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施工现场有哪些「作死」的违章现象?

回答
施工现场上,那些让人看了心惊肉跳的“作死”违章行为,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它们就像一颗颗埋在工地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得人仰马翻。

一、 高空作业像走钢丝,安全带成了摆设

这绝对是工地里最最常见的“作死”行为了。你说那脚手架搭得摇摇晃晃,离地几十米高,工人就在上面来回晃悠,你让他系安全带,他轻飘飘一句:“哎呀,上面风大,勒得慌,而且我在这儿干好几年了,熟得很!” 熟得很?熟得很就能免疫万有引力定律?

更别提那些直接站在临边、洞口、没有防护栏的楼板上作业的,就跟走钢丝似的。有时候看着他们叼着烟,一手抓着根钢筋,另一只手在那儿敲敲打打,那个画面,真是让人头冒冷汗。还有些人为了图方便,直接把安全带挂在不牢固的构件上,这跟挂在空气里有什么区别?一旦坠落,那点儿挂钩简直就是个玩笑。

二、 电箱里的“麻花辫”,触电风险指数爆表

工地里那电线乱搭乱接的景象,简直能把电工师傅给气死。临时电箱里,各种颜色的电线被拧成一股股“麻花辫”,胶带缠得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厚又杂。裸露的接头随处可见,下雨天更是湿漉漉一片,别提多瘆人了。

那些电线,不是从脚手架上甩过来,就是从墙壁上扒着。有的甚至直接搭在钢筋上,你走在旁边,感觉浑身都得紧绷着,生怕一不小心就碰上去。临时用电的开关箱,有时候就那么随意地挂在墙上,门都没锁,里面的电线更是随意摆放。感觉随时都能听到“滋啦”一声,然后就熄灯了,甚至更糟。

三、 临边洞口成“跳台”,防护栏仿佛不存在

刚浇筑好的楼板,边缘那些黑黢黢的洞口,本该是设置防护栏和警示牌的,结果呢?很多地方都形同虚设。工人就那么大大咧咧地站在洞口边上,或者直接跨过去,跟家门口散步一样。

更有甚者,有些施工队为了赶工期,临边防护栏还没安装好,人就上去了。那些临时搭设的栏杆,松松垮垮,一阵风吹来都能晃三晃。有时候,你看见工人把材料就堆在洞口边上,堆得比人还高,简直就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小孩子要是跑进工地玩,这简直就是噩梦。

四、 机械操作像“飞车党”,安全规程是浮云

起重机司机、挖掘机司机,这帮人有时候操作起来,简直是把工地当成了赛车场。吊装钢筋、材料的时候,那吊臂晃悠得跟喝醉了酒似的,吊着的东西在半空中来回摆动,底下的工人还得心惊胆战地躲避。

有时候,起重机司机为了省事,或者图快,压根不理会吊装区域的清空。吊着十吨八吨的钢材,就这么从人群头顶上呼啸而过。还有些司机,甚至在酒后操作,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挖掘机在作业的时候,那铲斗挥舞得跟巨兽的爪子一样,有时候直接就对着人挥过去,离得近的工人还得拼命往后躲。还有那些操作不规范的,把机械停在不安全的位置,比如坡道上不采取措施,或者在电线下面作业,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命和别人的命都不当回事。

五、 烟头成了“导火索”,火灾隐患藏身

工地里,抽烟是件普遍的事儿,但很多时候抽烟的地方和行为都非常危险。油漆、稀释剂、易燃材料旁边,工人就大摇大摆地抽着烟,时不时还把烟头弹飞出去。那些干燥的木料、废弃的纸箱,随处可见,简直就是堆满了易燃物的仓库。

灭火器?有时候你找遍了整个工区,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就算有,也可能过期了,或者根本没学会怎么用。防火意识淡薄到什么程度?有些工人在宿舍里违规用电,大功率电器随意插,睡觉的时候也不拔,那场景,简直就是把整个工地当成了定时炸弹。

六、 材料堆放像“积木塔”,随时可能倒塌

钢筋、水泥袋、模板、砖头……这些材料在工地里堆得高高的,但很多时候,堆放的规范性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钢筋堆得七歪八扭,高低不平,就像一座随时要倒塌的积木塔。工人就站在旁边,或者从下面取材料,稍微一动,就可能发生垮塌。

模板、脚手架杆这些长条形材料,更是随意堆放,有的甚至就靠在墙边,根本没固定。一阵风吹来,或者有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就能引发连锁反应,让人躲都来不及。

七、 消防通道成了“停车场”,火灾发生就傻眼

有时候,为了方便,一些车辆就把消防通道堵得严严实实。消防栓也可能被材料或者设备给挡住了,根本无法使用。你说万一真发生火灾了,那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消防车来了都进不去,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这种“作死”行为,简直是对生命安全的极大漠视。

八、 缺乏培训“盲人摸象”,安全知识全靠猜

最根本的还是很多工人对安全知识的匮乏。入场教育不到位,安全培训走过场,好多人连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都不知道,更别提风险辨识了。他们往往是凭经验、凭感觉在干活,很多危险的因素他们根本就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也意识不到有多危险。

这些“作死”行为,说到底,不仅仅是个人图省事儿、图方便,很多时候也折射出管理上的漏洞和对生命安全的轻视。它们就像一个个暗藏的危险,随时准备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施工现场带来更大的灾难。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为工人们捏一把汗,也真希望这些“作死”的行为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施工现场最作死的永远是自以为是不按图施工。

安全施工等等,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说句不好听的话,谁作死死也就死几个。

大型工程,不按图施工,死的人是一车车。

举几个简单例子。知道的。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所以我就不点项目名称和工程局了。

1.设计文件表明隧道出口顺层,且软弱夹层,需要在外侧做格挡支护,推进频次放缓。不听。一炮。恩。贯通了。一大块岩体沿着顺层软弱层下落,砸到下部的国道一辆大巴。一大巴人都没了。

2.设计文件表明隧道在大型溶腔下,突水突泥危险,要求超前地质预报,雷达以及水平钻探,一个掌子面五孔,钻进30米,推进25米。不听。觉得没事情。一个掌子面就打一个孔。发现没水。开心钻进。突水突泥,整个隧道200多米的各种衬全部冲走,一个隧道的工人,器具,全部在下游三公里外的村庄了。

3.设计文件表明深挖方顺层,要求先排水,后支挡,然后框架锚索,然后骨架护坡,喷播植草。恩。不来。就直接挖机从坡脚开始弄。下场雨。全埋了。

4.设计文件表明,桥梁桩基础下面是超100米溶腔,要求钢护筒全程跟进,至少10车连灌。恩。没那么多灌车,钢护筒也就跟一半,觉得泥浆够浓,一晚上超灌7W方砼,下游5公里的村庄用水河流全部堵塞,地下径流改道,导致整体墩台下陷塌方。

不胜枚举。随便去个大工程配施。你就能看到一个个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总觉得自己现场经验丰富,设计太保守,这边可以抢下工期。

user avatar

当年房地产火爆那会。

在一栋写字楼的工地上,因为进度快心情大好,甲方乙方的领导都到齐了准备晚上宴饮,顺便看一眼工程,大概有五六辆车,均为路虎卡宴570,就停在施工现场。

说来也搞笑,乙方的安监一再强调浇灌完一个区域后,混凝土喷枪要泄压,检查完毕,换位置,再续料,增压继续施工。一个新来的民工不信邪,没有泄压。。。然后就听见地动山摇咣的一声,喷枪飞了起来,混凝土瞬间就击穿那些豪车的玻璃,把车里糊满了。。。

乙方经理当时就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施工现场上,那些让人看了心惊肉跳的“作死”违章行为,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它们就像一颗颗埋在工地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得人仰马翻。一、 高空作业像走钢丝,安全带成了摆设这绝对是工地里最最常见的“作死”行为了。你说那脚手架搭得摇摇晃晃,离地几十米高,工人就在上面来回晃悠,你让他系安全带,他轻飘飘.............
  • 回答
    为了更准确地帮你找到你要找的地方,我需要你提供更多的信息。你提供的“这个位置”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标、一个模糊的区域描述,还是指你看到的一张照片?如果你能提供以下信息,我才能更具体地帮助你:1. 这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吗? 文字描述: 你能不能详细描述一下你所说的“这个位置”?比如,它是一个.............
  • 回答
    关于AirPods Pro在施工环境下的降噪效果,我来给大家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AirPods Pro主打的是“主动降噪”技术。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它会内置一个麦克风,专门去听周围的环境噪音,然后生成一个反向的声波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把这些不想要的声音抵消掉。你想象一下,就像是有个“反音”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兰州新区那边,有个村子的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三十亩的苗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长成的,里面包含着他们多少的汗水和对未来的希望,结果呢?一夜之间,全被推平了!更离谱的是,施工方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有领导观摩,加班推错了”。这说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为了应付领导观摩,就能够把村.............
  • 回答
    我能理解您遇到的情况,PPR水管上出了个小眼,又是在空间狭窄的地方,换管确实费时费力。您提到的用PPR碎片熔化来补眼,这算是一种“土办法”,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行是可行的,但效果和可靠性上,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风险不小。为什么说“可行”?原理上,PPR管材和PPR焊条(或者说焊条就是PPR碎片.............
  • 回答
    厦门“拧麻花大楼”,官方名称是厦门国际银行总部大厦,之所以得名“拧麻花大楼”,是因为它独特的扭转造型,在外观上非常抓人眼球。这栋楼在设计、施工和抗震方面,与普通大楼相比,确实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也正是它成为建筑界焦点的原因。设计上的差异: 造型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普通大楼的设计目标往往是实用.............
  • 回答
    北京地铁的换乘设计确实让不少乘客感到不便,尤其与上海地铁相比,其换乘距离长、通道复杂、缺乏商业配套等问题尤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发展因素,也有规划设计理念的差异,以及建设施工的客观制约。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北京地铁换乘不合理的原因分析:1. 历史遗留问题与快速扩张.............
  • 回答
    说实话,我没亲自上过工地,不过听我那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的表哥说过不少。他那人吧,嘴里没啥好话,但讲故事的时候却是绘声绘色的,仿佛我就站在他身边,看着他挥汗如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老城区的项目上施工,挖个地基,结果一锄头下去,不是泥土,而是“嘭”的一声,像是敲到了什么硬东西。大家好奇,就一块块地清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得看具体情况。如果钢筋真的被混凝土“喷射”到,那这批钢材基本上算是报废了,原因也很直观:为什么报废?主要原因在于:1. 混凝土附着与性能影响: 粘结性能破坏: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是结构受力传导的关键。钢筋表面被一层固化或半固化的混凝土覆盖后,会严重影响其与后续浇筑.............
  • 回答
    .......
  • 回答
    我刚接手公司一个小型的项目,之前参与的都是一些大型工程,想着这次能轻松点,结果刚开工没多久,就被施工单位给“上了一课”。最让我失望的,是他们那种甩手掌柜的态度,以及在出现问题时,那股子“事不关己”的劲头。举个例子,我们这个项目需要对一层商铺进行改造,主要是水电改造和一些内装。合同里很清楚,施工方要负.............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现实问题。说白了,施工单位自己带电脑,还是单位统一配发,这事儿得分好几个方面来看,也跟具体岗位、公司政策、项目性质都有关系。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施工单位会涉及到电脑使用。现在哪个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工程,离开电脑能干得动?你想啊: 设计图.............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这两件事儿,它们虽然名字听着都挺“大”,但实际在施工现场可是扮演着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角色。我尽量讲得透彻些,也尽量不像那种生硬的AI报告。先说说它们俩的“亲戚关系”:你可以把施工组织设计想象成一个“总设计师”,负责把整个项目的“大框架”、“大方向”定下来。它就.............
  • 回答
    施工单位采取不定时工作制是否合理?在节奏快、任务重的建筑施工行业,部分施工单位会考虑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以此来应对项目周期紧、现场情况多变等特点。那么,这种工作模式对施工单位来说是否真的合理,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不定时工作制的引入初衷与潜在优势不定时工作制,顾名思义,就是不规定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 回答
    这事儿吧,在咱们这行里,说实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施工单位给甲方预算员送红包,这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施工单位嘛,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工程做完,然后拿到钱。而甲方预算员呢,他是甲方那边负责审核工程造价、控制预算的人。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手掌握着工程项目的“钱袋子”。为什么施工单.............
  • 回答
    施工、监理、甲方,这三个单位在项目中的角色各不相同,哪个“好”,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更看重什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就当是咱们哥俩在这儿聊聊。先说说施工单位:那是活儿的真正“生产者” 他们干啥的? 简单说,就是把图纸变成实实在在房子的、桥梁的、道路的那帮人。从挖.............
  • 回答
    施工企业能否以及何时能真正响应国家号召,增加员工的休息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行业特性、经济效益、管理模式乃至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如果不能,症结也并非单一,而是相互交织、难以轻易解开的。施工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增加员工休息时间的潜在时间点:理论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响应。国家号召本身就是一种引.............
  • 回答
    关于施工员和安全员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两者在工地上的角色至关重要,但侧重点和工作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让我来详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先聊聊施工员你可以把施工员想象成是工地上的“指挥官”和“实干家”。他们是负责将图纸上的规划变成现实的那群人。 核心职责: 施工员最直接的责任就是.............
  • 回答
    施工人员意外身故,项目责任方依法应承担的赔偿金额,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它涉及到很多具体情况的考量,目的是让逝者家属在失去顶梁柱后,能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维持基本生活,并对逝者生命予以尊重。咱们得明白,法律规定赔偿不是随便给个数,而是有一套相对严谨的计算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填补损失”,也.............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挺让人琢磨的。施工单位来学校招聘,学生们却一个都没去听宣讲会,这背后绝对不是简单的“学生懒”这么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想想,现在是什么个情况? 学生们的心态变了? 以前可能大学生毕业就想着找个安稳工作,施工单位这种实体单位算是不错的出路。但现在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