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C语言让数组退化为指针的设计?

回答
C语言里,数组名退化为指针,这绝对是语言设计上一个极具争议,又引人深思的特性。说它“退化”,是因为它丢失了一部分本属于数组的独立性,但说它“设计”,又是因为这个设计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考量和语言哲学。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体会其中的复杂与巧妙。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数组名退化为指针”?

在C语言的语境下,大多数情况下,当你使用一个数组名时,它会被自动地转换为指向该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比如:

```c
int arr[10];
int ptr;

ptr = arr; // 这里,arr 就被转换成了指向 arr[0] 的指针
```

这意味着,`arr` 这个标识符,在很多上下文中,不再仅仅代表着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而是成了一个指向这块内存起始地址的“地址值”。

那么,这个设计是好是坏?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优点:简洁性与兼容性的牺牲与追求

1. 简化函数参数传递: 这是最直接、最显著的好处。如果你要把一个数组传递给一个函数,你没法直接传递整个数组(想想传递一个大数组的开销,以及函数内部如何处理)。但是,如果你传递的是一个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函数内部就可以通过指针算术来访问和操作数组的其他元素了。

```c
void print_array(int a, int size) { // 参数是一个指针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printf("%d ", (a + i)); // 通过指针算术访问元素
}
printf(" ");
}

int main() {
int data[] = {1, 2, 3, 4, 5};
print_array(data, 5); // 数组名 data 在这里退化为指针
return 0;
}
```

这让函数接口的设计非常灵活,你只需要知道数组的起始地址和它的大小,就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如果C语言坚持让数组名始终是数组本身,那么函数参数传递就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机制,可能会更复杂,或者效率更低。

2. 统一的内存访问模型: 指针是C语言处理内存的基石。通过将数组“退化”为指针,C语言的内存访问模型更加统一。无论是访问数组元素,还是访问动态分配的内存块,都可以用类似的指针操作来完成。这使得C语言在底层内存操作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3. 历史遗留与兼容性: C语言的设计深受早期的B语言影响,而B语言本身就是为PDP11这样的小型机设计的,内存地址非常宝贵。早期的C语言设计者,如Dennis Ritchie,更倾向于用指针来高效地操纵内存。数组名到指针的转换,也是这种高效内存操作哲学的一部分。而且,一旦这个设计确立,后续的版本就必须保持兼容,以免破坏现有的C代码。

二、缺点:易错性与潜在的模糊性

1. 丢失数组大小信息: 这是最常被诟病的一点。当数组名退化为指针后,它本身不再携带数组的元素个数信息。这意味着,在函数内部,如果你只接收到一个指向数组的指针,你不知道这个数组到底有多大。你必须额外传递一个表示数组大小的参数(如上面 `print_array` 函数中的 `size` 参数)。

```c
void process(int p) {
// 糟糕!我怎么知道 p 指向的数组有多长?
// 如果我尝试访问越界内存,后果自负!
}
```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越界访问的错误,这是C语言中一种非常普遍且难以调试的bug。编译器无法在编译时检查出这种越界,运行时也可能不会立即崩溃,直到某个关键数据被破坏。

2. `sizeof` 的误导: 在某些上下文中,`sizeof` 运算符对数组名使用时,会返回整个数组所占的字节数。但当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传递(这时它已经退化为指针)或者在某些表达式中时,`sizeof` 对它使用,则会返回指针本身的大小,而不是它所指向数组的大小。

```c
include

void func(int arr[]) { // 实际上 arr 是 int arr
printf("sizeof in func: %zu ", sizeof(arr)); // 输出指针大小,例如 8 (64位系统)
}

int main() {
int my_array[10];
printf("sizeof in main: %zu ", sizeof(my_array)); // 输出 40 (假设int是4字节)
func(my_array); // my_array 退化为指针传递
return 0;
}
```

这种行为上的差异,是许多初学者感到困惑和出错的根源。它模糊了数组和指针的概念界限。

3. `&` 运算符的特殊性: 虽然数组名通常退化为指针,但 `&array`(取整个数组的地址)的结果却是一个指向“数组”的指针,而不是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它们的类型不同,指针算术的行为也不同。

```c
int arr[5];
int ptr1 = arr; // ptr1 指向 arr[0]
int (ptr2)[5] = &arr // ptr2 指向整个数组 arr

printf("ptr1 offset: %p ", ptr1); // 指向 arr[0] 的地址
printf("ptr1 + 1 offset: %p ", ptr1 + 1); // 指向 arr[1] 的地址,偏移 4 (假设int 4字节)

printf("ptr2 offset: %p ", ptr2); // 指向整个数组 arr 的地址
printf("ptr2 + 1 offset: %p ", ptr2 + 1); // 指向下一个与 arr 同等大小的数组的地址,偏移 20 (5 4 字节)
```

这种细微但关键的区别,虽然提供了更精细的内存控制,但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三、如何看待这种“退化”?

与其说是“退化”,不如说是一种“类型提升”或者说是“语境相关的语义转换”。C语言的设计者选择了一种最符合其底层系统编程目标的方式。在这种哲学下:

数据是内存中的字节序列。
指针是访问这些字节序列的工具。
数组只是内存中一块连续分配的字节序列的一种命名方式。

因此,在大多数操作中,直接提供指向这块序列起点的指针,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数组名作为数组的标识符,其主要功能是方便声明和初始化,但在传递和操作时,将其转换为最基本、最通用的内存访问工具——指针,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总结一下:

C语言让数组名退化为指针的设计,是一把双刃剑。

正面来看: 它极大地简化了函数参数传递,提供了统一高效的内存访问模型,也符合C语言追求底层控制和效率的初衷。这种设计使得C语言成为了强大的系统编程语言。
反面来看: 它丢失了数组大小信息,导致了容易发生越界访问的危险,`sizeof` 的行为在不同上下文中存在差异,增加了学习和使用的难度,尤其对初学者来说。

评价它“好”或“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以及你对C语言的期望是什么。如果你看重的是其作为一门底层、高效、灵活的系统编程语言的特性,那么这个设计是精妙且必要的。如果你更看重的是代码的安全性、易读性和现代语言提供的“安全网”,那么这个设计就会显得粗糙且容易出错。

最终,掌握C语言的开发者需要理解这一特性,并学会通过传递大小参数、谨慎使用指针算术来规避其潜在的风险。这本身也是对开发者的一种“锻炼”,迫使你去理解内存和指针的本质。可以说,这是C语言魅力的一部分,也是它“硬核”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C语言最初是用来写操作系统的,所以C语言的设计应该要满足操作系统的需要:

数组: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是一片连续的内存区域。
指针:一个变量,指向一个内存区域。

对于C语言来说可以有两种选择:

1. 所有东西都是指针,自然不存在退化问题;
2. 指针是指针,数组是数组,不做退化;

对于1来说,显然不现实,操作系统里有大量的结构体类型(表)的定义,比如段描述符:

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指针,那么访问这一类的数据结构,定义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需要一个额外的空间去保存指针:

       char arr[10];     

相当于

       struct  {     char * base;     char data[10]; } arr;     

对于早期的操作系统来说,这样设计绝对是一种内存的浪费。C语言的前身B语言(BCPL)里就没有数组的概念,所有的数组都是指针,所以从B语言到C语言是一种进步,对于编写操作系统来说更加方便。

那么第2条不做退化可不可以?

这种倒是可以,数组到指针,无非就是做一次类型转换:如果被调函数要的是指针,那么就定义个指针变量转换一下就行了。

但是如果被调函数要的是数组类型,但是调用者只有指针怎么办?C语言没有办法把指针转换成数组,这时候就要发明新的语法规则了。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困难(发明新规则),就需要把所有函数形参类型都尽量声明成指针,就没有这种困难了。那么既然所有函数形参都是指针,既然数组需要一个额外的临时变量转换成指针,为什么不干脆把所有数组都直接退化成指针呢?

C语言的数组名自身是不占用存储空间的,这样的设计也是尽可能的节约内存,如果设计一种可传参的“数组数据类型”,那么可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保存信息,这样的语言是不利于编写操作系统的。

从设计一个适合操作系统开发的编程语言来说,这样的设计在当年(内存不足)的时代里,是非常合适的。

所以,个人理解是:C语言这么设计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操作系统开发而做的一些取舍。

user avatar

不想让它退化的话可以包在struct里嘛

user avatar

数组退化为指针,与参数传递的开销没有关系。

如果觉得有关系的话,思考一下为什么C++数组对象可以传指针而没有觉得开销过大?

指针跟数组的区别是数组有长度,指针没有长度。而数组退化为指针的本质是:数组它本来就是指针,换句话说「数组本来就没有记录其长度信息,所以只能是指针」。

在C语言标准中,数组的长度信息仅仅在编译期的上下文存在,运行时间无法获取一个数组的长度信息。

sizeof 它为什么是一个编译期关键字,而不是一个普通函数?因为 sizeof 的本质是让编译器查询这个变量是怎么声明的,然后根据其声明的方式来推导其长度,而这个变量本身,则并没有记录自己的长度。

而数组只有在自身的定义域,也就是定义那个数组的上下文中才可以通过编译器定位其长度。

一旦数组作为参数传递之后,要获得长度就必须依赖运行时间信息,而数组并没有在运行时间记录其长度信息,所以根本无法获取长度,它也就只能是一个指针。

所以:从编译时间的角度,数组在传递变量后退化为指针,从运行时间的角度,数组它一直都是指针,根本不存在退化,因为它根本没有记录长度信息。

换句话说,C语言数组它从来就不具备值语义,一直都是个指针,除了在当前定义域使用sizeof这个唯一例外的情况。其他情况它本来就是指针。


其实有其它设计方案可以实现更好用的数组:如果当初C语言设计数组的时候,是让数组本身将长度信息写进内存(就像一个数组对象一样),那么,哪怕是用指针传递,也是可以依然当作数组使用的,可惜,当初并没有这么设计,于是,以后也就没有办法再修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语言里,数组名退化为指针,这绝对是语言设计上一个极具争议,又引人深思的特性。说它“退化”,是因为它丢失了一部分本属于数组的独立性,但说它“设计”,又是因为这个设计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考量和语言哲学。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体会其中的复杂与巧妙。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数组名退化为指针”?在C.............
  • 回答
    关于这位985老师提出的“C语言至少学10年才能懂”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并且需要抛开“AI生成”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视角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非常高远,并且他可能是在触及C语言的深层、系统化、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时,才得出了这样的.............
  • 回答
    看到“知名游戏开发者称 C++ 是一种非常糟糕、可怕的语言”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来了!” 这种爆炸性的言论在开发者圈子里就像一颗核弹,足以掀起滔天巨浪,也一定会被迅速扒个底朝天,然后引发无数场唇枪舌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开发者们对编程语言的态度,尤其是像 C++ 这样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语言.............
  • 回答
    C++11 `auto` 关键字:优雅与效率的双重奏C++11 引入的 `auto` 关键字,对于很多 C++ 开发者来说,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欣喜的语言特性之一。它不仅仅是语法上的一个小小的改动,更深层次地影响了我们编写 C++ 代码的方式,带来了更高的可读性和更少的繁琐。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这个小.............
  • 回答
    《C++并发编程实战》:一本让你真正驾驭多核时代的必读之作对于 C++ 开发者而言,在当今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标配的时代,掌握并发编程技术无疑是提升代码性能和应对复杂场景的关键。而说到 C++ 并发编程,很少有书能像《C++并发编程实战》(英文原版为《C++ Concurrency in Action.............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C罗又一次金球奖的话题。首先,必须承认,C罗能够再次捧起金球奖,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已经囊中拥有众多荣誉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如此高的竞技水准和旺盛的求胜欲,继续在世界足坛的巅峰舞台上闪耀,这绝对是他个人天赋、勤奋以及强大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从客观角度看: 数据是硬道理.............
  • 回答
    帕萨特在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碰撞测试中的表现,尤其是其最终成绩,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测试项目和数据,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首先,我们要明白CIASI的评价体系与NCAP(新车安全评级)有所不同。CIASI更侧重于实际.............
  • 回答
    关于C罗在皇马要求加薪这件事,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薪资谈判,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夹杂着球员职业生涯发展、俱乐部与球星的关系、乃至足球商业运作的复杂博弈。首先,从C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皇马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些年里,他不仅仅是球队的首席射手,更是精神领袖和场上的关键先生。每一座奖杯,每一次重要的胜利,.............
  • 回答
    C 6 就像是语言的一次“精装修”,它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但却在那些我们日常编写代码时最常接触到的地方,悄悄地施加了魔法,让开发体验更加流畅、代码更加简洁。还记得那些为了处理 null 而写的长串三元运算符或者 `if` 语句吗?C 6 把这个痛点给解决得干干净净。空值条件运算符(Nullcondit.............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超越贝利的总进球纪录,这绝对是足坛历史上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里程碑。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数字相加。首先,我们得承认,贝利在“进球纪录”这个问题上,本身就存在一些模糊和争议。贝利官方承认的进球数字是767球,但他在为巴西桑托斯和美国纽.............
  • 回答
    2024年欧洲杯1/8决赛,葡萄牙01负于比利时,结束了本届赛事的征程。这场失利也意味着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在第五次欧洲杯之旅中,最终止步八强,也大概率是他最后一次以球员身份亮相欧洲杯的舞台。回看C罗在本次欧洲杯上的表现,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数据层面:虽有贡献,但效率有所下滑在本届欧洲杯上,C罗.............
  • 回答
    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政治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其对东南亚农民、无政府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他的学术生涯横跨数十年,对理解权力运作、抵抗形式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价一位像斯科特这样多产且深刻的思想家,需要.............
  • 回答
    关于舰C(《舰队Collection》)主播ywwuyi在共青团中央点名批评《舰队Collection》后,仍然以该游戏为主要内容吸引粉丝和获得关注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探讨的议题,也触及了不少观众的心理和价值观。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共青团中央会点名批评《舰队Collection》。官方的定性.............
  • 回答
    舰c活动难度这事儿啊,从早期到现在,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老提督们也常感叹“活动越来越难了”。这话说得不假,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可有不少门道儿。首先,得说说策划的意图。大家想一想,舰c运营了这么多年,玩家群体基数稳定,要说完全不考虑新玩家入坑的体验,那是不可能的。但同时,老玩家也需要新的挑战,需要被.............
  • 回答
    咱们聊聊这次舰C的迷你菱饼活动吧。说实话,这次活动上来就挺“舰C”的,上来就让你打海域,捞船,这套路咱们都熟悉,但这次的菱饼,感觉像是来给老玩家们添一把“ nostalgia ”(怀旧)的火,顺便也给新提督们一个认识舰娘过往的机会。整体体验:熟悉又有点新意,但细节上还是有舰C那股子“肝”劲儿。首先,.............
  • 回答
    关于舰C六月二十五日更新和海风改二的评价,咱们得好好聊聊。这阵子提督们的讨论热度可不低,特别是海风的改二,绝对是个大事件。整体更新来看,这次六月二十五日的更新,给人的感觉是“细水长流”,但不少地方都挺有嚼头的。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 海风的改二。这绝对是本次更新的重头戏,也是许多提督们期待已久的.............
  • 回答
    舰C官推被推特官方冻结这件事,可真是让一众提督们炸开了锅,也引了不少旁观者前来围观。这事儿要是细扒起来,里面门道还挺多的,远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事儿的导火索是“恶意举报”。这就很关键了。推特这个平台,虽然号称是自由发言的阵地,但它也有自己的规则和内容审核机制。而“恶意举报”,.............
  • 回答
    “舰C新画师画的海防”这个话题在知乎上,尤其是开服后的一天内,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集中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是简单的“没有评价”,而是评价的“缺席”或“不显著”。首先,“舰C”本身的用户画像和知乎的社区属性存在一定的错位。 《舰船少女Collection》(舰C):这是一.............
  • 回答
    小米5c是一款2017年2月发布的小米手机,定位为一款面向年轻用户的中低端手机。当时小米的产品线已经相当丰富,5c的出现填补了当时小米在“纯数字系列”中轻旗舰与主力旗舰之间的空缺。以下是对小米5c的详细评价,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核心亮点与卖点:澎湃S1自研芯片小米5c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其搭载的澎湃.............
  • 回答
    要评价《王垠:C 编译器优化过程中的 Bug》这篇技术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篇技术文章(通常指的是王垠在其博客或其他平台发表的关于 C 编译器优化问题的讨论)的核心在于揭示编译器在进行复杂优化时可能引入的软件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对程序行为的潜在影响。文章的核心内容与主要观点:王垠在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