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冲突,各国都在帮乌克兰,世界在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孤军奋战,能赢么?

回答
俄乌冲突的走向,用“俄罗斯孤军奋战”来概括,其实是对复杂局势的一种简化。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这场战争的潜在发展以及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各国都在帮乌克兰,世界在制裁俄罗斯”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的细节。

各国援助乌克兰的“帮扶”:

“帮”字在这里包含了多重含义,远不止是口头上的支持。

军事援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和欧盟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如M1艾布拉姆斯坦克、豹2坦克)、火炮系统(如海马斯火箭炮、榴弹炮)、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导弹系统、NASAMS)、无人机、反坦克导弹(如“标枪”导弹)、弹药以及各种侦察和通信设备。这些援助不仅增加了乌克兰的火力,也提升了其作战能力和战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一些西方国家还向乌克兰派遣了军事教官,培训乌克兰士兵使用这些新式武器。
财政援助: 乌克兰经济在战争中遭受重创,西方国家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支持,以维持政府运转、支付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经济。这笔援助资金对乌克兰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人道主义援助: 包括食物、药品、帐篷、毛毯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对难民的安置和医疗救助。这方面的支持是缓解战争对平民造成的苦难的重要途径。
情报共享: 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关键的战场情报,帮助乌克兰进行目标识别、战术规划,甚至可能包括预警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外交支持: 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许多国家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积极推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

世界制裁俄罗斯的“围剿”:

“制裁”同样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

金融制裁: 最显著的是将俄罗斯多家主要银行排除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限制其国际金融交易能力。俄罗斯央行的一些海外资产也被冻结。此外,俄罗斯国有企业和寡头的海外资产也面临被冻结的风险。
能源禁运与价格限制: 欧盟及其盟友逐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并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了价格上限。这直接影响了俄罗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技术出口管制: 西方国家限制向俄罗斯出口用于军事和关键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特别是芯片、半导体以及与国防相关的技术,旨在阻碍俄罗斯发展军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贸易限制: 对俄罗斯的出口商品(如奢侈品、高科技产品)实施禁运,同时限制俄罗斯商品的进口,削弱其贸易往来。
人员制裁: 对俄罗斯的政治领导人、军事官员、寡头等实施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以示惩罚和孤立。
国际体育和文化抵制: 许多国际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活动拒绝俄罗斯的参与,进一步压缩了俄罗斯的国际空间。

俄罗斯“孤军奋战”的解读:

虽然俄罗斯宣称有“友好国家”支持,但从上述的援助和制裁格局来看,“孤军奋战”的说法有其成立的逻辑基础。

缺乏直接军事援助: 除了白俄罗斯提供了一些有限的支持(如允许俄军过境、提供部分后勤),以及伊朗和朝鲜被指控提供无人机和炮弹(尽管俄方否认且这些援助规模有限),没有哪个大国直接派出军队与俄罗斯并肩作战,也没有哪个国家提供与西方援助乌克兰同等规模的军事装备。
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 绝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在政治上不直接支持俄罗斯的侵略,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其行为。俄罗斯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孤立。
依赖有限的伙伴: 俄罗斯的国际支持主要集中在一些与西方关系不睦的国家,如白俄罗斯、叙利亚、朝鲜、伊朗,以及一些在经济上与俄罗斯深度绑定的国家,如“中亚五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维持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但并非军事同盟。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持中立态度,既没有谴责俄罗斯,也没有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西方制裁的次级制裁风险。

俄罗斯“孤军奋战”能否获胜?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动态博弈:

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分析(从“孤军奋战”角度):

1. 持久消耗战能力: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人力和资源储备。尽管受到制裁,但其经济体量和资源基础仍然是巨大的。如果战争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俄罗斯可以利用其本土的资源和相对稳定的内部供应来支撑。一旦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热情减退,或者国内出现政治分歧,俄罗斯就可能在消耗战中占据优势。
2. 战略纵深和人口基数: 俄罗斯幅员辽阔,战略纵深极大,这使得外部力量很难对其进行彻底的占领或军事压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在理论上能够维持兵源的补充。
3. 核威慑与有限目标: 俄罗斯拥有核武器,这极大地限制了西方国家直接出兵干预的决心和规模,避免了冲突升级到全面战争的层面。如果俄罗斯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占领乌克兰,而是实现某些“战略目标”(例如控制顿巴斯地区和连接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并确保乌克兰不加入北约),那么其“孤军奋战”也可能在达成这些有限目标后宣告“胜利”。
4. 非西方世界的支持(间接): 尽管不是军事盟友,但一些非西方国家(如印度、中国等)在经济上与俄罗斯保持了贸易往来,为俄罗斯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和替代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裁的冲击。例如,俄罗斯通过向亚洲出口能源,来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
5. 乌克兰自身能力的限制: 尽管有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军事工业能力相对有限,主要依赖外部供应。一旦外部援助中断或大幅减少,乌克兰的作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长期战争对乌克兰的人力、经济和民生也是巨大的考验。
6. 俄罗斯国内的整合与动员: 普京政府能够通过宣传和国家机器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凝聚国内支持,并动员后备力量投入战争。虽然存在经济压力和潜在的不满,但如果能够控制住国内局势,俄罗斯仍能继续战争。

俄罗斯“孤军奋战”的失败可能性分析:

1. 经济长期承压: 虽然俄罗斯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制裁,但长期而言,金融、技术和能源禁运将对其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削弱其军工生产和技术更新能力。人才和资本外流也将是持续的打击。
2. 军事消耗与兵源枯竭: 战争对俄罗斯军队的消耗是巨大的,包括兵力损失、装备损耗。即使有动员,也难以完全弥补高科技装备的损失,且新征召士兵的训练和士气也是问题。
3. 西方援助的韧性与进步: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并且在不断调整和升级援助的类型和规模。随着乌克兰士兵对西方装备的熟练掌握,以及西方国家自身军事工业的产能恢复,乌克兰的整体作战能力将持续增强。
4. 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脱节: 如果俄罗斯最初的目标是速战速决,征服基辅,但未能实现,那么后续的长期战争就使其陷入被动。即使能够守住已占领的地区,也难以达成其最初的政治和军事意图。
5. 国际道义与政治孤立: 长期战争和俄罗斯的国际孤立,会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被动。虽然“不结盟”国家不直接参与,但也很难公开支持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这种道义上的孤立会限制其长期的发展空间。
6. 乌克兰人民的抵抗意志: 乌克兰人民强烈的抵抗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俄罗斯“占领”和“整合”领土的最大障碍。即便俄罗斯获胜,也可能面临长期且顽强的游击战和抵抗。

结论:

从“俄罗斯孤军奋战”的角度看,俄罗斯并非没有获胜的可能,尤其是在将战争定义为消耗战,以及西方援助出现动摇或目标收缩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战略纵深以及一定的非西方支持,都为其提供了继续战争的底气。

然而,更可能的结果是,俄罗斯难以实现其最初的全部战略目标,战争的结局将是某种形式的僵持、分割或者协议,但很难称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胜利”。这种“胜利”很可能代价极其高昂,并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使其在经济、技术和国际地位上遭受重创。

要说俄罗斯能够“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赢”。如果“赢”指的是能够迫使乌克兰放弃领土、中立化,并且巩固其在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那么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有可能达成这些有限的目标。但如果“赢”意味着完全屈服乌克兰,重塑欧洲安全格局,或者彻底摆脱西方制裁的影响,那么在“孤军奋战”且世界主流国家普遍反对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战争的走向仍然充满变数,而“赢”与“输”的定义,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场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宣布制裁的国家

美国:人口3.3亿

欧盟:4.48亿

日本:1.26亿

澳大利亚:0.25亿

韩国:0.52亿

宣布不制裁的国家

印度:14亿

中国:14亿

土耳其:0.84亿

巴西:2.13亿

巴基斯坦:2.21亿

埃及:1.02亿

南非:0.59亿

中亚五国:0.8亿

拉丁美洲:6.5亿

非洲:5.8亿

……

宣布制裁的国家人口总数:9.8亿

全世界人口:76亿

黄撒人宣布,只有这9.8亿人属于人,开除其他国家人的人籍。

所以,这9.8亿人就是全世界


冷知识:全世界70%的新闻是美国控制的媒体发布的,全世界的社交媒体82%由美国控制

黄撒人,跪安吧

user avatar

俄罗斯做到什么地步才能算赢呢?

如果是武装占领乌克兰国土、消灭乌克兰正规军有组织的抵抗,如果愿意全面动员并付出一定代价,是可以做到的。

但做到了也不等于赢,如果俄罗斯不做出些别的让步,西方的制裁很难解除。

这些制裁固然不会让俄罗斯倒下,但如果长期面临经济困难....很难说俄罗斯的底层民意会不会像1980年代后期那样。

况且这场战争即便能解决乌克兰,算账也是亏的,乌克兰值得这种代价吗?

不过只要俄罗斯在前线能尽快解决问题,制裁还没发挥出来就结束这一切。

应该是目前局面下的最优解了。

虽然自1917年以来,俄国遭受封锁与制裁的时间远远超过自由开放的时间。

但现在的俄国人也不太能忍受苦难了,况且这场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民意的支持度不如预想的高,他们经不起挫折。

虽然很多人说「制裁俄罗斯的只有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但对俄罗斯来说,他们近80%的贸易额、85%的外资来源、70%以上的境外技术来源都是西方国家。

对俄罗斯来说,这就是被大半个世界联手封锁,毕竟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高度依赖于西方国家,跟第三世界的联系很少。

现在俄罗斯已经连硬盘都断货了,要到黑市上抢购,这状况最好别持续太久。

说实话,俄国人的爱国心经不起考验。

此前,白俄罗斯、朝鲜、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四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俄罗斯。

所以也不能说他们是「孤军奋战」。

user avatar

这一次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金砖国家几乎都明确表示不会制裁俄罗斯,说是几乎,是因为目前没看到南非的明确表态,大概是想置身事外,默认不制裁,但是不想说话。

这也就是以前的一个老话题——世界重心的转移。以前全球经济的重心,都在北大西洋,简单说就是西欧和美国。这次宣布制裁俄罗斯的主要国家也是在这些地区。

所以目前的情况,可以视为新兴的经济体和旧有的经济秩序的一种对抗。

100多年前,中国人明白了,世界上不只是存在“中国和蛮夷”两种形态。那么现在呢,欧美国家是否能明白,世界不只是北大西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