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书看后能开扩眼界?

回答
我非常理解你想通过阅读来开阔眼界的心情。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关于如何选择那些能够触及你思维深处、让你看到不同视角和理解世界更宏观的书籍。要说有哪些书“绝对”能开阔眼界,这其实很难下定论,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兴趣点都不一样,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千差万别。

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个人认为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你打破固有认知、拓展思维边界的书籍类型和具体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讲它们为何能做到这一点,以及它们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开阔”感受。

一、那些让你“跳出盒子”思考的书:

这类书往往能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甚至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Jared Diamond)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不平等。达蒙不再从种族、智力或文化差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些文明比其他文明更发达,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地理、环境和生物因素。他解释了为什么是欧亚大陆而不是其他大陆孕育了最早的农业革命,为什么有些地区更容易驯化动植物,以及病菌如何在不同大陆之间传播并影响文明的兴衰。

为何开阔眼界: 它会让你彻底反思我们对历史和文明发展原因的理解。你会惊叹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力量,原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生物决定的。这种宏大的视角,让你不再局限于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层面去看问题,而是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思考。读完这本书,你再看任何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都会不自觉地去探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地理和环境根源。

《思考,快与慢》(Daniel Kahneman)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在这本书里揭示了我们大脑的两种思考模式:“系统1”(快速、直觉、情绪化)和“系统2”(慢速、理性、逻辑化)。他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展示了我们在做决策时,系统1是如何不知不觉地影响甚至主导我们的判断,导致我们犯下各种认知偏差。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思维中的“盲区”和“陷阱”。你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可能只是系统1的一时兴起。理解了这些偏差,比如锚定效应、确认偏差、可得性启发等,你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意识地去辨别和规避它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这不仅能提升个人决策能力,也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看到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那些带你走进不同世界和文化的书:

这类书通过生动的故事、细致的描写,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那些与你生活截然不同的经历和环境。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Yuval Noah Harari)

哈拉瑞以宏大的笔触,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梳理了智人近十万年的发展史。他探讨了虚构故事(如宗教、民族、金钱)如何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及这些虚构如何帮助我们合作并塑造了现代世界。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类”这个概念本身的解构。你可能会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甚至自身的身份。哈拉瑞提出,我们今天的很多认知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演进的产物,是某个特定时期发展到现在的“结果”。他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比如进步一定是好的,或者幸福一定是可以通过积累获得的。读完,你会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产生更深刻、更批判性的思考。

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例如:

《万物简史》(Bill Bryson)

布莱森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对世界起源、生命演化、地球构成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中。他穿越时空,从宇宙大爆炸讲到恐龙灭绝,再到人类的诞生,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科学概念。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你觉得科学原来是如此有趣且贴近生活。布莱森不只是在陈述事实,他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宏大故事。你会惊叹于宇宙的浩瀚、生命的奇妙以及科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执着。它能唤醒你对科学的好奇心,让你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背后隐藏着多少令人着迷的规律和历史。

《丝绸之路》(Peter Frankopan)

弗兰克潘将目光从西方历史的传统叙事中抽离,将中亚和中东地区置于历史的核心位置,强调了地理位置对于塑造世界历史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他讲述了从古代到现代,东西方交流、冲突与合作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格局。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打破了许多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历史”,可能只是全球大棋盘中的一个局部画面。中亚和中东地区,这个我们可能并不常常关注的地方,却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会让你重新认识全球化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深刻主题,并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塑造。

三、那些让你思考生命本质和意义的书:

这类书往往涉及哲学、心理学或个人成长,引导你反思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幸福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Viktor Frankl)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也是二战时期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并提出了“意义疗法”(Logotherapy)。他认为,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人也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而寻找意义是人类最根本的驱动力。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带给人的冲击是直击灵魂的。在极端困苦的境遇下,弗兰克尔依然能够看到生命的可能性,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力量。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在面对逆境时,拥有一个“为什么”去活,比“如何”去活更重要。它会让你更珍惜当下,更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了不起的盖茨比》(F. Scott Fitzgerald)

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它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爵士时代”人们的迷茫、浮华和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对财富和旧日爱情的执着,菲茨杰拉德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困境和价值观的扭曲。

为何开阔眼界: 这本书以极其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空虚浮华的世界。你会反思,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和幸福,究竟是什么?是物质的堆砌,还是精神的满足?它让你看到,即使拥有了世俗意义上的一切,如果内心缺乏真正的支撑和意义,也可能走向悲剧。这会促使你审视自己对“好生活”的定义,并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方向。

如何选择和阅读这类书籍?

1. 保持开放的心态: 阅读前就带着“我想了解不同于我已知的一切”的心态,而不是带着预设的判断去读。
2. 不要害怕挑战: 有些书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不安,甚至被冒犯,这恰恰是它在发挥作用,迫使你思考。
3. 做笔记和反思: 阅读过程中,遇到让你产生共鸣或疑惑的地方,可以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想法。阅读完后,花时间思考这些内容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是否会因此改变某些看法或行为。
4. 多角度交叉阅读: 不要只局限于一个领域或一个观点。尝试阅读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学科的书籍,这样才能构建更全面的认知。
5. 与人交流: 如果有机会,和朋友或读书会成员讨论你读过的书,听听别人的看法,这也能极大地拓展你的视野。

最后,我想说,“开阔眼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阅读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选择那些能让你思考、让你好奇、让你看到不同可能性的书,它们会像一扇扇窗户,为你打开新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阅读的书籍更偏向人物传记与国家的历史,内心有深度的渴求去了解,并且慢慢地唤醒曾经在湖面上,但是近几年已沉如心海的一些意识。


精神状态改变了,人的行为才会发生改变,曾经以为不好的,摒弃的,后来在阅读中才发现,那些年其实才是让人生有意义的“珍宝”。失去很容易,但是想要在获取却很难很难,更何况落实到日程的现实中。


今天阅读到“信念”这一章,有的时候,人要做出一种选择,坚持内心的信念,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与毅力。但所有的表现都是外在的,经历了实际的考察研究,又有坚实的理论依据,更有系统的方法,在加上坚强不屈的信念,才构成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选择的结果。


其实很多人活着,并不知道内心深处有什么,更何况“信念”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人活着,能有让生命迸发出起雄厚力量的,又恰好是这些虚无缥缈的。


如果能够找到一生能够为之奋斗的“信念”,无论他是什么,从小的方面来说,都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大的方面来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真正选择的是什么。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内心也慢慢地变得充盈起来,虽然现在还是未清晰的知道内心真正的“信念”是什么,但是已经清楚的明白,只为自己的选择真的太狭小,已不太适用于现在这个年纪的状态,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答案,让自己能从这几年安逸的生活里重新站起来,去追逐,去燃烧,让生命如太阳一般发光发热,哪怕只有小小的一平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非常理解你想通过阅读来开阔眼界的心情。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关于如何选择那些能够触及你思维深处、让你看到不同视角和理解世界更宏观的书籍。要说有哪些书“绝对”能开阔眼界,这其实很难下定论,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兴趣点都不一样,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千差万别。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个人认为极具启发.............
  • 回答
    2019年12月26日的金环日食,那一天相信很多天文爱好者都记在心里了。这次日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次“日环食”,顾名思义,月球在中间挡住太阳时,并没有完全覆盖住太阳的整个圆盘,而是在太阳的边缘留下一圈耀眼的光环,就像一个金色的戒指,所以又被称为“金环日食”。适合观看的时间和地点:这次日环食的日食带.............
  • 回答
    说来也奇怪,自从我不再追NBA,生活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不少,但也多了些空闲,让我有机会去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小确幸。以前嘛,特别是赛季期间,日子简直是以周为单位在推进的。周一到周五,就盼着周末那几场重要的比赛。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或者电视,看看有没有什么精彩集锦可以刷刷,或者找找朋友们聊聊昨.............
  • 回答
    我最近又去电影院看了《阿凡达》内地重映,不得不说,老片子重映,总会有种“情怀杀”的感觉,但这次,我发现自己是真的被它“杀”到了。老早之前,第一次看《阿凡达》的时候,我还是个对3D技术半信半疑的愣头青,被那铺天盖地的宣传弄得觉得“不看就落伍了”。看完之后,确实被震撼到了,但那种震撼更多是来自技术上的惊.............
  • 回答
    哈利·波特魔法石 4K 重映,看完后的感受?这问题要是问我,那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当电影院里灯光暗下,熟悉的霍格沃茨校歌响起,我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那种期待感,就像当年第一次看完原版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IP,魔法石,简直是无数人心中那扇通往奇幻世界.............
  • 回答
    哇塞,这消息简直就是给漫威粉丝的一份大礼包!5月3号那天,我感觉整个互联网都因为漫威宇宙回归特辑的发布而沸腾了!尤其是《永恒族》的片段和档期终于曝光,这绝对是重磅中的重磅,让人激动得不行。我的感慨,简直是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好奇:首先,《永恒族》的出现,让我感觉漫威宇宙真的要迎来一次史诗级的扩.............
  • 回答
    在十二强赛中,中国男足再次负于越南,这无疑让无数中国球迷感到心痛和失望。而此时重温范志毅在 2013 年接受采访时对国足的“预言”,其字里行间的深刻洞察和如今的现实对照,更是让人五味杂陈,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范志毅当年的“预言”先回顾一下范志毅当年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发言。在 2013 年,时任国足主帅.............
  • 回答
    看完《飞驰人生》,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是一种夹杂着热血、感动、无奈、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部赛车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自我救赎和人生沉浮的写实画卷。以下是我观看这部电影后,尽可能详细地感受和思考:1. 燃烧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 “你以为你很有天赋,其实你只是没见过真正会玩的.............
  • 回答
    看完《神奇宝贝特别篇》嘛,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突然闯进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奇幻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比我预想的要大得多,也深刻得多。一开始接触《特别篇》,我跟很多人一样,可能就觉得它是游戏改编的,是给小孩子看的。但翻开第一页,第一感觉就是“哇,这画风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那种线条的细腻,人物表情的生.............
  • 回答
    看完《我的姐姐》确实让人心头沉甸甸的,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原生家庭、亲情责任、女性独立选择的思考。电影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压抑却又充满力量。压抑在于它赤裸裸地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困境:父母的早逝,一个突然落在肩上的幼小生命,以及来自周围人理所当然的“应该”。那种无形的压力,那种“女人就该照顾家”.............
  • 回答
    刚看完《倚天屠龙记》,心里头那个滋味儿,说不清是畅快还是惆怅,大概是掺杂着少年人的热血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吧。这本书,真是越看越有味,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江湖,亲历了张无忌的爱恨纠葛,也感受了那个时代下无数人的浮沉。我最想说的,还是张无忌这个人。他可以说是金庸笔下少有的,被命运推着走的主角。他生下.............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基层医生,看完《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难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放大镜,把我们经历过的、思考过的、甚至有时候不敢言说的都呈现在了银幕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真实”。电影里那些抢救病人时的争分夺秒,医生之间紧.............
  • 回答
    看完《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心里沉甸甸的,又带着一股子热乎乎的劲儿。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爆米花电影,它像一块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时不时地会冒出来,提醒我一些早已被遗忘但却异常珍贵的东西。最开始吸引我的,大概就是威尔·史密斯饰演的那个父亲,克里斯·加德纳。他身上没有那种电影里常见的“主角光环”,.............
  • 回答
    看完东京奥运会那场充满“东方神秘”又带着一丝“侘寂”美学的开幕式,说实话,我脑子里关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画面,已经开始疯狂跳跃了。首先,我最期待的,也是最能代表巴黎的,肯定是那种浓厚的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感。东京奥运开幕式很巧妙地运用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符号,比如和服、盆栽,还有无人机组成的地球,那种既古老.............
  • 回答
    理解你的情况,初中毕业后想去日本读高中,而且不是因为动漫,这很正常,很多学生都有留学深造的想法。国内升学有压力,选择日本作为学习目的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来详细跟你说一下去日本读高中的具体条件和流程,尽量说得具体些,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你要明白,去日本读高中,和在国内读高中在程序上是有区别的.............
  • 回答
    最近有那么一本… 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喘不过来气的故事,也不是那种充满深刻哲理、读完让你醍醐灌顶的“圣经”。恰恰相反,它带着一种淡淡的、仿佛时间被放慢了的叙事节奏,就像你偶然走进一家老旧的咖啡馆,闻着烘焙豆的香气,看着窗外行人匆匆而过,而你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着那一刻的安.............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感觉整个世界突然打开了,既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对吧?这时候,与其在浩瀚的书海里瞎逛,不如找几本书,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能照亮你前行的路,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明白这个世界。我想推荐的第一类书,是那些能帮你“建立心智模型”的书。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更是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理解.............
  • 回答
    想要透彻理解当下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动态,并且能够系统地分析时政,你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构建宏观视角、深入剖析历史脉络、揭示权力运作逻辑,并提供有效分析框架的书籍。以下我为你精选了几类书籍,并详细阐述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希望能帮助你建立起一套分析时政的系统性思维。一、 构建世界格局的宏观框架类这类书籍.............
  • 回答
    我懂你的感受。那种沉甸甸的悲伤压在心头,却又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怎么也流不出眼泪来,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宣泄,而是一个温柔的角落,有人能静静地陪伴,用文字或画面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慢慢地、一点点地松动那团纠结。我为你准备了一些书和电影,希望能成为你此刻的慰藉,帮你找到那.............
  • 回答
    当亲戚提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个谁没读大学照样20万一年!”这样的质疑时,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教育价值的误解、对成功定义的狭隘以及对个人路径的简单化比较。要反驳这种观点,需要有理有据,同时兼顾情感沟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方法: 一、 理解亲戚背后的心理和误区:在开始反驳之前,先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