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样过这一生!
“这一生”仅仅三个字,却拥有无数种可能的模样,应该怎样过真的无法一概而论,每个人都没有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自己未来要面对怎样的事情。
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是一路开挂的阿甘,又或者是命运多舛的福贵,我又是否能像他们一样过完一生呢?如果不能,我又是怎样的人生呢?是否能像阿甘活得那么精彩,或者能像福贵那样坚持下来呢?
那么阿甘和福贵是否又应该这样过他们的一生呢?
与其纠结“应该怎样”,不如想清楚“可以怎样”。
我特别喜欢毛不易的一首歌,平凡的一天。
平凡可能是贯穿我一生的关键字。
子曾经曰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史记》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孔子周游列国,奔波一生,只为坚持推行仁政,受过七十多位君王的接待,却一直未受重用。
百年归老,回顾自己一生的是否又能像孔子那样的淡然,没有那么多的不甘和遗憾。
朴树《平凡之路》,有一句歌词:“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接受了平凡,或许就不会那么失望和失落。
我觉得人生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接受平凡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呱呱坠地,当你饿了累了哭一声,就会有人把吃的送到你嘴里,就会有人抱着你哄你。等你长大一点知道那是你的爸爸和妈妈,你觉得他们无所不能无所不晓,于是乎,妈妈这个我想要,爸爸那个是为什么,这个阶段确实都能满足你。等你继续长大,随之而来的是欲望的膨胀,爸爸妈妈逐渐地不能满足你,不能给你想要的,不能让你拥有别人也有的,你开始不满开始抗议。慢慢的,你发现抗议和不满是没用的,父母是平凡的,无法满足你的一切,慢慢的,你也接受了。
第二个阶段,你接受了父母的平凡,但是你觉得你可以不像他们那样窝囊,可以靠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于是你开始想逃离这个家庭,选择了高中住宿,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来你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最终得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你觉得你不平凡,正当你准备大展身手,就被现实狠狠地毒打了一顿,你发现父母做不到的你也做不到,于是乎,你又在领导的指责、同事的不满和伴侣的抱怨下,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凡。
第三个阶段,你觉得自己平凡,但是你希望你的孩子不像你那么平凡,你也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不平凡的梦想,于是你开始按照你的想法培养孩子,报奥数班书法班音乐班,拿着别人家的孩子来批评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满分,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地你也妥协,也接受了孩子也是平凡的,不再强求孩子做他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个阶段,接受父母是平凡的。
第二个阶段,接受自己是平凡的。
第三个阶段,接受孩子是平凡的。
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之后,平凡地过着平凡的每一天,最后平凡到过完了平凡的一生。
如果,一开始就接受这三个注定的平凡,或者这一生会过地轻松愉快些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