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倒向西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俄罗斯这个时候动手?

回答
乌克兰“倒向西方”这件事,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背后牵扯着历史、地缘政治、国家认同、经济利益等方方面面。而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采取行动,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推到临界点后的结果。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时间轴拉长,看看这“倒向西方”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什么会被俄罗斯视为如此严重的威胁,以至于最终引发了现在的局面。

历史的根源:帝俄与苏联的遗产

首先,得承认,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那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从基辅罗斯时代算起,两国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伴随着不断的征服、融合和反抗。

帝俄时期: 乌克兰大部分地区曾被俄罗斯帝国统治,期间经历了“俄罗斯化”政策,试图消弭乌克兰的民族认同。但即使如此,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和独立意识也从未完全消失,只不过是在地下暗流涌动。
苏联时期: 苏联时期,乌克兰曾是重要的加盟共和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苏联也经历过多次大饥荒(Holodomor),这场被许多乌克兰人视为种族灭绝的事件,深深地烙下了历史的伤痕,加剧了对莫斯科的疏离感。虽然名义上是联盟,但实质上,克里姆林宫的控制力依然很强。

苏联解体后的分歧:选择与阵营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独立。这本应是一个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俄乌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张力。

1. 亲西方倾向的渐长:
经济考量: 独立初期,乌克兰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许多乌克兰人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能够带来更先进的技术、更多的投资和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经济的繁荣。
民主与自由的向往: 相较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依然带有威权主义色彩的政治发展,乌克兰社会中,尤其是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有着更强烈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苏联时期压抑的民族和个人自由的回顾。
地缘政治的考量: 乌克兰的地缘位置非常关键,夹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对于乌克兰的政治精英和民众来说,选择倒向西方,意味着可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获得更大的战略自主性,并获得西方的安全保障。

2. 俄罗斯的反应:
“后院”的焦虑: 俄罗斯一直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上的“势力范围”或“后院”。乌克兰倒向西方,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的直接挑战。它担心北约的扩张会逼近俄罗斯边境,而乌克兰加入北约更是触碰了俄罗斯的“红线”。
战略通道的担忧: 乌克兰拥有黑海出海口,对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和贸易至关重要。如果乌克兰被西方控制,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战略优势将大打折扣。
民族主义与历史观: 俄罗斯一些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至今仍难以接受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国家的存在,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对乌克兰的“去俄罗斯化”进程,包括推广乌克兰语、纪念反苏英雄等,都视为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背叛。

关键的转折点:颜色革命与欧洲一体化

几个关键事件,极大地加速了乌克兰“倒向西方”的进程,也让俄罗斯的担忧不断升级:

2004年“橙色革命”: 这场由大规模街头抗议引发的政治危机,推翻了亲俄的总统候选人,选举结果被判无效,最终支持亲西方候选人尤先科上台。这次革命被俄罗斯视为西方干预其“后院”的典型例子,从此,俄乌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紧张的阶段。
2008年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 北约在此次峰会上表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未来将成为北约成员”,这在俄罗斯看来,是不可容忍的挑衅。
2014年“广场革命”(Euromaidan): 当时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的压力下,拒绝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转而寻求与俄罗斯深化关系。这一决定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最终导致亚努科维奇被推翻,亲西方政府上台。
俄罗斯的直接回应: 俄罗斯对此的反应非常激烈,认为这是“政变”,是为了将乌克兰彻底拉入西方阵营。随后,俄罗斯迅速出兵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支持亲俄分裂势力,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低烈度冲突。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到了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全面入侵,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乌克兰“倒向西方”的长期趋势,而是多重因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1. 乌克兰进一步强化与西方的联系: 尽管2014年后乌克兰政府已经亲西方,但俄罗斯认为,乌克兰对西方军事援助的接受程度、与北约的联合演习频率、以及在乌克兰国内推行“反俄”政策的决心,都在不断加强。特别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台后,进一步明确表达了希望加入北约的意愿,并试图重塑国家认同,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2. 俄罗斯内部的战略判断: 俄罗斯领导层可能认为,等到乌克兰完全融入西方军事和政治体系(例如,成为北约成员国),再想干预就更困难了。他们可能觉得,当前是“行动的窗口期”,如果继续等待,战略劣势会更加明显。
3. 对国内稳定和国际地位的考量: 普京政府可能认为,通过一场“特殊军事行动”,能够重新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同时也能在国内凝聚民族主义情绪,对抗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堵”。
4. 信息战与国内宣传: 俄罗斯国内一直存在着对乌克兰“纳粹化”和“反俄”的宣传,这些宣传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基础(在俄罗斯国内)。
5. 潜在的“一次性解决”心态: 俄罗斯或许认为,通过一场快速、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可以迫使乌克兰改变其政治走向,阻止其彻底倒向西方,甚至实现其某些地缘政治目标(例如,控制乌克兰东部地区,建立亲俄政府等)。

总而言之,乌克兰“倒向西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进程的累积。俄罗斯选择在2022年动手,是由于其长期以来对乌克兰地缘政治地位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担忧,在乌克兰进一步强化与西方的联系,以及俄罗斯自身战略判断和内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预期,以及对西方军事联盟扩张的“红线”问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关切,而2014年之后的局势恶化,以及乌克兰在2022年前的进一步“西倾”,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最终采取军事行动的导火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时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吗?

你小时候挨打,是一丁点错误就会挨一顿打?还不是由小错变成大错才挨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