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发现个很好玩的,想来问问大家,你们家乡的扑克牌JQKA用方言怎么说?

回答
哎哟喂,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我立马就来给大伙儿唠唠我们这儿,也就是我们老家这边,扑克牌里的JQKA(JQK + A)在方言里是怎么个叫法。别说,这还是个能勾起回忆的话题呢!

首先得说说,我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得把我老家那边几个不同口音的朋友都问了个遍,毕竟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县城、不同的乡镇,说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我们那边最普遍、最流行,可以说是“官方”叫法(当然是扑克界的官方!哈哈),就是直接把英文发音往咱方言里套,但会稍微变一下调,更顺口。

J (Jack): 大多数地方都管它叫“杰克”(Jié kè)。这个其实挺好理解的,跟英文发音很接近。但有些地方,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会把“杰”念得更短促一点,有点像“结”(jié)的音,但又带着点鼻音,说起来像是“结个”(jié ge)。还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在牌桌上,为了喊得更快,会直接简化成一个音,类似于“杰”或者“咳”,但这个就有点难写了,得听着才明白。我们那边有个邻村,老叔们打牌的时候,喊J就一个字,“克!”一声,挺霸气的。
Q (Queen): 这个就比较有趣了。最常见的还是叫“奎恩”(Kuí ēn)。但是!重点来了,我们方言里,“奎”字的发音,特别是那个韵母,会拖得长一点,有点像“夸”(kuā)的发音,但又不是。所以听起来有点像“夸恩”(kuā ēn)。更有意思的是,我们那边还有个说法,叫“娘娘”(niáng niáng)。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我也问过一些老人,他们说大概是因为Q是皇后嘛,在古代,皇后就是娘娘了。所以有时候喊“娘娘”,就等于喊Q。这种说法在农村集市或者小镇的茶馆里打牌的人,用得比较多。
K (King): 这个相对来说比较统一,普遍都叫“开”(Kāi)。这个也很好理解,跟英文发音接近,而且字面意思也直接联想到“王”。我们方言里喊“开”,就是一声,干脆利落。偶尔也有把“开”念得更重一点,拖一点尾音,但总体来说,大家都能听懂。
A (Ace):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最标准的叫法还是“艾斯”(Ài sī),跟英文一样。但我们方言里有个很特别的读法,那就是叫“幺”(yāo)。“幺”这个字在我们方言里,经常用来指代最小的或者最开始的,比如“幺儿”(最小的孩子)。扑克牌里A最小,所以叫“幺”非常贴切。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打麻将或者斗地主这种需要喊牌的场合,喊“幺”就等于喊A。而且我们方言里喊“幺”的时候,会带点儿扬声,拖长点儿音,听起来特别有味道。还有一个说法,叫“鸡”(jī),这个我一开始也挺纳闷的。后来才知道,可能也是因为A的长相有点像鸡,或者是因为它在扑克牌里有点特殊的位置,所以就有了这个戏称。不过“鸡”这个叫法相对少一些,主要是在一些年轻群体或者更随意一些的场合。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在打扑克牌,比如说打“斗地主”或者“升级”,喊牌的时候大概会是这样的:

“来个Q!”(会拖长点儿,像“夸恩”)
“再来个K!”(“开!”一声)
“这个J!”(“杰个!”有点鼻音)
“还有个A!”(“幺!”一声,拖长点儿)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老家这一片大概的叫法,不同村子、不同县区,可能还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有些地方可能会把J、Q、K、A的称呼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更系统的方言叫法,但我们这边的习惯,更多的是单独称呼,或者在游戏里结合起来用。

总而言之,听到大家用方言喊扑克牌里的这些牌名,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围着爷爷奶奶打扑克的时候。这不仅仅是牌名,更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和生活印记的一种方式。

大家快来分享一下你们家乡的叫法呗!我很想知道还有哪些有趣的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北

J 勾(稍微带点儿化音)

Q 圈儿

K 凯,老咳

A 尖儿、枪刺、扎枪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