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敦煌景区现「专坑游客公厕」:门口沙子细软,车辆很容易陷入,一旁有人收费拖车?

回答
看到敦煌景区出现“专坑游客公厕”的现象,以及伴随的收费拖车服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快和失望的遭遇。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游客的体验,更可能对敦煌作为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 问题的具体表现与运作方式:

“专坑游客公厕”的定义与场景描述:
地理位置的“巧妙”选择: 公厕本身可能是合法存在的,但其选址却非常“讲究”。它可能位于一个看似方便,但实际隐藏着“陷阱”的区域。例如,选择在一个游客通常会停车休息或下车如厕的区域,而这个区域恰好被精心设计成了一个容易陷车的陷阱。
门口的“精心布置”: 问题描述中提到的“门口沙子细软”是关键。这种细软的沙子,尤其是当车辆驶入时,很容易导致轮胎失去抓地力,深陷其中。这种“陷阱”很可能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为的、故意的。
“诱导”和“等待”: 这种安排很可能是有组织的。在游客车辆陷入困境后,会有一部分人(可能就站在附近,或者在公厕内、周边)立刻出现,提供“帮助”。
收费拖车服务的“及时”出现: 最核心的“坑”就在于此。并非有人免费伸出援手,而是“一旁有人收费拖车”。这种拖车服务往往不是按照市场正常价格收取,而是狮子大开口,趁游客急于脱困、人生地不熟之际,收取高昂的费用。这种行为与“绑架式”收费无异。

游客的心理与处境:
放松警惕: 游客来到敦煌,通常怀揣着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向往,心情是比较放松的,也更容易相信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是安全可靠的。
突如其来的困境: 突然发现车辆深陷,会让游客感到焦虑、无助和尴尬,尤其是当周边人流较少时。
信息不对称: 作为外来游客,对当地的实际路况、正规的救援价格等信息并不了解,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 被困车辆,一方面会造成车辆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会耽误宝贵的旅游时间。这种情况下,游客往往会倾向于尽快解决问题,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 这种行为的性质与影响:

欺诈与敲诈: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利用游客的无知和困境进行欺诈和敲诈。它不是正常的商业服务,而是利用不公平手段牟取暴利。
破坏旅游环境: 这种“专坑游客”的行为,不仅让被坑的游客感到愤怒和沮丧,更会给他们留下极其糟糕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对整个敦煌乃至中国旅游的观感。
损害景区形象: 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形象应该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灿烂相匹配。出现这种“坑蒙拐骗”的行为,无疑是对敦煌形象的严重玷污。
可能涉及的组织性: 如果这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有组织地进行,那么这可能是一个背后有团伙操作的“产业链”。这需要更严厉的打击和治理。
对其他诚信经营者的伤害: 这种不良行为也会让游客对所有在景区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产生不信任感,对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造成间接伤害。

三、 谁应该对此负责?

景区管理方: 景区管理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义务保障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这包括对景区内道路状况的维护,对潜在危险区域的标识和警示,以及对园区内各类经营活动和人员的监管。
基础设施责任: 如果门口的沙地是人为造成的,或者未及时进行维护和改良,景区管理方需要负责。
监管责任: 对在景区内进行收费拖车等活动的个人或组织,景区管理方是否有有效的监管和审批机制?为何会让这些行为者有机可乘?
信息公开责任: 景区是否应该公开正规的救援电话和收费标准,以供游客参考,防止被欺诈?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作为旅游目的地,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都有责任介入调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涉事人员/组织: 直接进行“坑害”和“敲诈”的个人或组织,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 游客应如何应对?

提高警惕: 即使在景区内,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尤其是在停车或选择服务时。
了解行情: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了解当地正规拖车服务的价格范围。
拒绝不合理收费: 如果发现收费明显过高,要敢于拒绝,并尝试寻求其他合法途径解决。
保留证据: 如有被坑经历,尽可能保留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收费凭证等,以便后续投诉举报。
及时投诉举报: 一旦遭遇此类情况,应立即向景区管理方、当地旅游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拨打12301旅游投诉热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五、 根治此类问题的建议:

加强景区环境整治和监管: 景区管理方应彻底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特别是那些可能被利用来“设局”的路段,进行改造和警示标识的设置。同时,要加强对园区内各类商业活动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经营行为。
建立正规的应急救援体系: 景区可以与正规的拖车公司合作,设立指定的、价格透明的应急救援点,并公布联系方式和收费标准。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游客投诉渠道应更加便捷有效,投诉处理机制要更加有力,让违法违规行为者付出沉重代价。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鼓励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倒逼相关部门和景区改进工作。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让更多人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不法分子知道其行为是违法犯罪的。

总结:

敦煌景区出现的“专坑游客公厕”现象,是一个严重的旅游乱象。它暴露了景区管理和市场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这种利用游客的无助和对景区的信任进行欺诈的行为,是对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必须得到坚决的打击和根治。这不仅需要景区管理方的责任担当,更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好敦煌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怂?这么多人呢!

直接干一架不就行了?我特么还是20年前半路吃馆子遇到高价饭都敢掀桌子呢,豁出去谁怕谁啊。

不是我说,就凭这……呵呵,就别提什么入关了。

user avatar

从法律专业角度来说,这个公厕负责人构成刑法上的强迫交易罪。记住一个道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做人不能太嚣张。

一、该男子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规定了强迫交易罪罪,一般来说,该罪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达成交易,牟取不法利益;
2.行为人客观上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

这个公厕负责人自己设置个公共厕所,并且把周围的土壤换成沙子,让游客一开车进来就陷进去,接着“强迫”游客接受自己提供的吊车服务,因为周围就他们一家,游客别无选择。

一旦有其他人来帮忙,公厕负责人就会大声呵斥,把这些人吓退,因为这些善意的帮助阻断了他的财路,反正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强迫游客使用他们的吊车服务,从而赚取报酬。

公厕负责人这种多次通过故意给游客挖坑,强迫游客接受吊车服务的行为,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对公厕负责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他谋取的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话,还可以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歪门邪道的方式赚钱注定不长久

谁会跟钱过不去?这个公厕负责人典型的属于想钱想疯了。

你自导自演这么一出好戏,无中生有顾客对吊车服务的需求,都不想一想,别人是傻子吗?

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总会有人发现不对劲,何况你还是在大热门景点敦煌附近,被曝光的机率翻多少倍。

小时候在我家马路的尽头一侧,有一个修车的老师傅,附近有车胎破损的都找他来修。

一天晚上我跟父母回家比较晚,看见他在路上弯着腰不知道干啥。

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我父母告诉我他这是在撒钉子,这样路过的汽车和自行车就会轮胎漏气,他才有生意可做。

这两件事的逻辑是一样的,后来这个修车的老师傅被举报了,公安局传唤,安排了一段时间的拘留并公示警告。

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我觉得这个敦煌的公厕负责人结局跟修车师傅类似,但他态度更为恶劣,牟取的非法利益估计更多,安排个蹲几年牢的罪可能性很大。

三、结语

有句戏言:“最快赚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上。”

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其背后的道理也值得深思,为什么刑法不允许这些方式如洗钱、敲诈勒索赚人民币?

这样会破坏秩序,缺乏秩序会让每个人的生活品质都下降,我们会倒退回那个恃强凌弱、奉行丛林法则、人吃人的乱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没有以付出为基础的获得,最后都是会出问题的。

最后奉劝公厕负责人一句:少想点这种小聪明的办法,多读点书吧,不然最后很可能自己把自己坑了。

user avatar

涉事公司的经营范围里竟然还真有“户外救援服务”..........

敢情人家一开始就看中了这个“商机”啊?

饶有意味的是,这家公司的店面招牌写的是“库姆塔格沙漠越野基地”,

但公司名叫敦煌市沙雕会户外有限公司......

(突然一股沙雕气息扑面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邸兴儒以前还开过一家洗车房。不过目前已经被吊销了:

呵...不知道拖车坑人的idea是不是洗车洗出来的...

user avatar

其实吧,像这种专坑游客的套路,不止敦煌,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坑游客比较出名的云南,桂林,还有山东那边,总结一下就是,你可能一不留神就被坑了,哈哈(ಡωಡ)hiahiahia

你说他涉黑,然后嘞,他蹲监狱了,还会有好多他的接班人再接着干的。只要利润够大,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并且,人家肯定是有后门的,关系在那里嘞。

一说到坑游客,我就想吐槽一下那些年,我被坑过的钱…(被坑太多了,就只说上大学之后吧,你们也可以做个参考,哈哈(ಡωಡ)hiahiahia)

1.点名济南的某个饰品店,其实不止是济南,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你在那里消费之后,会让你抽奖,然后你可能就抽中了他们店的“大奖”,几千块的玉现在只要几百块啦,你赚大了,快买吧,看这个多好看,我们还有合格证书的,吧啦吧啦。奈何我太年少,真的买了…400,幸好我只买了一个…当时我还想买一个给我奶奶来着…后面回来之后,我隔段时间脖子就很痒,即使刚洗完澡,也很痒,我以为我生啥病了…后面我查了一下可能发痒的原因,哎,就是这辣鸡项链,是那种假的(还是纯度很低)的银,后面就没带了,我的脖子也不痒了…今年回来,被我闺蜜看到了这条项链,她也买了一条…用她的话说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zz,哎

2.苏州的那个一日游。当时好像是180,还是学生票,五个景点,感觉自己游了个寂寞,根本游不完。最搞笑的是,有个景点是丝绸馆还是啥的,有讲解人员。她就在那里疯狂劝我们买那个被套,三件套,好像快上千了吧,没人买,她就开始阴阳怪气,说什么你们这些学生哦,太自私了,就知道给自己花钱,也不知道给父母买点东西,吧啦吧啦。我当时就被恶心到了,这么贵的东西,有几个学生买得起的???脑壳有包吧,tui

3.湖州的南浔古镇在景区购买的学生票要比美团上贵10块,不晓得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4.黄山的那个三轮车,以很便宜的价格送你到目的地,其实就是为了给你推荐跟她有合作的饭店啥的,如果你表示不去,她就开始叨叨叨

5.之前去香格里拉,当时觉得那个导游还挺好的,给我们推荐正宗的特产店,然后买了一堆藏红花,已经落灰了…后面想想,可能他跟那家店也有合作,而且,未必正宗。买回来我就被骂惨了,哎→_→

暂时就想到这些。反正坑人套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适合你(「・ω・)「,小心哦>o<

user avatar

我不信相关执法部门啥都不知道,不知道也是不作为,为什么不见处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