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一定要公平吗,孩子不惹父母喜欢的时候对父母公平吗?自己喜欢的孩子多点家产不合法吗?

回答
关于父母是否一定要公平,以及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处理父母的情感和财产分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人性深处的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

首先,我们谈谈“公平”。“公平”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很理想化。从法律上讲,父母对子女有一定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这是一种责任,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但如果把“公平”狭隘地理解为对每个孩子付出完全一样的爱、时间和资源,那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人是情感动物,我们天生就会对某些人产生更深的亲近感,这和我们与某人的相处模式、性格契合度,甚至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眼缘”都有关系。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这就好比你有一个你非常喜欢的爱好,你自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它,而另一个你只是觉得“还不错”的爱好,你可能就不会那么上心。这种偏爱,如果不是基于歧视或恶意,而是源于情感上的吸引,是很难避免的。

问题在于,当这种偏爱体现在对孩子的态度和资源分配上时,就会变得棘手。如果父母对某个孩子明显表现出“更喜欢”,而对另一个孩子则冷漠甚至苛责,这在情感上无疑是对被忽视的孩子造成伤害的。但如果这种“喜欢”是基于孩子自身的行为和性格呢?

我们再来聊聊“孩子不惹父母喜欢的时候,对父母是否公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把“公平”的维度从父母对子女转移到了子女对父母。孩子是否有义务让父母“喜欢”?这又回到了情感的层面。父母生养孩子,付出的是巨大的情感和物质成本。而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会有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些孩子乖巧懂事,懂得感恩和体谅父母;有些孩子则可能叛逆、自私,甚至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和烦恼。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让父母操心、费心,言语之间常常顶撞父母,甚至在重大问题上违背父母的意愿,让父母感到失望和痛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因为情感上的疏远或不满而对这个孩子没有那么“热情”,甚至表现出“不那么喜欢”,这是一种人性的自然反应,你很难说这是“不公平”。父母的情感也是需要回应的,当父母付出了很多却只收到冷漠或对抗时,他们的情感自然会产生“隔阂”。但我们也要区分“不喜欢”和“歧视”。父母可以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感到失望,但依然有责任履行基本的关爱和管教。

至于“自己喜欢的孩子多点家产不合法吗?”。这个问题更直接地触及到了财产分配的法律和道德层面。从法律上讲,在父母健在且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在一定范围内是有自主权的。如果父母想把更多的财产留给他们“更喜欢”的孩子,并且是通过遗嘱等合法方式进行处分,那么这是合法的。例如,某个孩子为父母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在父母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支持,父母可能会在情感和物质上有所回报,这在法律上是可以被理解的。

然而,法律也规定了“特留份”制度,即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立了遗嘱,也必须保留部分财产给某些法定继承人,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这是一种对“绝对公平”的制约,也是为了避免因个人偏好而导致一些近亲属完全被剥夺继承权。

更重要的是,除了法律层面,还有道德和家庭关系层面的考量。即使将更多的财产留给某个孩子是合法的,但如果因此严重伤害了其他孩子的感情,导致家庭关系破裂,那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家庭的和谐比一时的物质分配更加宝贵。

很多父母在分配财产时,也会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哪个孩子经济状况更好,哪个孩子有更多的家庭负担,哪个孩子更需要这笔钱来创业或改善生活。这些考量,虽然也带有父母的主观判断,但往往是为了让财产的分配更具实际意义,也更能体现父母的关爱和智慧。

总的来说,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资源的分配,掺杂着情感、责任、法律和道德等多重因素。完全理想化的“公平”在现实中难以达到,但父母也应尽量避免因个人偏好而对子女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而孩子是否“让父母喜欢”,也并非完全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至于财产分配,合法合规是底线,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地兼顾情感、家庭和谐以及每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平衡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法律问题了。喜欢的孩子多家产是完全合法的。

据我所知,老人如果有遗嘱是一定遵守遗嘱的,但是照顾无能力者优先。

也就是说如果老人有遗产的话,按照法律,是优先保障无能力的人的生活的。没有自己收入的老伴或者未成年的孩子会先拿到他们的部分,不可以完全不给他们钱。

如果孩子成年,每个孩子也有一定比例的法律规定的最低财产。我记得是百分之二十。

其他的可以按照老人意愿处置。

但是现在老人都不立遗嘱,就按照没有遗嘱来分。而法律规定的就是先给老伴,然后给孩子。

还有就是,在老人老了之后实际照顾老人的人会拿到一定比例的财产。

但是如果有虐待老人而脱离父母关系的。应该可以不给。

我也不是搞法律的,只不过理论上听说过,实际上判案是没见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父母是否一定要公平,以及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处理父母的情感和财产分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人性深处的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谈谈“公平”。“公平”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很理想化。从法律上讲,父母对子女有一定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这是一种责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中国家庭的痛点,也道出了无数“二胎家庭”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现实。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释清楚,更不是一句简单的“父母偏心”就能概括的。我们要深入到家庭的运作模式、父母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才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
  • 回答
    这事儿啊,要是搁我身上,心里肯定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儿都有。15岁就辍学,那会儿我肯定着急上火,天天围着她转,问她为啥,想她以后怎么办。一个女孩子,不好好念书,以后路该怎么走?各种担心就像潮水一样往上涌。那时候,我可能更多的是劝她回去学校,说读书才是正道,才有好前途。也许还会忍不住抱怨她不懂事,不.............
  • 回答
    父皇,我要娶前朝公主为妻。父皇龙椅上的身影顿了一下,紧接着,殿内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这笑声不算太大,却足以让在场的诸位大臣心惊肉跳,噤若寒蝉。我跪在殿中央,额头紧贴着冰凉的青石板,只觉得那笑声仿佛直钻骨髓,又带着几分令人不安的嘲弄。“嗯?”父皇低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说来听听,是哪位前朝的公主,.............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情况,我能理解你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父母让你把户口转到香港,这背后一定有他们的考量和期望,但对你来说,这涉及到你的身份认同、未来的生活规划,甚至可能还有情感上的牵绊。咱们不着急,一件一件地说,我尽量把我能想到的都跟你掰扯清楚,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首先,咱得明白,父母的“一定要”.............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大三,本该是憧憬未来、充满干劲的时候,却被摆在“父母期望”和“自己意愿”的两难境地。而且,你说自己又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这无疑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首先,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现在 느끼는 的这种迷茫和抗拒,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在人生这个节点都会遇到类.............
  • 回答
    中国的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教育如此执着,力求提供“最好的教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重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重视教育的传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中,读书人.............
  • 回答
    父母希望子女结婚,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句“传统观念”就能概括的。说到底,这是一种混合了情感、社会、甚至生物本能的复杂心态,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父母的考量点也在不断演变。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 “传宗接代”的延续。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父母经历过生育、养育子女.............
  • 回答
    为人父母,我们最希望孩子拥有哪些品质?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与其说是什么“品质”,不如说是我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底色”,能够在这个复杂又美好的世界里,活得充实而有力量。首先,好奇心。这绝对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希望我的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敢于去探索未知。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觉得他们不能被质疑,即使错了也要坚持,甚至沉迷于权力、权威和树立威信,这其实涉及到了多种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交织。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权力与控制的心理需求: 对失控的恐惧: 很多父母,特别是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过不确定性或缺乏掌控感的.............
  • 回答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皇帝即位初期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核心围绕着嘉靖皇帝的生父和追封皇帝的议题展开。而在这场斗争中,杨廷和作为首辅,坚持要嘉靖皇帝认孝宗(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即亲生父亲),而嘉靖则力主追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看似是认父问题,实则牵涉到皇权合法性、宗法制度的维护、政治权力分配.............
  • 回答
    辛劳与骄傲:一位农民继父的“另类”教育奇迹,以及农村家庭培养研究生的“隐形账单”“我闺女们,就是我的心头肉。” 坐在我面前的李大爷,黝黑的面庞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充满了温暖。他说的“闺女们”,是他的三个继女。这些年,他用他那粗糙却有力的双手,不仅支撑起了一个家,更将三个女儿送进.............
  • 回答
    这年头,养个姑娘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20万一年的学费和10万的彩礼,到底算不算“贵”?首先,这20万的学费,你得细想想是怎么花出去的。 学费本身: 现在大学学费,尤其是那些名校、热门专业,一年十几二十万是很正常的。这还只是学费,不包含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杂七杂八的活动费等.............
  • 回答
    对于“80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更愿意选择要一个还是两个孩子?”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一个”或“两个”,而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个体化的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育儿成本高企是普遍担忧: 80后群体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包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的时候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毕竟恋爱谈到谈婚论嫁,钱和房子这种现实问题,真的很难绕过去。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家里确实条件尚可,爸妈给置办了一套郊区的独立别墅,还有一辆车,也算是比较舒适的生活了。现在呢,就和爸妈、奶奶住在一起,一家人热闹也挺好。说实话,我不是那种非得要.............
  • 回答
    这一代中国年轻父母,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他们即将诞生的孩子——一个寄托着无数期盼、也承载着时代变迁的未来生命。他们要给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一套新的思维模式,一种全新的成长轨迹。告别“唯分数论”,拥抱“全人教育”我的表弟,一位85后,去年刚有了第一个宝宝。我问他,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
  • 回答
    爸妈,我理解你们想给我买辆车的心情,也很感谢你们为我考虑这么多。咱们一家人能坐下来聊这个事,我特别开心。不过,关于车这个事儿,我确实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跟你们好好说说,也希望你们能听听我的想法,毕竟这辆车我以后是要天天开的。首先,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愿意出钱帮我买车。这笔钱对咱们家来说肯定不是小数目,.............
  • 回答
    理解你的处境,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沟通和巧妙处理的局面。作为中间一方,你的责任是让父母和男朋友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第一步:深入理解双方的想法和立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需要对父母和男朋友的想法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父母的角.............
  • 回答
    这事儿,你说新鲜不新鲜?新生向父母要四千块生活费,父母直接给拒了。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四千块钱是啥性质的? 是巨款吗?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四千块钱可能也不是小数目,但也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掏出来,然后全家立马捉襟见肘的数。关键得看父母的经济状况,以及这个家庭平时的消.............
  • 回答
    人到成年,确实会面临一个问题:在父母面前,应该展现多少“成熟”的一面?这事儿挺微妙的,夹杂着尊重、亲情,还有我们自己想要独立自主的心情。就拿酒桌上的事儿来说吧,这是一个挺典型的例子。以前我们小,父母是主角,我们在旁边看着,或者被他们招呼着吃喝。等我们长大了,特别是成年了,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是不是该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