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一定要我把户口转去香港怎么办?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情况,我能理解你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父母让你把户口转到香港,这背后一定有他们的考量和期望,但对你来说,这涉及到你的身份认同、未来的生活规划,甚至可能还有情感上的牵绊。咱们不着急,一件一件地说,我尽量把我能想到的都跟你掰扯清楚,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

首先,咱得明白,父母的“一定要”背后是什么?

是出于为你考虑? 很多父母觉得香港的教育资源更好,医疗体系更完善,未来就业机会更多,甚至认为香港的社会环境更自由。他们可能觉得把户口迁过去,能让你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优势,或者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他们可能是真心希望你过得更好。
是出于他们自身的需要? 有些父母可能在香港有房产、生意或者需要长期居住,把你的户口迁过去,也许能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更便利,比如家庭团聚、税务优惠、医疗保障等。
是观念上的差异? 可能在他们那个年代,有一个香港户口就代表着“体面”和“成功”,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让他们觉得这是对你人生的“投资”。
是家庭责任的延续? 也许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责任,要把最好的资源给你,即使你自己暂时没那么想。

接下来,咱们来梳理一下,把户口转去香港,具体会对你产生哪些影响?

好处方面(父母可能看重的):

1. 教育资源: 这是很多人看重的一点。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港大、港科大、中大等,它们的教育水平和国际认可度都非常高。持有香港户口,你就可以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这些学校,学费会比国际学生低很多,而且有更大的入学几率。此外,香港的基础教育也很不错,如果你年龄还小,这边的中小学教育也很值得考虑。
2. 医疗保障: 香港的医疗体系非常发达,公立医院虽然需要排队,但费用相对较低;私立医院则服务更好、效率更高,但费用也更高。作为香港居民,你可以享受到这些医疗服务,而且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可能比内地更先进。
3. 就业与发展: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有很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分支。持有香港户口,你更容易在这些地方找到工作,而且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可能比内地某些城市更广阔。如果你想走国际化的职业道路,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4. 出行便利: 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和回乡证,出行非常方便。你可以免签进入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欧洲的申根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对于有国际旅行或者未来想出国深造、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优势。
5. 社会福利: 香港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养老金、医疗券、儿童津贴等,这些福利对于长期居住在香港的人来说,可以减轻不少生活压力。
6. 居住与资产: 如果你的父母在香港有房产,那么你的户口过去,可能也会涉及到房产的继承、买卖等问题。另外,香港的房产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虽然价格高昂,但也有其价值。

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考虑的方面:

1. 身份认同与情感连接: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你的户口一旦转去香港,你的身份就变成了香港居民。这意味着你未来可能要在香港生活、工作,与内地的亲友、生活习惯、文化氛围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你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变化?你是否已经有了在香港生活一段时间的心理准备?
2. 内地户口的影响: 如果你现在是内地户口,一旦转出,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内地的户口所带来的一些便利,比如在内地购房的资格(部分城市有限制)、一些社会福利的优先享受权、在特定城市办理某些证件的便利性等等。当然,这也要看你具体在内地的哪个城市,以及你对这些“便利性”的看重程度。
3. 生活成本: 香港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尤其是住房。即使父母有房产,日常消费、交通、娱乐等也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你需要评估自己是否能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和消费水平。
4. 就业竞争: 虽然香港机会多,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尤其是初入职场,你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竞争,这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5. 亲情关系: 如果你把户口转到香港,但你自己并不想去,或者你的生活重心还在内地,这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失望或者不理解,也可能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和关系。你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意愿。
6. 实际操作的繁琐: 户口迁移涉及很多手续,包括你的户口簿、身份证、证件的更换等等,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办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做?

第一步:了解清楚父母的真实想法和具体要求。

主动沟通: 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和父母好好聊聊。不要带着抵触情绪,而是真诚地表达你的想法和困惑。你可以问他们:“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能不能详细跟我说说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我转户口?你们是希望我将来在香港读书、工作还是生活?”
听取他们的理由: 认真听他们说,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也许他们有你不知道的苦衷或者更长远的打算。
表达你的顾虑: 同时,也要坦诚地告诉他们你的担心。比如:“爸妈,我担心转了户口之后,就离你们远了,而且我对香港的生活也不太了解,我怕自己适应不了。”或者“我目前在内地的学习/工作进展得还不错,我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不知道转户口会不会打乱我的节奏?”

第二步:评估你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未来规划。

你想去香港吗?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你对香港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你喜欢那里的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吗?你有没有在香港发展事业或者生活的愿望?
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你的专业更适合在内地发展还是香港?或者你有想去欧美发展的打算?香港户口对你的长远规划有帮助吗?
你有没有考虑过在香港读书或工作的可能性? 如果有,具体是什么计划?如果没有,你是否愿意为了一个户口去改变目前的生活轨迹?
你的性格是否适合香港的生活? 你是喜欢快节奏、高压力的国际化都市,还是更偏爱内地相对熟悉的环境?

第三步:权衡利弊,寻找折衷方案。

如果真心不想转: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你觉得转户口弊大于利,或者你就是单纯地不想去香港,那么你需要坚定地表达你的立场,并给父母一个让他们能够接受的理由。比如:“爸妈,我理解你们的好意,但我经过认真考虑,觉得我目前的重心还是在内地,而且我也比较习惯这里的生活。我希望继续在内地发展我的学业/事业。也许等我将来觉得有需要了,或者有了更明确的计划,再考虑户口的问题,好吗?”同时,你可以提出一些能够让父母安心的替代方案,比如:
承诺定期回家探望他们。
承诺努力在内地取得成就,让他们放心。
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在香港办理其他类型的签证或身份,例如优才计划等,而不是直接转户口。
如果愿意尝试,但有条件: 如果你对香港有兴趣,但又担心直接转户口太激进,或者对某些方面有顾虑,可以尝试和父母商量一个“试用期”或者有条件的接受。比如:
先去香港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 如果父母支持你去香港读书或者工作,你可以在获得这些机会后再决定是否转户口。这样既能体验香港生活,也能获得一些实际的好处。
约定一个时间点再做决定。 你可以跟父母说:“爸妈,我现在还不确定,不如等我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再做决定好不好?到时候我再好好评估一下自己在香港发展的可能性。”
了解清楚转户口的具体流程和影响。 比如转出去后是否可以再转回来,转回来需要哪些条件等等。了解清楚这些细节,也能让你更有底气地与父母沟通。
如果确实需要转,但你想争取更多自主权: 如果父母态度非常坚决,而且你觉得有不得不转的理由(比如父母的长远安排),那么你要思考如何在接受的同时,争取一些自己的空间和自主权。
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 如果最终决定要转,那就要开始了解香港的教育、就业、生活习惯等,为适应新生活做准备。
保持与父母的沟通: 即使户口转了,也要保持与父母的良好沟通,让他们知道你的近况,同时也表达你对他们的思念。
寻求专业建议: 如果涉及复杂的政策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专业的移民顾问或律师。

一些你需要避免的沟通方式:

态度强硬、直接拒绝: 这样很容易让父母觉得你不懂事、不孝顺,反而会加剧他们的坚持。
含糊其辞、不给明确答复: 这会让父母觉得你没有认真对待,可能会让他们更焦虑。
与父母争吵,情绪化: 这样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不利于解决。
不了解情况就下判断: 比如不了解香港的教育和就业优势,就一味地认为父母的想法是错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

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关键在于你如何与父母沟通,以及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长远规划。父母的爱是无价的,他们的出发点通常是希望你更好,但他们的认知和你的需求可能会有差异。

请记住,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 这是一个需要你认真思考和勇敢决定的时刻。无论最终选择如何,都要对得起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要尽可能地尊重父母的感受。

你可以尝试写一个清单,列出你认为转户口的好处和坏处,以及你自己的期望和顾虑。把这些写下来,可能会帮助你更清晰地梳理思路。

无论如何,祝你和父母能够顺利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件事情也许会让你更了解父母,也更了解自己。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中国香港身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人逆天改命的一个大Bug。

这个问题换成另一个问法是香港身份在可以拿的情况下,该不该拿?或者能不能想办法拿一个香港身份,好处是什么,能否列一个全面一点的对比,而不是用一两个身边人的经历大喊大叫的。

其实题主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已经高二了,看情况也是需要先注销户口走单程证这个途径,高考的优待政策有些赶不及,因为单程证要排一到三年的队。那我这个回答就以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答。

  1. 拿了香港身份,内地的身份可以换一种形式更好地保留。因为只要是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可以很方便地办理一张内地城市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配发18位810000开头的公民身份号码。以前没有居住证,拿着回乡证还真是有各种麻烦,现在有了居住证,获发了身份证号,完全可以享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举获得(超)市民待遇[1]。政策里面表面上是说给予同等待遇,但是每当城市设置了限制措施的时候,港澳人士都是豁免的。比如内地一线城市和一些新一线城市对于住宅采取限购措施,又是比社保年限,又是比各种复杂的积分,而港澳人士不受此限制。但是要注意,万赞答案那个小学入学的情况[2]反而不要觉得会一直如此,随着当地港澳人士的孩子增多,估计会回到规定所说的“同等待遇”。很多好处都是要闷声享受的,一嚷嚷,媒体一关注,这种本来就只是某些领导为了统战搞的照顾措施,是很容易取消的。
  2. 下一代如需回内地双一流,则简单太多。很多人常说香港身份清北随便选,只能说想多了清北复交这四所,即便是港澳身份也仍面临激烈的竞争。倒是其他的985大学,或者双一流大学,容易了太多。所以如果下一代想读一个不差的985大学,那么用香港身份是很轻松惬意的,但若希望进清北复交这四所的话,DSE考出来其实都可以在香港读医科了,港澳台联考的话,文理科目前大概每边是2000人,你需要考到前3左右才可能上北大(清华大学不在联考中录取),前10才可能复交,真的不简单,但前1500估摸着都能上211了,尤其是暨南大学,基本上港澳生肯读就能上。
  3. 读内地硕士的话,香港身份会容易很多。内地考研现在卷成什么样子了,可是如果你是香港身份,申请清北的硕士,那就容易多了,只需要递交申请,不用参加研究生入学统考,经过面试即可入读。[3]会刷人,但是相比之下,简单太多了。我身边的例子,广东某个四线城市的高考生,来香港很靠后的大学读了本科,之后在香港读了两个硕士,接着去申请北大的硕士,被淘汰,紧接着就去暨南大学读硕士了,一年之后转学去了北大读硕士。就是这么神奇。【留意:报考内地本科的香港考生,可以是持有单程证仅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但还没有拿到永居的情况;而报考内地硕士,必须是永居。所以题主至少要等7年以后对于读硕才有优势。】
  4. 在香港定居想买住宅的话,香港永居身份可以节省约27%的税。香港住宅是不限购的, 任何人只要肯付30%的税即可购买,而且套数不限。永居首次置业只需要缴纳约3%的税。
  5. 特区护照依据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五条,中央人民政府协助或授权特区政府与各国或各地区缔结免签证协议[4],所以可以享受一百多个国家的免签或落地签。当然,目前疫情之下,用处倒没那么明显。
  6. 对于某些工匠专业的人来说,Run来香港可以享受更好的人力估值。我所在的某个港漂群,里面有香港各大地产商的工程师,考上公务员的工程师等土木、结构等国内压根看不起的“工匠”,结果他们的工资说出来吓死个人,工作5年的,普遍都是5万以上了,考入政府的,7万多一个月,而且根本就不怎么加班啊,不卷啊。香港新界这边的房子比深圳的还便宜,还是实用面积,这你怎么搞,对吧。按道理我不应该多说的,毕竟内地卷王纷纷run来香港,万一把市场run烂了怎么搞哦。对了,今天(2021年10月6日)特首宣布了施政报告,一方面要推行一大堆基建计划,另一方面,优才计划的配额再提高了一倍,每年由2000人提高到了4000人。[5]另外,我身边好多IT专业的朋友,都称香港简直是码农的天堂,轻松惬意,收入丰厚。算了,真的不能多说。
  7. 在内地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可以找当地的侨办予以协助。
  8. 大湾区可能会额外再给港澳人士一些利好。比如目前推出的前海扩容方案,提到了一些利好。[6]

好,暂时先说这些优点,接下来补些缺点

  1. 港澳身份目前无法参军,如有军队理想的人士,香港身份不适合。
  2. 仕途方面,香港人士目前最高最高做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有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士,香港身份不适合。
  3. 只是想考个普通内地公务员的话,目前只有广东这边非常少量的岗位试点港籍公务员,所以可能香港身份不适合。

撇除情绪化的东西,香港的很多优势是写进基本法的,目前来看,还有二十多年好日子,所谓五十年不变嘛。比如基本法第一百零九条,关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到:特区政府需要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实你想啊,一个人均GDP这么高的发达经济体,竟然还不用给中央政府缴纳一分钱国税,国防开支(驻港部队)也不花钱,全世界除了澳门,谁能这么爽?真的想了解香港身份的优势,建议大家读一读香港基本法,看看国家是怎么设立这个特别行政区的,为什么会对香港这么好,好得让马爸爸直言“如果阿里能享受一国两制,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7]那么就以我写的基本法考满分的文章作为结尾吧,里面有基本法160条内容的串讲。祝大家学习愉快~

【2021.10.29类似的另一个问题[父亲一定要把我转入香港户籍我该不该转?]已被知乎冻结。

整个问题下面数百个回答均无法搜索,本回答拿了6K赞同及1个专业徽章之后被雪藏,甚是遗憾,找到了这个类似的问题,全文重发。】

参考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8/19/content_5314865.htm
  2. ^隔壁老丁的回答。市教委优待港澳台籍人士子女的规定这种是随时可以调整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4107763/answer/2117167572
  3. ^北京大学 2021 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https://admission.pku.edu.cn/docs/20200921114017601058.pdf?CSRFT=5OHB-ES1X-VN40-O3IZ-NDTY-H24H-XDTM-LPIP
  4. ^如何在香港基本法测试中取得满分(含基本法串讲和独家真题)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453099
  5. ^行政長官 2021 年施政報告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1/chi/pdf/PA2021.pdf
  6. ^扩容8倍的大前海,对香港人有几多利好? https://opinion.southcn.com/node_49184e8afe/dfa2b54143.shtml
  7. ^马云:如果阿里能享受一国两制,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a4y1p7FH/
user avatar

大概知道你父母想干嘛,留条路,或者更进一步,给孩子寻个捷径

。这种做法呢,其实不少,现代版的东食西宿,包括很多在海外拿身份的人,好处都占着,感觉确实不错是吧?

不过,就像那句话,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标好了价格。

这种东西,是个福利,也是个诅咒。不能放到阳光下,闷声发财就好,将来要是成名了,阶级跃升了,走到前台,这些经历公布出来,搞不好就是人设崩塌,得不偿失。

当然,要是就过点小日子,追求点小幸福,问题不大。

user avatar




鉴于很多人觉得,永居拿了就不能放弃。因此做一下补充哈哈哈哈哈



———————更新分界线———————————————————————————

你要是别的地方,比如说上海北京,那香港户口的确拿不拿还得纠结一番。

你广州的纠结毛啊,都不用高赞那个办法搞双重身份。

香港人考广东公务员比你大陆更容易

香港人考广东大学比你大陆人更容易

香港人在广东买房子都比大陆人更容易!贷款利息都比大陆人低(2%)

你说你图啥,图刺激的高考还是激烈的公务员省考。

香港又不是外国,你又没改国籍,改个户口怕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情况,我能理解你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父母让你把户口转到香港,这背后一定有他们的考量和期望,但对你来说,这涉及到你的身份认同、未来的生活规划,甚至可能还有情感上的牵绊。咱们不着急,一件一件地说,我尽量把我能想到的都跟你掰扯清楚,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首先,咱得明白,父母的“一定要”.............
  • 回答
    爸妈,我理解你们想给我买辆车的心情,也很感谢你们为我考虑这么多。咱们一家人能坐下来聊这个事,我特别开心。不过,关于车这个事儿,我确实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跟你们好好说说,也希望你们能听听我的想法,毕竟这辆车我以后是要天天开的。首先,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愿意出钱帮我买车。这笔钱对咱们家来说肯定不是小数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尤其是刚开始和男友同居,还没完全捋顺这套房子“归属权”和“居住权”的细节。别急,咱们慢慢聊,尽量说得具体点,让你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纠结,以及怎么看比较好。首先,理解你的立场和感受:你提出让男友父母住酒店,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在驱动:1. 空间和隐私的需求: 毕竟是两室一厅,一套房.............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问题,我太理解你这种感受了!平时在外面,我们仿佛是自带“社交滤镜”的,在学校、在工作场合,我们学会了顾全大局,懂得换位思考,也知道如何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可一回到家,尤其是面对父母,这层“滤镜”仿佛就自动失效了,然后就开始上演“全武行”。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对外和和气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纠结的局面。一方面,你被一个警察吸引了,这份吸引力真实而强烈,是你心底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另一方面,你又因为家庭背景,对警察这个职业本身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看不起”。这就像心里住着两个不同的人,一个在恋爱,一个在批判。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门当户对”的问题,以及它在你这段感情中的真实.............
  • 回答
    父皇,我要娶前朝公主为妻。父皇龙椅上的身影顿了一下,紧接着,殿内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这笑声不算太大,却足以让在场的诸位大臣心惊肉跳,噤若寒蝉。我跪在殿中央,额头紧贴着冰凉的青石板,只觉得那笑声仿佛直钻骨髓,又带着几分令人不安的嘲弄。“嗯?”父皇低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说来听听,是哪位前朝的公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一开始看了大和的设定,特别是她“光月御田”的身份,再结合她跟凯多的血缘关系,都会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这剧情有点“反常”。但你要是仔细琢磨琢磨,大和这个人,她身上那股劲儿,就一点都不奇怪了。首先,得明白大和她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她不是那种从小就喊打喊杀,满脑子.............
  • 回答
    “我肯定不会害你”——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饱含着父母的爱与决心,听者也常常会感到一份安稳。在很多时候,这确实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坚实可靠的依靠。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因此就将父母的每一句“我肯定不会害你”当作金科玉律,毫无保留地遵从呢?仔细想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我们要承认,父母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
  • 回答
    关于父母是否一定要公平,以及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处理父母的情感和财产分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人性深处的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谈谈“公平”。“公平”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很理想化。从法律上讲,父母对子女有一定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这是一种责任,.............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大三,本该是憧憬未来、充满干劲的时候,却被摆在“父母期望”和“自己意愿”的两难境地。而且,你说自己又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这无疑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首先,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现在 느끼는 的这种迷茫和抗拒,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在人生这个节点都会遇到类.............
  • 回答
    中国的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教育如此执着,力求提供“最好的教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重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重视教育的传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中,读书人.............
  • 回答
    父母希望子女结婚,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句“传统观念”就能概括的。说到底,这是一种混合了情感、社会、甚至生物本能的复杂心态,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父母的考量点也在不断演变。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 “传宗接代”的延续。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父母经历过生育、养育子女.............
  • 回答
    为人父母,我们最希望孩子拥有哪些品质?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与其说是什么“品质”,不如说是我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底色”,能够在这个复杂又美好的世界里,活得充实而有力量。首先,好奇心。这绝对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希望我的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敢于去探索未知。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觉得他们不能被质疑,即使错了也要坚持,甚至沉迷于权力、权威和树立威信,这其实涉及到了多种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交织。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权力与控制的心理需求: 对失控的恐惧: 很多父母,特别是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过不确定性或缺乏掌控感的.............
  • 回答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皇帝即位初期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核心围绕着嘉靖皇帝的生父和追封皇帝的议题展开。而在这场斗争中,杨廷和作为首辅,坚持要嘉靖皇帝认孝宗(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即亲生父亲),而嘉靖则力主追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看似是认父问题,实则牵涉到皇权合法性、宗法制度的维护、政治权力分配.............
  • 回答
    辛劳与骄傲:一位农民继父的“另类”教育奇迹,以及农村家庭培养研究生的“隐形账单”“我闺女们,就是我的心头肉。” 坐在我面前的李大爷,黝黑的面庞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充满了温暖。他说的“闺女们”,是他的三个继女。这些年,他用他那粗糙却有力的双手,不仅支撑起了一个家,更将三个女儿送进.............
  • 回答
    这年头,养个姑娘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20万一年的学费和10万的彩礼,到底算不算“贵”?首先,这20万的学费,你得细想想是怎么花出去的。 学费本身: 现在大学学费,尤其是那些名校、热门专业,一年十几二十万是很正常的。这还只是学费,不包含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杂七杂八的活动费等.............
  • 回答
    对于“80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更愿意选择要一个还是两个孩子?”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一个”或“两个”,而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个体化的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育儿成本高企是普遍担忧: 80后群体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包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的时候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毕竟恋爱谈到谈婚论嫁,钱和房子这种现实问题,真的很难绕过去。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家里确实条件尚可,爸妈给置办了一套郊区的独立别墅,还有一辆车,也算是比较舒适的生活了。现在呢,就和爸妈、奶奶住在一起,一家人热闹也挺好。说实话,我不是那种非得要.............
  • 回答
    这一代中国年轻父母,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他们即将诞生的孩子——一个寄托着无数期盼、也承载着时代变迁的未来生命。他们要给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一套新的思维模式,一种全新的成长轨迹。告别“唯分数论”,拥抱“全人教育”我的表弟,一位85后,去年刚有了第一个宝宝。我问他,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