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偷梁换柱的事情曾经也发生过。
2012年,我还在杂志社的时候,曾经经手过一期重磅稿件。
大家看一下上边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风景如画?绿树成荫?
我看到的是,细思极恐。
为什么这么说呢?照片拍摄于海南第二大水库大广坝周边,大家看远处的景色可以看到远处的树林高低错落,都是天然雨林,但是近处这里整整齐齐的生长的,都是用来做纸浆的速生林。而这些速生林生长的地方,都是原始的热带雨林。
也许有同学觉得,反正都是树,种什么不是种?
先不说这种人造林和天然雨林对于生态的影响差别有多大,我们通常用的速生造纸林都是桉树,桉树被称为自然界的抽水机,还是拿刚才提到的大广坝水库来说,从2000年都2006年,水库的来水量从31.2亿立方米下降到了15.9亿立方米,其中被认为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库周围的水源涵养林被人工林取代。
而当年干的,偷梁换柱的事情,就这么悄然发生着,一片片的原始雨林被砍伐,然后重上速生林。
没想到8年过去了,我看到了更荒唐的一幕,甘肃的护沙林被大片的砍伐,然后用来种葡萄?
先不说葡萄这种高度需水的作物是否适合甘肃缺水的沙漠环境,就说这事情就不像是正常人干的出来的。
虽然我们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这种毁灭性的开发,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眼前利益,透支的未来的百年的利益。
诚然很多地方的居民,包括地方领导都在寻找致富路,但这种绝后的致富路,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自毁金山的做法,是不可能带领着当地居民走上富裕路的。
能获得收益的,就是那些挣一笔块钱就走的资本,以及某些特定的人群,当地的居民,最终只能吞下这颗沙漠化作的苦果。
1月26日补充:调查组已经公布了相关调查结果,大家可以去人民日报微博看一下。
新增强调:我提供的是一个行业常见现象,及其行为逻辑。并不是代替调查组直接定性,也希望大家不要延伸的太远,有些评论和回答真得已经堪比阴谋论了,调查组已经进驻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1.我在以前的回答里说过,治沙林场营造防护林普遍是赔钱的,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有追求营造经济林的客观需求。
2.低效林改造是林业部门常用的理由,
一种情况是:林地为速生人工乔木林,由于树种单一,密度过高,会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导致林地整体生长指标达不到防护林标准,这部分需要被砍伐重新造林。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林场通过故意环剥树皮,火烤等方法,让一片林地的部分林木死亡,从而在评估中表现出高死亡率的情况,从而获得低效林改造许可,整体砍伐。
很多时候,砍伐完的前几年会租出去种地,等间种的林木大了,再来一个循环,速生乔木林的这种循环大概在10-15年左右,正好刚刚成林既被采伐。
第一种情况基本上是在林业管理范畴,第二种情况更多的是林场为了套取项目,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从报道看,敦煌没有选择防沙的树种或者灌木,而是选择了葡萄。
3. 林地更新后,如果要栽植经济作物的话,必须将原本乔木的根刨出来,重新翻耕,把土壤结块打碎。看了一眼新闻图,基本上就是留了几行,用来维持林权属性,内部已经翻了一遍沙。
这套操作基本上就是完全把原本的治沙成果吐了出来,吹到北京什么的不可能,但基本上周边区域的道路应该是需要年年清沙维护了。
我平常遇到类似这种,内部是农田,薄薄的两行杨树防护林根本拦不住春季季风吹起来的沙。水泥路面几乎完全消失。
没去过敦煌看过那的治沙,以上为我个人经验得出的一部分猜测,希望后续不要这样发展下去。
补充几句:我没记错的话,低效率改造的评估许可在市一级林草局,最近几年卫星航片对林地的拍摄是很精确的,做过GIS应该都懂什么意思。去年国家刚做完全国土地用途的第三次调查,也不可能没发现这个问题。
谢邀。
以下资料都是随手找的:
出事的地点是敦煌阳关林场。到企查查上翻阳关林场的信息,发现有一起诉讼,一家名为“敦煌市葡萄酒业”的公司和阳关林场同被列为被告人。
葡萄酒业,和这次砍伐防护林种葡萄的关联度很高嘛。于是我翻了翻这家公司的法人,叫钟学军。
哟嚯,大哥你就是敦煌扎FIT人。
不过为什么要跑海南捏,辣么遥远,还有买卖,搜一搜吧。
还真有,还是地方喉舌海口晚报的报道。
“海南是我的第二故乡!”by钟学军。
照报道,钟学军1989年盘下了敦煌市区西边18公里的敦煌古城;1995年钟学军到海南参加中国旅游交易会,1998年钟学军在海南开酒店。
能理解,这有个小历史背景:
92南巡后,海南作为改开标杆示范区,房价出现暴涨。91年海南房价约1400元一平,92年就到了约5000元一平,93年上半年直接起飞到7500元高位。
很多房地产老前辈都在海南下海过。
93年宏观调控出台后,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遍地是烂尾楼。95年新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直接被挤兑三年,到98年被央行关闭,成为建国以来第一家倒闭的省级商业银行。
为了处理不良资产,海南搞了很多引资手段来销售烂尾楼,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就是重头戏之一,请了全国有实力的买家1.5万人到会。
盘下敦煌古城的钟学军也在列。
钟学军在海南开酒店还是开得很开心的。
海南大酒店,地方接待专用,大股东是地方办公厅接待处,钟学军居然当过法人。看来在招商引资上,贡献颇多。
顺着手,钟学军还整了两个自己的小酒店(对我等来说可大咧),一个在万宁一个在海口。
说实话,钟老板在敦煌的故事我没啥兴趣,因为很容易想象;倒是他在海南的经历一定非常精彩,那可是个野蛮生长的时代,怎样从政府的烂尾楼里切出自己的买卖,是所有如今房地产巨头的开局秘密。
跑题了,回到敦煌。
敦煌古城,其实缘起于1987年中日合拍的历史故事片《敦煌》。那时候中日友好是主流,中国人天天看《血疑》,我爸到今天还吹自己当年是南昌三浦友和;而日本人喜欢组团进中国拍片,什么杨贵妃啊大唐啊通通整上。
于是跑敦煌拍《敦煌》,八一制片厂在这整了个影视基地。查了一下资料,西田敏行居然有出演。
这个87年的影视基地,89年被钟学军盘下。
盘下后,自然是赚旅游钱,一赚二十年。
有资产就是牛逼。
这种买卖在国内影视界已经是惯例:低价甚至0利润,把影视城租给摄制组;电影电视剧火了,自然有源源不断的游客上门。
06年,央视出品、唐国强老师出演的《大敦煌》在敦煌“古城”开拍,导演陈家林直言:钟学军就没收钱。
个人猜测,转折点还是在扶贫。
虽然钟学军的葡萄酒公司00年就成立了,也在当地拿过一些“驰名商标”之类的荣誉。但大规模扩张产能,是10年至14年。
刚好那个阶段。
4年投资3500万,新建150万方水库两座,新建葡萄园1500亩,产能扩张到500吨一年。
与此同时,敦煌地方也把葡萄酒作为扶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通过政府站台的形式进行支持:
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地方特色产品登场。这对政策的应用,炉火纯青。
就一个地方错了:
敦煌缺水。
懒得找了,写到这也很清晰了,基本就是《中县干部》的敦煌版。
这趋势,咱也拦不住。
但天下万事都是有代价的,此非一人之私产。全国的税收和大量防沙人近乎无偿的劳动,才有这千里防护林。
这些成本,不是你们一个地方几个人出得起的。
来吧,期盼甘肃地方,能算个总账。
要警惕:“挟沙自重”。
不要纠结那一小片树林。
砍树只是反映了:地方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即敦煌能够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这点水,用于养活这片树林(2万亩),还是用来种葡萄产生收益(1万几千亩),应该是敦煌当地做出了选择:种葡萄(从其他的回答看,当地其实是很支持种葡萄的)。
这片树林的存在本身也是要耗水的。
这片树林,能够抵挡沙丘的入侵多长时间?10年?20年?50年?是个问题。
如果葡萄能活下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如滴灌)是有可能的,还是很不错,也能起到阻止风沙作用。
但单纯地指望这片树林成为沙漠的屏障,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现在是有有效治沙方法的。
其他答案提到的草方格,不用耗水,就能够把沙丘固定下来(所以葡萄园消耗掉的用水是可能用树林补回来的)。
关于治沙,现在都在宣传草方格有用。我本人也参加过学术会议,中科院研究员用数值模拟风沙颗粒的运动,也证明确实有效。报告还给出了具体多高的草屏障、多远的间距效果最好。
但为什么至今仍然是人工铺设种草方格?
早就该大规模机械化了。
网上虽然也有一两个机械化的例子,但是都明显很弱的样子,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应用。至今都是人工在铺种草方格,效率极低。
所以,这种局面,我是经常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心的:“挟沙自重”。
为什么要挟沙自重呢?
康熙要削藩,吴三桂就故意制造边境有匪患的样子。
民国要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就让京城出现一系列治安事件。
所以,大家要坚信一点就是: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我跟你讲个事,我弟弟是做土方的,他的每个渣土车上都有GPS。北京刮大风不让作业,他的车只有要挪50米,一会儿电话就到,问他车为什么动了。要干嘛。
有一年,那会儿还没搬家呢,我家还有每人六分地呢,我妈跟地里忙活完了回家,看见几野柳树,都道边野生的,也不知道多少年,又粗又高,老太太突发奇想,撸点柳芽回家炒完凉拌吃,我小时候,柳芽,槐花,都是零食,弄个小塑料袋就开始,大概有二十分钟,因为那树太高了,只能撸点尖,再高就够不着,于是就每棵树都撸点,正这时候村委会来人,说有人打电话,说有人撸柳芽呢,让别弄了,我妈都懵了。他们怎么知道的,据说有监控,从此我妈见那几颗柳树都绕着走。
再后来北京每户院子里的树是不能砍的,不是说野树,自己种的也不行,我家院里有一颗我太爷爷种的核桃树,反正一个人抱不住被明确标记过,那会儿拆迁,问能不能砍了,村委会给的答复是,你院里那个拳头大小那两颗石榴树,营养不良似的,随便,你动那颗核桃树试试,你看抓不抓你就完了,有一阵子,头顶上天天飞那个超简易的直升飞机,就是统计这玩意儿的。
我就想说,尼玛北京都这样了,万亩就没了,甘肃ZF愣说不知道,还舔着脸成立检查组,骗谁呢?没监控还没卫星么?还敦煌,还种葡萄,还是把甘肃整明白了再说吧。
葡萄以及葡萄相关产业,是当地的重要创收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上边这家叫敦煌市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A级纳税企业。这家公司在2020年12月有一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作为原告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而且这个案子是将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和敦煌市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一起告上法庭。
而这个敦煌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法人钟学军,同时是十几个公司的法人、高管、股东:
然后我找到一篇2015年的文章,关于钟学军的。
带着对敦煌文化的敬畏之心,曾经是语文教师的钟学军决定“下海”为传播和守护敦煌文化做些什么。1989年,钟学军承包下了距敦煌市区西16公里的敦煌古城,并逐步将它打造成景区和影视基地。……1998年,他坐不住了!毅然决然到海南投资了酒店。
……把敦煌人介绍到海南、把海南人吸引到敦煌。“我到处跟人说海南的好,因为我而去海南的敦煌人,足足有几百人了。”钟学军自豪地笑出声来,因为他到海南投资的敦煌人也越来越多。——《海南日报》2015年10月17日
海口万华广场边上的万华大酒店,他们家的。
从敦煌葡萄酒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他们是有葡萄酒生产车间的。既然生产葡萄酒,就肯定牵扯到一个生产原料葡萄的问题,葡萄哪来的?
这么多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的葡萄销往哪儿了呢?不得而知,我没去现场,查不到。发展葡萄产业之外,钟还大力发展敦煌的旅游业,甚至于葡萄产业都是他在旅游业打开基础之后扩展的产业。而除了葡萄、旅游之外,钟在影视文化产业方面似乎也有涉猎,他曾经大力支持过一部非常出名的电视剧,后来那个电视剧火了,续拍了好几次,那个电视剧的主演是梁冠华和张子健、吕中。
所以我现在有两个疑问:
1、没背景,敢动防护林吗?
2、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馆长李晓玲是谁?
防护林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可人总要吃饭,让当地人身肩防风防沙重任没问题,可他们的饭怎么解决,才是根源所在。
算了算了不掰扯了,下班了。
当时花了几千万种的,因为能卖几十万而毁了,崽卖爷田不心疼,更何况还不是崽儿
个人感觉只是资本蚕食社会的冰山一角而已
首先,答主是正统西北人,坐标就是甘肃酒泉。
以我个人的相关经历可以告诉大家
比如这个白杨树胡杨树这种树苗子 七八年前当地有很多农民种植,因为树苗的收益挺好,一般也就是卖到酒泉周边,各种林场也很多。
但几年不到,曾经种的树苗没有人收了,大部分就又成了烤火柴
敦煌这么搞,很好猜。
因为…
………………此处因涉及truth被删除……………
砍伐防护林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是决定是否砍伐防护林不是当地的老百姓可以决定的,也不是酒泉甘肃的老百姓可以决定的。
丝绸之路这一路走过来的城市,都是依托戈壁沙漠上的点点绿洲修建起来的。
…………………………同理…………………
下面几张图是去年拍的
这张图里面的树是我父亲自己花了好几万,通过换土(挖掘机把石头戈壁的土换了,换成黄土),水罐车浇水,在爷爷的坟边种了100多颗树。山里浇水三天就得一次,干起来特别快。爷爷生前就带着我父亲他们姐弟几个种过很多很多树,父亲也是为了了爷爷的心愿,在去年立了碑后决定种树。
引用 @命运之轮 老哥的话
我恳请某些跑到沙尘暴新闻下装逼的“正义之士”搞清楚 冤有头债有主 的道理。
有些网民逮住甘肃人民一堆臭骂发泄了生活压力积攒的怨气。
甘肃人民不能从葡萄园上获利,被沙尘暴糊脸,还要被网民讥讽砍树活该。
这是在开历史倒车,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我去过敦煌,葡萄产业确实是当地一大特色,阳关镇现在有2万亩葡萄园,全镇这几千口人基本都靠这葡萄园过活。阳关也真不愧是千年古镇,老天爷赏饭。光照条件极好,旁边还有条河,每年开春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浇灌着这一方水土。
当地没什么工业,虽然谈不上贫穷,但地方还是希望能进一步发展。种葡萄能来钱这是第一大动力。但防护林能从2万亩减到5000亩,这绝不是一两年发生的事,说明是地方政府有意放纵,为了GDP一切都可以让步。所有人都知道防护林不能砍,但什么监管,什么环保,什么绿水青山,都统统靠边。
镇子旁边有河,河上游貌似还有冰川,最近的一二十年阳关镇倒是不太用担心缺水问题,但没了防护林的阻挡,沙漠的侵蚀可是极快的。树砍掉了,想再种上,那可就难了。葡萄有了,但镇子上人们的生活不要了?
去过敦煌的人都知道,一出车站,到处都弥漫着一股土腥味,县城旁边几公里就是沙漠,阳关镇更是沙漠中间仅存的一点绿洲。望有朝一日月牙泉还在,绿洲依旧。
再看旁边的瓜州县,很多镇子都在搞戈壁农业,在原来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平整土地种大棚,大力学习寿光,高薪聘请寿光技术员来给建棚和育苗。老百姓要吃饭,除了压榨自然资源,还有更多更广的路能走,能用技术去解决问题,为何非要给子孙后代添堵呢?
森林覆盖率常年全国第一的福建,到现在有些山头上都还有“放火烧山 牢底坐穿”的标语,到现在福建还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真不知道敦煌当地的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言犹在耳,毛乌素沙漠的成功案例还在国人嘴上传颂,结果敦煌居然就敢干出大规模砍伐防护林种葡萄的破事儿!
退一万步说,即使葡萄林真能代替防护林,也不应该这样剃头式冒进砍伐,而应该逐年慢慢替代,一边替代一边评估。所以当地政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犯了两个严重错误:滥砍防护林、冒进贪功!
各级主管政府部门都要严肃检讨。这样才能彻底在当地立起“绝不能砍伐防护林”的警示。数万亩沙漠防护林,损失太惨重了!!
有人也许要说了:还是当地太穷啊,当地人也要赚钱过上好生活啊。
想要赚钱过好生活的想法当然可以有,但这不是大肆砍伐防护林的理由!这不是竭泽而渔的理由!
你要发展葡萄种植,可以啊!一亩换一亩可以不?你让想要砍掉现有防护林做葡萄园的私人承包者先在沙漠里面种出一亩同样质量的防护林出来,然后就让他砍一亩现有防护林行不?这样我就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像现在这样滥砍防护林转成葡萄种植园,我就问你:沙漠同意了么?你这个葡萄种植园在沙漠里能存在几年??
回到题主的问题“以葡萄园来作为替代品防沙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咱不是治沙专家。我只想反问一下:如果葡萄园能防沙治沙,那么之前种植防护林防沙治沙的那些专家都是傻的吗?如果葡萄园能防沙治沙,那么毛乌素沙漠为什么没有布满葡萄园?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沙漠(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沙漠)?所以即使我完全不懂防沙治沙,也能秒懂“葡萄园靠不住”!
以前看绿箭的纪录片,其中一期讲甘肃那边大面积种植葡萄酿酒,当时觉得有哪点不对劲,现在突然明白了,原来是严重干旱的地区哪来这么多廉价的水种葡萄啊,防护林的水都被他们改灌溉葡萄了。
就这还砖家天天各种鼓吹私有化。
防护林没了,能让你种几年的葡萄?
我现在不着急是因为中国处于上升期,这种事情出了起码有许多有良知的人去报道。但如果中国处于衰弱期,各地以公谋私愈演愈烈。那我们该怎么办?等着莫高窟重回风沙之下?
记得七几年时,中日合拍的罗布泊纪录片里还有水,孔雀湖也十分漂亮。但短短几十年,罗布泊成了死亡之地。沙进人退成了常态。但随着环保政策的深入以及治沙人几十年的奉献,我们完成了人进沙退的壮举!就这,一个正在凝聚大多人的中国里出现了恶意焚烧,砍伐,毁坏1万多亩防护林的当地政府,肆意勾结承包商毁坏公有林进行私人承包。林场主的回答是把别人当傻子呢!
我觉得如今资本太过猖狂,都敢动防护林。之前还有文章大书特书18亿亩耕地红线需要废除了,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可以买其他国家的粮食。从这些事情上反应出来的问题非同小可。我是坚决反对私有化的。
我不信什么主义会让所有人都为之奋斗,毕竟那都是少数理想主义者的想法罢了。之所以人们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员,不是为了那崇高的理想,而是为自己的自私寻找温床。在钱面前大部分人早放弃了本就是伪装的信仰。某些官员你们对不起那些种了几十年树的人。
今天可以用防护林建私人葡萄园,明天就可以用秦始皇陵做私人陵园了。
我记得有人说过 我们现在绿化带都是有卫星监控的
在卫星监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出现这个问题?
是原数据采集不够还是卫星精度不够?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是需要检查我们的监控有没有疏漏,防止别的山区也出现破坏绿化行为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敦煌防沙的最后屏障,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万亩公益防护林遭遇“剃光头”式砍伐,由此人为撕开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媒体曝光之后敦煌市迅即成立工作专班,就相关问题依法依规开展调查。
库姆塔格沙漠,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第一,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扩展,直逼敦煌。地处该沙漠东缘、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简称阳关林场),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如今,这条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在十余年的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从记者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看,大量被砍的树木已长到碗口粗,稍大一点的树桩干径已达30厘米。这些正值青壮年的林木像遇到推剪一样,一棵不留地被推倒,上万亩林子被“剃光头”,场面可以用极度凄惨来形容。这些林地,当年是造林者筚路蓝缕,付出无数血汗的代价,从“沙老虎”口中抢过来的,然而,辛苦造林几十年,一朝被毁在眼前,让观者无不痛心疾首。
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直接原因是葡萄林经营者疯狂逐利。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大面积种植葡萄,不仅砍伐树木,而且过度消耗水资源,这堪称竭泽而渔的经营模式,实在是得不偿失。但是,当地为何要允许乃至鼓励葡萄园的种植和扩张呢?
“剃光头式砍伐”背后,不仅有着商业利益的驱动,恐怕更有当地相关部门的推波助澜,甚至不排除暗藏着看不见的利益链。阳关林场近十几年来砍伐的上万亩防护林,属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大型防风固沙的公益林。而依照法律,公益林绝不允许乱砍乱伐,并禁止一切引起土地沙化的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
然而,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寻遍阳关林场,竟然没发现一处与公益林有关的标识牌、标志桩。有林场职工表示,此前林场设有不少公益林标识牌,全都被砸毁。那么,到底是谁敢砸毁标识牌,试图刻意抹掉这片林地的公益林性质?林场管理部门对此为何麻木不仁,他们在其中又承担了什么角色?
阳关林场不仅大力引进葡萄种植,还涉嫌向媒体隐瞒毁林的事实。阳关林场场长魏海东对记者坚称,林场现有1.3万亩防护林,葡萄面积为3704亩,从2006年至今没有变化,无新增葡萄园。但记者拿到的权威部门制作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显示,2000年的阳关林场林地原貌图,显示其防护林面积约为2万亩;而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林地面积只有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换言之,17年间,防护林被毁的比例达四分之三左右,如果没有林场对于违法砍伐的默许乃至纵容,这一万多亩公益林怎么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空消失?不仅是林场方面,对于葡萄园大面积蚕食生态林地,当地政府似乎也是熟视无睹的态度。
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关于媒体反映敦煌市阳关林场范围内毁林开荒调查情况的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经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目前经过逐年改造后的新植树木生长旺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林场种植户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这样的官方报告,与记者现场调查的情况明显大相径庭。那些被砍树木皮层水分饱满,极少看见有空心,连枝桠和上梢都色泽新鲜,这属于“枯死的残次林木”?即便有些树木砍倒后惨遭放火炙烤焚烧,伪造成自然枯死的假象,这也是不难辨别的,怎么可能发现不了?遍地被疯狂砍伐的林木,十几年间,防护林只剩下四分之一左右,稍用脑子想想,都不可能全是正常砍伐,为何官方调查刻意回避这个事实?相关采伐证的办理,又是通过了什么程序,经哪些人之手的审批?
可见,万亩公益林被毁,绝不能把锅都甩到那些葡萄种植户身上,从林场到监管部门,要说他们不知情,不了解,那恐怕是令人无法相信的。林场和地方管理部门在这件事中的角色,极为可疑。没有他们的尸位素餐,甚至大开绿灯,疯狂砍伐根本不可能砍到给沙漠留出一道5公里的通道,砍到当地那点生态本钱,几乎被毁灭殆尽。
从“西出阳关无故人”到“西出阳关不见林”,毫无疑问,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可怕情形,又开始重现。当地人士和相关专家惊呼,任由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彻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将面临一场风沙侵蚀绿洲的生态灾难。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聋发聩的生态警告。那么,17年来,是谁在制造这场生态灾难,又是谁在包庇纵容?媒体报道之后,敦煌方面已经成立专班调查,无论如何,万亩公益林遭“剃光头式砍伐”,必须有人为之付出代价。
搜狐《狐度》出品
作者:于平
就本次事件来说,很大可能是触犯刑法的严重问题。按照法律严肃处理。
但另一方面,以坚守为主题的防护林宣传内容,也说明了防护林建设和运营,对执行单位与个人而言,是长期没有经济利益的。这种依靠强监督与个人牺牲的模式可以宣传,但难以持久,亟待改变。
十四五期间绿色产业发展是重头戏,最近央视的公益广告里,生态银行的概念开始公开提出了,南平的生态银行经过国内实践,很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大规模普及,通过对绿色资源价值评估,让绿色资源具备金融属性,从而让资源持有人获得稳定收益,同时让绿色资源代替房地产成为资金蓄水池。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帮人相当于拆了北上几栋楼呀。
我老爸是青海一名森林防护员,所以我很清楚,西北农村,就算是农民砍一棵自家的树,都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批文。这种万亩防护林被砍伐,你说政府部门一无所知根本不可能,所以,有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政府部门默许,甚至背后支持这么做。
而究其原因,根本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在乎眼前利益,而根本无视长远利益,现实版的杀鸡取卵。
可悲的是杀鸡取卵,杀掉的只有一只鸡,而这种为了种植葡萄砍伐万亩防护林简直称得上愚蠢至极!
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哪怕仅仅具备高中生物学知识,都应该知道经济价值跟生态价值比起来不值得一提,万亩防护林在生态学上防风固沙,调节生态的价值如果用经济衡量,一年都是万亿的起步,而你种葡萄,种一百年,又能获得多少价值呢?
可能有一些人会说,你种树也是防风固沙,种葡萄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而且葡萄还能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说这种话的人是典型的纸上谈兵,防护林栽的多数是胡杨,成年的胡杨能长到十几米高,而且根系非常发达,树干防风,树根固沙,风经过成片的胡杨林风速能降低百分之七八十!
看看,什么叫防护林!绿地和沙漠一线之隔,靠的就是这些防护林!
而葡萄呢,为了采摘方便,再加上葡萄本身是藤本植物,根本不可能长很高,防风就无从谈起!
而且,葡萄在种植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分,而甘肃沙漠化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缺水啊!
这不是我的主观臆断,专家表示大面积种植葡萄,过度消耗水资源,反而会加剧沙漠化!
这些问题我一个小小的生物老师都心知肚明,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可能一无所知吗?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有的官员只想我当下政绩好看,谁管身后洪水滔天。
更可怕一些手握权力的人假公济私,把国有防护林当成自家林场,转手倒卖,就跟当年东北那些腐败官员倒卖国有资产一样。
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最后受苦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我作为一名西北人,小时候春冬季节,动不动就漫天飞沙走石,可见度不到十米,由于国家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再加上几代人坚苦卓绝的努力才稍有成效,要知道在西北栽活一棵树都不容易,更别说万亩防护林啊,栽树成林需要几代人,阳关林场的建成无数人用了五十年,而毁掉只需要几个人用几年,只不过前者手握的是铁掀,后者手握的是权力,无数人的手中的铁掀不如几个人手中的权力,想想都觉得痛心疾首!
真应了那句话,国家大事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恐怕这万亩的防护林也比不上锤死郑爽重要。这种事其实原因大家都懂的,只是没人管,或者说不敢管,不能管。现在曝光了,不知道热度能持续几天。
终于出结果了,下一步关注处理结果。
-------------------------------------------分割线-------------------------------------------
十分痛心,2万亩的防护林如今只剩下5000亩不到,而利于经济收益的葡萄园面积却达到了1.3万亩。阳关林场经营部部长还信口雌黄,表示近十几年没有大面积砍伐防护林,葡萄园面积没有增加过。开玩笑呢???!!!卫星图就是很好证明。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两张由权威部门制作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一张为2000年阳关林场林地原貌图,显示其防护林面积约为2万亩;另一张为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林地面积只有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明明法律明文规定的保护防护林,却被他们这些人以各种手段、各种理由破坏。
为扼制沙漠化的恶化,多少代人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资金的投入。
必须要严查,沙漠化严重的后果关乎保护、持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