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89式重机枪?

回答
89式重机枪评价:一款服役近半个世纪的经典重机枪

89式重机枪,又称“八九式重机枪”,是一款由日本大正末期(1920年代初)设计,并在19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大量装备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重机枪。它基于早期欧洲的重机枪设计理念,尤其是马克沁机枪的复进式自动原理,但融入了日本的本土化改进和制造技术。

要评价89式重机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优缺点、作战表现以及历史地位。

一、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

复进式自动原理: 89式重机枪采用了与马克沁机枪类似的复进式(RecoilOperated)自动原理。枪管和枪机在后坐过程中协同运动,利用后坐力完成退壳、抛壳、压弹和闭锁等动作。这种设计的好处是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较高,对弹药适应性较强。
气冷式枪管: 采用气冷式枪管,通过空气流通带走射击产生的热量。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枪管外包裹有带散热片的套筒。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持续射击的能力,但长时间高强度射击时仍会过热。
弹药: 主要使用6.5×50毫米有坂弹(Arisaka cartridge)。这种子弹在当时相对轻便,后坐力较小,但穿透力和停止作用不如一些大口径弹药。后来也出现过使用7.7毫米有坂弹的版本,以增强火力。
供弹方式: 使用弹链(或弹带)供弹,通常为250发弹链。这种方式保证了较强的持续火力输出。
三脚架: 配备坚固的三脚架,提供了稳定的射击平台,是其作为重机枪的关键配置。三脚架的设计也考虑了地形适应性,可以进行俯仰和方向调整。
简化的设计: 相较于一些早期重机枪,89式在设计上力求简化,以适应日本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部队的维护需求。一些部件的设计比较粗犷,但整体上能满足战场需求。
水冷式改进尝试(相对较少): 虽然89式以气冷为主,但也有一些文献提到过其早期设计曾考虑过水冷,或者在后续发展中出现过水冷式变种,但主流版本是气冷式。不过,其气冷设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优缺点分析:

优点:

1. 可靠性较高: 复进式原理和相对简单的结构使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不容易发生故障。
2. 易于维护(相对而言): 与一些结构复杂的机枪相比,89式的分解结合相对容易,便于部队进行日常保养和战场维修。
3. 火力持续性强: 使用弹链供弹,配合相对易于携带的弹药箱,能够提供有效的压制火力。
4. 良好的射击稳定性: 配备的三脚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射击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5. 相对较轻便(与同时代其他重机枪比较): 6.5毫米弹药的轻便性以及气冷设计,使得89式在一定程度上比一些采用大口径弹药和水冷设计的重机枪更易于携带和部署。

缺点:

1. 火力压制能力相对不足: 6.5×50毫米弹药的威力在后期的战争中显得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坚固工事和重型装备时,其穿透力和杀伤力受到限制。虽然也使用了7.7毫米弹药的版本,但整体火力强度仍不如同期西方国家的重机枪。
2. 散热能力有限: 气冷式设计在长时间高强度射击时容易过热,导致射速下降或无法持续射击。这在关键时刻会影响其作战效能。
3. 射速较低: 相对一些采用其他自动原理的机枪(如导气式),89式的射速并不算高,虽然保证了稳定性,但牺牲了部分快速火力覆盖能力。
4. 射程和精度受限: 6.5毫米弹药的弹道性能在中远距离上不如一些口径更大的弹药,对精确打击能力有所影响。
5. 设计上的局限性: 虽然是基于马克沁机枪的设计,但在一些细节处理和人机工程学方面,89式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瞄准具的设计、握持方式等,与西方先进机枪相比可能略显粗糙。

三、作战表现:

89式重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战场,包括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东南亚战场。

主要用途: 作为步兵支援武器,用于提供火力压制,杀伤暴露的敌军士兵,摧毁轻型工事和车辆。它在防御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其稳定的射击平台和持续火力,能够有效地阻止敌军的进攻。
在防御战中的表现: 在工事阵地、山地防御以及城市巷战中,89式重机枪能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对进攻的步兵构成严重威胁。其可靠性在恶劣环境下得到了考验。
在进攻战中的作用: 在进攻时,89式重机枪也用于压制敌军火力,为友军提供前进掩护。然而,由于其重量和弹药携带的限制,其在进攻中的机动性和火力优势不如轻机枪或车载机枪。
与同期对手的比较: 相较于同期美军的勃朗宁M1917/M1919重机枪、德军的MG34/MG42通用机枪等,89式重机枪在火力强度、射速和弹药威力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例如,MG42的“希特勒电锯”以其惊人的射速和强大的压制力闻名,而89式则显得较为平庸。但它在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也有其优势。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日本陆军的标志性武器之一: 89式重机枪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陆军最主要的重机枪型号之一,陪伴了日本军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行动。
一种“实用主义”的设计: 在有限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下,89式重机枪体现了日本武器设计中的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它能够满足基本作战需求,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
在战后的延续: 尽管日本战败,但89式重机枪并没有完全消失。一些国家在战后继续使用或改装了这种武器。日本自卫队在成立初期也曾少量装备和使用过89式重机枪及其衍生型号,直到被更先进的武器所取代。
历史研究价值: 89式重机枪是研究日本陆军武器发展、军事思想以及二战时期武器技术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总结:

89式重机枪是一款在设计和性能上都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武器,但同时也是一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经典重机枪。 它以其可靠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易于维护的特点在战场上赢得了部队的信赖,为步兵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援。然而,其相对较弱的火力压制能力和有限的散热性能也限制了其在高强度作战中的发挥。

总体而言,89式重机枪可以被评价为一款合格但非顶尖的重机枪。它成功地完成了其设计初衷,但未能达到同期一些西方先进重机枪在火力、射速和整体性能上的高度。它更像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和技术条件下诞生的产物,体现了日本在军事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它作为一款服役了近半个世纪的经典武器,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花一万美元买一把全世界最好的突击步枪

但是依旧会被这挺3000美元不到的玩意儿隔着沙袋和钢筋混凝土墙被打烂

你可以嘲笑它的精度,但没人敢嘲笑它对人体的威力,没有人敢用号称能防御30.06步枪弹的六级板去硬接12.7×108mm子弹,即使它只是钢芯的,没有人敢于走出掩体赌子弹会散布在周围而忽视将自己打成两截

更让人害怕的是,初上战场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去分辨,这是89重、还是85重?后者精度也不是闹着玩的,而最倒霉的是,万一分辨错了,你以为是“精度很烂”的89重,结果是一挺带全息和倍镜的14.5高机呢?别说步兵了,就是大八轮和布莱德利都可能在它面前报销

重机枪只要加厚加长枪管,上光学瞄具,那就是一支可以全自动射击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很多时候只要射手熟练,甚至可以首发命中,如狙击手一样一枪毙命


而89重的意义就是,在敌人认为一般不会有重机枪的地方作战

比如山地作战,PLA的敌人往往只有M240、M60或者PKM,而89重却可以以重一点的通机的重量运上来(实际上就是二战7.62毫米重机枪的重量)

比如城市,PLA连排级的火力能稳定压制对面的班组战术,甚至对敌人的战车也能造成威胁

在一定条件下,口径还真就是正义,不是用打磨得更精致的武器就可以弥补的


@勃鲁西洛夫 提到的新型重机枪,简直就是PKM的放大版12.7毫米,我甚至怀疑新型重机枪的外形会直接让敌人产生误判,从而毫无防备地将轻型防弹越野车和装甲车开上来...

user avatar

不管你怎么黑89也好,反正经历了最近一次高强度陆战的乌克兰陆军,给德什卡安上两脚架当通机用。

携弹量?乌克兰同样证明了——多抓几个炮灰就能解决的事叫事?


user avatar

这应该是第一代假想敌提出目标而我们军工努力实现的武器。只不过当年假想敌是苏军的NSV重机枪。

89式重机枪减重减到了逆天的水平(当年的材料工艺)。当然会有一些相应的负面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当年搞89机的时候海湾战争还没打,我们的假想敌在北边,搞武器的目标用户是世界大战(核战)中的中国轻步兵。而并不是给现在的重装,快反等等屁股在车椅上的各种部队搞的。这28公斤的枪是需要步兵机枪班组用肩扛手提脚片子带着跑的。

如果到哪儿有车,比如小山猫什么的那还需要把重机枪搞那么轻?增加精度,增加火力持续性不更好吗?

那时我们搞机械化/摩步化都踉踉跄跄,哪儿能想到步兵还可以从直升机里开山猫出来啊?

还有就是兔子是重度火力不足症的患者。同时一直认为自己的轻步兵部队要面对的是敌人空地一体的机械化部队。所以对自家步兵在火力上一直是不断加强的。总想重现一个步兵连硬吃别人一个皇家重装坦克营(牛牛:兔子你每次超神都是拿我开刀!),或者一个连(烟台峰英雄连)硬顶美韩两个师的超神战例。。。至于庞国兴三个人俘虏一个营那属于特例。


在有些方向,这种家伙都下放到排了……当年89好歹还是连级单位配属的重火力呢。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21世纪初某次演习,地点在川西。当天科目是80公里奔袭。头天规划路线,第二天凌晨出发,上午遇到一座山。这座山地图上没名字,当地人叫马鞍山。高低落差特别大,根本没有路。(很多年后遇到一个当地人,说捡菌子的都不会去爬这座山。)好死不死这山的位置实在是好,前后俯瞰两条公路,视界射界相当开阔,山顶相对平坦,设置个连防御阵地不成问题,又加上山体陡峭没有路,简直就是一连当关万夫莫开的位置。

于是随行教员脑壳一拍,加了一个科目:要点防御。

他一句话简单,我们一个中队一百来号人就开始吭哧吭哧的的徒手爬山。

仅耗费一个多小时,登顶加构筑掩体。

除了随身的步枪,班机,筒子,最终能上顶的重火力只有89,60迫,87榴,82无,全是用背包绳吊上去的。

上顶一看,阵地到两条公路的距离太远,真打的话步枪班机估计只能听个响,60迫并不适合布置在山顶,82无火力密度太低。

然后带89和87榴的两个班露出了猥琐的微笑。

不考虑支援火力的话,我觉得在只要公路上埋点雷,他们就有信心打一个机步营。。。

至于剩下的步兵班,大概就只有指示下目标,干干头铁想硬爬上来得人外加喊喊666了。。。

所以,说到有用没用。。。

几个关键词:山地,轻步兵,环形防御。

------所以大神就是多的分割线------

知乎大神真的多,实话说我也没打过实战,搞不好就是个马谡。

但是好歹我也学过战史研究过战例,打过演习维过和,参加过外军交流参与过兵棋推演。

就这个问题而言,89我也好歹打过1500发左右。当然这是个意外,我正常只打过20多发体验,但是有一次野外弹带了太多,回营之前让我们三个人把剩下的机枪弹消耗掉。剩下了多少呢?大概3000发。三个人每人打了400发左右之后感觉来不起了,所以我们就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湖边把机枪半埋,两个人装弹,我用一长根导火索系在扳机上拉住不放,看着不行了就换一挺接着拉。这样消耗掉的。

那次的野外课,科目就是89式机枪。。。。。。

不知相对我这个马谡,有的童鞋大概相当于啥。

还是那个结论:89非常适用于我军的轻步兵穿插战术,特别是山地作战打穿插卡点。至于连射精度问题,在这种使用环境下,考虑的优先级不高。


有个关于枪口挂重物搞训练的问题,下面笑看轻兵器的匿名回答也是我。还有美军遇袭那个问题下面说单兵素养高但是指挥情报失误现场指挥失当的也是我。

欢迎各位大神去撕。

毕竟我匿名就不是想要那点赞和关注,而是想讨论讨论这些问题。至于言之无物的童靴,恕懒回应。

-----怎么说着说着说到穿插战术上了-----

经常有人说TG是轻步兵的巅峰,其实我个人不太敢苟同。但是说TG把穿插战术玩到了巅峰,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穿插这战术非常恶心,基本上只要能到位就一定对整体战局有帮助,以至于TG调教出来的越南都把TG自己坑得不清。但是穿插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玩好的,其对于战斗意志,按图甚至无图行军,土工能力,单兵体力等等都有很高要求。而TG是特殊情况下被迫反复验证此战术,拥有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自带集体主义精神buff加持。其他以游击战起家可能发展出穿插战术的武装基本都已经死在半路了。所以抗美援朝TG甚至能用出半机械化的战役级穿插奇观。

回到题目上,89的设计非常契合穿插战术,当然对于TG来说是把好枪。

至于说各种支援火力足以灭掉89做支撑的环防阵地的童鞋,请记住:在战役级的武力差距面前,战术本来就没有多少发挥空间。这种情况,就算全连人手一架mini也就那样了。

-----牛逼,这也被举报ZZ敏感--------

拜拜,逼乎。

user avatar

只能说牛逼,感觉我手上的95就是烧火棍



他妈的这是炮吧,咚咚咚呛咚咚,下完雨的地都能给你打冒烟来。

班战术训练,铺卧姿三脚架的时候,往地上一扔,帅到我想扛着上道冲两圈。



遇到89 一般就只有两个选择

被打烂

躲掩体里被打烂(●◡●)

装甲车?大碉堡?踏马的我炊事班兄弟放下黑锅提120过来干你到出屎



这是一个来自隔壁步兵连队的回答(꒪Д꒪)ノ

user avatar

把大口径重机枪轻量化,89解决了一半问题(枪械的重量),但还有一半问题(全系统重量)没解决。

全系统重量里枪架89一起整了弹性枪架,不说了,核心还在弹链-弹链盒上。只有弹药轻下来,整个大口径系统才算是真正轻下来。当然弹链,弹药,弹链盒的轻量化技术方向很多,这就不多提了。

当然了,各类外骨骼系统和机械牛马倒也是从另一个方向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

user avatar

说起89的精度啊

这个就是军圈撕逼的月经话题,其实没什么意义,基本都是瞎扯淡,谈精度都不谈弹,这有什么好谈的


1.打54式穿甲燃烧弹,100m距离,重机枪射击练习一打精度射,出厂验收标准。89的R50是9.6-10.2cm,85是8.6-9.1cm。仿制的M2HB,也就是那个CS/LM6,打M33普通弹,百米R5012.3-12.9cm。NSV配6T7枪架,同等条件R50约13cm。

89精度差?


89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2.89的R50看起来只是比85略差,比M2HB还好。但是85在100m上R100是27-29cm,89的R100会到36cm,打过2000发的旧枪甚至可能到42cm。这个时候R100反而差于M2HB。

这个是因为弹性枪架,造成离群弹问题,打10发总有一发偏的比较大。但是对于以压制射击为己任的重机枪来说,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

2.离群弹导致89式R100偏大,更多的表现在84式脱壳穿甲弹上面。

84的初速高,1150,34g的弹丸弹重轻。后座冲量低于54式穿燃弹,只是后座力释放过程更加急促,后座力峰值几乎与54穿燃弹相当甚至略高。但是呢,这个对于弹性枪架的匹配来说是不利的,离群弹问题更严重。打84脱穿,R50与打54穿燃弹相当,R100就不好看了。

话又说回来,500m距离上全散布宽度也就不到2.5m,打轻装甲目标足够了。

3.真看起来是黑点是89式穿甲燃烧弹。89式穿燃弹弹丸重59.8g,54式是48g,89的初速还高了20;89的千米存能8010焦耳,千米可击穿15mm/45°的钢板。打89百米R50会跌落到NSV的水平,12.8-13.5cm。这个不好看,但是够用了。89式穿爆燃弹问题与之类似。

有谁吐槽M2HB和NSV精度不够的?半斤八两的东西,凭什么要说89不好?

4.89射弹达到一定数量后,精度明显下降的问题。改过了,有好转,不是太大问题了。

5.弹性枪架对某些地面和土壤的适应性问题,这个确实有。定型的时候是黄土、胶状红土地、水泥地面、沙地和戈壁砾石都打过的。常见地面类型问题没那么大。

6.前面R50来R100去的,对DVD06双头弹就不太适合。打这个89完全没问题。


叽叽歪歪一堆

89的精度有什么好黑的?


说风凉话的

你们搞得清楚重机枪射击练习一是啥?为什么重机枪射击练习二就是应用射击了?

打气球靶是高射机枪射击练习几啊?

89的战斗射速比85低,原因是什么?持续长短点射要领是什么?


85还保留一个排是干啥的,是配合什么的?

89就没那么多高架枪架的机会,计较什么高架后跳动大的?山地应用射击什么时候要高架啊?

按苏军教范6T7都是高射代用枪架,苏修都不计较你们计较什么

user avatar
@章易

大说了89很广为人知的问题。

——

77式高机,12.7mm,枪身21.3kg,脚架28.3kg。

85式高机,12.7mm,枪身18.3kg,脚架17.1kg。

W85高机,12.7mm,枪身19.7kg,脚架18.3kg。

89式重机,12.7mm,枪身17.5kg,脚架8.5kg。

Dshk重机,12.7mm,枪身33.5kg,轮架102kg。

NSV重机,12.7mm,枪身25kg,脚架16kg。

Kord重机,12.7mm,枪身25.5kg,脚架16kg。

M2HB式重机,12.7mm,枪身38.1kg,脚架20kg。

XM806重机,12.7mm,枪身18kg,脚架10kg。

——

可以看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土鳖大口径机枪超越时代的轻。当然,这种轻也并不是不可理喻的。

89重机系统全重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跨时代的脚架,其弹性枪架在射击中会产生周期性弹性形变,通过形变周期与射速匹配来保证连射精度。

——

多扯一点?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老式机枪枪架贡献了系统全重的相当份额,所以减轻枪架质量一直是设计师们的梦想。战后枪架经历了刚性枪架、缓冲枪架,后来又诞生了弹性枪架。

弹性枪架没有缓冲枪架的缓冲器,转而通过枪架本身的弹性形变来吸收后坐能量,减少刚性碰撞以达到减少初始扰动并提高射击精度。

其实,这是一种更复杂的设计,把刚性枪架的线性受力转化为在三维空间运动的过程。我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毛子的成果到现在走过了二十多年,到目前可以说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了。现在土鳖已经在搞多口径武器共枪架了——要知道这种枪架需要平衡系统固有频率和后座周期,一般都是一枪一架,能适应多种武器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

关于89精度个人判断一个(我的猜测一向不准),89枪架为了减重把俯仰摇架和水平摇架合并成了一个全向球轴,在操纵习惯上比较不适应。

贴一下某“误判文”之一。


具体“误判”数据如下,我们最早看到这个的时候,都以为是杂志在枪重一栏上少输了个“1”。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我鳖当年开发89重机时如传言般受到了苏联数据的严重干扰,其实现手段也是完全不同于苏联同行的独立解决方案 ——苏联人大幅度削减了枪重,而脚架重量并未减轻。

user avatar

是,89精度不好,然后呢,谁敢赌运气,站在那里让89打?

7.62头铁的还能指望插板抗住,胸口接12.7?不存在的。

通机有胆子和12.7对射?普通的沙袋,土质,碎石掩体直接打穿,几个点射过去机枪阵地都塌了。

89能让让原本大家以为只会有7.62的阵地,冒出来一挺12.7。在战场上,如果对方在作战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要翻车。

说到底,机枪是压制武器,一个点射过来你只敢趴着,而不是仗着有插拔跑出来赌运气,那就是被压制了。只要知道对面有挺12.7指着这边,哪怕只有两百发子弹,在敲掉89之前也没人敢出去浪。

即使你觉得对面的12.7不是那么准,你也得趴着,这就是12.7独有的威慑力。

把敌人压制住,控制在固定的位置,然后用爆炸物收人头——60迫,120,狙击榴,或者更重型的支援火力,这才是王道打法。

在这一点上,89完全没问题。

89最有威慑力的是(短距离)机动能力堪比通机,单人可以拎着跑。一个战斗中位置会变的12.7,从开火到跑路只需要几十秒时间,支援火力很难敲掉这种目标。

我猜PLA完全是按徒步步兵最不想碰到的机枪为标准设计的89。

可能只有步兵玩得最多的兔子才知道什么样的机枪最恶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