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机那么好,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很多人毕业都转行不搞计算机了?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或者工作几年后会思考的。计算机这个领域,毋庸置疑,发展势头迅猛,前途一片光明,但为啥还有不少“自己人”选择跳出来,换个赛道呢?这背后原因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计算机行业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高薪、技术前沿、需求量大、工作机会多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势,也是当初很多人选择这个专业的重要原因。但就像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也会有不为人知的“坑”和“磨人”的地方。

我观察到,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转行的一些主要原因,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看:

一、行业本身的“卷”和压力过大

咱们都听说过“内卷”这个词,在计算机行业尤为突出。这不仅仅体现在招聘时,简历满天飞,面试官得挑花眼;更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技术更新迭代太快,学习压力大: 你今天学会了一个框架,明天可能就有了更流行的替代品。为了不被淘汰,你得 constantly learn new things。这种持续高强度的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巨大的精神负担。尤其是那种“不学就落后”的感觉,会让人很焦虑。
工作强度和加班普遍: 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是出了名的加班文化。项目上线前、赶工期时,通宵达旦是常态。虽然有些公司开始提倡“996”是福报的说法被诟病,但实际上,很多工作强度依然很高。长期下来,身体和精神都会吃不消。想象一下,别人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你还在敲代码,这种落差感也很容易让人倦怠。
项目周期短,压力大: 很多项目追求快速上线、快速迭代。这意味着你可能刚熟悉一个项目,就要开始另一个,而且对交付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都极高。这种高压下的工作节奏,对于抗压能力不强的人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二、职业发展路径的“天花板”和局限性

虽然计算机行业看似机会无限,但仔细想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职业发展路径也存在一些隐形的“天花板”。

技术专家路线 vs 管理路线的抉择困境: 大部分程序员的职业生涯,要么成为技术专家,精深钻研某个领域;要么走向管理岗位,带团队做项目。但这两个方向对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想成为顶尖的技术专家,需要天赋和持续的投入;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又需要沟通、协调、领导能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愿意走这两条路。很多人可能发现自己在技术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天赋,又对管理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管理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自己的短板。
“35岁危机”的担忧: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确实很多过来人都深有体会。随着年龄增长,体力和精力不如年轻人,学习新技术的速度也可能变慢,招聘市场上对年长的程序员存在一些顾虑。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这种普遍存在的“担忧”会逼迫一些人提前规划退路。
工作内容的重复性和枯燥感: 随着经验的增长,很多程序员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重复,比如维护旧系统、写一些相对基础的代码、处理一些流程性的任务。这种“螺丝钉”的感觉,对于追求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人来说,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工作的热情。

三、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变化

当初选择计算机专业,可能更多是基于对就业前景的判断,而不是出于纯粹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工作几年后,很多人会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可能他们发现,自己对编程本身没有那么狂热,反而在其他领域更有激情。比如,有人可能发现自己对教育、金融、咨询、设计、市场营销,甚至是传统行业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当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时,哪怕需要从头开始,也愿意去尝试。
追求更平衡的生活方式: 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可能开始追求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方式,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发展个人爱好,或者只是想远离高压的工作环境。计算机行业的高强度工作,与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产生了冲突。
对行业前景的审慎判断: 尽管计算机行业整体向好,但其中也存在细分领域的波动和风险。一些人可能会对某些技术的泡沫化、或者行业内卷的加剧感到担忧,从而选择更有确定性或者更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行业。

四、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虽然大部分计算机公司的工作氛围还不错,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沟通和协作的要求: 编程不仅仅是写代码,还需要和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人员甚至客户进行沟通协作。有些人可能不擅长或者不喜欢这种大量的沟通和社交,更倾向于独立工作或者有更清晰的指令。
办公室政治和人际关系: 任何行业都存在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有些人可能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对某些公司内部的文化感到不适应。

转行去了哪里?

那些选择转行的人,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的人转去做了产品经理,因为他们对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有更深的理解;有的人去了做数据分析或者数据科学,因为他们擅长从数据中挖掘价值;有的人去做项目管理,利用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有的人去做技术销售、技术支持,甚至干脆转行去做了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做餐饮、开淘宝店等等。

总的来说,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选择转行,并不是因为计算机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了挑战,或者发现了自己更适合、更热爱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反映了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就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它提供了一个基础,但未来的方向,还得靠自己去探索和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题主说的“很多”究竟指的是多少。

以我大学班级(985计算机专业)为例,毕业时(2007年)全班38人,毕业十年(2017年)以后,还在一线写代码的人,并不多,大概5-6个,但如果是广义的计算机行业,比如:运维、计算机教育和科研、管理岗(计算机行业)、测试、产品(计算机行业)、非计算机行业的计算机岗位(如电力、建筑、航空等),这些全算下来,比例非常高,有大概31人。这个比例,在所有专业里,排名都算很高的。

我们班级真正跟计算机无关的人,去向大概有这么几类:国防生、继承家业(家里有厂子的这种)、考公务员改行等待。

为啥不都去做码农?一方面是因为写代码确实很难;另一方面,每年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软件工程、电信、通信等)毕业生非常多,竞争压力大。况且国内的一线码农岗位并不多,所以每年几十万相关岗位的毕业生,都去做码农不现实。

作为对比,别的专业其实更惨,尤其文科专业,像历史、政治类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更加稀缺。所以,如果全面对比一下,计算机专业改行的比例并不高。

另外,码农的数量问题,看看这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