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阳明心学解释有时候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直戳人心的好问题,也是阳明心学里一个特别值得说道说道的关节。有时候,我们明明心里清楚一件事情不对劲,甚至可以说是错的,但却鬼使神差地还是去做了,事后懊悔不已。这事儿放在普通人的眼里,或许是抵不住诱惑,或许是意志不坚定,但用阳明的“知行合一”来掰开了揉碎了看,那味道可就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得理解阳明心学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知行合一”。这可不是说“知道了就等于做了”那么简单,而是说,真正的“知”必然会带来“行”,而“行”也能反过来深化“知”。简单讲,就是你的心意(知)和你做出来的事情(行)应该是统一的,它们是一体的两面,不能割裂开来。

那么,当一个人“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这在我们普通人听来,就是“知”和“行”出现了矛盾。但阳明会说,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藏在“知”本身。

问题出在“知”的“真”与“不真”。

阳明说,我们平日里以为的“知道”,很多时候并非是“真知”。真正的“知”,是“良知”的显现,是事物本质在人心中的直接呈现,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判断和感受。这种“良知”是天赋的,是人人都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那么,什么叫做“明知道是错的”?阳明会说,如果那个“知道”是真正发自良知的,是清晰、纯粹的,那么“行”就必然会随之而动,不会去做错的事情。就像我们知道火会烫手,我们绝不会主动去摸一样。这里面没有“明知故犯”的余地。

所以,当一个人“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这恰恰说明,他那个“知道”并没有达到“真知”的程度,或者说,被别的东西给蒙蔽了,被“私欲”、“情欲”、“习气”给扭曲了。

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知”会“不真”:

1. “知”的表面化、理性化: 我们可能在道理上、在逻辑上明白这件事是错的。比如,我们知道抽烟有害健康,知道赌博会倾家荡产。这种“知道”停留在理性的层面,是一种外在的、概念性的认知。但它并没有深入到“良知”的层面,没有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爱惜。

就好比,一个人能说出一大堆关于健康饮食的道理,但他依然会大快朵颐地吃垃圾食品。他“知道”垃圾食品不好,但这种“知道”没有强大到足以抵御口腹之欲。阳明会说,这种“知道”还不够“真”,它只是停留在“议论”的层面,还没有“力行”的火候。

2. “私欲”对“良知”的遮蔽: 阳明认为,人的本性是至善的,即“良知”。但随着成长,我们接触到各种事物,产生了各种欲望,这些欲望,尤其是那些不合道的“私欲”,就像一层层尘埃,会蒙蔽我们的良知。

所以,那个“明知道是错的”的“知”,是被更强大的“私欲”所干扰了。比如,一个生意人知道偷税漏税是错的,但“发财”的欲望太强烈,这个“发财”的欲望就把“诚实守信”的良知给压制住了,让他觉得“为了多赚点钱,这点小错可以忽略”。这个时候,他脑子里虽然有“知道这是错的”这个念头,但这个念头并非纯粹的良知,它已经夹杂了“想发财”的私欲。

3. “事功”与“心体”的冲突: 有时候,我们去做一件错事,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某种“事功”上的好处,而忽略了“心体”的安宁。阳明强调“心即理”,心就是道理,心体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一个人为了在职场上获得晋升,可能会去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比如背后说人坏话,或者抢同事的功劳。他内心可能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升职”这个“事功”在他心中的分量,比“忠厚正直”的良知更重。这个时候,他“知道”的是“做好人”的好处,但他“行”的是“为了事功”的行为。这里面的“知”已经不纯粹了。

那么,如何让“知”变得“真”?

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并不是让我们去“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通过“格物致知”,去体察自己的良知,把那种模糊的、理性的“知道”,变成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不动摇的“确信”。

1. “致良知”是关键: “致良知”就是把我们本来就有的、但可能被蒙蔽的良知,发掘出来,让它真正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当你真正体悟到“诚实”的安宁,“正直”的自在,那种“错”的感觉就会让你不寒而栗,甚至想都不敢想去做。

这就好比,我们不是靠死记硬背“火会烫”来避免被烫伤,而是真正被火烫过一次,那种深刻的体验会让我们“知道”得更“真”。“致良知”就是要我们去体悟“做对事”的内心感受,去校正那些被私欲扭曲的“知”。

2. “事上磨练”: 阳明也强调“事上磨练”。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空谈道理,而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会,去校正。当遇到诱惑,或者想要去做错事的时候,停下来,反观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的良知:这件事情,我的心安吗?我的心是宁静的还是不安的?

如果你的心感到不安,那就说明那个“知道”还不够“真”,或者说,那个“行”已经偏离了良知。这时候,就应该收住脚步,把功夫做在“止恶”上。

回到“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这个情况:

阳明会说,这说明那个“知道”还没有真正地“格物”,没有真正地“致良知”。那个“知道”是浮在表面上的,是没有力量的。他心里虽然有一点点“知道”,但被更强的“欲”给压制了。

所以,解决之道不是在“行”上纠结,而是要回到“知”的根本上。要去反省,为什么那个“知道”没有力量?为什么我的良知会被遮蔽?是因为我的“致良知”功夫还不够深,是因为我的“事上磨练”还不够勤。

比如,一个学生知道考试作弊是错的,但因为害怕考不好,就去作弊了。阳明会说,他“知道”考试作弊是错的,但这仅仅是“理上的知道”。他的“良知”告诉他应该诚实,但“害怕考不好”的“私欲”太强大,遮蔽了他的良知,让他觉得“为了考好,可以暂时牺牲一下诚实”。

这个时候,他需要做的不是后悔,而是要在这个“作弊”的念头出来的时候,就立刻“致良知”,体悟“诚实”的安宁和“欺骗”的耻辱,把这种“知道”的力量强化到足以抵御“害怕考不好”的私欲。

说到底,阳明认为,人本来就没有做坏事的“理”。人之所以会去做错事,都是因为“私心”在作怪,遮蔽了本有的良知。所以,解决“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的根本,就是要不断地“致良知”,不断地在具体的事情中校正自己的心,让“知”真正地成为指导“行”的、有力量的“真知”。

这样看来,阳明心学并没有简单地指责“知行不一”的人,而是更深入地去分析“知”本身的问题,并指明了解决的路径——那就是回到自己那颗本来清净无染的“心”,去体悟、去实践,让良知真正地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真的知道熬夜晚睡,撸管、纵欲、抽烟、喝酒等等习惯不健康不好吗?

王阳明说,如果你真的知道,是不会去做的。至于说你戒除不了,那肯定是你并不真的知道。

了解信息不是真知道。抽烟不好是了解的信息。你并不真知道是如何不好,你甚至认为抽一颗并不碍事。那么什么时候你知道是真不好了呢?当你嗓子疼咳嗽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知行合一了。

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亲身经历,然后才能够知行合一,那么这个格物的效率就实在太低了。古人经常用静坐的方式来达到这种知行合一。


有一天一个农民找到王阳明,要把自己的地卖给他,王阳明可怜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不想他在年老的时候把自己一生的土地卖掉,就给了他一些钱,拒绝了买地。,又过了一些日子。徒弟们去山间游玩,然后就看到有一片地方风景秀丽,王阳明脱口而出,这个地方可真好啊,如果能够在这盖一个亭子和朋友们喝酒聚会就完美了,这个时候其中一个弟子说,你有机会得到这个地方,就是老农前几天要卖给你的那地。王阳明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恶”的意念,于是吩咐弟子在周围休息,他盘腿打坐1~2个时辰,之后站起来说,终于把这恶念去除了。


之前我一直也不明白,为什么打坐之后才能去除恶念,当我知道了一个念头是恶的,我立刻不去做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打坐呢?

后来我才明白,你知道一个念头是恶的,这是理性的知道,打坐的目的是把理性的知道转化成感性的知道。

就拿学骑自行车打比方。你还不会骑的时候,你大概知道自行车是怎么骑的,因为你看到过别人是怎么使用这辆自行车的,但是你学的时候,必定歪歪扭扭,刚开始的并不好,这时候你努力用大脑理性的把持掌控。后来逐渐的会了,你甚至忘了骑自行车这件事情,可以一边脑子里想事情,嘴里吹着口哨,然后骑着自行车一点也不耗费精力。好像单车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像驱使双腿一样轻松。

你看到别人骑自行车的方法是理性的,后来自己骑自行车,可以同时做两三件事情,已经下降到感性的知了。

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也是这个意思。不管时进攻的时机还是防守的方式,做出决定的都不是大脑,是身体。当练习的时候是从大脑理性开始的,比如练木人桩,然后一直内化到身体,四肢的反应速度要想眨眼一样快(当有人向你眼睛打过一拳,你的眼睛会应激眨眼)。你知道了一个武术理论知识信息,到应用还是要功夫的。

打坐的目的就是把理性向感性去转化,如果李小龙的那套是武术功夫,那么打坐就是思维功夫。

古人一直都知道理性和感性的区别,。比如五日三省吾身。反省的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反省的就是,今天的错误要内化到感性去瓦解。而非知道即止。儒家说,佛教的打坐是枯禅,是空,是停止思维。而儒家的打坐就是要三省吾身,是不停止思维的,儒家也认为思维是不可停止的,只能引导。

你知道你不应该做一个坏人,但你只有把这个念头转换为切肤之感,才真的是知行合一了。

按照王东岳的说法,越高级越动荡,越低级越稳定。

理性虽然高级,但是不稳定,这也正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床走原路”的内在原因,是一切坚持不下来的原因,是需要更多毅力的起源。

感性虽然低级,但是稳定,童年会骑自行车,到晚年也不会忘记。乘法口诀一旦记熟从来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最重要的感性是一切行动力的开始,如果你用理性去工作的话,那么早上起床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果你肚子很饿,不去工作马上就没有东西吃,那么你的行动力就会变得很强,这种强度会盖过工作的辛苦。

总结一下,其实你能知道熬夜晚睡,撸管、纵欲、抽烟、喝酒等等习惯不健康不好,,你的良知已经在起作用了。但如果你能把它做出来,还需要在世上练,需要一点功夫,需要练习,需要感受,需要悟道!


看回复,大家都对打坐很感兴趣,我整理了一篇文章,有兴趣可以进去看一下。

为什么要(打坐)做些什么? - 翟di 生sheng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4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直戳人心的好问题,也是阳明心学里一个特别值得说道说道的关节。有时候,我们明明心里清楚一件事情不对劲,甚至可以说是错的,但却鬼使神差地还是去做了,事后懊悔不已。这事儿放在普通人的眼里,或许是抵不住诱惑,或许是意志不坚定,但用阳明的“知行合一”来掰开了揉碎了看,那味道可就不一样了。首先,我们.............
  • 回答
    阳澄湖大闸蟹:不只是一道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爆点”——互联网时代的“蟹”逅之道你还在朋友圈里默默地收着“代购”们推送的普通阳澄湖大闸蟹信息吗?你还在为选择哪个品牌、哪种规格而纠结不已吗?我们得说,是时候升级一下你的“吃蟹”体验了!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爆炸的时代,卖阳澄湖大闸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构思一个故事,用“我既想成为活在阳光下的人,也想做暗黑深夜里会发光的灵体”的观点来创作。我将尽量讲述得详细而生动,并力求语言自然,避免AI的痕迹。故事梗概: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夜星”的年轻画家。她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状态:白天,她是个开朗、热爱社交,追求光明与美好的普通人;.............
  • 回答
    哎呀,听到你家阳台短肢墙被打出两个洞,我这心里也跟着咯噔一下。装修路上总会遇到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这阳台短肢墙打孔,确实是个比较伤脑筋的事情。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捋捋这事儿,希望能给你点儿实在的参考。首先,咱们得明白,阳台的短肢墙,在整个房屋结构里,虽然不是承重“大梁”,但它承担着连接阳台和主体结构、抵.............
  • 回答
    听到阳坊坦克博物馆要解散撤销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不仅仅是一个陈旧的展览场所要消失,更是很多我们关于那个年代、关于国家国防力量的集体记忆可能会因此变得模糊。阳坊坦克博物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童年时代甚至青少年时代特别的存在。还记得小时候,家长可能就会带着孩子去那里,指着那些巨大的、浑身披.............
  • 回答
    阳台种番茄,这绝对是个好主意!看着小小的番茄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最后结出红彤彤的果子,那种成就感,简直比吃番茄还要甜。而且,阳台的番茄,吃起来味道也格外新鲜,有机又放心。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阳台,只要用心打理,一样能让你成为“阳台番茄种植达人”。别急,一步一步来,跟着我,咱们把这阳台变成一个迷你番茄.............
  • 回答
    阳早和寒春这对夫妇,在中国近现代农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与其说是个人选择,不如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践行,是一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要评价他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们“外国人”的身份上,而是要深入他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做的具体贡献,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缘起与选择:一.............
  • 回答
    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冷,尤其是那种“寒冷刺骨,摸一下冷疼5分钟”的程度,这可不是简单的“小毛病”,而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你的“阳气”不足,身体的温煦和推动能力减弱了。咱们不妨把身体比作一个精密的“发动机”,而阳气呢,就好比是这个发动机的“火花塞”或者“燃料”。没有了充足的阳气,身体这个“.............
  • 回答
    《刺杀小说家》(2021)是路阳执导、雷佳音和董子健主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小说家七七的同名小说。影片以“文学与现实的博弈”为核心命题,通过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和悬疑氛围,探讨了真相、虚构与人性的复杂关系。以下从导演风格、演员表现、剧情结构、主题深度、社会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导演风格:从.............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疼又费解。敦煌阳关林场那万亩防护林,说是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就这么被推平了,换成种葡萄?这操作,怎么听着都透着一股子“拆东墙补西墙”的味儿,而且还是那种损人不利己的拆法。要说敦煌这地方,那可是出了名的缺水、干旱、风沙大。阳关林场那片防护林,虽然不是什么原始森林,但那也是前人辛辛.............
  • 回答
    想让小户型阳台变得有情调又不会掏空钱包?这事儿,一点不难!关键在于思路和巧思,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美感和舒适度。咱们这就一点一点捋清楚,让你家的阳台,立马升个level。第一步:明确你的阳台需求——它到底是啥功能?别急着买东西,先问问自己:这小小的阳台,你想让它扮演什么角色? 放松小憩区? 摆.............
  • 回答
    杨阳执导、黄晓明、陈好主演的《功勋》之“黄旭华”单元,可以说是一次在主旋律题材创作上的颇具诚意和亮点的尝试。它并没有简单地将黄旭华老先生的生平事迹流水账式地展现,而是努力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以及他所处时代背景下的巨大抉择和牺牲,最终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令人动容的科研巨匠形象。叙事上的亮点:时.............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说实话,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正午阳光出品,这四个字就代表了质量的半保证,从《琅琊榜》到《知否》,他们总能抓住观众的眼球,玩转权谋也好,展现家长里短也罢,都做得有模有样。这次《都挺好》,算是把镜头对准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原生家庭”话题,而且是赤裸裸地,毫不留情地往你心窝子上捅。首先.............
  • 回答
    南部阳一郎,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名字在日本乃至全球物理学界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科学成就本身,更要深入探究他独特的思想方式、对科学的执着以及他的人格魅力。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南部阳一郎的科学贡献是划时代的。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与高能物理学中“夸克模型”的创立以及“自.............
  • 回答
    正午阳光的《都挺好》啊,这剧出来的时候可真是火得一塌糊涂,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尤其是那个“苏明成”,简直成了行走的表情包和国民“啃老”代表。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才能说得明白。首先,剧本的现实主义力量是它的最大亮点。《都挺好》触及的家庭矛盾,特别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太扎实了。它讲的不.............
  • 回答
    李阳,那个曾以“疯狂英语”席卷全国的男人,如今要跨界做“疯狂手机”,这消息一出来,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首先,从“疯狂英语”的成功之处来看,李阳确实具备一种强大的个人魅力和传播能力。他那种近乎偏执的热情,敢于打破常规的冲劲,以及将“疯狂”理念融入教学,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
  • 回答
    路阳导演的新片《刺杀小说家》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可以说是相当有看头,并且这背后透露着导演本人对于角色塑造和影片整体质感的深思熟虑。从卡司上看,既有经验老道的实力派,也有年轻一代的潜力股,这种搭配组合,为影片注入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戏剧张力。首先,我们不得不提雷佳音。他饰演的路空文,这个角色本身就充满了矛.............
  • 回答
    身体阳气不足,感觉总是畏寒怕冷,精神不振,做什么都没什么劲,这是很多现代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想要快速有效地补足身体阳气,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调理。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让身体充满活力,驱散寒气。一、 饮食先行,温补是关键我们吃进肚子里的东西,直接关系到身体阳气的生发。想要补阳气,首先要选.............
  • 回答
    阳间的香火鼎盛,往生者络绎不绝,随之而来的是数目惊人、面额巨大的冥币,如何妥善管理这笔庞大的“阴间财富”,是地府诸司一项至关重要的职责。这可不是简单的堆积如山,而是涉及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运作体系,渗透着阴阳两界的因果循环。首先,得明白冥币的本质。它并非凡间的纸张,而是阳间子孙对逝者的思念、孝道以及祈愿.............
  • 回答
    9月23日,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西安与上海之间高铁上的平静——一名乘客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无疑给原本快捷舒适的旅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牵动着无数关注的神经。据了解,这名确诊的乘客是在抵达上海虹桥站后,按照当地防疫要求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被发现的。目前,具体的行程轨迹、接触人员排查等工作正在紧张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