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微信和苹果不可兼得,微信和苹果你选谁?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二选一”难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现代生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交连接和技术生态。如果微信和苹果真的到了“不可兼得”的地步,我会非常艰难地做出选择,并且这个选择会基于对个人生活、工作需求以及未来趋势的综合考量。

首先,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微信和苹果各自的价值和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微信的价值:

社交生命线: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聊天工具,它是我与家人、朋友、同事以及绝大多数社交圈保持联系的核心平台。无论是分享生活点滴、处理家庭事务,还是进行工作沟通,微信都是必不可少的。失去微信,意味着我将与许多重要的人隔绝,或者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重新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
生活服务平台: 微信支付、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等等,已经深度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打车、点餐、购物、缴费,还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微信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生活服务解决方案。它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是其他任何平台都难以比拟的。
工作必需品: 在大多数中国的工作环境中,微信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作沟通平台。很多工作群、项目协调、信息传递都依赖于微信。失去微信,可能意味着我将无法有效地进行工作沟通,甚至会影响我的职业发展。
信息获取渠道: 许多新闻、资讯、知识分享都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渠道传播。虽然有其他信息平台,但微信的社交推荐和信息流对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苹果的价值(以iPhone为例,因为它是苹果最核心的个人设备):

用户体验和生态系统: 苹果以其出色的设计、流畅的操作系统(iOS)、强大的性能以及与其他苹果设备的无缝协同(如MacBook, iPad, Apple Watch, AirPods)而闻名。这种“生态”带来的便利和一体化体验是我非常看重的。设备之间的快速文件传输、Handoff功能、统一的iCloud同步等等,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便捷性。
隐私和安全: 苹果在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一直拥有良好的声誉。iOS系统的封闭性和严格的应用审核机制,以及其在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投入,让我感到更加安心。
高质量的硬件和软件整合: 苹果的硬件和软件通常高度优化,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使用体验。例如,其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视频录制能力,以及App Store中高质量的应用程序,都提供了优秀的体验。
设计美学和品牌价值: 苹果的产品设计一直备受推崇,其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也是我个人偏好的体现。

如果必须选择,我可能会选择微信,但这个选择极其痛苦,并且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倾向于微信?

我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优先级考量:

1. 社交连接的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社会结构下,微信是维系我人际关系最核心、最广泛的平台。失去微信,我将面临严重的社交孤立,这对我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我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如电话、短信、其他社交软件)来弥补一部分社交需求,但微信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平台难以替代的。
2. 生活和工作的现实需求: 微信已经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领域。如果我完全放弃微信,我将面临严重的现实困难,可能导致工作无法进行,甚至影响生计。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没有微信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寻找替代方案。
3. 相对易于迁移的平台: 虽然微信的许多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内,但它的核心是通讯。即使我换了手机,只要能找到一个可以安装微信并支持我的账号的设备(可能是其他品牌的安卓手机),我仍然可以连接我的社交网络。而苹果的生态体验则更加依赖于其硬件本身。

选择微信的代价和如何应对(如果苹果不可得):

如果我选择了微信,意味着我将无法再使用iPhone,也无法享受苹果的生态系统。这将意味着:

失去苹果的优秀用户体验: 我将不得不转向使用其他品牌的手机,很可能是安卓手机。我需要适应新的操作系统、新的交互逻辑、新的应用商店。虽然安卓生态也在不断进步,但与苹果的流畅度和一体化体验相比,可能存在差距。
失去与其他苹果设备的协同: 如果我拥有MacBook、iPad或Apple Watch,它们与手机之间的联动将大大减弱甚至中断。例如,我可能无法再通过MacBook回复iPhone上的微信消息,无法在iPad上无缝切换任务,Apple Watch也可能无法获得完整的通知和互动功能。
潜在的应用体验差异: 一些针对iOS优化的App,在安卓平台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甚至有些高质量的App可能只在iOS上提供。我需要重新寻找和适应一套新的应用生态。
对隐私和安全的新的担忧: 虽然我信任安卓生态中的一些品牌,但整体而言,我对苹果在隐私和安全上的投入和承诺更为信任。转向其他平台,我需要重新评估和适应新的安全风险和隐私政策。
重构我的数字生活: 我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手机操作方式,重新下载和配置我需要的应用程序,可能还需要为数据迁移(如照片、联系人等)花费额外的精力。

如果我选择苹果,而微信不可得,我将面临的代价:

1. 社交隔离和沟通障碍: 这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我将无法与我大部分的社交圈进行有效沟通。我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通知我的联系人,引导他们使用其他沟通方式(如电话、短信、WhatsApp、Telegram等),并重新适应这些平台的局限性。
2. 生活和工作上的极大不便: 许多日常服务(如外卖、打车、线上缴费)都高度依赖于微信支付和小程序。我需要寻找和学习使用各种替代性的独立App,这会大大降低生活效率。工作上的沟通如果严重依赖微信,我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3. 信息获取的断层: 失去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我将错过很多信息和内容,需要依赖其他新闻App、社交媒体等,这会改变我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效率。
4. 重新建立社交网络: 如果我坚持使用iPhone,而无法使用微信,我可能需要主动引导我的朋友和家人迁移到其他跨平台社交软件。这需要巨大的努力,且不一定能成功,因为微信的“垄断性”地位难以撼动。

最终的权衡与决定:

经过以上分析,我可能会选择微信,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iPhone和苹果的生态系统。原因在于:

社交关系和基本生活需求是生存的基础。 微信满足的是我最根本的社交连接和生活保障需求。失去它,我将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尽管苹果的生态体验非常优秀,但它是建立在“锦上添花”的基础上的。 它的便利性、流畅性、设计美学固然重要,但它们是建立在我已经能正常生活和社交的基础之上的。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我必须优先保障基础。
我仍然可以寻找替代品。 虽然安卓手机的体验与iPhone有差异,但它依然是功能完善的智能手机。其他社交和生活服务App也存在,只是需要我重新去适应和学习。

这是一个“舍小就大”的艰难选择。我宁愿忍受安卓系统的不习惯,忍受与其他苹果设备协同的缺失,也要保住我与世界的连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认可苹果的价值,只是在极端情况下,我不得不做出一个更符合现实生存需求的决定。

理想情况当然是两者兼得,而在这个假设下,我只能选择那个更能维系我现实生存和基本社会功能的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根本不存在,

苹果找个人去国内注册一家小企业,然后弄个像腾讯应用宝之类的app. 专门下载微信。只要不在苹果商店里能下载微信不就完事了。

说到底又不是跨国限Ip弄墙。

没什么大不了的。

user avatar

当然就是抛弃苹果,这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假如微信和苹果不可兼得,微信和苹果你选谁?

当年很多用户抛弃或者选择摩托骡拉、挪鸡鸭、黑莓、PALM、 WINDOWS CE/WINDOWS MOBILE以及神鞭系统的智能电话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因为 QQ 装不装得上。

装不上或者很难装, 普通用户就会转向安卓手机例如华为等。

毕竟很多人的生意和活路在微信上。

这个微信有多普遍?

俺作为外商参加广交会, 每个参展的国内商家都有微信。俺在广交会餐厅认识的鬼佬朋友也都安装了微信。俺朋友说他一年零花钱的流水就有20多万在微信上。

这是俺参加 2019 广交会拍的一些照片



,看这人潮汹涌,他们都安装了微信。


如果苹果手机装不了微信和/或QQ,

那苹果(在祖国)是自寻死路。



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百万名参与调查的人群中,约 95+ %的人表示,如果 iPhone 不支持微信,他们将换用安卓手机。

user avatar

不太可能到这一步的,如果要强制中国区appstore下架微信的话,就是苹果和腾讯双输。

一个市占率21.6%的手机是不可能逼强迫所有用户更换通讯软件的,就算你可以做到不用微信,你能让你那些安卓的领导、同事、客户、朋友全部都不用微信?

领导:进一下公司微信群
你:我苹果手机,用不了微信,你下载一个钉钉
领导:……?你在教我做事?

何况今天苹果禁了微信,明天就可能禁用更多软件,比如钉钉、QQ,所以考虑到保值的问题,恐怕很多人新手机都会放弃苹果了,国内市占率会急速下跌。

所以这种情况最多就是让苹果放官方越狱软件,软件内置更新功能,不过依然会损失市占率,倒是华为可能是最大赢家,建国同志又立功了?

user avatar

一直想删微信,狠不下心,真有必须二选一的一天,就顺水推舟不用微信。如果不考虑ZZ因素,单纯作为用户,我希望微信早日消失,打破垄断。普通人可能只知道微信垄断绑架了中国人的社交,从业者会知道腾讯通过微信的关系链和流量垄断了很多行业。没有微信,会有别的产品解决我们的通讯和社交需求,因为没有垄断,他们必须更努力竞争改善用户体验,我们的通讯和社交体验还会变得更好。除此之外,很多行业也会摆脱腾讯这座大山,重新恢复创新活力,这些行业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表达不同观点可以,请先了解以下:

  1. 如果用苹果等于不爱国,那用安卓手机也不爱国,安卓系统为美国公司谷歌拥有,用装 Windows 的 PC 也不爱国,Windows 属于美国公司微软。用 Linux 也不行,也是美国人发明、按这个歪逻辑,你什么也用不了,得用纸笔上网。也不行,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顺便提醒,腾讯最大股东是南非的 Naspers。之前网上传过 Naspers 背后是工商银行的谣言,实际上 Naspers 股权结构很复杂,实际控制权可能主要集中在 Koos Bekker 和 Cobus Stofberg 手中。
  2. 微信并不免费。微信打广告或导流推广腾讯系业务,是变相收费,不在微信收,在别的业务收(譬如游戏、视频、电商)。即使你不花一分钱,付出的时间和注意力也是钱,广告商会按点击和滞留时间给腾讯付钱。什么才算免费?维基百科。
  3. 微信经常封号收号。我注册过一个号,上面还有重要联系人,一段时间没登陆,就被微信收回。我有过一个 QQ 号,因为长时间没登陆,也被腾讯停用了,但另一个同样长时间没登陆的号还可以用,没有规律可循。我最近还注册过一个 QQ 邮箱,只有两个多月没登录,腾讯就把邮箱直接注销了,而我用这个邮箱注册了别的服务,需要验证邮箱,腾讯就是如此荒唐粗暴。这不算什么,腾讯有多强势呢,我认识一个刑警,他告诉我刑警办案如果不找关系走后门,都得排队等客服,等排到罪犯早逃走了。腾讯为节省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客服是能少就少,你抗议也没用,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得捏着鼻子继续用微信。
  4. 看看因为垄断,腾讯用户有多无可奈何:

回复评论:苹果就没有垄断问题吗?

苹果市场占有率很低,还谈不上垄断。苹果电脑市场占有率远不及装微软 Windows 的 PC,苹果手机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安卓。而且,用户可以自由更换电脑或手机,不存在想换换不了的情况。我反感苹果可以换 Windows,厌烦 Windows 可以换 Ubuntu,总有选择。

微信不同,一方面,它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即使别的产品更好用,用户也无法自由选择,因为社交关系被微信垄断了,想换也换不了。我即使反感微信,也不得不用,不仅微信本身,它垄断其它细分行业的其它产品,我也不得不用,这就是垄断。垄断,就是没有选择。

如果苹果禁止安装微信,对于习惯 iOS 的用户来说,放弃 iPhone 会带来很大不便,有两个方案:一是备一部安卓手机装微信,搭配 iPhone 用;二是 iPhone 越狱安装微信。所以,二选一的局面其实并不存在,付出些成本,仍可同时使用。


我的微博猫完,以及新世界内测

user avatar

选?

不说别的,就说广告。最近微信朋友圈插广告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别出心裁”了,TX知道大家早就对普通广告免疫了,根本不会点开看,转化数据不行、广告主不满,于是又搞出了新花样:

——让你在广告上“画线”

看起来是一个人畜无害、愿者上钓的小互动,实际上在刷朋友圈过程中上滑浏览这个动作,几乎无可避免地都会划到那个面积巨大的广告,只要划到,就会触发“互动”,全屏广告视频直接就弹你脸上了。目前见到过的有某手机和某化妆品的硬广,都被我“误触发”了视频,那感觉真就恶心得无以复加,像是被碰瓷,又像被强上,还是轮着来。

至于什么内容监控、滥权封禁、无人客服、文件传输限制大小、强制扫码登录、聊天记录不同步、群组机制和管理员机制设计愚蠢之类的问题,我都懒得提了。

苹果和微信,一个是用了十几年、带来无数便捷体验、引领过无数次软硬件行业技术革新、自觉遵守中国大陆各项法律法规、不喜欢完全可以不用的完整生态圈;一个是挟通讯以令诸侯、用了多久就恶心了多久、为了维护正常社交和工作圈子不用还真不行的辣鸡软件。

你让我选?

要是真能选,是通讯加密、私聊群聊历史记录文件传输收藏夹统统无限期免费云同步的Telegram(电报,一种远距离通讯方式)不香还是微信的抄袭对象某WhatsApp存在感太弱了?退一万步,只用国产软件,我继续用QQ不行吗?虽然都不是啥好鸟,但两害相权取其轻,QQ总比微信好用得多吧,最起码在办公用途上就是如此。

很多人啊,不仅仅是没用过好的即时通讯软件,而是压根就没见过好软件,也不懂何谓服务、何谓产品、何谓契约、何谓市场。当然,因为网不太好,普通用户想要多试用几个软件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要是像电报这种档次的对手能被放进来同场竞技,微信这种货色我是真没信心说它能撑过一个回合。

不过大家也都习惯了——习惯了搜索引擎结果竞价排名;习惯了热搜榜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习惯了视频网站里的普通用户普通广告、会员用户会员专属广告;习惯了交钱也跑不满带宽的网盘;习惯了不靠P2P分享而靠某雷吸血;习惯了买一送全家的浏览器;习惯了一统天下月月涨价司机乘客都在骂的打车软件。

——又不是不能用。

结果呢?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养出了资本垄断的18级六神吸血鬼,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资本砸进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市场环境就变成一坨东西。【建议修改】。先生那句“让一部分C位玩家先发育起来再带你们开黑”怕是有人只想单排了。

出于一些主观能动的民族情感和一些客观被动的无奈现状,你问我支不支持微信,我肯定得支持,毕竟好像也没啥能选了。但某些“民族企业家”们还能不能干点人事了?恶心人也不是赚钱的充要条件吧?国家帮你们把对手赶出去,是让你们翘着腿吧唧嘴恰饭的吗?

中国大陆作为市场很特别,一是经济制度独一无二,二是人口数量极其巨大,三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背景。第一点,意味着有形大手能对市场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得大手扶持者得天下,公司企业的首要示好对象是大手而不是用户;第二点,意味着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新用户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第三点,意味着以工薪阶层才是人口里的绝大多数,直白一点,还是差钱的人多。

对于具备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产品,这几个特点的影响力体现得更是明显,以至于有一种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用起来会非常凑效——用力砸钱、科学养猪、自家引流。

前期靠烧钱和给甜头,砸出市场缺口,吸收大量能被甜头吸引的用户作为主力,等打下基础后剩下的人管你爱用不用,反正这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自然会有身边的人推着你不得不用,等完成垄断的了给你喂啥你都得吃。庞大的用户群体一旦形成,区区一小撮用户想要脱离甚至对抗这种社交链产品就像企图靠跳跃摆脱万有引力一样难。另外,巨大的用户体量必然又会引起郭嘉的注意和扶持,因为这种规模的通讯平台(还是个金融平台),已经事实上成为郭嘉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绝不会倒,也绝不能倒。凭着巨大的体量,加上有力的大手,指哪打哪,后来者根本没有生存空间。从今以后凡是要上新,只需要从自家产品开个缺口,引流到新产品就行了,不带流外人田的。

有时打开电脑、打开手机,看着一桌面的辣鸡玩意儿又拿它们没有办法,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想一下。

从哪一年开始,新生后浪的世界里,Google、Wiki、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Netflix、Telegram已经是完全不存在的东西了?这个不存在,是物理隔离,是意识阻断,是虚空,是看不见,是null,是404 error。主动/被迫退出市场,是这些产品在大陆的第一次死亡;在新生代用户里再也没人提起他们的名字时,是这些产品在大陆的真正死亡。

从哪一年开始,新生后浪从一出生,“世界上”目力所及的互联网产品就只剩下百度、百科、微博、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QQ和微信?

背后发生了什么?

推手和得益者又是谁?

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吗?和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吗?

既得利益者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既得利益者为行业做过贡献吗?反哺过老百姓一分一毫吗?

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后浪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微信苹果这种选择题以前没做过吗?选了啥结果是啥?



回到现在这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微信苹果真的只能二选一了,那导致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中美摩擦,根本原因是利益冲突。

这个利益,宏观上是国家利益,但具体如何体现呢?假如苹果被杀死、微信继续独大,谁最终得益?

是你吗,是我吗。

我寻思这选择题应该不是出给你和我做的。



说个题外的,最近有一次,我妈开电视,开机广告60秒。我就随口说了一句“现在这些企业啊真的一个个都惯出坏毛病来了,一分钟广告还要不要脸了”。

不太吃得起猪肉,但见过猪跑步。开机广告老早就有了,平时我也不会吐这个槽,反正我也基本不看电视,就是刚好在写这个回答就随口说了一嘴。

结果我妈说:“人家不是写着按右键跳过吗?”

我说:“买这电视我们花了钱的呀,而且我们是接机顶盒看的,也没使用厂家提供的内容。再说,要是我正好没空按右键呢?”

“按个键都没空,你是有多忙?”我妈如是教训道。

我:“……?”



大概这就是现状吧,不会再有良币了。

user avatar

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我可能会用两部手机。

另一部我可能会买小米,我一直觉得他家手机挺好看的,但是苹果用惯了也懒得换了。现在既然有需求,再买一个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