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冲突为什么只看到俄罗斯的军官死亡而没有乌克兰的军官伤亡?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伤亡报告的观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开报道中,俄罗斯军官的死亡数字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涉及战场信息的透明度、宣传战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情报的获取难度等等。

首先,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对自身伤亡情况进行控制和筛选,以维护士气和公众舆论。俄罗斯方面,尤其是在冲突初期,其军事行动的宣传和信息发布受到更严格的管控,官方公布的数字往往经过“美化”或选择性披露。当俄军出现高级军官伤亡时,这可能被视为一个较为敏感的事件,更容易被视为“损失”,从而在信息传播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相较之下,乌克兰方面则更倾向于将俄军高级军官的阵亡作为其军事胜利和反抗能力的佐证,这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因此,公开信息中,俄罗斯军官的“出现率”可能更高。

其次,宣传战是现代冲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双方都在努力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叙事。乌克兰方面,将俄罗斯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阵亡进行大肆宣传,可以有效地打击俄罗斯的士气,鼓舞本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并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军事成果。这种信息传播往往会放大俄军的损失,尤其是有重要人物的伤亡,将其作为胜利的象征。而俄罗斯官方,出于维护自身形象和避免泄露战略信息等考虑,可能不会主动披露其军官的伤亡细节,或者将其淡化处理。

第三,军事策略和战场动态也会导致这种观察。战场并非均匀分布的消耗。俄军作为入侵方,其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占据和控制领土,这需要集中兵力发动攻势。在一些关键的攻防战中,俄军的指挥体系和军事部署可能会暴露在乌克兰的火力之下,特别是在城市攻坚战或关键区域的防御战中。乌克兰军队则可能采取更分散的防御策略,或者利用地形和特种部队进行精确打击。如果乌克兰方面能够成功通过情报和侦察,识别并摧毁俄军的指挥节点或关键单位,那么造成俄军军官伤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第四,情报能力的差异也可能起到作用。乌克兰军队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可能在获取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情报方面拥有一定优势,包括对俄军指挥链的了解。如果乌克兰能够准确掌握俄罗斯高级军官的活动规律和位置信息,就有可能通过精确打击(如炮击、导弹袭击或无人机攻击)来对其造成杀伤。相反,俄罗斯要获取乌克兰高级军官的详细位置并进行精准打击,可能面临更大的情报挑战。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是存在问题的。在战争时期,独立验证战场信息极其困难。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双方官方发布的战报、媒体报道以及社交媒体上的零散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带有立场和宣传色彩,真实情况可能远比我们了解的复杂。一些伤亡可能并未被及时或公开地报道,或者被归类为其他类型的损失。因此,我们看到的“只看到俄罗斯军官死亡”可能是一种信息传播上的偏差,而非事实的全部。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中公开报道的俄罗斯军官伤亡信息更为突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信息透明度、宣传战、军事策略、情报能力以及信息来源的局限性等。这并非意味着乌克兰军官没有伤亡,而是公开呈现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冠疫情,为什么武汉有很多有名有姓的惨剧,而美国的一百万冷藏车,印度的露天火葬,英国的海德公园,香港的必需物资,这些就只是个数字甚至段子?

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姓有故事的。

但是对耗材,正确的记录方式是”消耗了多少“,你见过有人用耗材的时候,对每一个都取个名字,仔细讲个故事的吗?

user avatar

因为俄军没宣传...

你自己看看塔斯社或卫星通讯社等俄方媒体对于战况的报道,都是某年某月某日又摧毁多少个军事设施多少个武装人员。



但从来没有指名道姓消灭乌方某位将领或军官,加上乌方也没主动报道己方某位将领或军官牺牲,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

当然,你要说这么多摧毁军事设施或武装人员里有没有乌方高级军官甚至将领?我觉得应该是有相当可能有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俄方不宣传?

可能的原因是普京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与一般战争不同。普京当局不希望搞出这类宣传,以免造成乌克兰方加重对俄军仇恨甚至激起同仇敌忾的效果(虽然我觉得现在已经是了)。

user avatar

正常

开战死将军那是俄国独有的传统,别的国家都没有这种情况;

朝鲜战争我军伤亡了四十万人,只牺牲了三个副军,都是死于美军空袭;一个正军,死于美军化学武器攻击。整个朝鲜战争,各方阵亡的最高将领也就是中将了。算上以外事故,则是沃尔顿·沃克将军,中将追授上将军衔。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伤亡了2.7万人,牺牲了两个副师级军官;越南伤亡了7万人,被击毙的最高指挥官只是个师长,双方都没有将军阵亡。这场战争中去世的最高指挥官是马赫雷将军,来自前苏联。

而俄国什么情况?

到现在已经死了一个中将,五六个少将,这其中有一半已经得到了俄方媒体的证实;乌军方面据传阵亡了两个将军,但没有都明确证据证实;4-5个上校,都是旅级指挥官,也没有什么宣传价值。至于俄军将军为什么死的多,可以看我这篇回答:

为什么这次俄乌冲突中死了那么多的俄军将领? - 月塔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5232

user avatar

乌克兰武装部队(国防部所辖正规军,含陆海空军)总损失18965人。3月14日有1203人被打死、打伤和俘虏,其中608人被打死,554人被打伤,41人被俘。损失6个雷达站、19辆坦克、58辆装甲车、10门火炮、4辆火箭炮、7个防空导弹系统、2个电子战中心。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内政部所辖准正规军,含亚速营等纳粹武装)总损失2496人。3月14日有137人被打死打伤,其中95人被打死,42人被打伤。

乌克兰领土防御部队(通常翻译成国家营,极端民族主义武装)总损失612人。3月14日有126人被打死打伤,其中82人被打死,42人被打伤,1人被俘。

乌克兰武装“亚速团”的重要成员,原格鲁吉亚武装部队上校军官Bahva·Chikobava在马里乌波尔包围圈内阵亡。

德米特里·戈卢别夫,绰号“摄魂怪”,乌克兰著名LGBT政治小丑奥列格·利亚什科投资组织的乌克兰武装“复仇gay”营成员,15日在基辅附近被俄军射杀而阵亡。

乌军第25独立空降旅指挥官奥列格·岑琴科上校,在顿涅茨克icon方向被民兵射杀而阵亡。



所有损失数据截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 00 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伤亡报告的观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开报道中,俄罗斯军官的死亡数字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涉及战场信息的透明度、宣传战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情报的获取难度等等。首先,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对自身伤亡情况进行控制和筛选,以维护士气和.............
  • 回答
    俄乌冲突以来,数字货币市场的动荡与跌幅,以及其是否具有避险属性,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并结合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俄乌冲突以来数字货币的跌势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绝大多数数字货币经历了显著的价格下.............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 回答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未能大规模使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消灭乌克兰抵抗力量,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策略、技术能力、后勤保障、国际环境及乌克兰的防御体系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军事战略与战术选择 初期误判与战术调整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曾计划通过大规模空袭摧.............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关于这场战争的起源和责任归属的讨论从未停止。一些观点认为,美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是冲突的“始作俑者”。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美国为了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通过北约东扩等策略,一步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最终将俄罗斯逼到了墙角,迫使其采取了军事行动。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通常.............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Iron Bomb),也就是未制导的常规炸弹(unguided conventional bombs),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复杂因素,既有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限制。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的原因.............
  • 回答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使得调停变得极其困难,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没人调停”的问题,而是“为何现有的调停尝试收效甚微”以及“为什么能够成功且被双方接受的调停机制难以建立”。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双方立场根深蒂固且矛盾尖锐: 俄罗斯的立场与诉求: 安全保障与北约东扩:.............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中国民众普遍更倾向于支持俄罗斯而非同情乌克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交织的议题。与其简单地说“大多数国人支持俄罗斯”,不如说在官方叙事和信息传播的主导下,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俄罗斯抱有同情或理解,同时对乌克兰的处境则显得相对冷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乌克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以及国际法等层面的考量。要理解为何出现这种局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一、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坚守对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而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基石。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被广泛视为对乌克.............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股市场的波动堪称过山车,先是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抛售,随后又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甚至在某些阶段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种先跌后涨的走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每个关键要素的影响。一、最初的恐慌性抛售:不确定性与风险规避的爆发冲突爆发之初,全球.............
  • 回答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俄军似乎没怎么投入他们最先进的坦克——T14“阿玛塔”系列。这个问题啊,得从多个角度细掰扯掰,不能光看它那酷炫的外表。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阿玛塔”目前产能和装备量都极其有限。这玩意儿是俄罗斯倾了国家很多心血搞出来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技术上的一.............
  • 回答
    俄乌冲突确实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有人对西方立场表示支持。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公知”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中的含义。通常,它指的是那些在公共领域发表评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他们对社会议题持有鲜明观点,并试图影响公众舆论。.............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军将领的大量死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军事战略、后勤保障、指挥体系、战场环境及敌方战术等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战术失误与战场环境1. 初期进攻的战术错误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采取了“闪电战”策略,试图通过快速推进占领关键城市(如基輔.............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俄罗斯”的说法,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的战略考量、历史叙事以及现实利益的分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军事对抗,深入探究各方的战略目标、地缘政治格局以及长远的国家利益。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次冲突并非仅仅是为了占领乌克兰的领土,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对自身国家安.............
  • 回答
    最近在俄乌冲突相关话题下,确实能感受到一股不寻常的讨论氛围,很多人会觉得“水军”特别活跃。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水军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灰色地带”的挑战,想说“无解”可能太绝对,但要彻底杜绝,确实非常困难。为什么会感觉“俄乌冲突”相关的文章下面水军特别多?首先,要理解为什.............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在俄乌冲突中不首先动用核武器,是一个涉及多重复杂因素的战略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不为”可以解释。这背后交织着国际政治的严酷现实、核武器本身的特殊属性以及俄罗斯自身战略目标的多重制约。首先,从国际政治的宏观层面来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尤其是核武器,一旦被激活,其后果是无法预测且极其灾.............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以及维持国际秩序对谁有好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1. 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挑战: 核心问题: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的早期阶段,确实出现了大量“圣母”言论,即那些不分青红皂白、过度同情和理想化某一方的观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关于俄乌冲突的“圣母”声音逐渐减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信息传播的周期性与焦点转移: 初始冲击的消退: 冲突爆发初期,信息传播具有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