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29年大萧条的原因为什么现在还没公认的原因?

回答
1929年大萧条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未有一个单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公认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导致这场经济灾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互交织的,并且其影响是深远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对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萧条的原因至今未能公认,以及一些主要的争论焦点:

为什么没有“公认”的单一原因?

1. 多因素的复杂性: 大萧条不是由一个简单的错误或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失误和结构性问题累积而成。就像一个复杂的疾病,它的病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和宿主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因果关系的链条: 即使识别出了一些关键因素,确定它们之间精确的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也十分困难。例如,股市崩盘是危机的原因还是结果?货币政策的失误是首要原因还是加剧了危机?这些问题都存在不同的解释。
3. 历史解释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理论的出现,对大萧条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修正。最初的解释可能侧重于某些方面,但后来的研究会发现新的证据或提出新的视角,挑战旧的观点。
4. 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 不同的经济学派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不同,因此对大萧条的解释也不同。例如,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奥地利学派等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5.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对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也可能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例如,在冷战时期,有人可能更倾向于将大萧条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

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及争论点:

以下是几个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大萧条的关键因素,但它们各自的权重和相互作用仍是争论的焦点:

1. 股市的过度投机和泡沫破裂 (Stock Market Speculation and Bubble Burst)

描述: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段疯狂的牛市,股价飙升远超公司的实际价值。许多人通过“保证金交易”(margin trading)购买股票,即只付少量现金,其余部分由经纪人贷款支付。一旦股价下跌,他们不仅损失了自己的投资,还可能欠下巨额债务。1929年10月的“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无数投资者破产。
争论点:
股市崩盘是导火索还是根本原因? 一些人认为,股市崩盘只是一个触发器,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另一些人则认为,股市泡沫的破裂直接导致了财富的蒸发、信心的崩溃和银行体系的动荡,是导致大萧条的关键驱动力。
政府监管的不足: 当时对股市的监管非常宽松,缺乏有效的机制来限制过度投机。

2.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恐慌 (Banking System Fragility and Financial Panics)

描述: 1920年代的美国银行体系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许多银行规模小、资本金不足,且监管不力。股市崩盘后,许多银行持有大量不良贷款(尤其是用于股票融资的贷款),同时投资股市的资产也在贬值。储户们担心银行倒闭,纷纷挤兑。由于缺乏有效的存款保险机制,一家银行的倒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银行破产。银行倒闭意味着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消费者无法提取存款,经济活动骤停。
争论点:
货币政策的影响(美联储的角色): 货币主义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美联储在此次危机中的应对是“失职”的。他们认为,美联储本应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陷入困境但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提供流动性,但美联储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收紧了货币供应,导致了更严重的银行挤兑和货币供应量下降。这被称为“货币供给冲击”。
银行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即使美联储采取了更积极的措施,许多人认为,那个时代银行体系本身的脆弱性(缺乏监管、同业拆借不发达)使得危机难以控制。

3. 货币政策的失误 (Monetary Policy Mistakes)

描述: 如上所述,货币主义者认为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导致大萧条恶化的关键。在股市崩盘和金融恐慌初期,美联储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反而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了信贷。这加剧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困难,进一步抑制了投资和消费。
争论点:
美联储的意图与能力: 有些人认为美联储并没有“故意”导致大萧条,只是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其政策工具和认知存在局限性。
紧缩的时机和程度: 关于美联储何时开始收紧货币,收紧的程度有多大,以及这些行为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一直存在争论。

4. 过度的信贷扩张和低利率政策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and Low Interest Rate Policies)

描述: 2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欧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中恢复后,许多国家实施了低利率政策。在美国,这种低利率环境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扩张,包括对股市的投机和对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当经济周期逆转时,过度的信贷扩张往往会暴露其风险。
争论点:
是低利率导致了投机,还是投机本身驱动了低利率? 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国际因素: 欧洲的经济状况以及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货币政策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

5.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Rise of Protectionism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描述: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在危机初期纷纷提高了关税壁垒,最著名的就是1930年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这导致了全球贸易的急剧萎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受到破坏,从而将区域性危机扩散为全球性危机,并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下行。
争论点:
关税政策是原因还是后果? 一些人认为,关税政策是各国在经济衰退下的一种应对措施,加剧了问题。另一些人则认为,保护主义政策一开始就种下了危机的种子。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虽然普遍认为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但它在大萧条中的具体作用,是主要原因还是加剧因素,仍然是争论焦点。

6. 收入分配不均与消费能力不足 (Unequal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sufficient Consumer Demand)

描述: 20年代,美国的财富分配极度不均,少数富人拥有大量的财富,而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这导致整体消费能力不足以消化日益增长的生产能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当投资因股市崩盘和金融危机而萎缩时,消费的不足就暴露出来,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衰退。
争论点:
是主要原因还是次要原因? 虽然收入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但它在大萧条中的关键作用有多大,仍然是争论的焦点。
消费不足的证据: 如何准确衡量消费不足,以及它与生产能力的匹配程度,也存在不同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7. 农业部门的困境 (Agricultural Sector Distress)

描述: 20年代,美国农业部门已经面临严重的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农业生产被鼓励扩张以满足欧洲需求,战后欧洲农业恢复,导致美国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许多农民背负巨额债务。农业的萧条削弱了农村地区的购买力,并对银行体系构成了压力。
争论点:
农业危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困境是否直接导致了全国性的衰退,还是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也存在讨论。

总结为何至今没有公认原因:

历史的复杂性: 大萧条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完美风暴”,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原体和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理论的演进: 经济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对经济危机的理解也在深化。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释大萧条。
数据和证据的解释: 历史数据和证据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会从自己的理论框架出发来解释这些数据。
政治与社会因素的交织: 经济危机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它与政治决策、社会心理、国际关系等紧密相连,这些因素的权衡和量化非常困难。

因此,对大萧条原因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经济学家们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审视这段历史,试图更全面地理解这场灾难的根源,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的危机。正是这种持续的学术争论和对复杂性的认识,使得大萧条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简单、被所有人接受的“公认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主要也就两种观点:

新自由主义认为,大萧条是胡弗瞎JB乱搞造成的。市场自己一般不会出事,除非有人搞出事。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本来就会出事,必须要不断搞才行。


这就像有人生病了,一个医生说,你是之前瞎JB吃药得的这个病,另一个医生说,你本来就有病,不管有没有瞎JB吃药都得接受治疗。

生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医生不一定能准确得知病因,但这并很多时候不妨碍治病救人。

但是无论是芝加哥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尽管病因上不统一,但是治病的主要药方都是一样的,就是印钱。不同处仅仅在于凯恩斯学派觉得这个病光靠印钱还不够,还得下另一副药——政府购买,芝加哥学派觉得这药虽然有短期效果,长期来看副作用很大,一般不要用。


两方对药性和治病方法都有共识,可见经验上意见都是统一的,现在的宏观经济学,就和古时候中医发现有药能治病却得不出一个准确原理差不多的水平,目前还停留在形而上的经验主义阶段。

之所以经济学发展缓慢,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做实验的原因,医学好歹还能用小白鼠。既然不能用实验证伪就只能等出事了才来试方子。自然就发展缓慢。


注意了,这当然就是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诊断不清病因虽然不影响病人续命苟延残喘,但会影响这个人的人生轨迹。


新自由主义:此人没有大碍,平时不乱吃药,生病了吃一吃即可。

凯恩斯:此人天然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必须随时吃药消灭病毒。

新自由主义:你这个只有短期效果,长期来看反而会破坏病人抵抗力。

凯恩斯:长期来看,病人都死了。

新自由主义:你这样会缩短病人寿命。

病人:你们两个医生真辣鸡,争个半天一副药都开不下来,我要去找有本事的医生。


马克思:我认为你确实抵抗力差,需要一次彻底手术,手术有一定风险,有些器官可能会死。

病人:那我还是去吃药吧。


这就是个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和凯恩斯在病因上的诊断是一样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分配,天然不尽人意。”

凯恩斯把经济波动归结为三点,1:消费倾向递减,2:投资收益递减。3:流动性偏好。

繁荣时期收入增加,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支出—消费+投资,故预期较好,投资大幅度增加,造成生产过剩,利率升高。

由于生产过剩,进入萧条,萧条时期,预期较差,资本家倾向于持有现金,流动性偏好发生。

由于流动性偏好,投资市场货币供给不足,利率居高不下。

增加雇佣的情况下,生产过剩出现亏损,不增加雇佣的情况下,边际投资收益递减,由于利率居高不下,企业还不起贷款,因此破产。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厂商出于信息有限的预期和相互竞争的态度,无法协调生产,同理,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产生流动性偏好,也无法协调一致。

归根结底。就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全社会分工生产方式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对这个病因的追究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自由市场天然是否天然不完美?如果是,这一缺陷是否能总被政府调节弥补?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新自由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个病人老是得病,不管是因为之前吃错了药还是因为别的不可控的原因,都足以说明这个病人抵抗力低。


就算大萧条是因为胡弗乱搞,19世纪以来大大小小的经济波动不可能全都是因为吃错了药。已经足够说明了自由市场的天然缺陷。


70年代的滞胀,已经说明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具有副作用。

按照正常的逻辑,不吃药有病,吃药有副作用,是应该动手术,而不是不吃药。

user avatar

九十年后的事,你现在说清楚了吗?这周五的声明啥意思,有公认解读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29年大萧条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未有一个单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公认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导致这场经济灾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互交织的,并且其影响是深远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对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萧条.............
  • 回答
    IMF的这个判断,说实话,确实让人不寒而栗。1929年大萧条,那可是经济史上的一道伤疤,世界因此沉沦了好几年。现在IMF把它搬出来跟2020年做对比,可见这次的疫情冲击有多么猛烈,有多么的普遍。为什么IMF会这么说?大家想想看,2020年发生了什么?新冠疫情像一只巨大的黑手,在全球范围内突然爆发。它.............
  • 回答
    1929年的股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非孤立事件,它更像是点燃燎原之火的火星,与之后席卷全球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因果联系。与其说股灾是大萧条的“开端”,不如说它是压垮当时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这头骆驼的最.............
  • 回答
    美股最近的波动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大萧条,尤其是1929年的那次股灾。但要判断这次的影响是否会比1929年更大,需要深入分析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结构以及应对措施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任何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和分析。1. 1929年股灾的背景与影响:1929.............
  • 回答
    1929年,民国政府在发展海军、巩固国家主权方面可谓是雄心勃勃,而其中一项关键的举措便是计划采购一批新型巡洋舰。那个年代,巡洋舰是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之一,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适航性,是海军力量的象征。民国政府自然也希望借此机会,提升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当时,中国的海疆线漫长,内陆水系也发达,对海军的需求是.............
  • 回答
    如果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选择将剩余的货品无偿支援穷人,那么社会状态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复杂且深远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描绘可能出现的社会状态:一、 短期内的直接影响与社会情绪: 缓解即时危机,赢得民心: 最直接的影响是.............
  • 回答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萧条”,它的根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它的根本,得把视角拉回到那个看似繁荣的20年代。一、股市的狂热与泡沫的破裂:首先得说说当时最耀眼的明星——股票市场。20年代,美国经济确实经历了前所.............
  • 回答
    民国十八年,面值五百万的金圆券,这个说法在时间线上就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金圆券的发行是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而您提到的民国十八年是1929年,这两个时间点相差整整二十年。这说明您看到的这枚钱币,如果真的标有“民国十八年”字样,那么它绝对不可能是金圆券,而很可能是其他时期的纸币,或者是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