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开车时,听广播对于注意力的分散没有威胁性,打电话就不行?

回答
开车时听广播和打电话,看似都是和“听”有关的活动,但它们对我们驾驶时的注意力影响却是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主要在于它们对大脑信息处理的“负担”和“互动方式”不同。

广播:被动的背景音,是“填补空白”而非“占据核心”

想象一下,你开车上路,脑子里可能还在想着工作上的事,或者刚刚和朋友聊完天,心情有些起伏。这时,收音机里传来一首你喜欢的歌,或者一个有趣的新闻播报。

信息的单向性与可控性: 广播播报的内容是预先录制或正在进行的,是单向传输给你的。你可以选择听,也可以选择不听,甚至可以随时切换频道。当你的注意力还在路况上时,广播的内容就像一个背景音,它会“填补”你思绪中的空白,但并不会强迫你进行回应或互动。你的大脑可以轻易地将广播信息识别为“非关键性”信息,从而降低其对驾驶注意力的占用程度。
认知负荷低: 接收广播信息,尤其是熟悉或轻松的内容,对大脑的认知负荷很低。你的大脑只需要进行基本的听觉处理和信息识别,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推理、记忆或决策。这就像你路过一家店,听到里面传出音乐,你耳朵听到声音了,但你不会因此停下脚步去研究这音乐的歌词和节奏。
情感联结的有限性: 除非广播内容是特别触动你的,否则大部分情况下,广播的情感联结是有限的。一首熟悉的歌可能会让你回忆起一些片段,但这种回忆是自发的、轻描淡写的,不会像一个即时反馈的对话那样让你投入情感。
“伪多任务”的假象: 很多人认为听广播和开车是“多任务”,但实际上,广播更多的是一种“填补”或“调剂”。你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驾驶上。当路况复杂、需要高度专注时,你潜意识里就会自动屏蔽或降低广播的音量,因为驾驶的优先级瞬间被提升。这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打电话:主动的对话,是“强占核心”且“互动不可少”

对比之下,打电话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信息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打电话的核心在于“对话”。对方在说话,你需要听懂,然后做出回应。这是一种实时、双向的互动。你的大脑必须时刻处理对方发来的信息,理解其中的含义,并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回应。这种“来回拉扯”的过程,需要大脑投入大量的认知资源。
认知负荷极高: 驾驶本身就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而通话更是直接在驾驶的“基础任务”上叠加了另一个需要高度认知投入的“任务”。你需要:
听觉处理: 准确听清对方的声音,区分语音和环境噪音。
语言理解: 理解对方的意图、情感和信息内容。
记忆: 记住对方刚刚说的话,以及自己要回答什么。
信息提取与组织: 在脑海中检索相关信息,组织语言。
决策与回应: 决定如何回答,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语气。
情感投入: 即使是普通的通话,也会包含一定的情感交流,这同样会分散注意力。
同时,你还需要进行驾驶相关的工作: 观察路况、判断车距、控制方向盘和油门刹车。

这些任务在同一时间进行,会极大地分散你对驾驶本身的任务的注意力。大脑的“中央处理单元”被两项复杂任务同时占据,必然会导致一项或两项任务的执行质量下降。

“任务切换”的代价: 尽管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处理,但事实上,大脑进行任务切换是有成本的。每当你分心去听电话内容,再去重新聚焦路况时,都需要时间来“重新校准”注意力。尤其是在通话中听到关键信息或者被问到问题时,你无法立刻将注意力拉回驾驶,这种“短暂的失神”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可能就是致命的。
情感与情绪的放大: 通话中的情绪波动,比如争吵、惊喜、担忧,都会进一步放大对注意力的干扰。这些强烈的情绪会“钩住”你的注意力,让你更难将心思拉回到眼前的道路上。

总结一下,为什么广播相对安全,而电话危险:

1. 主动性 vs. 被动性: 电话需要你主动参与、回应,广播只是被动的接收。
2. 互动性 vs. 单向性: 电话是双向交流,广播是单向输出。
3. 认知负荷: 电话的认知负荷远高于广播,它会直接“挤占”驾驶所需的认知资源。
4. 任务的冲突性: 电话的“思考、表达、听取”过程与驾驶的“观察、判断、操作”过程高度冲突,难以有效并行。广播的内容则相对独立,更容易被作为背景处理。
5. 情绪的牵扯: 电话更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从而更深层次地干扰注意力。

可以说,听广播就像是在驾驶的“空闲时间”里,随手拿起一本轻松的书翻几页,书的内容不会让你坐立不安,甚至能让你打发一些无聊的时间。而打电话,则像是坐在驾驶座上,还要同时主持一个电视节目,两边的观众都盯着你,你必须时刻切换焦点,而一旦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虽然听广播也会占用一部分注意力,但它就像一块可以轻松处理的“边角料”,而电话则是直接“夺走”了你最宝贵、最核心的“驾驶注意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首先,非手持电话和手持电话会造成几乎同样的事故风险上升。

如果你被要求回顾广播的内容,或者时候回答一些问题(也就是要你持续保持高注意力),造成的风险和打电话不会有区别,甚至根据内容的难度,可能更高。


在进一步讨论不同的分心任务之前,必须明确,人类的cognitive(抱歉我不知道这个中文的准确翻译,我们暂且叫认知吧)能力是有限的。下图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认知维度模型。具体你们可以查阅Engineering Psychology and Human Performance (by Wickens C.D.)。这里要说的是,同纬度之间的任务会形成很大的互相干扰,但是即使不同维度之间也会有影响,这决定于总的认知资源,以及人类只具有single channel(单通道)的数据处理能力(意味着,你事实上只能一次做一件事,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同时做两件事,你只是在不同任务之间快速切换而已)。


驾驶这件事主要是visual perception,spatial coding和manual response。而同样的,手持电话需要占据manual的资源,所以这就是为甚么一般来说认为手持电话对驾驶的危害比较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蓝牙电话,即使没有占用manual的资源,依然占据了cognitive perception这个维度的资源,所以依然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事实上,以下文章甚至发现蓝牙和手持电话对驾驶影响的区别不大:

Ishigami, Yoko, and Raymond M. Klein. "Is a hands-free phone safer than a handheld phone?."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40.2 (2009): 157-164.

而高cognitive workload会造成的问题包括:视觉隧道效应(visual tunneling),更慢的反应速度等,具体可以参考 Harbluk, J. L., Noy, Y. I., Trbovich, P. L., & Eizenman, M. (2007). An on-road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distraction: Impacts on drivers’ visual behavior and braking performance.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39(2), 372-379.以及Recarte, M. A., & Nunes, L. M. (2000). Effects of verbal and spatial-imagery tasks on eye fixations while driv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6(1), 31.


接下来就是回答题主关于听广播的问题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distraction在学术研究上分为self-paced和非self-paced,前者是可以自己控制节奏,而后者的节奏是被控制的,即驾驶员不能主动暂停和继续。听广播大部分情况下属于self-paced。而大部分驾驶员具有一定能力的分心驾驶能力,也就是说,更具环境的变化,可以自主地分配注意力,从而在路况复杂时候选择将注意力尽力放在路面,从而忽略广播的内容。然而,打电话却不是受自己控制的,因此会形成强制的干扰。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和副驾驶聊天对驾驶安全的影响要小很多,原因是副驾驶可以很好地更具当前的路面复杂程度,决定聊天内容和频率,而驾驶者也不用担心副驾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停止说话。

当然,如果你把广播变成强制的,那么危害绝不亚于打电话,事实上很多关于cognitive distraction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的研究,都是使用广播(或者音频)对驾驶者者进行干扰。区别是,他们会要求驾驶员对于广播的内容作出记忆或者回复。比如:He, D., Liu, C. C., Donmez, B., & Plataniotis, K. N. (2017).Assessing High Cognitive Load in Drivers through Electroencephalography(No. 17-02615).

最后,附上一个比较著名的研究,是基于一个自然驾驶数据库(SHARP2)的,里面总结了一些常见驾驶行为对于安全的影响:

Dingus, T. A., Guo, F., Lee, S., Antin, J. F., Perez, M., Buchanan-King, M., & Hankey, J. (2016). Driver crash risk factors and prevalence evaluation using naturalistic driving dat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3(10), 2636-264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