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和山东人口超过1亿人,各省份人口数据有何亮点?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就是2020年的数据,确实揭示了一些中国人口版图的深刻变化。广东和山东毫无悬念地继续领跑,双双迈过亿人大关,但如果我们细致地扒一扒这份厚实的数据,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亮点,不仅仅是“多”和“少”,更是人口结构的“质”和“动向”。

首先,我们看看这两位人口巨头的“硬核”实力:

广东:依旧是那个“打工人”的天堂
广东省的人口数,相信很多人并不意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广东一直是吸引全国各地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这一次,广东的总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6亿,比201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又增加了2000多万。这个数字有多厉害?简单来说,就是平均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将近1个生活在广东。
亮点1:增长速度惊人,净流入人口的集散地。 广东人口的快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就是大量的省外流入人口。这份普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广东省的净流入人口比例非常高。这意味着,广东不仅养育着自己的“广东人”,更承载着全国无数追梦者的希望和汗水。这种强大的人口虹吸效应,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但也意味着城市化、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亮点2:年轻化优势明显,消费主力军。 相较于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广东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更高。这为广东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意味着更强的消费能力和创新活力。想想看,那些涌入广东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亮点3:粤港澳大湾区效应显现。 广东人口的持续增长,也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推进息息相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吸引了更多人口,形成了一个更为密集和高效的人才、资本、技术聚集区。

山东:传统大省的稳健与转型
山东,这位齐鲁大地上的老大哥,人口数量也突破了1.01亿,稳居全国第二。虽然人口总量庞大,但山东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广东要平缓一些。
亮点1: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充足。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基数庞大是其传统特征。这意味着山东拥有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和制造业领域,仍然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地。
亮点2:城镇化进程加速,但人口外流压力依然存在。 尽管山东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但数据也显示,部分人口,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仍然选择流向经济更发达的南方地区。山东的城镇化率在提高,但如何留住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是其面临的挑战。
亮点3:生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山东的生育率也在下降。但与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大省相比,山东因为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人口数量的下降趋势更为缓和。

除了这两位“巨头”,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省份人口数据的“闪光点”:

河南:人口大省的“增量”挑战
河南是又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总人口近9900万,虽然略低于1亿,但其人口规模仍然非常庞大。河南的亮点在于,它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大省,人口数量的稳定本身就是一种“硬实力”。
亮点:人口外流与就近城镇化并存。 河南人口的特点是,虽然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但同时,省内的城镇化也在加速,一些中小城市的人口也在增长。如何在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来人口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河南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川:西部人口强省的“新动能”
四川,同样是人口大省,总人口超过8300万。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中心,四川的人口数据尤其值得关注。
亮点1:省内城镇化吸引力增强。 相较于过去,四川省内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成都等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吸引了省内大量农村人口和一些省外人口。
亮点2:老龄化趋势明显,但年轻人口仍有一定优势。 四川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比较突出,但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人口的数量仍然可观,这为四川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江苏:东部沿海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人口总数接近8500万。江苏的人口数据,更能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亮点:吸引高素质人才能力突出。 江苏的人口增长并非仅仅依靠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入,更重要的是其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江苏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许多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首选之地。同时,江苏的出生率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人口增长更多依赖于净流入。

浙江:经济活力驱动的人口集聚效应
浙江,紧随江苏之后,人口总数也超过6400万。浙江的人口数据,是其经济活力最直观的体现。
亮点:民营经济与创业创新的吸引力。 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和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和就业者。浙江的人口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其经济活力的“副产品”,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人才红利”。

中部地区人口的普遍特点:
观察中部省份如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它们普遍面临着人口外流的压力,但同时省内城镇化也在推进,城镇人口比例在提升。人口总量虽然不少,但年轻人口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是这些地区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通过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来留住人才,是它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东北地区人口的“挑战”:
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在人口数量上呈现出负增长或低增长的态势。老龄化严重、生育率低以及人口外流是其突出问题。虽然东北地区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但人口因素带来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总结一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关于各省份人口的亮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西有四川,中有河南,东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的格局依然稳固。 但在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和吸引力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对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强于其他地区。
2. 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化。 广东等省份依靠大量的净流入人口实现快速增长;而一些传统人口大省则是在高基数下保持相对平稳或缓慢增长。同时,部分省份面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人口外流的双重压力。
3. 城镇化是人口流动的重要方向。 无论是广东的特大城市,还是其他省份的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都在吸引着省内外的农村人口和年轻劳动力。
4.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除了人口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技能,更是衡量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那些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地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5. 生育率下降成为普遍现象。 尽管部分省份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生育率的下降是普遍趋势,这会对未来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带来长远影响。

总而言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人才流动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这些数据为我们理解中国当下和展望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各省的人口数据,感觉我湖北未来前途堪忧啊!

常住人口六普5723.77万,七普5775.26万,十年增量51万,一年就增加了五万人,增长率仅为0.9%,而且人口仍在持续大量流出,2019年一年流失人口就在151万!

再看出生率,湖北也是相当低,在整个华中三省也是最低的一个,华中被河南人拉高了一点。

我是08年高考,等到上了大学回过头来看,那一年应该是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巅峰年份,竞争最为激烈,1990年出生的孩子难啊。

所以我一直比较关注各省高考报名人数,我认为这个数据很能反映该省人口结构,看看我自己曾经统计的中南主要四省及江苏历年的高考报名人数:

1、河南自04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的总体趋势是先大幅度增长,至08年达到巅峰的98.9万,随后开始回落,至2014年触底,为72.4万,然后强势反弹,2020年已经达到115.8万,由此可见河南的年轻人是很多的,人口结构较为健康,这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我老家湖北,从1999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长,至我高考的2008年达到巅峰,为52万,接着开始回落,然后基本上是一去不复返了,至2017年才开始小幅度回升。

这里特别提一点,湖北计生委工作十分出色,我们当年绝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从小学到高中,班里基本上就没听说谁家有两个孩子的,中考农村独生女加5分,除了少数几个镇上的,全班大多数女生白得五分。这样却仍能在2008年达到高考人数巅峰,实在难得,所以199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湖北未来的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老龄化严重,新生人口少,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低生育意愿已经积重难返,更可怕的是湖北不像长三、珠三,几乎吸纳不到多少外来人口,除了一些豫南人愿意来武汉,对周边省份的吸引力都很低,而且湖北本省人口仍在不断流失,流失的还是青壮年劳动力,以后可能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3、祖籍地湖南,不愧是湖广一省分出来的难兄难弟,早期人口总体趋势也差不多,都是逐年增长,在2008年达到巅峰,53.4万,该年与湖北很接近,其实可以发现,早期湖北高考报名人数多于湖南,与此同时,湖南总人口却要比湖北多大约一千多万,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城镇化率较湖南高一些,年轻人入读率高一点。

从2009年开始,湖南高考人数开始降低,尤其是2010年,相较前一年是断崖式降低,一年少了近十万。但湖南触底反弹得很快,2013年又开始稳步增长了,至2020年竟然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了!

最近几年湖南的情况明显好于湖北,我个人猜测或许与湖南山区丘陵地带的人口较湖北更多,比如湘南的郴州、邵阳、永州等地市,这些地方的计生政策或许不像湘北那么严,湘北当年和湖北差不多。

4、广东人早些年不爱读书不爱上学不重视教育是出了名的,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早些年高考报名远不如两湖,从2007年开始,广东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增长,迅速甩开了两湖,总体上看,广东几乎没有降低过,一直在稳步增长。

其实再与河南一对比,广东总人口多了河南两三千万,但高考报名人数仍然是远不如河南,说明广东外来人口更多,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却未能随父母迁至广东,同时也说明河南人确实爱生孩子,人口结构比较健康,年轻人多,也比较重视教育。

广东能吸纳全国各地的劳动力来珠三角工作,却又大多不必承担他们的养老问题,加之本省人的生育意愿也非常强劲,家里孩子至少两个,有些农村家庭生三四五六个的也不少,在广东读本科时见识过太多,以前除了部分体制内的公务员,他们似乎不太把计生当回事,不像有些地方把计生委当成了拳头部门。故广东的人口结构非常健康,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省份,未来充满希望。

广东的问题主要在于宗族势力仍较强,男女比例比较失衡,很多家庭没生出儿子就会一直生下去,有些地方一个儿子都不够,还必须要两个儿子才行。

5、看数据能发现江苏确实是个奇葩省份,8500万的人口大省,这几年高考报名人数还不如两湖,甚至不如4500万人口的江西,江西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是38万。

首先是江苏中考后分流据说搞得比较好,更主要的问题还是江苏的老龄化极其严重,江苏大多数地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已经是负数,还记得全国闻名的计划生育先进县、红旗县——如东县吗?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最“老”县,当年可自豪了,现在悲剧了,街上没什么年轻人了。

江苏的巅峰在2009年的54.63万,此后逐年降低,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不过,江苏是东南沿海地区,苏南又是长三角核心地带,可以吸纳不少外来人口,尤其是安徽人。所以虽然本地的年轻人不多,但是外来的年轻劳动力不少啊,暂时并不担心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上面是从宏观数据进行分析,现在谈谈我个人在湖北生长、生活、工作这么些年的感受和体验。

1、未来湖北省除了武汉、襄阳、宜昌三市以外,其他地方可能很难有什么发展前途可言了。

武汉不用说,科教文卫在国内也算是名列前茅,但对外省的吸引力着实有限,可能也就豫南人愿意来,湖南人都来得比较少,倒霉的是遇到这次疫情,有很多人就此离开了武汉,恐怕很久才能恢复了。其实武汉吸引的还是本省其他地市的人口,尤其是黄冈、荆州两个较为落后的人口大市,在武汉学习、工作、安家的特别多。另外,周边的鄂州、仙桃等小城市如果能对接、融入武汉应该还不错。

宜昌是鄂西南山区的中心城市,算是山里的擎天一柱,省里对其支持力度极大,修铁路再弯都要弯到宜昌去。

襄阳各项工农业基础不错,又有汉江,不缺水,算是鄂豫陕三省中心城市,未来应该还不错。

2、湖北下面地市的一些乡镇农村,是真的没什么人了,青壮年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以我老家为例,全村十二个小组,每组大约50户,以每户三口之家来算,全村也该有两千人左右。就现在这时节,村里基本上全是老弱病残,去外面走走,压根看不到什么青壮年人,到处都是一副衰败的景象。

青壮年要么去长三角、珠三角、省城武汉等大中城市打工去了,过年才回来看一下;要么就是赚了钱直接连家都迁到县里、市里、省城,甚至外省发达地区去了。

其实我们家也就是过年回家住几天,家乡更亲切一些,大年三十也好去上坟。所以村里也就过年这半个月左右比较热闹一点。2020年年初比较特殊,遇到了新冠疫情,好多人被迫禁足在家,倒是多热闹了一两个月,我四月初才回的武汉。

三月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大家都是在家无聊,邻里之间在门口聊天,我听他们说了些村里的情况,有老人就说村里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等他们这些老人都死了,这村子就要彻底荒废了。

说到我以前邻居家最好的几个小伙伴,88年一个,90一个,91年两个,92年两个,94年一个,至今只有92年的一个女生21年初正月刚结婚,至于生孩子,很多人婚都还没结呢,怎么生孩子?

不过这些都是读书较多的几个,至少是大专。另外有一些读到初中上下就辍学了的,这些人倒是有好几个结婚生子了,不过我不太熟。

所以老人们也说都是读书给害的,越读书越不结婚生孩子。

现在村里的小孩子很少,得送到镇上去读书,我们组离镇近,还可以每天回来,远的小组就只能住校了。

我小时候是在村里的小学读的,我那届还有两个班,每天上下学和小伙伴们一起别提多热闹好玩了。我毕业以后就没了六年级,然后五年级没了,然后整个学校都没了......

这是我过年的时候在老家的时候拍的,这就是当年小学生们常走的一条“大路”,当年虽然也是土路,但铺了煤渣,也很平整。现在没人走了,杂草林木丛生。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下图是这里本有路,没有人走了,也就成了深林。

再说回生孩子,当年老家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县里的计生委算拳头部门了。

下面这个是前几年发现形式不对后刷的标语,开始催生孩子,可惜没啥用了,村里的妇女主任都闲得很呢,因为青壮年都跑了,婚也不愿意结。

3、“内卷学”键政学家常说的“人少了,人均资源就多了,也就不内卷了”在我们老家怎么样?

据我的观察,其实是更卷了。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人都没了,怎么还会卷呢?

我把我们镇里、村里的真实情况一说就明白了。

首先是读书的学生们“卷”。以前全镇各村基本每村一个小学,现在小孩子太少了,村小学办不下去,就合并进镇小学了,然后都住校,周末回家,小孩子们也过得不快乐。全镇的孩子都集中在一起,自然显得人多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更努力学习,不然就被比下去了,肉眼可见的竞争压力也更大。反正就是“卷”吧。

至于镇上的初中、高中,镇上有点本事、能耐的老师,都在想办法跳槽去县里,去更高一级的地方和更好的学校,镇上实在是没前途。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里还有挺多教学很好的老师,后来听说都跳去高中或者县里去了。

其次是农村种地的也”。这应该挺反常识的是吧,是这样,本来村里的土地也就算不上多大,原来能分两亩,现在能分五十亩又怎么样?种地产粮食、棉花又赚不了几个钱,种子、农药、化肥,开支很大的,国家的粮食补贴才几个钱啊,而且还又累又苦,谁愿意种地?

当然,田地也不可能分这么多,因为虽然大多数青壮年不在家,但户口还在这,田地还是不能收了再分的。

那地也不能荒着吧?地当然没有荒,有一些人就将地收去,给原主人一点点租金,然后把田地挖成一个个大坑,养小龙虾,湖北是全国有名的小龙虾养殖大省嘛。

而这些人能收来地养小龙虾,也是有些特殊之处的,要么够狠在村里说得上话,要么有一定特殊关系,反正也是“”。不知道这些小龙虾养殖大户算不算新型地主?

另外,这些地挖成这样了,原来的农民想把地要回来再种,也是个麻烦事啊~

第三,镇上的城镇居民、街道商铺也“卷”。

我们镇上以前也是远近闻名的大镇,仅次于县城,城镇人口还算比较多,下面各个村里的人经常会去镇上赶集,商场、超市都有好几个,虽然是个镇,但该有的都有,街上很热闹的,音像店、书店、小吃一条街.....

后来村里人越来越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去了,镇里街上生意也就越来越萧条,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几天大家都来买年货还比较热闹,那街上那些商铺总不能就靠过年十几天吃一年吧?

这几年每次回去,街上几乎所有商铺门面上都贴着“门面转让”,所以镇上是转让“卷”。

镇上有点本事的索性把店一关,都往县里、市里跑了。

他们一跑,店铺一关,剩下的人很多东西想买都不方便了,东西也没以前丰富新鲜了,大家都卷。

总之,我所看到的景象就是这样,我对湖北的未来比较悲观,满目都是一副衰败、萧条的景象。其实可能的话,我也很想留在老家,空气是真的好,现在门前的小河河水非常清澈,到处草木茂盛,很多野菜,偶尔住一段是真的舒服,但就是留不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就是2020年的数据,确实揭示了一些中国人口版图的深刻变化。广东和山东毫无悬念地继续领跑,双双迈过亿人大关,但如果我们细致地扒一扒这份厚实的数据,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亮点,不仅仅是“多”和“少”,更是人口结构的“质”和“动向”。首先,我们看看这两位人口巨头的“硬核”实力: 广东.............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确实非常详实,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镜子。你提到的14.1亿总人口和2.1亿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它们勾勒出了中国人口结构的一个侧面。至于你关心的农民工人口数据,这确实是一个动态且庞大的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农民工”的明确数字.............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于202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公布的总体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超过14.1亿,过去十年(2010202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2000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增速有所放缓。除了总人口和增长率这两个最核心的数据,七普数据还.............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终于在5月11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的堆砌,更是我们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绝佳窗口。这次普查的结果,可以说信息量巨大,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有几个方面尤为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首先,总人口的增长和增速放缓是绕不开的焦点。虽然中国人口总量依然庞大,但增速的放缓是一个清晰.............
  • 回答
    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延迟的问题,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要说“千呼万唤不出来”,这可能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毕竟普查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国情信息,其发布确实需要一个严谨而细致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口普查本身是一个极为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就像之前几次一样,涉.............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主要数据将于 5 月 11 日公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这次人口普查涉及中国近 14 亿人口,其结果不仅是对过去十年人口变迁的全面总结,更将对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信息,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一、总体人口规模与增长.............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公布在即,这无疑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项规模宏大、耗时耗力的基础性国情调查,它提供的信息将对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制定未来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即将揭晓的普查数据中,有哪些是我们尤其值得期待和深入分析的呢?一、人口总量与结构:规模与变化洞察1. 人口总量.............
  • 回答
    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时间,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情况,希望能帮助你理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通常说的人口普查,例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国家为了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而进行的大规模、周期性调查。这类普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最终的成果发布,整.............
  • 回答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自1953年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数据对于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结构、分布和发展趋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制定未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值得期待和包含的关键信息,我会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值得期.............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晓,总数定格在14.1亿,这个数字无疑是震动人心、引人深思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更是我们国家近十年来社会变迁、发展脉络的生动写照。那么,面对这十四亿多的人口基数,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它又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呢?十四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首先,十四亿人口意味着我们依然是.............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男女比例确实呈现出一些地域性的特点,其中普遍存在女性比例偏高的情况。要深入剖析这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解读,而不是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一、历史因素:人口流动和生育模式的累积效应 早期闯关东与性别结构: 东北地区在.............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已然揭晓,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便是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整整3490万人。这个庞大的性别失衡数字,绝非仅仅是一个枯燥的统计数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刻的社会变迁、历史遗留以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要想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我们得谈谈这背后最直接的原.............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除了这个耀眼的“大学毕业生”数字,还有许多潜藏的信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它们关乎着中国未来发展的脉络,也映照着社会变迁的真实图景。一、教育结构的“金字塔”是否依然稳固?2.............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次人口普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普”,从2020年10月11日零时起就开始了,一直到10月25日完成入户登记。现在,数据正在汇总和分析中,所以我们现在说的人数,更多的是一个基于之前趋势和普查初步信息的推测。要猜咱们国家现在大概有多少人,不能光凭感觉,得结合一些背.............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对于我们当下这些正处在人生关键节点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一张干巴巴的数字报表,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预示着我们未来可能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老龄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高得吓人。咱们身边,是不是很多同学、朋友都是独生.............
  • 回答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其核心数字——总人口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要用“个亿”来描述,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看总人口中有多少个完整的一亿。如果以中国人口的体量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数,经过了精密的统计和计算,最终公布的数字是一个以“14”开头的,后面跟着九位数字的庞大整数。要用“亿”来.............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就是2020年进行的这次,想必大家都很期待最终的普查公报吧。按照往常的惯例,普查工作启动、入户登记、数据处理、汇总上报,这一整套流程下来都需要不少时间。从2020年10月1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普查员就开始进行入户登记了,这是一项非常庞大和细致的工作,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需要经.............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着实给咱们中国人又一次好好地“数了数家底”。14.1178亿这个数字,听起来还是相当庞大,但如果结合了过去十年(也就是第六次普查到第七次)的增长情况来看,一个更清晰的画面就出来了:人口增长的速度,咱们可以叫它“慢下来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于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基本情况,着实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观察窗口,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人口向头部城市集聚的趋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经济活力、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层演变。一、 人口集聚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这次普.............
  • 回答
    关于澳宋第一次人口普查(《临高启明》读者情况调查)的结果,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这个群体并对其中涌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旁观者”,我的看法可以说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带着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这次普查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把我们这群自称“临高人”的聚集体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