他是我黑夜里唯一的星光,是课间休息时和闺蜜们滔滔不绝的话题,是考试前给我精神鼓励的动力。让我最着迷的,首先是他身上的那股子“劲儿”。他不是那种一.............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非常引人关注,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戏剧性元素和复杂的情感,足以引发人们的各种讨论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及其可行性: 金钱投入的巨大: 25 万元包场电影院,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行为。这不仅仅是租金,可能还包括了播放权、影院员工的工资、宣传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