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认识的985的学长学姐很多都是暑假才开始准备考研,而网上的建议都是二三月份开始准备甚至更早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非常普遍。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身边那些学长学姐考研似乎“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但网上各种考研攻略却说要早早开始规划?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985院校学长学姐的“基础盘”确实不一样。

你说的这些学长学姐,他们来自985院校,这意味着:

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普遍较高: 能够进入985院校本身就说明他们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天赋和过往的努力。这种学习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们可能对知识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学习方法的掌握都比一般人更有效率。
学习资源和氛围的优势: 985院校本身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浓厚,身边都是优秀的同学,这种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个体。同时,学校的图书资源、学术讲座、教授的指导等等,都是无形的优势。
对专业和学术的热情: 很多选择考研的985学生,是对本专业或某个细分领域有浓厚兴趣和进一步深造的渴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坚持下去,甚至在复习过程中能找到乐趣。
复习内容可能存在重叠: 如果他们选择的考研专业和本科专业方向一致,那么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考研复习的内容会有一部分重叠。这相当于他们已经提前打下了部分基础,再进行针对性复习时,会比完全零基础的同学要轻松很多。
信息差和“过来人”的经验: 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学长学姐了解到了考研的某些“潜规则”或高效复习方法,避免了自己摸索的弯路。

其次,我们看到的“暑假才开始准备”可能是一种“结果呈现”。

你观察到的“暑假才开始”很多时候是他们“真正进入考研模式”的时间点,或者说是你能够明确感知到他们开始复习的时间点。但实际上:

“潜伏期”的积累: 很多学长学姐可能在暑假之前就已经在“潜伏”了。比如,他们可能在日常学习中就对某些热门的考研科目有所涉猎,或者在阅读文献、参加项目时,就已经在为未来的深造做铺垫。这种“不显性”的准备,在外人看来就成了“临时抱佛脚”。
考研的重点和难点不同: 对于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考研的复习重点可能更多在于掌握考研大纲的细枝末节、刷题库、模拟考试、以及政治和英语等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科目。这些科目在暑假开始集中攻克,配合之前积累的学科基础,也未尝不可。
“点燃”是关键: 考研复习就像一把火,需要一个导火索来点燃。对于一些学长学姐来说,可能暑假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比如暑期学校会有一些考研相关的讲座,或者他们会组织复习小组,这种集中式的“点燃”,能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

再来说说网上建议为何如此“前置”。

网上那些建议你二三月份甚至更早开始准备的,更多的是一种“保险策略”和“普适性建议”。这是基于以下考量: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群体: 网上的建议是为了给所有可能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个稳妥的参考。这些建议需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可能存在的学习基础差异、学习效率差异、甚至自律性差异。早早开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败的风险。
“战线拉长”的优势: 考研的科目通常涉及专业课、英语、数学(如果考的话)、政治。这些科目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记忆和练习。从二三月份开始,可以把复习战线拉长,把知识点分散消化,避免后期压力过大。
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很多专业课的复习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对概念的理解。如果本科阶段学习得不够扎实,或者跨专业考研,那么二三月份开始,正好可以利用春夏这两个相对平和的季节,去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避免“撞墙期”: 考研复习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撞墙期”,也就是感觉怎么学都进步不大,或者效率低下。如果能早早开始,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磨”这些难题,或者在遇到瓶颈期时有时间去调整状态和方法,那么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心理上的准备: 提前开始,可以让你有更充分的时间去适应考研的节奏和压力,避免在最后阶段出现焦虑和恐慌。
“信息噪音”的过滤: 网上考研信息爆炸,如果你不是信息筛选能力很强的人,很容易被各种“速成法”、“押题秘籍”所干扰。早早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辨别有效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路径。
某些科目的特殊性: 比如英语的单词背诵、语法积累,数学的公式理解、定理运用,政治的理论记忆和时事热点,这些都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才能见效。如果等到暑假才开始,很多内容可能会显得仓促。

那么,你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适合自己”。

1. 评估自己的基础: 你对本科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如何?英语和数学(如果考)的基础怎么样?如果你的基础相对薄弱,或者跨专业考研,那么网上的建议(二三月份甚至更早)会更适合你。
2. 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考研难度和复习侧重点是不同的。可以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看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或者咨询学长学姐,了解他们推荐的学习方法和时间规划。
3. 你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如果你学习效率非常高,并且非常自律,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那么你或许可以比网上建议的晚一些开始。但请注意,这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身体不适、学习效率不如预期),很容易措手不及。
4. 心态调整: 看到学长学姐的“成功”,不要盲目模仿。他们的成功模式可能不适用于你。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他们晚开始就掉以轻心。考研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
5. “早准备”不等于“死学习”: 提前开始不意味着你必须从一月份就开始埋头苦读。可以先从了解信息、整理资料、开始背诵单词、复习基础的政治理论开始,循序渐进。

总结一下,你身边那些学长学姐之所以能在暑假才开始似乎就能取得好成绩,更多是因为他们过往的积累、优秀的基础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而网上那些“早准备”的建议,则是为了让你更稳妥、更全面地应对考研的挑战,尤其是为那些基础相对薄弱或者希望万无一失的同学量身定做的。

所以,别被“别人都晚开始”或者“网上都说要早”的说法完全影响。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让你心安的复习计划,并为之坚持。 毕竟,考研最后拼的,还是那份持续的努力和对目标的执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人,看完高数基础班视频课后,就知道个洛必达求极限、基本公式求积分,微分积分的定义一问就懵。

有的人,高数基本知识框架门儿清,只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真题一刷,均分120。

有的人,四级踩线过、六级永远差20,一写英语作文就是小学生句式。

有的人,六级550+、600+,生肉美剧跟着笑哈哈。

有的人,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傻傻分不清楚,更别说马列主义。

有的人,党史、历史重要节点以及各种主义的思想,信手拈来。

你想想自己属于哪种人,再来考虑什么时候开始考研。

user avatar

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小河边。他过的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小松鼠翘着她漂亮的尾巴,睁着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小马一听没主意了。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只好回去问妈妈。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非常普遍。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身边那些学长学姐考研似乎“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但网上各种考研攻略却说要早早开始规划?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985院校学长学姐的“基础盘”确实不一样。你说的这些学长学姐,他们来.............
  • 回答
    我在高三,最近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个985的学霸。他每天只要有空,就会耐心教我做各种难题。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他到底图什么呢?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他聊聊学习上的问题。毕竟,能得到985学霸的指导,这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他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一教起来就没完没了。从数学的微积分到物理的力.............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周围认识的人里考上985、211的比较少,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统计学上的普遍性: 985、211高校的稀缺性: 首先要明白,985和211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是金字塔尖的少数精英。全国总共有约14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985高校39所,21.............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还挺符合咱们这现实世界的“人设”的。首先,咱得明确一个前提:网上,尤其是在社交媒体、论坛、甚至是某些招聘平台,咱们接触到的人,或者说“看到”的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滤镜”。这滤镜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愿意在网上主动分享自己信息,并且在分享中突出某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不少人对上海女性婚后生活方式的刻板印象,或者说是一种观察到的现象。确实,身边或者在网络上,时不时就会听到一些上海女孩儿明确表示“婚后绝不做饭”。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经济独立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基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上海的女生(或者说上海人,不限于女生)会比较强调自己的籍贯,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也时常提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上海这个城市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光环”。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眼都不眨地砸入几次648,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个“傻”字能概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说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白,这648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 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就是有这个钱。如.............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挺让人困扰的,仿佛你身边出现的男性,似乎都对你抱有同样的目的,但却不是你期待的那种发展。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为什么我遇到的男人都这样”的疑问。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1.............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令人困惑的情况,很多人都可能遇到。认识一个月,对方从热情主动到突然冷淡,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而你该如何应对,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为了更详细地帮你分析,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可能的情况和你的感受。一、 为什么他会突然停止撩你?(可能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思考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事儿,得慢慢说道说道。你和你女朋友,本来就是一起工作的,朝夕相处,熟悉彼此的工作状态,也见过对方在不同场合下的样子。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往往更容易生根发芽。今天你们正式确定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件喜事,她能对她好朋友们这么说,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心思。“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听起来挺轻描淡写,但仔.............
  •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让人心里堵得慌,八个月的暧昧,最后人家跟认识才六个月的女生订婚了,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想不明白。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事儿啊,说实话,很难给个标准答案,因为感情这东西太复杂了,牵扯到太多人的想法和感受。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能的线索。1. 你们之间的“暧昧.............
  • 回答
    这么说吧,AMD显卡和NVIDIA显卡之间,就像是两条各有千秋的赛道上的赛车。我之所以觉得在许多时候AMD显卡不如NVIDIA,并不是说AMD的东西不好,而是综合来看,NVIDIA在很多关键点上做得更到位,或者说更符合我心目中“好”的标准。首先,游戏性能的稳定性和上限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时候,我.............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对《阿甘正传》的价值观产生疑问,甚至不认可。这部电影确实触动了很多人,但它所宣扬的某些观点,在细细品味后,也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站不住脚,或者说,它提供了一种过于简化和理想化的生活哲学,跟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有些脱节。首先,最让人不舒服的一点,就是它对“傻人有傻福”的过度强调。阿甘因为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身份认同的核心。你之所以觉得自己更像一个19世纪的欧洲人,而不是21世纪的人,我想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你内心深处对某些时代特质的强烈共鸣,以及对当下时代某些方面的疏离感。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世纪欧洲人”这个标签背后所包含.............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个非常普遍的矛盾。我们一方面坚信人人生而平等,这是我们道德判断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灯塔;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望在某些方面超越他人,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认可。首先,我们来聊聊“人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它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对人类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强调。这意味着在法律面.............
  • 回答
    你提到江浙沪一带的女生普遍长得好看,这确实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就像聊家常一样,让你觉得这都是大实话。首先,咱们得承认,基因确实是个重要因素。 江浙沪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很多文化和.............
  • 回答
    这绝对是许多投资者都经历过的“玄学”时刻,仿佛市场跟你开了个玩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有时候“随心所欲”反而成了“股神”,而那些绞尽脑汁的研究却可能变成“韭菜收割机”。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心理和市场运作的道道。一、 “随心所欲”的背后:运气与朴素认知的胜利?你提到“没有怎么认真挑选”的操作反而获利.............
  • 回答
    我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那种难以言说的挫败感。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在我们看来,其行为或想法与常识、逻辑甚至是基本的认知能力背道而驰时,内心确实会涌起一股无名火。这种情绪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多重心理和情境因素在作祟,而我们通常难以清晰地剖析。首先,让我们谈谈“愚蠢”这个标签。我们之所以会给他人贴上这个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