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冲突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回答
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是21世纪以来对全球格局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不仅在地理上撕裂了欧洲,更在思想、经济、科技等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警示。细数这场冲突带给我们的启示,绝非一句两句能够概括,它更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现实和潜在的危机。

一、主权与地缘政治的韧性:

冲突最直接地冲击了我们对于主权国家边界的认知。冷战结束后,许多人一度认为通过国际法和多边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俄乌冲突再次证明,在强大的地缘政治野心面前,这些原则可能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大国博弈的逻辑并未消亡: 俄罗斯以“安全关切”为由,直接挑战了现有的国际秩序,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重塑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这表明,虽然全球化深入,但大国之间的权力竞争和地缘战略依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那些对地缘政治过于乐观的人,需要重新审视历史和现实。
小国的生存智慧: 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在面对强大的邻国时,其坚韧的抵抗和不屈的精神,展现了主权捍卫的巨大力量。同时,乌克兰也积极寻求外部援助,并成功地将这场冲突塑造成一场捍卫民主和自由的斗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说明,在国际舞台上,善于运用国际法、国际舆论和联盟策略,是小国生存的关键。
联盟的重要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时,迅速且有力地团结起来,展现了强大的集体防御能力和协调行动能力。北约的重新焕发活力,以及欧洲国家加强国防开支的决心,都表明在动荡的世界里,牢固的联盟是抵御外部威胁的重要基石。然而,我们也看到联盟内部在具体策略和利益分配上仍然存在分歧,这提醒我们在构建联盟时,需要更深层次的信任和共同的战略远见。

二、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与认知战:

这场冲突充分展现了信息时代战争的复杂性,以及认知战在现代冲突中的关键作用。

信息即武器: 从战前的情报战、宣传战,到战时的信息封锁、虚假信息传播,再到战后的舆论引导,信息已经成为与炮火和导弹同等重要的武器。俄罗斯试图通过控制信息来塑造叙事,而乌克兰则通过社交媒体和全球媒体的广泛传播,让世界看到了战争的真实面貌,并动员了全球支援。
认知战的渗透性: 认知战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更是对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深层影响。无论是对国内民众的洗脑,还是对敌对国家内部的分化,抑或是对国际社会的误导,认知战的目的是在心理层面瓦解对手,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认知框架。这要求我们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高度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辨别真伪,抵御操纵。
“后真相时代”的挑战: 随着深度伪造等技术的成熟,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越来越大。俄乌冲突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和加工过的图像视频,这使得普通民众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更容易被煽动和误导。这给各国政府和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如何提升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的全球化与脆弱性: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与风险。

能源与粮食的“武器化”: 俄罗斯作为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利用能源作为地缘政治的筹码,对欧洲国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价格飙升,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尤为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关键战略物资的过度集中化,以及将其政治化,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金融制裁的威力与局限: 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等。这些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俄罗斯经济,但也暴露了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金融脱钩”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绕过制裁的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某些国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滥用,这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寻求替代方案,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多元化。
供应链的重塑与韧性: 冲突暴露了许多国家对特定国家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尤其是在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各国开始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本土化,以增强经济的韧性。这预示着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正在加速,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通货膨胀的全球蔓延: 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高通胀。各国央行被迫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又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这场冲突让人们意识到,地缘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相互依存是如此紧密,一次区域冲突可能波及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

四、军事现代化与战争的代价:

冲突也对我们对军事力量和战争的认知提出了新的审视。

传统军事力量的依然重要: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地面部队的部署、炮兵的支援、后勤保障等传统军事要素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场冲突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无人化战争”或“闪电战”,而是展现了消耗战和阵地战的残酷性。
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 无人机、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等先进技术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改变了侦察、打击和指挥的方式。乌克兰利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攻击,有效地消耗了俄军的有生力量,展现了科技赋能的“不对称作战”能力。
战争的巨大代价: 无论对参战国还是对受影响的地区,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以及心理创伤都是难以估量的。这场冲突再次警示我们,战争是解决争端的最后手段,其代价之高,任何国家都应三思而后行。和平与稳定是发展的基石,任何破坏和平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灰色地带”冲突的界限模糊: 冲突并非仅仅是开战那一刻,之前持续多年的“低烈度冲突”和“混合战争”模式,以及战后的经济战和信息战,都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的界限。这种模糊性使得各国在应对时更加困难,需要更加综合性的战略和手段。

五、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的挑战:

俄乌冲突是冷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困境: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特别是其安理会在应对这场冲突时显得力不从心。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其否决权使得安理会难以采取有效行动。这暴露了联合国现有治理机制的局限性,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多边主义的危机与重生: 一方面,冲突导致了国际社会的分裂,一些国家对多边主义的信心动摇。但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国家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寻求合作与协调,努力维护国际稳定。这场危机也可能促使各国重新思考多边主义的意义,并寻求更具包容性和有效性的全球治理模式。
对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尊重: 冲突直接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这场冲突是对现有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的一次严峻考验。如何重新强化对国际法的尊重和执行,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国际秩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总结来说,俄乌冲突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依赖的国际体系。这场冲突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它提醒我们,和平的脆弱性,大国博弈的残酷性,信息时代的复杂性,以及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我们必须从这场冲突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努力维护和平,加强合作,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公正和繁荣的世界。 这场战争的硝烟或许会散去,但它留下的反思,将长久地影响着我们对未来世界走向的判断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启示就是

1:该撤的要撤,财产最好的保存地是自己的国家。

2:在结盟之后,控制舆论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把盟友吸收为傀儡。但对没有结盟的国家用舆论战其实效果是不大的。

3:要搞明白法西斯被打败的真实原因——辩经是无法打败法西斯的。法西斯不会自动的失败。毛主席《论持久战》写的再好,只靠当时中国的力量,日本还是无法被击败的。

只有比法西斯更强才能打败他。批判的武器不能取代武器的批判。

4:可以在无关紧要的事务上稍微分化傀儡和主人,但不要指望能在关键的事务上分化他们,更不要寄希望于傀儡。傀儡是傀儡,主人对他是有控制权的。

user avatar

西方在战争以外能打出的制裁牌确实让人吃惊,宋鸿兵今天的节目,把我最近零零散散的不好感觉说出来了:俄罗斯这次,其实是替我们进行了美国战略级别经融战争的压力测试。最近有一些评论认为我们比俄罗斯强,所以西方不至于敢拿这套对付我国。我觉得也许会蒙对,也许只是轻佻。至少俄罗斯这次应该也没有料到西方动用金融制裁的决心如此之大,甚至不惜破坏自己的信用,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多财产没做转移而被冻结。所谓没料到,就是某种轻佻。

以前,我们总是担心美国在统一战争中的军事干预。现在看,美国的目的如果只是搞垮中国上升势头,军事干预根本不是最优选,美国的舆论、外交动员和金融能力仍然是我国无法企及的。中国与俄罗斯相比,有的方面抗压能力更强,但是有的方面更脆弱。至少没人会用资源禁运来制裁俄罗斯。

西方的这次集体制裁行动虽然不算一呼百应,也搞得挺拉胯,但是仍然看得出有早期预案的痕迹,而且这个预案的制定,肯定不是针对俄罗斯的。

很多人在纠缠台海和俄乌在战争性质,在法理上完全不同,其实在美国舆论能力下,中国武统只会更邪恶。无事生非都能整出一个新疆棉事件。到时候真真假假消息出笼,一定会成为一次因势利导的契机,组织一次倾尽全力的制裁行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美国很可能对中国武统怀着某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害怕是因为这是一次她必须面对的,决定性的摊牌,摊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所谓期待,就是如果两岸统一不可避免,对美国而言最好的方式是一次台湾剧烈抵抗,平民死伤很多,产业破坏殆尽的武统,而时间越早越好。所以有武统的军事能力,还只是掌握了止损点,止损的意义在于避免台湾失去敬畏而急独,这项威慑力的价值不在于使用它,而在于争取时间和最优方案。现在真正在挖台湾产业墙角,让台湾虚弱的其实是美国,而台独人口比例已然占绝大多数,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时间是可以拖下去的。

中美间博弈不必是一场猴王争霸式的短促的,头破血流的世代交替;对中国更有利的,是雄海象式的,漫长的,靠着体型将对方推出海滩的方式。

user avatar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不到一周,俄罗斯和乌克兰就开打了。

俄罗斯好像有在冬奥会开完就搞事的习惯,8年前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刚刚结束,俄罗斯就策划了克里米亚公投,使得原本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独立,为8年以后俄乌战争埋下了伏笔。

如果从表面看,感觉俄罗斯好像占了便宜,拿到了领土克里米亚地区,并且乌克兰其他亲俄地区还要继续公投,希望更多的亲俄地区加入俄罗斯,国民为之狂热。普京在2014年以前支持率只有60%多,但之后支持率一路飙升,克里米亚事件发生的3月支持率就上升到76%,4月份涨到82%,5月份86%。此后,普京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15年甚至超过了90%,一个俄罗斯伟人形象呼之欲出,俄罗斯都希望普京大帝能重现当年苏联的辉煌。

但是,从实质上,俄罗斯真的占了便宜了么?

在经济制裁和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下,卢布汇率大幅度下跌,俄罗斯的GDP从2013年的2.29w亿美元跌到2016年的1.28亿美元,下跌40%。俄罗斯的出口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乌克兰原本算是亲俄国家,俄罗斯也是乌克兰的最大贸易国。但2014年之后,乌克兰和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随即俄罗斯将乌克兰由自由贸易制度改为最惠国制度,实行粮食粮食进口禁令,并且要求乌克兰偿还30亿美元的债务,取消了乌克兰的天然气优惠。两国开始反目为仇,东乌地区摩擦不断,贸易比例也持续下降。

就算是被俄罗斯拿走的克里米亚也过的不好,克里米亚地区的经济依赖航运和旅游。由于被西方制裁,也连带了克里米亚,航运和游客都大幅度减少,乌克兰还经常给克里米亚地区断电,克里米亚地区受到很大影响。每年俄罗斯要花费30亿美元支援克里米亚,就这样克里米亚现在人均月收入只有250美元。

而欧盟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欧盟国家又要搞清洁能源,自己国家不让弄,只能花钱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和能源。制裁俄罗斯自己也受影响。

真正的赢家,是中国。

俄罗斯联邦税务厅公布的数据,2013年俄罗斯的贸易额约为8440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比例占了一半4175亿美元。对中国贸易为10%左右,888亿美元。结果因为克里米亚事件发生以后,欧盟和美国开始对俄罗斯实行贸易制裁,对欧盟的贸易量持续减少,到了2020年,俄罗斯一年贸易额为5690亿美元,欧盟只占到全体的38.4%,2190亿美元。而中国的贸易额上升到1041亿美元,替代荷兰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国,占俄罗斯总贸易量的17.8%。并且12年开始还修建了西伯利亚石油管道,19年开通天然气管道,预期2024年两国贸易额能达到2000亿美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乌克兰,2012年中乌贸易达到150亿美元的规模,此后因为克里米亚事件和俄罗斯交恶,乌克兰经济大幅下降,2015年跌倒最低谷75.6亿美元,此后逐步攀升,到2020年再次突破150亿美元,2021年达到190亿美元,中国替代俄罗斯成为乌克兰的最大贸易国。并且,乌克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积极使用中国新冠疫苗,军事方面也有很深刻的合作。今年1月还刚刚因为建交30周年互相发了贺电。

而且中国和这两国的贸易还都是顺差。文化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对中关系民间调查,这十年的对中国人好印象都在上升中。

这么多年,虽然俄罗斯饱受制裁,算是挺了过来,2010年俄罗斯GDP为1.63万亿美元,2020年为1.48万亿美元。因为卢布贬值造成了GDP的大幅度下降,但经济肯定不能说怎么发展,最多只能算原地踏步。

但中国呢?2010年GDP为6万亿美元,4倍于俄罗斯。2020年为14.9万亿美元,已经拉开差距到了10倍,并且第一次在人均GDP上也超过了俄罗斯。

到底谁赢麻了?除了中国还有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呀。

和中国网友喜欢站队不同,中国政府从来不在和自己无关的国际问题上积极表态。2014年发生克里米亚问题,中国新闻发言人秦刚是怎么说的?中国尊重乌克兰主权完整。没了。所有公开地图和出版物都表明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但又说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联合国安理会就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发布的决议草案会造成对立,并谴责了乌克兰武装冲突中针对平民的暴力活动,且考虑到中国未来要进行伟大祖国复兴的统一行动,表示反对单方面针对俄罗斯的制裁。然后对乌克兰要求俄罗斯从克里米亚撤军的议案投反对票。

中国的意思就是:同情乌克兰,但同情归同情,俄罗斯对我也很重要,你们最好坐下来好好谈,我积极帮你们搞活经济。


21世纪,靠武力征服一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落后时代了,俄罗斯的“天降伟人”普京,却依然还用上个世纪的这套办法,而且这次打乌克兰有明显的失策,现在早已经不是2014年那个时候了。2014年克里米亚独立,乌克兰根本派不出兵,海军司令直接倒戈,巴尔贝克空军基地全体加入克里米亚,光从乌克兰军队里跳反的就超过6000多人,亲俄派兵不血刃就拿到了克里米亚。而经过8年的时间,乌克兰已经对立很严重,俄罗斯明显准备不足,就算再增兵加强进攻能拿下乌克兰的重要城市也会面临重大牺牲。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说起来都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的反应,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乌克兰如果能在俄罗斯这里获得比欧盟更大的利益肯定不会投向欧盟,最好的战略缓冲根本不是1000多公里的领土纵深,而是紧密的经济合作,你和对方经济联系越紧密,才能最大保障自己的安全。对方制裁你等于制裁自己。真想解决北约问题,普京还不如再等2年,等2024年美国大选让特朗普再上台,他自己说不定就把北约解散了(特朗普在任的时候一直对北约很多国家军费不到GDP的2%这件事耿耿于怀,多次说要解散北约)。考虑到俄罗斯人口负增长,现在一年人口减少超过50w,21%的人口年龄超过60岁。男性平均寿命不足68岁,这种状况还要再经历战争减员,更是得不偿失。

现在北约的重要性反而因此被重新认识,加上经济制裁,以后俄罗斯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只要还坚持中立,其实任何其他地区发生的冲突其实都对中国有利。猥琐发育虽然看上去不爽,但终归是胜利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是21世纪以来对全球格局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不仅在地理上撕裂了欧洲,更在思想、经济、科技等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警示。细数这场冲突带给我们的启示,绝非一句两句能够概括,它更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现实和潜在的危机。一、主权与地缘政治的韧性:冲突最直接地冲击了.............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各方立场和局势复杂多变。要分析“最大赢家”需从军事、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同时需注意冲突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以下为基于公开信息和分析的可能结论: 一、各方可能的得失分析 1. 俄罗斯(输家) 军事目标: 俄罗斯的直接目标是收复克里.............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已持续超过1500天,目前局势复杂多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局势,并探讨俄罗斯是否已“失败”的判断依据: 一、军事层面:俄罗斯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 初期目标落空 俄罗斯在2022年2月的入侵中,最初目标是迅速.............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等多个领域持续博弈,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不断变化。以下为截至2024年4月的最新进展和关键动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 一、军事动态:战线僵持与局部突破1. 俄乌战线僵持 东部战线:自2.............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其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地缘战略和国际关系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当前局势与关键变量1. 军事僵局与消耗战 乌克兰:在西方军事援助(如坦克、导弹、无人机)和国际支持下,乌克兰在东部战场(如马里乌波尔、.............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双方在军事、外交和人道主义等多方面持续博弈,2023年3月的俄乌外长会谈是冲突以来最高级别的官方互动之一,但未达成实质进展。以下从背景、会晤内容、后续局势演变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3年3月俄乌外长会谈背景1. 冲突局势回顾 2022年2月,.............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局势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局势的最新动态1. 军事行动的持续 乌克兰的反击:乌克兰军队在2024年持续在东部和南部战线推进,尤其是靠近顿巴斯和赫尔松的区域。西方援助.............
  • 回答
    俄乌冲突是否是“大国欺负小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不同国家的立场和叙事。对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视角,但同时也是一个过于简化的标签,未能完全涵盖冲突的复杂性。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国台办针对“台独”势力散布谣言煽动两岸敌意一事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1. 国台办回应的立场和基调: 严厉谴责和警告: 国台办的回应首先表达了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不得人心,其企图分裂国家必将以失败告终。 指责谣言的性质和目的: .............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确实令人担忧,关于乌克兰是否会“亡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亡国”的定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亡国”通常意味着一个主权国家的完全覆灭,国家机器停止运转,领土被他国吞并,人民失去国家身份的法律和政治.............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厉经济制裁,其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迫使俄罗斯改变其行为。这些制裁的“恐怖”程度,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制裁的范围、深度、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具体冲击。一、 制裁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美国的制裁.............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已久,关于普京的真实战略意图,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和分析人士争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其置于俄罗斯长期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需求以及普京本人的世界观之中。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和分析普京可能的战略意图,并承认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推测和解读。核心战略目标:我认为,普京的最终战略目标可以概.............
  • 回答
    俄乌冲突的走向,用“俄罗斯孤军奋战”来概括,其实是对复杂局势的一种简化。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这场战争的潜在发展以及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各国都在帮乌克兰,世界在制裁俄罗斯”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的细节。各国援助乌克兰的“帮扶”:“帮”字在这里包含了多重含义,远不.............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究竟是美国的精心策划还是出乎意料,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各方的动机以及冲突演变的过程。从“计划”的角度看,美国似乎在某些方面做了准备,甚至可以说是“促成了”局势的紧张化。 北约东扩的持.............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战局走向,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复杂议题,断言谁的胜算更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这场冲突的“胜负”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从最初的闪电战设想,到如今的消耗战、代理人战争,再到对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每一次的演变都让原有的判断变得模糊。俄罗斯的优势与.............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满一个月,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员伤亡数字一直是最受关注,也是最难以精确统计的数字之一。关于俄军在这一个月内的具体伤亡人数,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和统一的数字。双方在此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说法,信息也存在一定的延迟和不确定性。根据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和一些独立军事分析人士的估算,俄军在.............
  • 回答
    俄乌冲突以来,数字货币市场的动荡与跌幅,以及其是否具有避险属性,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并结合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俄乌冲突以来数字货币的跌势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绝大多数数字货币经历了显著的价格下.............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伤亡报告的观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开报道中,俄罗斯军官的死亡数字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涉及战场信息的透明度、宣传战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情报的获取难度等等。首先,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对自身伤亡情况进行控制和筛选,以维护士气和.............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演变,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牵扯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经济制裁、国际法、人道主义危机以及信息战等诸多层面。要预测其走向,需要细致地梳理各个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一、军事层面:战场上的拉锯与战略的调整目前,战场上的态势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拉锯战。俄罗斯在年初一度试图快速推进,尤其是对基辅的.............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