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跟着运动软件每天做定制运动有效吗?

回答
运动软件上的定制化训练,听起来就像是给你量身打造的专属教练,每天跟着做,听上去挺有道理的。但实际效果嘛,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承认,运动软件的出现确实方便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没时间去健身房、不知道怎么练、或者想在家偷偷变强的朋友。软件里一般会根据你的目标(减脂、增肌、塑形、提高心肺功能等等)、身体状况(有没有伤病、运动基础如何)以及可用的器械(居家还是器械健身房)来生成一套训练计划。这玩意儿的设计逻辑是挺科学的,至少比你瞎练要靠谱得多。

为什么说它可能有效?

1. 科学性基础: 很多做得好的运动软件,其背后的训练计划都是由专业的体能教练或者运动科学家设计的。它们会考虑运动的周期性、渐进性超负荷原则(就是说你要一点点增加训练强度才能持续进步),以及不同肌肉群的训练间隔等等。所以,理论上,你的训练是跟着科学的步子走的。
2. 便利性和碎片化时间利用: 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你不需要出门,不需要预约教练,想练就练。而且很多训练时长灵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比如早上起来做一套唤醒身体的训练,或者晚上睡前做一些拉伸放松。
3. 多样性和趣味性: 软件里通常会提供各种各样的训练动作,从基础的俯卧撑、深蹲,到一些更专业的器械动作。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小游戏、排行榜或者打卡机制,增加运动的趣味性,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4. 可追踪性: 很多软件可以记录你的训练数据,比如做了多少组、多少个、体重变化等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自己的进步很有帮助,也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1. “定制”的深度和准确性: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软件给你的“定制”是基于你输入的有限信息。它无法像真人教练那样,通过观察你的体态、动作幅度、发力感受,来判断你是否做对了动作,是否真的达到了训练目标。
动作的准确性: 这是最大的隐患。很多动作,比如深蹲、硬拉、划船等,如果姿势不对,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还非常容易受伤。软件只能给个视频演示,让你跟着学,但你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得“标准”。轻则练不到目标肌肉,重则直接闪腰或者关节受伤。
身体的细微反馈: 你的身体每天的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你可能很累,或者某个部位有点酸痛,这时候就需要调整训练强度或者动作。软件无法感知这些细微的变化,它只会按照既定的计划给你“推送”任务。
“假性”定制: 有些软件的定制化可能只是表面文章,背后还是基于一些固定的模板,稍微根据你的信息做点微调,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缺乏即时指导和纠错: 真人教练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实时观察你的动作,并进行指导和纠正。如果你某个动作做错了,他们会立刻指出来,告诉你怎么调整。软件在这方面就非常吃亏了。你可能练了半天,动作从头到尾都是错的,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练得很努力。

3. 训练量和强度的把握: 软件会给你一个“推荐”的次数和组数,但这个推荐值对你来说是不是刚刚好?是太轻松了没效果,还是太重了容易受伤?这同样需要经验来判断。尤其是对于新手,很难把握这个“度”。

4. 长期的适应性问题: 即使是定制化的训练,如果长期照搬,身体也可能产生适应性,进步会变得缓慢。而真人教练会根据你的进步情况,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保持训练的新鲜感和挑战性。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和调整的精细度,可能不如真人教练那么灵活。

5. 心理上的监督和鼓励: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训练计划,还有一份监督和鼓励。一个好的教练会在你偷懒的时候督促你,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你信心。软件虽然有打卡机制,但终究是冰冷的程序,无法替代真人带来的那种激励和陪伴感。

那么,怎么才能让运动软件的定制训练更有效呢?

首先,对软件的“定制”保持理性。 把它当成一个入门的指引或者辅助工具,而不是绝对真理。
视频学习要认真,镜子是你的好朋友。 动作演示一定要看清楚,并且自己对着镜子或者录下自己的动作回看,对比演示视频,尽量找到动作的要领。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刚开始的时候,宁可做得少一点、轻一点,也不要追求完美和过高的强度。身体的感受是最诚实的。如果某个动作让你感到剧烈疼痛,立即停止。
关注身体反馈,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某个动作做起来非常吃力,或者感觉不对劲,不要硬撑。可以适当减少次数,或者换一个类似的动作。
如果你是零基础或者对动作不确定,强烈建议先找个靠谱的私教指导几次。 让他们帮你把一些基础动作做标准,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后面再跟着软件训练,风险会小很多。
偶尔“打破”计划。 如果你今天感觉特别疲惫,或者某个部位还没恢复好,不要强迫自己完成今天的训练。可以休息,或者选择一些轻量的活动,比如拉伸或者散步。
配合其他资源。 不要完全依赖一个软件。可以看看一些专业的健身科普文章或者视频,了解更多关于身体力学、肌肉发力等方面的知识,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软件里的训练动作。
定期评估和调整。 坚持一段时间后,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反应和训练效果。如果感觉进步缓慢,或者出现不适,就需要思考是否是训练方法的问题,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总而言之,运动软件的定制化训练确实是一个好的开端,它提供了便利和科学的指导。但它终究是隔着屏幕的“指导”,无法替代真人教练的精细化、个性化观察和纠错。想要最大化它的效果,你得主动学习,细心体会,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需要被仔细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只管执行指令的机器。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用好了,它能帮你迈出第一步,甚至走得更远。但如果只是盲目跟随,那效果就很难保证了,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6千卡11分钟应该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勉强算“运动”了,还算不上“训练”

一般训练一个小时,连休息带训练,总工600~800千卡,才能算比较认真的训练了。

你这个强度折算到1小时,也才520千卡,确实有点低了。


不过每天坚持下来也肯定是有收获的,

首先是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不过坚持十几天还说明不了问题,还得继续努力),为将来提高运动量打基础。

并且如果运动能力有所提升,也是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运动软件上的定制化训练,听起来就像是给你量身打造的专属教练,每天跟着做,听上去挺有道理的。但实际效果嘛,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运动软件的出现确实方便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没时间去健身房、不知道怎么练、或者想在家偷偷变强的朋友。软件里一般会根据你的目标(减脂、增肌、塑形、提高心肺功能等等)、.............
  • 回答
    这问题我太能理解了!看着自己吭哧吭哧地跟着Keep练,结果体重秤上的数字不降反升,心里那叫一个窝火,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不对劲。别急,让我这个过来人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你会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什么玄学,背后都是有科学道理的。首先,你要知道,体重并不是衡量你运动效果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 回答
    姑娘,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种事情确实挺让人尴尬又影响休息的。而且,你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担心破坏关系,对吧?来,咱俩合计合计,看怎么能委婉地表达清楚,又不至于太伤和气。首先,咱们得明白,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她们晚上“运动”的时候,能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影响到你的休息。所以,关键在于“影响”.............
  • 回答
    买运动内衣,这事儿说起来好像挺简单,但里面门道可不少。很多人直觉会想到尺码,觉得跟身高体重肯定有关系,毕竟人高马大和娇小玲珑穿的码数自然不一样。但你说它仅仅是身高体重那么简单吗?那可就小看这小小的运动内衣了。一、身高体重:最直观的“框架”首先,身高体重确实是选择运动内衣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考量。它决定.............
  • 回答
    要说股四头肌肌腱和跟腱哪个更“强大”,其实这是一个有点偷换概念的问题。肌腱本身没有绝对的“强大”与否,它们的功能和承受的负荷不同,所以它们被设计成适应各自的需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功能: 股四头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这个肌腱连接的是我们大腿前侧最主要的肌肉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相对运动和惯性的好问题!想象一下,你躺在吊床上,吊床系在船的两侧,而船正漂在水面上。那么,你睡在吊床上,是否会和船一起以完全相同的姿态“动”起来呢?答案是:是的,大部分情况下,你会感觉到你和吊床、以及船,都像是融为一体的,随着船一起运动。不过,要详细地讲清楚为什么.............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跟运气好的人长期相处,会更加好运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哲学意味的探讨。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概率论,甚至一些模糊的因果关系。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一、 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1. 感染力与心态的积极影响: .............
  • 回答
    看到一位女士跟踪运狗车3天救下600多条狗的新闻,我内心是震撼、感动,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首先,是 由衷的钦佩和感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有人如此执着地去做一件看似“小”却意义重大的事情,并且坚持了三天,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毅力和勇气。试想一下,这三天她经历了什么? 长时间的追踪: 运狗车.............
  • 回答
    普通人与职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强一点”或“弱一点”这么简单,而是一个跨越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巨大鸿沟。这种差距体现在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心理素质、训练体系、生活方式、职业生涯规划等方方面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差距:一、 身体素质的极致差异:这是最直观的差距,也是构建一切的基础.............
  • 回答
    作为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与专业散打运动员实战的人,我无法提供第一手的“体验”。但我可以基于我对散打的理解,以及对格斗运动的常识,来描绘一下和他们打架可能是什么样的感受,尽量用一种更“人”的语言来表达。想象一下,你可能平常也喜欢运动,或者偶尔和朋友们切磋过几下,觉得自己也算是有那么点底子。然后,你站在了.............
  • 回答
    苏翊鸣在回应关于其在比赛中分数被质疑偏低时,表示“不在意,能跟世界顶级运动员同台竞技很开心”,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高情商的回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年轻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和长远眼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他的这种表态:一、 积极的心态和对竞技体育本质的理解: 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绝对分数):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两种完全不同领域的处理器,直接拿来比较有点像在问“拖拉机和跑车谁跑得快?”——答案取决于你想让它们做什么。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剖析一下,看看谁在各自的舞台上更胜一筹。先来认识一下两位主角: Intel Core i72600K(桌面CPU):这位是2011年登场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很极端,直接涉及到“改变历史”的假设。要详细分析一个人被“抹除”对整个网络风气的影响,尤其是中日两国,那简直是个浩瀚的工程,因为网络风气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因素交织的产物,牵扯到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甚至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不过,咱们可以围绕这个假设,聊聊一些可能产生的联动效.............
  • 回答
    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跟着大货车闯红灯这事儿,听着就挺悬乎。真要说有没有撤销的机会,这事儿得分情况来看,一点都不简单。首先得明白一点,闯红灯这事儿,是交通违法行为,这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根据我们国家的交通法规,闯红灯的处罚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通常是罚款加扣分。所以,从法律的角.............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曾纠结过,也算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吧。一边是温情的港湾,是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依靠——母亲的生意;另一边则是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学堂,是你努力了这么久,期待着更广阔天地的梦想。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跟着母亲做生意,那意味着什么?是每天都能见到.............
  • 回答
    跟着一个好吃懒做、对生活缺乏主动性的丈夫,谈“好的未来”实在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好与不好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充满了变数的长跑,而你很有可能要一个人扛起大部分的体力活。首先,你可以预见到的是,家庭的经济压力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坎。当你的丈夫习惯于“好吃”而“懒做”,意味着他在承担养家糊口.............
  • 回答
    买房跟着城市规划走,这事儿挺实在的,而且绝对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我个人觉得,这就像是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走,他知道哪条路通畅,哪条路风景好,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减速。城市规划,说白了,就是政府给这座城市“指路”,是它未来发展的蓝图。如果我们能看懂这张蓝图,跟着它买房,那咱们的房子,未来能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