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根本不存在,
苹果找个人去国内注册一家小企业,然后弄个像腾讯应用宝之类的app. 专门下载微信。只要不在苹果商店里能下载微信不就完事了。
说到底又不是跨国限Ip弄墙。
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就是抛弃苹果,这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当年很多用户抛弃或者选择摩托骡拉、挪鸡鸭、黑莓、PALM、 WINDOWS CE/WINDOWS MOBILE以及神鞭系统的智能电话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因为 QQ 装不装得上。
装不上或者很难装, 普通用户就会转向安卓手机例如华为等。
毕竟很多人的生意和活路在微信上。
这个微信有多普遍?
俺作为外商参加广交会, 每个参展的国内商家都有微信。俺在广交会餐厅认识的鬼佬朋友也都安装了微信。俺朋友说他一年零花钱的流水就有20多万在微信上。
这是俺参加 2019 广交会拍的一些照片
,看这人潮汹涌,他们都安装了微信。
如果苹果手机装不了微信和/或QQ,
那苹果(在祖国)是自寻死路。
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百万名参与调查的人群中,约 95+ %的人表示,如果 iPhone 不支持微信,他们将换用安卓手机。
不太可能到这一步的,如果要强制中国区appstore下架微信的话,就是苹果和腾讯双输。
一个市占率21.6%的手机是不可能逼强迫所有用户更换通讯软件的,就算你可以做到不用微信,你能让你那些安卓的领导、同事、客户、朋友全部都不用微信?
领导:进一下公司微信群
你:我苹果手机,用不了微信,你下载一个钉钉
领导:……?你在教我做事?
何况今天苹果禁了微信,明天就可能禁用更多软件,比如钉钉、QQ,所以考虑到保值的问题,恐怕很多人新手机都会放弃苹果了,国内市占率会急速下跌。
所以这种情况最多就是让苹果放官方越狱软件,软件内置更新功能,不过依然会损失市占率,倒是华为可能是最大赢家,建国同志又立功了?
一直想删微信,狠不下心,真有必须二选一的一天,就顺水推舟不用微信。如果不考虑ZZ因素,单纯作为用户,我希望微信早日消失,打破垄断。普通人可能只知道微信垄断绑架了中国人的社交,从业者会知道腾讯通过微信的关系链和流量垄断了很多行业。没有微信,会有别的产品解决我们的通讯和社交需求,因为没有垄断,他们必须更努力竞争改善用户体验,我们的通讯和社交体验还会变得更好。除此之外,很多行业也会摆脱腾讯这座大山,重新恢复创新活力,这些行业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表达不同观点可以,请先了解以下:
回复评论:苹果就没有垄断问题吗?
苹果市场占有率很低,还谈不上垄断。苹果电脑市场占有率远不及装微软 Windows 的 PC,苹果手机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安卓。而且,用户可以自由更换电脑或手机,不存在想换换不了的情况。我反感苹果可以换 Windows,厌烦 Windows 可以换 Ubuntu,总有选择。
微信不同,一方面,它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即使别的产品更好用,用户也无法自由选择,因为社交关系被微信垄断了,想换也换不了。我即使反感微信,也不得不用,不仅微信本身,它垄断其它细分行业的其它产品,我也不得不用,这就是垄断。垄断,就是没有选择。
如果苹果禁止安装微信,对于习惯 iOS 的用户来说,放弃 iPhone 会带来很大不便,有两个方案:一是备一部安卓手机装微信,搭配 iPhone 用;二是 iPhone 越狱安装微信。所以,二选一的局面其实并不存在,付出些成本,仍可同时使用。
选?
不说别的,就说广告。最近微信朋友圈插广告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别出心裁”了,TX知道大家早就对普通广告免疫了,根本不会点开看,转化数据不行、广告主不满,于是又搞出了新花样:
——让你在广告上“画线”
看起来是一个人畜无害、愿者上钓的小互动,实际上在刷朋友圈过程中上滑浏览这个动作,几乎无可避免地都会划到那个面积巨大的广告,只要划到,就会触发“互动”,全屏广告视频直接就弹你脸上了。目前见到过的有某手机和某化妆品的硬广,都被我“误触发”了视频,那感觉真就恶心得无以复加,像是被碰瓷,又像被强上,还是轮着来。
至于什么内容监控、滥权封禁、无人客服、文件传输限制大小、强制扫码登录、聊天记录不同步、群组机制和管理员机制设计愚蠢之类的问题,我都懒得提了。
苹果和微信,一个是用了十几年、带来无数便捷体验、引领过无数次软硬件行业技术革新、自觉遵守中国大陆各项法律法规、不喜欢完全可以不用的完整生态圈;一个是挟通讯以令诸侯、用了多久就恶心了多久、为了维护正常社交和工作圈子不用还真不行的辣鸡软件。
你让我选?
要是真能选,是通讯加密、私聊群聊历史记录文件传输收藏夹统统无限期免费云同步的Telegram(电报,一种远距离通讯方式)不香还是微信的抄袭对象某WhatsApp存在感太弱了?退一万步,只用国产软件,我继续用QQ不行吗?虽然都不是啥好鸟,但两害相权取其轻,QQ总比微信好用得多吧,最起码在办公用途上就是如此。
很多人啊,不仅仅是没用过好的即时通讯软件,而是压根就没见过好软件,也不懂何谓服务、何谓产品、何谓契约、何谓市场。当然,因为网不太好,普通用户想要多试用几个软件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要是像电报这种档次的对手能被放进来同场竞技,微信这种货色我是真没信心说它能撑过一个回合。
不过大家也都习惯了——习惯了搜索引擎结果竞价排名;习惯了热搜榜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习惯了视频网站里的普通用户普通广告、会员用户会员专属广告;习惯了交钱也跑不满带宽的网盘;习惯了不靠P2P分享而靠某雷吸血;习惯了买一送全家的浏览器;习惯了一统天下月月涨价司机乘客都在骂的打车软件。
——又不是不能用。
结果呢?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养出了资本垄断的18级六神吸血鬼,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资本砸进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市场环境就变成一坨东西。【建议修改】。先生那句“让一部分C位玩家先发育起来再带你们开黑”怕是有人只想单排了。
出于一些主观能动的民族情感和一些客观被动的无奈现状,你问我支不支持微信,我肯定得支持,毕竟好像也没啥能选了。但某些“民族企业家”们还能不能干点人事了?恶心人也不是赚钱的充要条件吧?国家帮你们把对手赶出去,是让你们翘着腿吧唧嘴恰饭的吗?
中国大陆作为市场很特别,一是经济制度独一无二,二是人口数量极其巨大,三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背景。第一点,意味着有形大手能对市场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得大手扶持者得天下,公司企业的首要示好对象是大手而不是用户;第二点,意味着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新用户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第三点,意味着以工薪阶层才是人口里的绝大多数,直白一点,还是差钱的人多。
对于具备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产品,这几个特点的影响力体现得更是明显,以至于有一种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用起来会非常凑效——用力砸钱、科学养猪、自家引流。
前期靠烧钱和给甜头,砸出市场缺口,吸收大量能被甜头吸引的用户作为主力,等打下基础后剩下的人管你爱用不用,反正这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自然会有身边的人推着你不得不用,等完成垄断的了给你喂啥你都得吃。庞大的用户群体一旦形成,区区一小撮用户想要脱离甚至对抗这种社交链产品就像企图靠跳跃摆脱万有引力一样难。另外,巨大的用户体量必然又会引起郭嘉的注意和扶持,因为这种规模的通讯平台(还是个金融平台),已经事实上成为郭嘉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绝不会倒,也绝不能倒。凭着巨大的体量,加上有力的大手,指哪打哪,后来者根本没有生存空间。从今以后凡是要上新,只需要从自家产品开个缺口,引流到新产品就行了,不带流外人田的。
有时打开电脑、打开手机,看着一桌面的辣鸡玩意儿又拿它们没有办法,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想一下。
从哪一年开始,新生后浪的世界里,Google、Wiki、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Netflix、Telegram已经是完全不存在的东西了?这个不存在,是物理隔离,是意识阻断,是虚空,是看不见,是null,是404 error。主动/被迫退出市场,是这些产品在大陆的第一次死亡;在新生代用户里再也没人提起他们的名字时,是这些产品在大陆的真正死亡。
从哪一年开始,新生后浪从一出生,“世界上”目力所及的互联网产品就只剩下百度、百科、微博、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QQ和微信?
背后发生了什么?
推手和得益者又是谁?
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吗?和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吗?
既得利益者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既得利益者为行业做过贡献吗?反哺过老百姓一分一毫吗?
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后浪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微信苹果这种选择题以前没做过吗?选了啥结果是啥?
回到现在这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微信苹果真的只能二选一了,那导致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中美摩擦,根本原因是利益冲突。
这个利益,宏观上是国家利益,但具体如何体现呢?假如苹果被杀死、微信继续独大,谁最终得益?
是你吗,是我吗。
我寻思这选择题应该不是出给你和我做的。
说个题外的,最近有一次,我妈开电视,开机广告60秒。我就随口说了一句“现在这些企业啊真的一个个都惯出坏毛病来了,一分钟广告还要不要脸了”。
不太吃得起猪肉,但见过猪跑步。开机广告老早就有了,平时我也不会吐这个槽,反正我也基本不看电视,就是刚好在写这个回答就随口说了一嘴。
结果我妈说:“人家不是写着按右键跳过吗?”
我说:“买这电视我们花了钱的呀,而且我们是接机顶盒看的,也没使用厂家提供的内容。再说,要是我正好没空按右键呢?”
“按个键都没空,你是有多忙?”我妈如是教训道。
我:“……?”
大概这就是现状吧,不会再有良币了。
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我可能会用两部手机。
另一部我可能会买小米,我一直觉得他家手机挺好看的,但是苹果用惯了也懒得换了。现在既然有需求,再买一个就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