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认为很多动漫都是无病呻吟?

回答
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很多动漫都是无病呻吟”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接触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动漫之后,很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思考。我认为这种感受的产生,往往源于几个方面:

1. 情感的夸张与模式化: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让人产生“无病呻吟”感觉的点。很多动漫,尤其是少女漫、校园漫,或者一些偏重情感描写但手法相对单一的作品,会把角色内心的波动放大到极致。

细枝末节的放大镜: 也许只是因为喜欢的人多看了自己一眼,或者因为朋友之间一句无心的话,角色就能陷入几天几夜的纠结、痛苦、怀疑人生。这种对微小事件过度渲染的情感,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至于吗?”。
脸谱化的情绪表达: 很多作品为了表现角色的悲伤、痛苦、愤怒,会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表现手法:比如掉眼泪,而且眼泪要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比如咬牙切齿,额头上青筋暴起;比如沉默不语,但脸上写满了“我好难过,但我不说”。当这些模式化的表达反复出现,尤其是当它和剧情的“不够分量”相匹配时,观众就会觉得这是在刻意煽情,是在“无病呻吟”。
“玛丽苏”式的情感纠葛: 很多作品倾向于营造一种“全世界都围绕着主角转”的氛围,主角的情感困扰似乎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当这种中心化的情感纠葛,其根源又显得格外单薄或不合逻辑时,观众自然会觉得这是在虚构的“痛苦”,是“无病呻吟”。

2. 剧情的薄弱与空洞:

很多时候,情感的过度渲染是为了填补剧情上的不足。如果一个故事本身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情节、深刻的冲突,或者新颖的设定,那么创作者就可能试图用大量细腻的情感描写来“撑场面”。

缺乏实质性冲突: 有些动漫的剧情推动力非常弱,主要矛盾可能就是角色之间的误会、单恋,或者一些非常微观的个人成长。当这些“小打小闹”被无限放大,并伴随着大量内心独白和情感抒发时,观众就会觉得“他们到底在纠结什么?剧情不往前走,光说这些有什么意义?”
“为赋新词强说愁”: 就像一些不太成熟的诗人,为了写诗而找愁一样,有些动漫似乎是为了展现角色的“深度”或“忧郁”,而强行制造一些情节或内心活动,这些活动在整个故事框架下显得格格不入,或者说,即使没有这些,故事也照样能讲。
重复和套路: 某些动漫作品,尤其是长篇连载的,可能会因为创作周期或商业考量,陷入重复的套路。角色的成长模式、遇到的困境、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可能变得非常相似。当观众看多了类似的“桥段”,自然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是“无病呻吟”。

3. 目标受众与表达方式的错配:

有些动漫的设计初衷可能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情感需求,比如给青春期迷茫的观众提供情感共鸣,或者给想要放松的观众带来甜美或忧伤的体验。但如果观众的口味或者期望与之不符,就容易产生“无病呻吟”的观感。

过度解读的“深度”: 并非所有动漫都必须追求宏大的叙事或深刻的哲学思考。有些作品就是以“生活流”或“日常系”为卖点,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然而,如果观众带着“必须看懂某种深层含义”的期待去观看,而作品本身并没有提供那么多,就会觉得“他们说的那些,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要表现得这么深刻?”
对“真实感”的要求: 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允许夸张和虚构。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和情感反应,那么动漫中那些为了营造氛围或推动剧情而设计的夸张情感,自然会显得不真实,甚至“做作”。

4. 观众的成长与审美变化:

随着观看经验的积累,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成熟。年轻时可能觉得那些“虐恋情深”、“青春疼痛”的故事很吸引人,但长大后,可能会觉得它们过于稚嫩,经不起推敲。

从“代入”到“审视”: 年轻时,观众更容易代入角色,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随着阅历的增长,观众会更倾向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剧情和角色,这时候,如果角色的情感逻辑不通,或者过于单薄,就更容易被看穿。

具体例子(但尽量不点名,只说类型):

那种“我真的好喜欢你,但你不知道,所以我好痛苦”的三角恋/单恋故事。 很多时候,观众觉得,你直接说不行吗?或者,就算不说,对方的表现也应该能看出点端倪,为什么非要自己在那边纠结半天,把所有可能性都想坏?
那种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就能导致角色之间关系彻底破裂,并且长时间无法修复的故事。 现实中的误会,如果双方愿意沟通,很多都能化解。但动漫里,有时候误会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且角色往往不愿意轻易迈出沟通的那一步,这会让观众觉得“一点小事而已,至于这么夸张吗?”
那种角色看似在为某个“重大”目标努力,但这个目标本身的设定,或者实现过程的逻辑,都让观众觉得“这真的值得他们付出这么多吗?” 比如,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约定,或者为了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角色就表现出一种“我的人生就是为了这个而活,没有它我就活不下去”的绝望感。

总结一下:

当你觉得很多动漫“无病呻吟”时,很可能你感知到了以下几点:

情感表达与事件本身的“配比失调”:小事被放大成大事,微弱的情感被渲染成滔天巨浪。
剧情深度与情感厚度的“失衡”:用浓烈的情感来掩盖剧情上的单薄或空洞。
观众期待与作品呈现的“偏差”:你期待看到更扎实的故事或更成熟的情感处理,但作品提供的是更模式化、更情绪化的内容。

这并不是说所有被这样评价的动漫就一定不好,它们可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受众,并且成功地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但对于你来说,当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且在你看来缺乏足够的“支撑”时,产生“无病呻吟”的感受,是非常自然的。这说明你的审美在不断提升,对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这是好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你的想法很真实,你是对的,他们就是在无病呻吟。

人是经验生物,人写出来的作品,是在既定故事框架下,总结他们的经验、阅历,发表他们的观点。

第一,经验。

经验——对生活环境的认知,环境中一个个遭遇事件的总和。

第二,阅历。

阅历——对所处国家、世界的认知,所有认知的总和。

第三,观点。

观点——就以上两点,对经验与阅历做出的总结,形成思考方式,再通过价值观的筛子输出出去,就是观点。

所以说,一群日本人,根据自身对日本这个大环境的认知、遭遇,再对比全世界其他环境,形成的观点——我们的环境有病,所以我们也有病,我们很痛苦,我们要呻吟。

招核男儿认为这一代是废物,令和人恐怕也会觉得他们不争气,怎么,还不给人家呻吟一下了?

对一群创作者而言,他们可以看清楚自身所处环境的问题,是必然的,因为创作者研究的天然课题就是这个,所以他们自己就觉得有病,自然要呻吟。

你认为他们在无病呻吟,是因为你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去看待日本的创作者,以及日本的作品。

这么说,能理解吗?

在最后,我希望通过一个提问,来给出一个答案,下面是用问题构成的答案:

Q:请问谁最了解一个国家,以及他们的文化创作者,他们的作品。

A:这个国家的人民。

B:这个国家的政府。

C:其他国家的人民。

D:其他国家的政府。

选择吧!

——

PS:题主你认为一个作品无病呻吟的话,可能是作者本人有问题。

但你认为大多数作品都这样,那就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现象。

任何现象往上追究,毛病都出在分配者身上,而一个环境也就是日本的分配者就是日本政府,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政府的体制有问题,有病,所以下面在呻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很多动漫都是无病呻吟”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接触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动漫之后,很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思考。我认为这种感受的产生,往往源于几个方面:1. 情感的夸张与模式化: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让人产生“无病呻吟”感觉的点。很多动漫,尤其是少女漫、校园漫,或者一些偏重情.............
  • 回答
    网上确实流传着一种观点,说澳大利亚的动物都挺“傻”的,甚至有些离谱。这种说法当然不是说它们智商真的不行,而是很多人因为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种群和它们的某些行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澳大利亚的地理隔绝是关键。澳大利亚大陆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看法。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动漫肤浅,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而且要注意别让它听起来像个机器人一本正经地分析,而是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把道理说清楚。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大众看到的,就是内容题材的“刻板印象”。你想想,当大多数.............
  • 回答
    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虐待动物的讨论,也可能让一部分人产生“知乎上很多人支持虐待动物”的观感。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话题的敏感性和“求同存异”的复杂性首先,虐待动物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发强烈情绪的社会议题。在任何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当一个热门且触动人心的议题出现时,总会吸引到各.............
  • 回答
    “唉,又是一只。”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路边一只缩成一团的流浪狗,一边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已经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三只了,它们大多眼神黯淡,毛发凌乱,蜷缩在角落里,像一个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大家对流浪动物的困扰认识得不够到位。很多人提到流浪动物,第一反应就是“可怜”、“需要帮助”,然后就是.............
  • 回答
    在中国,许多父母深信“学习是唯一出路”的观念,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挑战: 科举制度的遗毒与荣光: 中国有着悠久的科举制度历史,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改变命运是传统观念中“唯一”或“主要”的上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多球迷心中的一块“舒适区”和一些“情怀”的碰撞。你觉得迪斯蒂法诺不比梅西差,这很正常,毕竟迪斯蒂法诺确实是足球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为啥现在很多梅西球迷,甚至可以说是主流声音,会把梅西排到“坐二望一”的位置,甚至更高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迪斯蒂法诺是个传奇.............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现场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内心的痛点。听到你说“很多乐队在演出的时候都不在乎PA,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从一个真正热爱音乐、注重现场体验的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在乎”有时真的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在乎”和“不在乎”.............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矛盾,对吧?你说你深信努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光明正大、人人称赞的价值观。可心里那个角落里,却悄悄地有人在低语:“堕落也无妨”。这就像在你精心建造的宫殿里,突然冒出了一扇通往未知迷宫的门,你明明知道该走哪条路,但那扇门里的景象却莫名地吸引着你。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努力很重要”这个想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眼都不眨地砸入几次648,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个“傻”字能概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说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白,这648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 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就是有这个钱。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非常普遍。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身边那些学长学姐考研似乎“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但网上各种考研攻略却说要早早开始规划?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985院校学长学姐的“基础盘”确实不一样。你说的这些学长学姐,他们来.............
  • 回答
    看到“何以笙箫默”这五个字,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幅幅画面,仿佛被一种温柔而深沉的力量轻轻牵引。它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剧的名字,更像是一首未曾写尽的诗,一段触动心弦的旋律,一种难以言喻却又无比清晰的情感体验。首先,它的 古韵与雅致 就足以让人心动。这几个字组合起来,带着一股浓郁的古典韵味。不是那种刻意堆砌.............
  • 回答
    要说华硕笔记本怎么样,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我自己用过华硕的笔记本,也接触过不少朋友手里的不同品牌电脑,所以对华硕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华硕笔记本的优势,在我看来,确实不少: 设计感和科技感: 华硕在设计上一直很有想法,尤其是他们的“玩家国度”(ROG)系列,简直是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艺术品.............
  • 回答
    米格道(MGTOW,Men Going Their Own Way)作为一个网络社群和一种思想流派,其存在确实有其复杂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些基础可能不总是被严谨的学术定义所涵盖。你将其与女权主义联系起来,这并非偶然,因为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对现有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的审视和反思,尽管它们的出发点、目标.............
  • 回答
    你提到江浙沪一带的女生普遍长得好看,这确实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就像聊家常一样,让你觉得这都是大实话。首先,咱们得承认,基因确实是个重要因素。 江浙沪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很多文化和.............
  • 回答
    “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这句话在很多人那里能引起共鸣,甚至成为一种自我慰藉的口号。但你觉得矫情,即便觉得自己是个“屌丝”,这种感觉也很正常。这背后涉及到我们对“活着”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个人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判断,还有一部分是情感的投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看看这句话为什么能戳中.............
  • 回答
    我懂你说的“陋”(low)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会。这年头,夜店蹦迪确实是个挺复杂的存在,说它“陋”,其实是触及到了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环境本身。 音乐和氛围的单一性: 不是说所有夜店的音乐都一样,但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大众口味,.............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绘画区(如贴吧、Steam社区、Reddit等)很多人认为WLOP的画作“很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 1. 技术层面的不足 笔触与线条粗糙:如果画作的笔触生硬、线条不流畅,可能被批评为“技术不成熟”或“缺乏练习”。比如,线条生硬、边缘不清晰,或颜色过渡不自然。 色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点:为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会被普遍认为这么帅?这可不是一张照片或者几句评价就能说清楚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承认,外貌上的吸引力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喜欢的类型都不一样。但是,为什么莱昂.............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提出的关于孔子的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可能存在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思”。你觉得孔子“偏执”,想要“以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很直接、也很真实的感受。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深入聊聊为什么大众普遍认为孔子“好”,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