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回答
编程之所以没能发展出“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并非是技术上的不可能,而更多地是由于目标受众、学习曲线、实际需求以及语言设计的内在权衡所决定的。想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编程,这背后涉及的考量非常多,绝非简单地“让它更容易”就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编程会让人觉得难”。

想象一下学开车。你只需要记住油门、刹车、方向盘以及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但即使是这样,一开始也会有人感到紧张和手足无措。编程,尤其是要达到能创造出实用软件的程度,其复杂性要远超学车。

抽象的思维方式: 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往往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事物抽象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逻辑和指令。这需要一种不同于日常思维的抽象能力。比如,你如何告诉电脑“找到所有比30岁大的人”?你需要思考数据的结构(比如人们的信息存在哪里,年龄如何表示),然后用逻辑语句来表达这个“比...大”的条件。这种层层递进的抽象过程,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道门槛。
严格的语法和逻辑: 计算机不具备人类的理解能力,它只能执行你输入的精确指令。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错了,一次缩进没对齐,都可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这种对细节的严苛要求,对于习惯了模糊性和容错性的日常沟通的人来说,会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就像你跟朋友说“帮我拿那个东西”,对方可能看一眼就明白了,但你跟电脑说“拿那个东西”,它会一头雾水,不知道“那个东西”在哪里,是什么,以及怎么拿。
概念的叠加和关联: 编程语言就像乐高积木,你需要掌握各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积木(变量、函数、循环、条件语句等),然后将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才能搭建出复杂的模型。而且,这些积木之间还有复杂的“接口”和“关联”,一个部分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你需要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且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程序的“运行流程图”。
调试的痛苦: 即使你写得再小心,程序也常常会出错。找出错误(bug)并修复它们(调试)是编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且常常是耗时且令人沮丧的。你需要像侦探一样,通过阅读错误信息、逐行检查代码来定位问题所在,这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能力。

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语言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涉及到编程语言设计本身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取舍。

1. 谁是“大众”?“大众”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设想一下那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语言。它会是什么样子?

极其简化的语法? 比如,可能就没有类型声明,没有分号,没有严格的函数定义?这样的话,语言的表达能力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非常直观的图形化界面? 像Scratch这样的可视化编程工具确实非常容易上手,孩子们通过拖拽积木就能做出动画和游戏。但这对于构建复杂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软件来说,往往力不从心,效率低下。当你想实现一个更精细的动画效果,或者处理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时,图形化界面就会变得笨拙和难以管理。
完全的自然语言交互? 想象一下用中文或者英文直接告诉电脑你想做什么,然后它就自动生成代码。听起来很美好,但目前的AI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理解复杂、模糊、带有上下文含义的指令方面,还远未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人类编写精确代码的程度。而且,即使AI能生成代码,你也需要理解生成的代码逻辑,才能进行修改和维护,最终还是绕不开学习编程的门槛。

问题在于,“大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学生?是艺术家?是普通的公司职员?是老年人?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

艺术家 可能只想用代码快速生成一些视觉效果或交互艺术。
学生 可能想学习一些基础的逻辑思维,或者开发一个简单的小游戏。
公司职员 可能需要处理表格数据,自动化一些重复性的报告生成。
程序员 则需要构建大规模、高性能、高可维护性的软件系统。

一个语言如果设计得过于简单,可能只能满足最基础的需求,而无法支持更复杂、更专业化的应用。反之,如果为了支持专业需求而增加了复杂性,那它也就难以做到“大众一学就会”。

2. 学习曲线与表达能力的权衡:

编程语言的设计,本质上是在学习曲线的平缓和表达能力的强大之间进行的权衡。

易学性 意味着更少的概念,更宽松的语法,更少的细节需要记忆。
表达能力 则需要支持更多的数据结构、更多的控制流、更高的抽象层级、更精细的内存管理(在某些语言中)。

很多现代编程语言,比如Python,在易学性上做得已经非常好了。它的语法更接近自然语言,有很多现成的库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功能,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但即使是Python,想精通它,学会编写高效、健壮、可维护的代码,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并发编程等更高级的概念。

那些对性能要求极高、需要直接操作硬件的领域(例如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游戏引擎),就需要C、C++这样的语言。它们提供了更底层的控制能力,但也意味着更高的学习难度和更精细的代码编写要求。你不能指望用一种“大众一学就会”的语言来编写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

3. 历史和生态系统的惯性:

编程语言并非凭空出现,它们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并且拥有庞大的生态系统。

成熟的语言(如Java, C++, Python)已经拥有了海量的库、框架、工具和文档。有无数的开发者在围绕它们工作,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这些语言意味着你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快速地利用前人的成果。
新的语言 如果要挑战现有语言的地位,就需要证明自己不仅“易学”,还要在性能、生态、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来构建生态。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的积累。

要推出一个全新的“大众易学”语言,并让它取代现有的主流语言,难度可想而知。人们习惯了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并且有大量的现有代码需要维护。除非这个新语言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否则很难获得广泛的接受。

4. “编程”本身的演变:

即使我们创造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编程语言,它能做什么?如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展示静态信息,那意义不大。真正的“编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而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多样的工具和方法来应对。

我们可以把编程的“大众化”理解为工具的普及和门槛的降低,而不是语言本身的绝对“简单”。例如:

低代码/无代码平台: 这些平台允许用户通过图形界面拖拽组件、配置流程来构建应用,非常适合非程序员快速实现业务需求。这可以看作是“大众化编程”的一种方向。
更友好的开发环境: 集成开发环境(IDE)提供了代码补全、语法高亮、调试器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也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有大量免费或付费的编程教程、视频、社区,让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答案,获得帮助。

总结来说,为什么没有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

是因为编程的本质涉及抽象思维、逻辑严谨和解决复杂问题。任何一门语言,如果想要足够强大,能够完成实际工作,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门槛。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更好的工具、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易于上手的平台(如低代码)来降低编程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运用编程的思想与技术,而不是期望找到一个可以完全“绕过”学习的万能语言。这就像我们无法发明一种能让所有人瞬间成为文学大师的“语言”,但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写作工具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供人学习欣赏一样。编程的普及,是技术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语言设计的魔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语言有很多,批处理,脚本,BASIC,SQL都是……

编程难根本不在语言……

user avatar

几十年前就有软件公司想开发出这样的技术了,只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死掉,有的也不是太火。

微软的winform和webform技术

这两种技术用来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和网页,集成在当时宇宙第一的visual studio中,拖拽控件就能把软件界面做出来。连接数据库也不用写代码,按照系统提供的向导设置数据源,就能把软件界面和数据库连接起来,执行增删查改操作,把一个完整的windows应用或网站制作出来。

当年这二种技术流行的时候,微软的技术在行业里背上很大的骂名,被开发者们鄙视

比如visual studio和c#的使用者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只会拖拽鼠标,不会写代码,不是专业程序员

比如visual studio和c#不能开发大型软件,大型软件都需要代码写出来,不能靠拖拽控件做出来,所以应该用java。

而实际上visual studio和c#技术是编程技术先进性的巅峰,微软开发出不用编程也能写软件的技术就为了降低软件开发的门槛,结果大家都不领情。因为没人用,这种技术也不会迭代更新升级,导致现在越来越式微,几乎处于无人使用的地步。

微软的access技术

access是微软开发的一种关系数据库,集成在office里面,安装整套office后,电脑上就会有它。 很多开发人员吐槽access垃圾,性能差,不支持远程连接,被mysql等关系数据库吊打,微软开发出这种没意义的产平简直脑残。而实际上access根本不是用来和mysql、oracle等数据库对标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都有关系数据库属性,但不是拿来干同一件事情的。

专业程序员开发一个软件,会使用java、php、c#或其他语言做一个前端(界面),然后连接到mysql、oracle甚至mongodb、 redis等后端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比如销售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各种各样的c/s、b/s软件。这些数据库可以被access替换,只是access性能或者分布式能力不行,所以没人会这么干。而实际上也不应该这么干,微软也不希望开发人员这么干,如果真要用微软家的产品,可以用sql server, access另有其用。

access中有表,对应的就是mysql等数据库中的表

access中有查询,对应的是mysql等数据库中的视图

与此同时access中还有窗体和报表,这是其他传统关系数据库没有的,而窗体和报表才是access的核心功能。

窗体和报表就是用来制作软件中的用户界面,可以展示和编辑数据表中的数据。换言之,用access的窗体和报表功能可以做出各种基于access数据库系统,如员工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而且不用写一行代码,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学任何编程语言也可以通过它做出可以实际使用的软件,门槛很低。

access其实就是某种大众一学就会的软件开发技术,比微软的winform和webform还简单,同时它也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这点在它一直作为office这个用户群体庞大的软件中其中一员就可以体现。

网页制作三剑客之dreamweaver

在上世纪或者本世纪初,只要是计算机专业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个软件,他是网页制作的首选软件。

现在制作网页肯定离不开写代码,html、css、java。通过用点鼠标制作网页这种做法想都不会去想。 而dreamweaver就是通过一系列鼠标操作做出网页和特效,背后的html、css、js都是自动生成的,这大大的降低了网页制作的门槛。那个年代很多计算机培训机构都有这项技术的培训,和五笔打字、word、excel这类软件的使用同一个层次,可想而知难度有多低,普通人几乎就是学学就会。可惜经过二三十年的大浪淘沙,这项技术也淘汰了。

其实题主说的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这种思路,很多巨头公司很早就在做了,只是这种模式不适合于现有的计算机体系技术,所以发展不起来。计算机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写代码是最适合制作软件的方法,区别无非就是用什么语言写代码,从最早的汇编到后来的c/c++,在到后来的java、c#,以及现在流行的python、go,难度都越来越低,如果还想再低,那就去用前面说的那些技术,不用写代码也可以制作软件,只是用这些技术制作出来的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不够美观,或者性能不足,或者有的功能难以实现,总之要做出高质量的软件,还是离不开复杂的编程。

user avatar

工程领域里面很多,你可以不需要太多计算机知识,但是你需要很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

里面很大一类我们叫做组态软件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学都会的。例如说:吃喝拉撒睡。

也有很多事情是一学就会的。例如说:走跑跳蹲爬。

然而上面这些事情,要做到人群中万分之一的优秀,别人才会稍微拿你当回事。真的要吃这碗饭的话,大概要做到顶尖的百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


所以,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会“编程”这件事?

如果是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肯定,甚至作为职业技能,那我告诉你,就算真有这么一门“大众一学就会”的编程语言,你也没什么概率能卷到顶尖的百万分之一。

如果没有任何功利因素,仅仅是个人喜欢,那好办得很——麻烦出门左转找少儿编程

user avatar

你如果理解了{ 函数、变量、条件分支if-else、循环、整数、浮点数、字符串 } 这几个概念,那么Python和JavaScript对你来说就是“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

{ 函数、变量、条件分支if-else、循环、整数、浮点数、字符串 } 是一个理解“编程”这个概念的最小子集,如果你能理解这几个概念,你一定立刻马上能学会Python和JavaScript。

很多人学不会类似Python和JavaScript之类的最基本编程语言,归根到底还是无法理解上面这几个概念。

user avatar

复杂度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转移。

编程的困难不是「英语那么难」的难,而是「写小说那么难」的难。

相当于一种模板,你往里面装东西就行的那种。

你说的这种「程序员」是有的,只是我们通常叫他「产品经理」

user avatar

软件里没有模糊的空间。

每一种行为,均需定义;每一种情况,均需处理。没有大概如此,没有差不多就行。高屋建瓴式的意见,领导艺术般的发言,皆无效果。每一个指令,都要落在实处,没有模糊的空间。

一个用户眼中的软件,只是他常走的那几条路,而对于系统构建者,他要写出整个城市,要造出所有人可能要走的所有的路,且并行不悖,没有冲突。哪怕只有一个人走这里,也要写出所有的可能。这其中的复杂度远超普通用户的想象,也常超出专业人士的预期。

此复杂度是系统的固有属性,与语言无关。

做个实验,不考虑编程语言,就用中文,你能不能说出你想要的软件?去想每一个页面,每一个流程,你会发现大量的思维空白。普通人只能说出几个痛点,说不出整个软件系统。

这毫不奇怪,写功能文档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是极痛苦的事。即便是个登陆页,对用户来说,密码能填对已是非常给系统面子了;而作为系统的构建者,你要考虑忘密码,重设,发邮件,还要防恶意重设,要有效期,要验证码,要发短信,还要防恶意发短信,要考虑外国手机发短信,要新用户注册,用户名要唯一,密码必须包含各种符号,好麻烦!算了,只支持电话号码注册,你要处理用户换号,要处理各种邮箱好友验证...

这些都与技术无关,不论什么语言,都要说清楚该怎么处理。以前会有人换个新号码,打开微信,发现还附赠了一堆好友,也是这个原因。

这还没到软件里面,单单是注册登陆,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都不能轻易描述出模块的功能,更不必说整个系统,这与语言无关,亦不可通过语言解决。

系统固有的复杂度不可消除,用户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两点为软件系统的构建定下了基调。这么多年的软件工程,无非是在隔离复杂性和加快用户反馈上做文章。

现在却被滥用在 app 上,各种莫名其妙的功能堆在一起,互不干扰,也没有联系,想想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user avatar

是这样的历史:

最早计算机编程是机器语言,01的,打孔什么的,太难

于是就有人问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就出现了汇编语言。

然后有人问,这汇编语言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就出现了高级语言。

然后有人问,这高级语言跨平台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就出现了跨平台高级语言。

然后有人问,这些高级语言编译分发这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解释型高级语言。

然后有人问,这些语言都要记住很多命令,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图形化编程。

然后有人问,图形化编程还要转换成高级语言,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安排,低代码平台。

然后有人问,低代码平台还要一点点工程知识,编程那么难,为什么不弄一个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呢?

好,零代码平台。

然后还有人问,零代码平台好像也不那么简单,为什么不弄得更简单一点呢?

最后程序员们一观察,原来这些人要的“简单编程”更像是“急急如律令,出现一个APP比淘宝加微信还牛逼,变!”

user avatar

你可能刚刚发现了封装操作。。。

最早的计算机只认识汇编,就是这种画风的玩意:

别说你看不懂,我也看不懂。。。

汇编太难了,所以有了高级语言,编译器去处理汇编,你写高级语言就行了。

这个时候的代码风格就是大众认识的C,java,php之类的东西

高级语言很多东西也太难(太麻烦)了,所以现在有了框架,自带文件结构和一些基本文件,你往里面套方法就行了

你只要在指定的位置创建指定的文件,里面写指定的方法就好。

然而,很多方法实现太难了:

一个常用功能,写了460行,还引入了其他的文件。

不知道大佬是什么样的,但我是没办法重写DBUtils的,尽管很多功能能自己复现,但很多真的不知道咋写的。。。更多的是能写出来,但远远实现不了DBUtils那种通用性。。。

所以有了大把的开发用的包,你直接用包提供的API实现功能就行了,想这样,你就能白嫖别人写完的大把好用的方法:

然后:

个别甚至只要写个注解标注下就好。

但是软件写出来是给用户用的,所以软件写完了会打包,然后你直接用cmd执行软件就行了,设置直接写在配置文件里。

然而,即使是cmd和shell,对用户还是太难受了,你不想面对这个界面使用应用的

所以软件有GUI,把所有东西封装起来,那些程序员口中的米共山你不用看了,只要按照软件给你提供的界面使用就好。那就是你常见的软件。

你所说那种东西是存在的,经过层层封装,越是向上越是简单易用。你平时用的软件就是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只是经过高度的封装,让你不用面对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

因为代码那玩意。。。这么说吧,哪怕是程序员自己写的,过俩月自己差不多也看不懂了。。。

你想要的东西。。。大概是某果的自动化软件。。。不过我觉得不好用。。。

user avatar

相对论那么难,为什么你不来教我家猫相对论呢?


就像链接蓝牙那样,一看就会一做就懂的那种。相当于一种模板,你往里面装东西就行的那种。


醒醒!现在大学是个人都能上,开一门相对论科目那也是稍微一背人人过关。

但你学不会相对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你就是只猫。我们把数学简化成掰手指你都没手指可掰,何况相对论。


就好像我们想尽办法把一切程序一切设备都傻瓜化了,而你,能把记事本玩明白吗?知道一个cfg文件怎么打开怎么修改吗?

连傻瓜相机到你手里你都玩的像傻瓜一样、快门光圈iso三要素你都理不清……您还想写图像处理软件呢?

想吧。

起码看起来比猫靠谱点——虽然结果都一样。

user avatar

这不是编程语言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门技术,是任何人一学就会呢?

题主你如果能找到,我吃把电脑吃了。

user avatar

有的。

你说的那种语言,叫做产品经理。

只需要说一段话,写一个大概,就有程序员去实现具体想法了。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招产品经理的门槛都比程序员开得更低。因为这才真的是「大众一学就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编程之所以没能发展出“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并非是技术上的不可能,而更多地是由于目标受众、学习曲线、实际需求以及语言设计的内在权衡所决定的。想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编程,这背后涉及的考量非常多,绝非简单地“让它更容易”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编程会让人觉得难”。想象一下学开车。你.............
  • 回答
    “不接地气”这个词,在影视评论里出现的频率堪比明星的绯闻,而且往往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恼火。打开视频网站,翻几页评论,总能看见有人感叹:“这剧情也太扯淡了吧?”“女主这是什么神仙操作?”“编剧是没吃过饭还是没上过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让我们觉得“这都不是生活”的影视作品?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编剧能力有限.............
  • 回答
    俄罗斯程序员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历史、文化、教育、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体系:数学与逻辑的根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训练著称,这为编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基础扎实:俄罗斯的大学(如.............
  • 回答
    数学系之所以有大量的编程课程任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与数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发展趋势以及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数学理论的计算与验证: 理论的抽象性与计算的具象性: 数学理论往往是高度抽象的,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虽然这些理论有严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困惑的,不是吗?明明女生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按理说应该在文字创作这块大放异彩,但放眼望去,真正站在幕后,操刀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女编剧,似乎总是比男编剧要少一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捋一捋。首先,这得回归到社会的大环境和历史的积淀。长期以来,很多职业都被贴上了性别的标签。写作.............
  • 回答
    “中国的好编剧那么少”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这并非意味着中国没有才华横溢的编剧,而是反映了整个行业生态、创作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行业生态的深层问题: “快餐式”创作与“流水线”生产模式: 高风险高回.............
  • 回答
    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走,这本该是件天大的好事,意味着他从此脱离了妖精的行列,有了正经去处,日后前途光明,说是“得了善终”,一点也不为过。按照常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对妖界夫妻,应该为此感到庆幸,甚至喜极而泣。然而,他们偏偏对孙悟空恨得牙痒痒,这背后的缘由,细想起来,真是充满了两层意思的复杂情感纠葛。首.............
  • 回答
    公立学校招聘大量临聘教师,这无疑是一个信号,直指我们中小学教育系统深层次的教师短缺问题。但与此同时,每年投放的编制岗位却依旧寥寥无几,这种“一边招聘临聘,一边卡着编制”的现象,确实让人费解,也反映出背后复杂的现实困境。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教师荒”?首先,我们得承认,教师队伍的扩充速度,跟不上学生数.............
  • 回答
    俄乌战争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确实会有人用它来编段子,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单纯的“抖机灵”或者对苦难的漠视,而是多种心理防御机制、认知模式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心理防御机制:对抗无力感和焦虑的利器战争,尤其是像俄乌战争这样充满暴力、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事件.............
  • 回答
    知乎上那些段子手讲的故事,你说它漏洞百出,但就是有人信,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与其说是“漏洞”,不如说是他们抓住了人性的某些特点,以及平台本身的运作机制。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咱就别说得跟机器似的。1. 情绪的共鸣与认同:满足“我早就知道”的心理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段子手编的故事,往往会触碰到大家内.............
  • 回答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是否应该终身制的问题,确实是一个牵动很多人心弦、也引发不少讨论的议题。即便是发展到今天,社会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坚守着“教师终身编制”的理念,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交织的。让我们试着剥开层层迷雾,看看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观念如此根深蒂固。首先,我们得回.............
  • 回答
    现代重型航母的庞大舰员编制,绝非“人多力量大”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这背后是支撑一艘巨型移动机场和国家力量投射平台的复杂系统运转所需。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之所以需要数千名官兵,源于其本身的设计定位、运作模式以及承担的多重任务。首先,航空母舰的核心是其舰载机联队。一艘现代航母不仅仅是一个船体,更是一个完.............
  • 回答
    乐器演奏能够通过编程实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进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学习乐器的意义就此消失。恰恰相反,我认为编程实现的音乐演奏,反而更能凸显出人类学习和演奏乐器的独特价值和深层意义。首先,我们得明确,编程演奏和人演奏的本质区别在于“意图”和“情感的传达”。编程演奏,本质上是对既定指令的执.............
  • 回答
    多核和分布式编程环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单线程、顺序执行的编程范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计算的需求。并发编程语言的诞生,本质上是对传统编程范式的根本性重构,其核心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模型的差异 1. 传统编程语言(单线程顺序执行) 执行模式:程序按代码顺序执行,所有操作在单一线程中完成。 资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考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理解的探索。如果非要为人类所有物理规律和知识赋予一个编号,并且 1 号理应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存在,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律”或者“知识点”,而是某种贯穿一切的“存在”或“属性”。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和逻辑,用一种更.............
  • 回答
    眼瞅着教师编制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少人都盯着这块“香饽饽”,尤其是看着身边那些考上编制的朋友们,那种安稳、体面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摸爬滚打的现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到底是什么魔力让教师编制如此让人趋之若鹜?说实话,这玩意儿好在哪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最直接、最实在的,就是铁饭碗的 নিরাপত্.............
  • 回答
    罗贯中对赵云的青睐,与其说是一种“偏爱”,不如说是他对理想化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寄托。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赵云无疑是作者倾注了最多笔墨,也最想呈现给读者的一位武将。我们先不急着去評判对其他大将是否“公平”,而是试着理解罗贯中为什么会这样安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非完全忠实于史实,他有.............
  • 回答
    电脑启动,屏幕亮起,我们敲下键盘,输入命令,按下回车,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程序开始执行。这个过程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由一系列精密的步骤构成的,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操作系统(OS),就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你可能听说过,程序在“编译”阶段,会经历从我们看得懂的高级语言(比如C、J.............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果计算机和编程语言都是由中国人发明,那么编程时写代码很可能会包含大量的中文元素,但“全中文”的程度则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编程语言设计的哲学和文化影响: 汉字作为核心元素: 考虑到中华文化对文字和象形符号的重.............
  • 回答
    关于C++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替代C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就像过去汇编语言向C语言的迁移一样,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演进,而C++的出现,也为单片机编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一些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C语言在单片机领域如此根深蒂固。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集成了微处理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