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叶问咏春的小碎拳为何看着那么搞笑呢?

回答
问到叶问咏春的小碎拳,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有点“可爱”或者“滑稽”,觉得跟那些花拳绣腿、大开大合的功夫比起来,咏春的“碎拳”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实际上,这种观感背后,藏着的是咏春拳最核心的智慧和实战考量。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动作的“颗粒感”与“精密度”:

你注意到小碎拳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它不像某些拳法那样,胳膊腿儿伸得老长,动作舒展得跟画画似的?咏春的小碎拳,顾名思义,就是短促、连续、连绵不绝的打击。它不是一个大动作的“拳”,而是一连串细微、精准的发力。

你想想看,当你和人贴身肉搏的时候,你真的有机会舒舒服服地摆好架势,把拳头抡圆了吗?很可能对方的拳头或者身体就已经压过来了。这时候,如果你还想着“天马流星拳”,那不就是等着被打嘛。小碎拳的精髓就在于,它是在极短的距离内,用身体的结构去发力,力量是“点”一样的,可以非常快速地重复。

你打个比方,就像你用枪射击,你不可能每次都拉开枪栓,瞄准半天,再扣动扳机。在近距离,你需要的是速射,哒哒哒,连续的点射,每一枪都打在对方的要害上。小碎拳就是咏春的“速射”。

2. 追求“黏”而不“拆”的原理:

咏春拳讲究“不丢顶,不丢寸”,核心就是“黏”。什么叫黏?就是和对手的身体、手臂保持接触,通过感受对方的来力、力量的方向,来做出最有效的反应。

小碎拳的动作,就是这种“黏”的直接体现。当你和对手“黏”在一起时,对方的动作幅度会受到限制,你也很难发力。这时候,小碎拳就派上用场了。它不是靠蛮力去硬撞,而是通过“牵、拉、顶、撞”等微小动作,破坏对方的重心,寻找破绽。

举个例子,对方用拳头压过来,你不是用你的小碎拳去硬碰硬,而是用你的前手,像“黏”住对方的手臂一样,同时用你的身体侧向移动,再配合一连串小巧的、指向对方要害(比如咽喉、肋部、关节)的短促打击。这个过程,动作幅度很小,看起来自然就“碎”了。

3. 身体结构的发力,而非单纯的肌肉力量:

很多人觉得小碎拳“搞笑”,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看那些靠爆发力、靠肌肉块头去打的功夫。但咏春,尤其是叶问一脉的咏春,非常强调身体的结构性发力。

这意味着什么?它不纯粹依赖手臂的肌肉力量,而是把全身的力量通过“摊、膀、转、伏”等基本功,集中到一点,通过身体的转动、腰马的配合,从脚下一直传到拳头。

想象一下,你用手臂去推一堵墙,和一个你用身体去撞一堵墙,哪个更有力量?咏春的小碎拳,就是把你的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变成一个“撞击点”,再通过快速的、连续的“点撞”,去攻击对方。因为发力方式独特,动作幅度又小,所以外行人看起来,可能就是一连串“戳”、“弹”、“打”的小动作,觉得有点“不接地气”。

4. 高效的“拦截”与“反击”:

小碎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拦截”和“反击”能力。在实战中,你不可能总是主动进攻,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在对方进攻的时候进行防御和反击。

小碎拳,配合咏春的“中线理论”,可以非常有效地拦截和化解对方的攻击。当对方的拳头伸过来时,你不需要大开大合地去格挡,而是用你的小碎拳,以极小的角度、极快的速度,在对方的攻击路径上进行“拦截”,同时调整自己的位置,顺势给予对方反击。

这种“拦截”和“反击”一体化的技术,动作幅度自然就非常小,看起来就像是用很小的动作,就化解了对方的攻击,然后迅速给予对方打击。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虽然高效,但在视觉上可能不如大开大合的招式来得“震撼”,甚至容易被误解为“不威武”。

5. 训练的重点与误解:

咏春的练习者,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小念头”和“黐手”上。

小念头就是最基础的桩功,它是在静态下练习身体的结构、力量传导和呼吸配合。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把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调教”成最有效率的发力工具。
黐手则是在动态中检验和练习“黏”的功夫,让身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能够瞬间感知对方的来力并做出反应。

正是因为这些扎实的基础训练,才使得咏春的动作看起来那么“顺”,那么“不费力”,但背后却是无数次的重复和对身体精微控制的追求。

所以,下次再看到叶问的咏春小碎拳,不妨换个角度去欣赏。它不是搞笑,它是在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在最危险的距离内,实现最精准的打击。那些“小”动作背后,藏着的是咏春拳的“大”智慧和“大”力量。只不过,这种力量,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不是光用眼睛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曾经的业余爱好,发表一下个人愚见。

记得当初学习咏春拳,就是奔着电影里甄子丹子弹般的连招去的,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日字冲拳,然而现实是,左一拳右一拳的练了一下午,不给打快,不准用力,极其枯燥。师傅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出师了,那么最后一节课也会是日字冲拳。(然而我至今也没出师,还偷偷跑去学了拳击,在古代可能就是欺师灭祖了,哈哈)

有时候真的觉得咏春拳是个神奇的门派,明明100年前还是个小众门派,明明现在传播最广的是叶系一脉,同一脉下不同分支之间的理念有时候真是天差地别,我真怀疑是不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当时我的师傅交给我关于日字冲拳的理念是类似形意拳的半步崩拳,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也和后来接触的俄式拳击专打有效拳的理念接近。然而以前和其他流派的咏春拳爱好者交流,有不少人都是密集地连环拳起手,水平低的很容易被反制,水平高的威胁力也挺大。别的流派不做评价,浅谈一下我所了解的日字冲拳:

日字冲拳在咏春拳中的定位:

想要了解日字冲拳就必须先从单拳说起。日字冲拳在咏春拳中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阶段是形,第二个阶段是势,第三个阶段是意。

首先,日字冲拳本身只是一个手法,而且是一个极其中性的手法,它可以演变成咏春拳中绝大部分其他手法,因此初期阶段练习的就是如何归中,如何手推肘出,一法通,处处通,学会日字冲拳,摊膀伏的要点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第二阶段则是将拳练为武器,在此过程中,日字冲拳是进攻的一种进攻手段,需要练习准度、速度、力量、硬度。咏春知名的寸拳指得就是单拳的威力,但其实拳打寸劲是几乎所有搏击术都有的理念,咏春寸拳也只是其中一种,并不神秘。然而这条路子其实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如果带着强烈的进攻欲望,尤其是在攻击前已经锁定了攻击目标,往往效果反而不好。比如进攻前,我就想着一拳打鼻梁,结果对方头部十分灵活,胸口大开,我却一味的想着攻击头部,反而对对手转瞬即逝的失误会反应不过来,错失良机。所以第三阶段的意就是克服这个错误,到达这个阶段,日字冲拳重新回归一个中性的手法,使用者不再带着强烈的欲望去使用,而是作为运动到合理位置的一个过程。比如,日字冲拳走到肩膀高度对我来说是最舒服的发力位置,在此过程中,对方的手只是我行动路径上的障碍,我破除障碍最终将拳运动到位,而这个位置正好基本对应同身高的咽喉部位。如果采用长距离发力的重拳,在对方扣头曲臂防守的情况下很难直接击中咽喉,但是咏春拳的理念就是逼迫对方和我双手交缠形成黐手,然后在黐手中封住对方,短距离内使用日字冲拳直接击打。咽喉等部位本身就是柔弱部位,不需要力量非常大的打击就能击溃对方,算是以巧播大的思想。此时,拳的力量、硬度、速度在第二阶段都已经磨练出来了,运动到位即等于有效的一拳。这个过程中,破除障碍靠木人桩练习接触时的钝感,靠双人黐手练习技术。而如何保证最终运动终点恰好就是对手身上?并不是玄学,答案是靠步伐!所以与其说是手打人不如说是步子打人。

所谓的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硬刚上去,恰恰相反,这是功夫真正深了以后才有的表现。你出的一拳不带任何念头,对方无法揣测你的目的,而你的手在运动中碰触到对方,能够靠着快速感应、肌肉记忆以及流水般的过手将对方的手制伏,自然而然,最后一下就是全部功力的体现。去掉所有的杂念,只保留将手运动到合理位置的念头,所以第一趟拳叫‘小念头’。(此处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所有)

日字冲拳的优劣

咏春拳为什么会选用这么奇葩的拳法,自然是有道理的。日字冲拳的优点在于:由于不依靠转腰蹬地,因此出拳速度快,预兆小。而咏春拳的击技理念,我曾简单介绍过:

zhihu.com/question/3192

由此可见,在正面对敌,朝面追形的体系里,日字冲拳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但是日字冲拳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那就是攻击距离短、缺乏重击、角度单一。

其实咏春前辈已经想到了如何尽量的去弥补缺点,答案是靠步伐和转马。上步冲拳相当于压上了体重的重量,可以使出拳的威力倍增,这也是寻桥练习的内容,转马虽然不及拧腰转胯的动力链完善,但也加上了核心的力量,对于贴身短打、正面对敌的体系来说,力量可以最大化,同时也大幅增加了攻击距离。更有流派有偏身拳,威力和距离更上一层。而步伐和转马,也使得攻击角度立体化,不再很容易被人识破。

以前我的一个师兄出拳角度极其刁钻,专喜欢打咽喉和胸口,有一次实战练完回去发现胸口都被锤青了两块,那几天一咳嗽肺和嗓子就疼,靠的就是他骚气的步伐和反复精准的打击。

虽然咏春拳已经尽可能的扬长避短,但是依然难逃一些弊端。比如对方势大力沉,没重拳根本打不退对方,或者我势如千钧的一拳,对方实际是诱敌深入,我上步容易,结果退步难。这个就是本问题的主角:

连环日字冲拳

前面已经介绍了日字冲拳单拳,而连环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一击得手,扩大优势;二是虚拢诈诱,只为一下。

第一层意思很好理解,当我能中一拳,因为缺乏重击,自然多补两拳增加伤害是最佳选择,如同我那个讲武德但是依然暴揍我的师兄。第二层意思在于,连环出拳的过程中我将拳的形和势进行结合。例如我势在必得的一击是实,但是对方躲过了,那么第二拳的目的可以不在于打人,而在于干扰视线,这是虚。亦可能,我第一拳便是虚,目的在于诱骗对方招架而进行漏手过手,再转为实,打一个防守反击。连环日字冲拳的目的不在于花哨的连招,而在于实实虚虚,真真假假,随时为攻随时为守。

回到问题的开始,我不太习惯电影中一秒7拳9拳的打法,原因在于:1.出拳都是呼气,短时间内出气过多会使得大脑缺氧,影响反应速度,2.人的肌耐力是有限的,其实连环拳到第五第六拳的时候力量已经削弱很多了,没有必要打无效拳,3.过于绵密的拳反而影响手法的变换,搞不好被对方一个冷拳就KO了。

至于其他回答提到的一些问题,诚然,日字冲拳不是完美的拳法,即便咏春前辈已经尽可能的完善了拳理,至少我是认为咏春拳仍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短板,但是有些回答的认知也是狭隘的,咏春拳和其他拳法一样,强调步伐,强调松弛,如果把身形、肩膀练僵了,那就不是咏春了。附上我比较喜欢的林文学系咏春的对攻练习,可以看到咏春拳对肩膀同样要求松弛,打拳也追求冷脆,同样也追求步伐。


最后再补充一句,咏春拳确实不适合擂台战。

user avatar

“小碎拳”的官方名字叫日字冲拳,跟主流的拳法相比少了转腕、送肩等动作,发力的路径也更短,牺牲了部分力量,但是相比主流的平拳打法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衔接性。

咏春是街头打法,在街头速度和对攻防路线的抢占比重击更重要,因为一没有护具二街头上碰到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击打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即可,而速度和位置的优势一旦失去就有可能导致败局。

不论是哪种武术哪个流派,出拳都不可能依靠单纯的手臂力量,最主流的发力方式就是蹬地转胯用核心发力,手臂只是起到一个传导力量的作用而不是发力的主要部位。因此,日字冲拳手臂的动作幅度小、发力不充分并不影响出拳者打出很大的力量。按咏春的发力方式,手臂动作小,但是打出的拳包含了腿部和腰胯的力量,如果是上步出拳的话还有重心移动带来的力量,在徒手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威力也不小了。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我曾经拿着一个拳靶放在胸口,前后弓步站着,我的一个师伯伸直手拳头放在拳靶上,往前走了一步我直接被顶开了好几米,也就是说按咏春的发力方式完全可以做到手臂不做大幅度动作也能打出很大的力量。我师伯所演示的尚且是贴着身体往前顶,如果留出了发力距离,再以一秒几拳的速度打出,裸拳打在对方的口鼻、下巴、咽喉这些位置,你可以想想那是怎样的伤害。

再说个题外话,咏春也不止日字冲拳这一种拳法,也有主流的平拳打法,也有勾拳摆拳,还有腿法、肘膝、摔法,电影当中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一通日字冲拳像机关枪一样打出去的形式是艺术语言,是浪漫化处理过的场景,真正打起来不是这样的。

——————————————————————————

2022.2.20更新:

本来只是想科普一下日字冲拳,结果引申出很多问题,一并说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聊一聊街头防卫体系和擂台格斗体系。

很多传统武术诞生的环境是无规则无保护的情况,也就是一般说的街斗、战场、暗杀等等场景。我说咏春是街头体系只是想说明咏春的技术特点,并不是想说街头无规则所以咏春在擂台上受限制到了街头就无敌;相反,擂台武术因为存在竞争机制和商业化的模式,现在凡是被公认为能打的武术要么本身就诞生于擂台要么就是传统武术经过擂台化改良的。

擂台体系和街头体系哪个更强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在我看来这两个体系就不应该放到一起比。擂台的危险度在于竞争机制和商业化的模式能够筛选出最优良的技术体系和人才,而街头的危险度在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双方身体硬件的差距、人数差距、周围场地环境的影响、对方持械等。擂台武术到了街头可能会因为实际环境突然的变化而处于劣势,街头武术到了擂台会因为技术不够高效和身体素质与熟练度的差距而处于劣势。

就拿咏春来说,最初诞生是为了暗杀还是街头防身还是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已经不可考证了,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咏春拳练习者还是以防身为目的去训练的,传统的咏春技术也是大多适用于防身,比如第一套套路小念头里就有教你当被别人从后面抱住的时候如何挣脱(在擂台上就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情况),相应地泰式低扫这种不直接终结比赛但是能削弱对手移动能力的典型的擂台体系的招式就不会出现在咏春拳里(当然,如果你要做擂台化的改变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技术体系里面,不要一成不变)。

街头防身的目的是在可能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保证自己的安全,而擂台格式是在一个限定的环境里想办法击败对手。日字冲拳的特点我已经说了,比平拳快但是力量弱于平拳,而且如果一直这么打侧面肯定是缺乏保护的,上了擂台容易处于劣势,对方护住正面或者假动作骗一骗接个反击你就倒了。但是到了街头,对方大概率没练过,没有那么高的格斗水平,也不会给我设陷阱再反击,真要发生什么冲突干了起来,我一通日字冲拳上去绝对能硬对面的王八拳。那么我这个日字冲拳,它是为了在街头防身的,我不需要像拳击一样用一段很长的发力距离去打出重拳,我日字冲拳捶上去,打在鼻子下巴咽喉这些地方,对方痛了、退却了,我跑不就玩了。而且说了是普通人,基本功够扎实的话日字冲拳KO对方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假如我为了打出重击,把胳膊抡圆了去砸别人,我很有可能失去位置抢占的优势,被别人冷拳放倒,我也不是抗击打优秀的职业选手,与其这样我不如就用日字冲拳吃位置,抢进去,我日字冲拳的力量打倒一个普通人,也足够了。

说到这个街头体系打的是普通人,有些朋友就在评论区说咏春只能欺负普通人有什么用。我只是说一个以街头防身为目的的武术,不需要把假想敌设定得太强,对手如果是泰森我拿菜刀都不一定能赢,我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应对的大概率就不是高手,我考虑更多的是有没有突发情况的产生而不是如何战胜一个强者。我提到的“街头打法”、“打普通人”这些词是为了阐述技术特点。

第二,日字冲拳的速度和力量问题。

日字冲拳的快和力量小是相对于一般武术所练习的平拳而言的,不代表速度超光速力量像蚊子咬,而且格斗不是游戏点技能点,不是速度和力量只能选一个,不要再用二极管的思维去看待了。日字冲拳相对平拳速度快而力量小是因为发力距离短且没有转腕,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打平拳和打立拳在速度和力量上有什么差异,除此以外,日字冲拳和一般的拳没什么差异,都是由腿到腰胯再到手臂,追求的都是完整的发力。我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日字冲拳不像直观看上去那样只是用手臂捶小拳拳,不要再在认为日字冲拳只用手臂的力量的观念基础上跟我探讨日字冲拳了,你的前提就假设错了。

任何技术只要使用得当都有它的实战价值,所以也不要因为日字冲拳力量小一点就说没用,刺拳照样力量小,你练拳敢不练刺拳?

第三,咏春实战怎么打以及咏春的实战价值。

我之前已经说过,咏春实战不是像电影那样把日字冲拳打得像机关枪一样,咏春有勾拳摆拳,有各种手法,有腿法,有内围的肘膝,还有摔法,只是日字冲拳太有特色才成为电影里咏春的标志,真正打起来有很多种打法。即便只看日字冲拳,我也可以用冲拳突进中线后箍颈打内围脏拳和肘膝,或者接摔法,如果只会一直打日字冲拳,两三拳KO不了对方的话就等着被摆拳反击吧。

就我自己而言,因为我本身除了咏春,还练过空手道、踢拳和拳击,中国跤和泰拳也稍微练过一点,所以打实战的时候不会把自己框死在咏春的体系中(练咏春的时候师父也告诉我咏春只是给了你一条路但不是封死其他的路,是人练拳不是拳练人),但是咏春的技术和攻防理念的的确确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比如咏春的中线理论和“追形不追手”的概念教会我从线路的角度去理解攻击和防守,实战的时候我只需要盯住位置而不需要过多关注对方手臂的动作,就提高了防守的成功率(尤其是戴上大拳套的时候更加好防),击打的命中率也提高了,也不那么容易被对方的假动作欺骗。你说我用这些理论去打拳击或踢拳规则,那我打的是咏春吗?但是这确实又是咏春给我带来的好处。

如果只是防身的话,找个正规的咏春拳馆练,确实足够了。练咏春的要上擂台的话就得做适应擂台的改良,其实也一直有人在做,黄淳梁系、梁挺系的门人很多都去打过擂台赛。评论有人说打擂台何必那么麻烦,直接练擂台武术就行了,咏春不是必须的。首先说上擂台,其实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打什么规则就练对应的项目,打拳击就练拳击,打泰拳就练泰拳。至于综合格斗,目前来说综合格斗必修的课程是拳击、泰拳或踢拳、自由式摔跤、巴西柔术;这些项目能成为必修课除了其本身是高度竞技化的项目以外,还在于它们专精于某一领域,拳击是拳法,泰拳和踢拳是拳腿衔接和内围技术,自由式摔跤是规则最开放的摔跤项目,巴西柔术是地面技最丰富的武术。但是你说不是必修课就没有实战价值吗,哈比布练的桑搏,町田龙太练的空手道,亚尔罗德里格兹练的跆拳道,只要具备科学的体系,一门不是MMA必修课的武术也可以在MMA当中发挥作用。

GSP曾经说过格斗运动员一般有三个人格:战士、运动员和武术家,战士渴望和享受对抗的过程,运动员追求比赛的胜利,武术家乐于拓展武术的边界。如果你的战士和运动员的人格更多一些,全部精力投在必修课上没有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武术家的人格更多一些,我希望你打开你的眼界,放低自己的姿态,多去尝试,不论什么技术,只要它经历过实践的检验,就可以为你所用,还是借用我师父的话,武术是多给你一条路,不是封死你的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叶问咏春的小碎拳,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有点“可爱”或者“滑稽”,觉得跟那些花拳绣腿、大开大合的功夫比起来,咏春的“碎拳”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实际上,这种观感背后,藏着的是咏春拳最核心的智慧和实战考量。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动作的“颗粒感”与“精密度”:你注意到小碎.............
  • 回答
    关于《叶问4》中出现的这种武打情节,确实是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挺让人玩味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有点“不合常理”的设定。首先,得承认,《叶问4》的剧情设计,尤其是最后的几场打斗,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在展现武术本身的高低,更多的是在借武术来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咱们.............
  • 回答
    叶问少儿咏春:咏春拳,真能护孩子周全吗?家长们送孩子去武馆,图的无非是孩子能多一门傍身的技能,更强健的体魄,以及更坚韧的品格。而在众多武术门类中,咏春拳,特别是以“叶问少儿咏春”为代表的教学体系,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这门看似精巧、实则蕴含深意的武术,究竟能否有效地保护孩子?它又有哪些与众不.............
  • 回答
    要是叶问爷爷还在世,这问题可就有点意思了。你说全民都练咏春?那场面,想想都够劲儿!不过,实话跟你说,真要让全国上下都成了咏春拳师,那估计是有点难。你想啊,叶问爷爷的名气,那可不是盖的。电影里他一身正气,面对欺凌从不退缩,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光是这份精神就足以让无数人热血沸腾。要是他老人家还健在,那影.............
  • 回答
    《叶问3》票房是否涉嫌造假的问题,在上映后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存在相当多的证据指向了票房造假的可能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一、事件的缘起:惊人的票房表现与质疑的开始《叶问3》于2016年3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票房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元人民币。在之后的几天里,票房持续走.............
  • 回答
    在《叶问 4:完结篇》的最终对决中,叶问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曼森(Scott Adkins 饰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场戏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充满争议的结局处理,尤其是叶问的制胜招数。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电影中呈现的场景。叶问在与曼森的搏斗中,经历了多次艰难的抵抗。曼森作为一名体格.............
  • 回答
    在电影《叶问》系列中,叶问与白人军官的几场对决,特别是最后一场,确实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你说叶问最后是通过“打蛋蛋”来反杀的,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口语化或者说带有夸张色彩的理解。实际上,电影中的设定和表现方式,更多是为了展现叶问在绝境中的智慧、技巧和不屈精神。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电影会这样处理,以.............
  • 回答
    叶问4里的种族歧视,说实话,确实触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但咱们得辩证地看,它毕竟是电影,是艺术加工,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它抓住了那种普遍存在的、暗戳戳的排斥感,但又把这些情绪具象化、戏剧化了,所以可能比现实中的某些情况来得更直接、更夸张一些。要说叶问4里种族歧视是怎么个表现法,那可不止是.............
  • 回答
    电影《叶问3》作为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第三部,无疑是这个系列中争议与讨论度最高的一部。它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引发了影评人和观众们关于影片风格、剧情合理性以及对“叶问”形象塑造的诸多不同看法。优点: 甄子丹的精彩演绎与成熟打斗设计: 这是《叶问3》最坚实的基石。甄子丹作为叶问的扮演者,依旧.............
  • 回答
    《叶问4:完结篇》,作为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系列的终结之作,无疑承载了无数影迷的期待。看过之后,感觉就像是为一段辉煌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句号,有圆满,也有一些难以言说的遗憾。首先,我们得承认,甄子丹再次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功夫盛宴。毕竟,能将一个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让观众买账二十年,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叶问4》里叶问实力的一个重要讨论点。要回答叶问能否在不使用“踢裆插眼”的情况下击败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龙卷风),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电影中“踢裆插眼”这个情节的重要性。在现实咏春拳或者武术的实战中,虽然攻击要害是常识,但在电影的语境里,这个招式被.............
  • 回答
    叶问真身:武术宗师的深邃与实在谈及叶问,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荧幕上那个沉稳有力、一招制敌的身影。然而,历史上的叶问,其真正实力并非那般戏剧化,却同样是深邃而令人敬畏的。他并非超人,也不是神话,而是一位扎根现实、几十年如一日磨砺技艺的武术宗师,其力量的来源,远不止拳脚本身,更在于那份对武术的虔诚信仰和对.............
  • 回答
    《一代宗师》中,宫二与叶问的比武,表面上看是一场为了家族荣耀、师门恩怨而起的对决,实则更是两位绝顶高手在人生至高境界上的精神碰撞。要说谁“赢”了,这得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胜负定义。从比武的实际过程来看,双方都未分出明确的胜负。第一次“比武”,发生在码头,名义上是叶问应战宫二为父亲.............
  • 回答
    聊起叶问,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电影里那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却能在瞬间撂倒一群日本军官或外国格斗高手的形象。可这毕竟是艺术加工,那么现实中的叶问,到底有多厉害?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叶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影响力非常大。他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的徒弟李小龙,把咏春拳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让不少影迷和武术爱好者津津乐道。要说巅峰叶问对上电影中的美国队长谁能更胜一筹,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先来看看我们大名鼎鼎的叶问师傅。在电影里,他被塑造成一位宗师级别的人物,咏春拳的集大成者。他的优势在于什么?是那份对力量的极致运用,是那份.............
  • 回答
    要回答《一代宗师》里叶问是否喜欢过宫二,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王家卫的电影,情感线条从来不是直来直去的。宫二这个角色,太有分量了,她身上背负着太多家族的恩怨和武术的传承,而叶问,则是那个时代的另一种传奇。初遇时的“门道”与“热闹”俩人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就是在那个著名的雨夜的八卦掌比武.............
  • 回答
    看完《叶问4》,你问出了很多和我一样,也同样热爱中国武术的人心中最直接的疑问:在西方硬汉的肌肉和拳头面前,中国功夫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一击?说实话,电影里叶问师傅以一敌多的场面,确实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但同时,那些与西方拳击手、海军陆战队员的对决,也像一盆冷水,让我们不禁要问:现实中.............
  • 回答
    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和甄子丹的叶问系列都是华语功夫电影的经典之作,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要论“成就”和“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而且这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可比性,因为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力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李连杰的黄飞鸿系.............
  • 回答
    在《叶问4:完结篇》这部承载着叶问传奇落幕的作品里,吴樾饰演的李钊,这个角色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但却以一种不动声色、却又深入人心的力量,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层次和厚度。首先,从角色的定位来看,李钊是整个故事的“引子”和“见证者”。他并非像叶问那样肩负着家国情怀,也不是像万会长的儿子那样有着明确.............
  • 回答
    假设那个悬崖之上的小队,如果其中有一位,是像叶问那样的人物,那这故事,可就瞬间多了几分变数,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咱们先得捋清楚,这“悬崖之上”的小队,是个什么性质的队伍?是执行特殊任务的精锐?是走投无路的亡命徒?还是被困绝境的普通人?这背景不同,叶问一去,搅起的风浪也就不一样。情境一:特种作战,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