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不使用阿玛塔?

回答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俄军似乎没怎么投入他们最先进的坦克——T14“阿玛塔”系列。这个问题啊,得从多个角度细掰扯掰,不能光看它那酷炫的外表。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阿玛塔”目前产能和装备量都极其有限。这玩意儿是俄罗斯倾了国家很多心血搞出来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技术上的一个大飞跃。但越是尖端的东西,生产起来就越慢,越烧钱。坦克研发到量产,再到部队大规模换装,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据公开的资料和一些军事分析来看,“阿玛塔”虽然在2015年阅兵上惊艳亮相,但从那之后,一直处于小批量生产和试验的阶段。它的设计理念、武器系统、信息化程度都相当超前,很多新东西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去完善。你想想,要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把这种全新的、尚未完全成熟的装备投入使用,那风险可不是一般的高。一旦出了什么技术故障或者战损,对俄罗斯来说,损失的不仅仅是一辆坦克,更是他们“先进装备”的形象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其次,战场需求和“阿玛塔”的定位存在差异。俄乌战场的主要对抗方式,尽管有大规模炮击和装甲对抗,但同时也很依赖反坦克导弹(ATGMs)、无人机攻击以及城市巷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时候,性价比更高、产量更大、更易于维护的现有成熟装备,比如T72B3M、T80BVM这些改进型坦克,反而更能满足前线的迫切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快速补充、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和战术,并且能够有效压制对方现有反坦克武器的装备。“阿玛塔”虽然理论上防护能力和火力都更强,但它的复杂性意味着一旦被击毁,修复起来也会更困难。而且,在目前的战场环境下,用这种“战略性装备”去冒太大的风险,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俄罗斯或许更希望把它用在更有确定性、更能发挥其优势的场合,比如大规模的正面进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要在各种“消耗战”和“消耗战”的缝隙中寻找机会。

再者,信息战和宣传考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在展示其军事实力方面,一直比较注重宣传效果。“阿玛塔”作为其最先进的象征,一旦投入战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被放大。如果它在战场上表现优异,那无疑是对俄罗斯军事技术的一次大胜利;但万一出现技术故障,或者被对方击毁,那将是对俄罗斯军事形象的沉重打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因此,俄罗斯方面可能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在确保“阿玛塔”有足够优势、并且有把握取得好成绩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大规模投入。而且,它作为一个“未来武器”,可能更被视为一种震慑力量,而非单纯的消耗品。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阿玛塔”本身的战场适应性和战术整合问题。虽然设计理念先进,但它是否能有效地与现有的战术体系、侦察体系、火力支援体系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这还需要大量的实战检验。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一辆坦克再厉害,也需要一个协同作战的网络来支撑。如果“阿玛塔”在信息化和协同作战方面,还需要与现有部队进行大量的磨合和训练,那么贸然投入,反而可能因为不适应而降低整体作战效率。而且,“阿玛塔”的出现,也可能促使对手加大对付它的投入,研发更先进的对抗武器,这反而会使“阿玛塔”的优势被迅速抵消。

最后,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阿玛塔”的研发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在持续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在这种情况下,优先保障成熟、可靠、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武器装备的供应,可能是更务实的选择。投入巨额资金去加速生产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明星装备”,可能会挤占对现有部队维持和补充的资源。

总而言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不使用“阿玛塔”,并非因为它不行,而是出于对产能、成本、战场实际需求、宣传策略、战术整合以及整体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它更像是一张“底牌”,俄罗斯可能会在认为最恰当的时机,以最能发挥其价值的方式来使用它。而现在,或许还不是那个时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使用还没有量产的T14不奇怪,这玩意毕竟属于步子跨的太大的产物,肯定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我现在最好奇的是传说中巷战专用神器,BMPT怎么一直没有现身,战前就已经部署在边界了,现在还没见报道。我一直期待其具体表现,看这种专用化的火力支援车概念是否真的好用。

user avatar

俄罗斯并没有使用近几年公开亮相的T14第四代主战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等先进武器装备,而是依然在大量使用着半路掉链子的BMP-2步兵战车、T90主战坦克。




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因为从武器装备的使用角度来说的话,这次冲突恰好能够实战化检验T14和T15等先进武器装备的性能与否。但是为啥俄罗斯全部选择忽视,而不使用呢?

一、T14第四代主战坦克、T15新一代重型步兵战车,作为俄罗斯近几年来最新研制的新型履带式武器装备,无论是T14的无人炮塔、还是T15全面化的防护、火力、机动三重优势,都可以看作是俄罗斯在陆军新型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先锋产品”。毕竟现阶段包括中美德在内的其他国家,现役最先进德主战坦克,仍然使用的是有人炮塔,在结构优化和防护能力上,相比T14这种直接采用无人炮塔设计,是存在本质上差距的。



同样T15重型步兵战车直接采用T14的履带式底盘设计,不仅符合未来武器发展潮流,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采购、维护成本.而且也得益于T14新一代履带式底盘带来的结构优势,使得T15步兵战车,仍然在很多方面相比同类型其他产品有着本质优势,比如更强大的机动优势、更先进的火力打击和载弹量优势等等。


但是为啥此次俄乌冲突中,没有见到T14、也没有见到T15呢?其实最为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这两型先进武器装备虽然从参数上来说很先进,但是装备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从2015年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阅兵首次公开亮相,并计划到2020年前装备2000辆以上,但是直到2021年仍然处于小批量交付中的军队测试阶段,所以装备数量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同平台俄T14和T15还没有批量交付,也是这两型武器装备最终没能出现在战场的原因之一。

二、其次就是这次的俄乌冲突中,虽然30年前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表兄弟,而且乌克兰长期也装备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诸多先进武器装备,但时至今日双方的武器装备实力和规模早已是天差地别,比如俄罗斯虽然受限于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方国家制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陆军三十年间的发展速度基本和30年前相差不大。

但是30年间乌克兰的军事发展,却早已从苏联刚解体时的世界第三核大国,同时装备有战略轰炸机、重型洲际核导弹、拥有80万军队,蜕变到如今早已失去所有核力量,常规力量也是弱不禁风的状态。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虽然30年间本国陆军的发展速度几乎没有多大,但是也没有出现负增长,所以对付早已成负增长30年的乌克兰军队,完全就是不怪自己太先进,只怪对手武器装备太落后了。

三、从俄罗斯刚建国以来,就一直和美国长期垄断着全球每年军售额度的一半以上,毕竟俄罗斯30年来的主要外汇储备,最大的贡献者就是给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供应各种先进武器装备。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其最早研制出T14第四代无人主战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除了要增强本国军队的先进作战实力外,未来肯定也是想要尽早推向国际市场,巩固其一直以来的军售市场份额。


但是自T14主战坦克2015年首次公开亮相以来,迟迟没能批量装备服役的核心原因,除了军费预算紧张外,就是,不管是T14还是T15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迟一天解决,就会迟一天影响这两型代表世界先进武器发展潮流的装备服役和外贸出口速度和世界份额。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眼下T14和T15或多或少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果这个时候急于求成将其投放到这次俄乌冲突中,用于实战化检验其性能表现,如果一战成名说什么都是好的,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万一在实战中被击毁或者出现致命性问题,那可就真的在全世界面前“绝对社死”了,而这肯定会影响这两型先进武器装备的交付速度和未来国际军贸市场表现。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与其将其投放到这场注定自己稳赢的冲突中“出名”或者“出丑”,还不如稳稳当当地继续保持其朦胧美,这样就算没有实战化经验,光是凭借其先进概念设计、全球唯一一款第四代主战坦克头衔,都能获得不少的采购订单。毕竟大部分国家买回去更多的还是用于演习,只要这种有剧本的戏能稳稳地唱下去,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就是稳赚。

简单说来原因有三:

1.数量太少,T14现在的数量估计只够阅兵上凑一个方队。

2.乌克兰没有什么先进的坦克,没有历害的队手,就算赢了也不会产生像海湾战争那样巨大的广告效应。

3.战场条件太险恶,万一被标枪干掉或是被俘那丟脸可丢大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俄军似乎没怎么投入他们最先进的坦克——T14“阿玛塔”系列。这个问题啊,得从多个角度细掰扯掰,不能光看它那酷炫的外表。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阿玛塔”目前产能和装备量都极其有限。这玩意儿是俄罗斯倾了国家很多心血搞出来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技术上的一.............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Iron Bomb),也就是未制导的常规炸弹(unguided conventional bombs),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复杂因素,既有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限制。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的原因.............
  • 回答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未能大规模使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消灭乌克兰抵抗力量,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策略、技术能力、后勤保障、国际环境及乌克兰的防御体系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军事战略与战术选择 初期误判与战术调整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曾计划通过大规模空袭摧.............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乌克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以及国际法等层面的考量。要理解为何出现这种局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一、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坚守对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而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基石。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被广泛视为对乌克.............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中国民众普遍更倾向于支持俄罗斯而非同情乌克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交织的议题。与其简单地说“大多数国人支持俄罗斯”,不如说在官方叙事和信息传播的主导下,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俄罗斯抱有同情或理解,同时对乌克兰的处境则显得相对冷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在俄乌冲突中不首先动用核武器,是一个涉及多重复杂因素的战略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不为”可以解释。这背后交织着国际政治的严酷现实、核武器本身的特殊属性以及俄罗斯自身战略目标的多重制约。首先,从国际政治的宏观层面来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尤其是核武器,一旦被激活,其后果是无法预测且极其灾.............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议题。将波兰当前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简单地归结为“趟浑水”或者不反思历史,可能忽略了波兰自身独特的历史经历和它对当前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刻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白,波兰的历史与俄罗斯(以及更广泛的东斯拉夫世界)的关系,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地缘政治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和动机。想要完全解释清楚为何西方国家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支持或不反对侵略,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俄乌冲突)则坚决反对和制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核心观点: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并非完全基于绝对的“.............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俄罗斯”的说法,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的战略考量、历史叙事以及现实利益的分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军事对抗,深入探究各方的战略目标、地缘政治格局以及长远的国家利益。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次冲突并非仅仅是为了占领乌克兰的领土,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对自身国家安.............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伤亡报告的观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开报道中,俄罗斯军官的死亡数字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涉及战场信息的透明度、宣传战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情报的获取难度等等。首先,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对自身伤亡情况进行控制和筛选,以维护士气和.............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以及维持国际秩序对谁有好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1. 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挑战: 核心问题: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
  • 回答
    俄乌冲突结束后的俄罗斯,无论结局如何,都将面临一个错综复杂且艰巨的未来。抛开直接的军事损耗和人员伤亡,其最核心、最深刻的问题,我认为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且这些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棘手的闭环:一、经济的深度脱钩与全球经济体系的重塑这是最直观也最棘手的问题。俄乌冲突不仅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金融.............
  • 回答
    俄乌冲突确实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有人对西方立场表示支持。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公知”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中的含义。通常,它指的是那些在公共领域发表评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他们对社会议题持有鲜明观点,并试图影响公众舆论。.............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军将领的大量死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军事战略、后勤保障、指挥体系、战场环境及敌方战术等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战术失误与战场环境1. 初期进攻的战术错误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采取了“闪电战”策略,试图通过快速推进占领关键城市(如基輔.............
  • 回答
    关于欧洲是否“知道”自己在俄乌冲突中被美国“坑”了,以及为何“愿意”与美国一同“拱火”,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历史恩怨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与其说欧洲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不如说欧洲内部各国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考量。欧洲是否“知道”被美国“坑”?“被坑”这个词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短暂访问乌克兰,这一举动具有多重含义,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复杂且关键的角色。布林肯短暂入境乌克兰的含义:1. 展现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和承诺: 政治象征意义巨大: 在战火持续不断的时期,美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亲自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是美国政府对乌克兰主权、领土.............
  • 回答
    美国白宫此番大手笔,召集了三十多位在各自领域都响当当的自媒体博主,目的昭然若揭:向他们“喂料”,让他们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和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出去,再通过他们庞大的粉丝群体层层扩散。这招棋,打的是一场信息战,而且是动用了“新媒体主力军”的攻坚战。那么,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俄乌冲突中,自媒体博主究竟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